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时作业 1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C ) A.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 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起重要作用的是 ( C ) A.化能自养生物 B.动物和微生物 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和动物 解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 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 转变成无机物重新回到无机环境,如果没有这二者,生态系统就不会 存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D ) A.带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 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4.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途径是( B ) A.碳酸盐;呼吸作用 B.CO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 D.CO2;分解作用 解析:大气中的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等的化能 合成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不同的。物质可以在生 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能量一是在流经各营养级时被生物的呼吸作用 消耗(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二是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 营养级。 6.下图表示 a、b、c 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 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 ) A.a>b>c B.c>b>a C.c=b>a D.a>c=b 解析:由图可知 a 地区落叶量大,但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少, 说明 a 地区的有机物分解速度快,依次类推,b 地区有机物的分解速 度小于 a 大于 c,所以,分解落叶的能力 a>b>c。 7.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D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 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因为生产者都位于第一营养级,它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同 一营养级,A 正确;B 项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一定能固定二氧化 碳,因此 B 项正确;C 项中生产者将光能变成化学能,进入生物群 落,故正确;D 项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所以 选 D。 8.“气候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关于这种说法的不正确叙述是 ( D ) 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 CO2 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 CO2 将减少,有利于阻 止气温升高 解析:气候变暖,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给人 类带来的灾难无法预测,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尽量减少 CO2 排放 量和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增加 CO2 的吸收量,CO2 在水体中溶 解度较小,海水温度升高,对海水与大气中 CO2 的交换影响不大。 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中 A 是生产者,B、D、E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E 每增加 1kg 的体重,至少需要 25kg 的 A 解析:由题图可以判断:A 是生产者,C 是无机环境,B 是分解 者,E 和 D 是消费者,故 A 错,B 错;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不参与 捕食关系,所以 B 分解者不应出现在食物链中,故 C 错;由于 A 是 生产者,所以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按照 20%计算,所以为 1×5×5=25 kg。 10.右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 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 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 CO2 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解析: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 量,对应 CO2 的消耗总量,A 正确。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 呼吸释放 CO2 量越多。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占同化作用的一部 分。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有机物的积累,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多 于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 量。 11.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元素循环如 下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 正确的是( A ) A.夏季:a>b+c+e B.秋季:e+fc+f 解析: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离不开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在题目所给出的生态系统中,a 代表绿色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及合成的有机物,这是流经该森林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数量最大;b 代表植物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 代表通过食物链流到动物(各级消费者)体内的总能量;d 代表动物 的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e 代表植物的残枝、落叶流到 分解者的能量;f 代表动物流到分解者的能量;g 代表分解者的呼吸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一年中的不同的季节,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强度不同。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效率在 10%~20%之 间,在夏季,处于平衡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 总能量>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流到动物体的能量+流到分 解者的能量。 12.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 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C )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 X 的途径之一 D.碳在类群乙、丙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解析:先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判断生态系统中 的各种成分,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并联系各种生物 的代谢特点进行综合分析。CO2 在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传递是双 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最终要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抓住这两个关键点 就可以顺利解题。 由图可知,气体 X 为二氧化碳,类群乙为生产者,类群丙为消 费者,其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 种重要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中类群甲为分解者,如果缺少 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3.(14 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 看图作答。[图△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 (1)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能量 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466 kJ/(cm2·a)。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 A 到 B,由 B 到 C 传递效率分别是 13.5%、20.6%,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由于生 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热能,因此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意指 H2O(或水、无机盐)和 CO2 等物质的流 通过程,图中 D 是分解者,通过它们的有氧呼吸和发酵(或无氧呼吸) 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 D 在物质 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是保证物质的再利用。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空气、水、土壤(或无机环境)中的 有毒物质,经食物链浓缩,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解析:一是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对能量在 流经生态系统时的三个去向不清楚;二是识图分析图的能力较差,没 有看到图中已标出△表示的是有毒物质的含量,常把图框中的数值也 当能量计算,所以造成(2)、(3)小题的错误。D 是分解者一般都能答 对,但两种分解方式有的只答对有氧呼吸,没有考虑到分解者是细菌、 真菌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有机物时,有的是有氧呼吸有的是无氧呼 吸。(6)小题的第二个空有答成“高度”浓缩,是由于缺乏识图能力 和高度概括能力,有毒物质在各营养级传递过程中是在浓缩,但经过 的渠道应该是食物链。 14.(14 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下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 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 ①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生物间的相互关 系。 ②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 属于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关系。 ③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无机环境对 生物的作用关系。 ④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生物 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关系。 (2)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①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蝗虫,原因是因鹿和蝗虫处 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 ②若美洲狮的食物 2/3 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 重每增加 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 175 kg。 解析:(1)题干信息提示,该小题是通过实例来判断,生物与生 物,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具体关系。食物链表示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光照增加,导致浮游植物增加,属于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浮游植 物增加导致湖水深处光量减少,属于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矿质 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湖中 分解者活动旺盛,耗氧多,导致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属于生物对无 机环境的反作用。 (2)狼被捕杀,浣熊和鹿的数量上升,蝗虫是浣熊的食物,与鹿 位于同一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所以,蝗虫的数量首先会减少。 由 食 物 链 : 青 草 → 蝗 虫 → 浣 熊 → 美 洲 狮 推 消 耗 青 草 至 少 为 3×1/3×5×5×5=125(kg),由青草→鹿→美洲狮推出消耗青草至少 为 3×2/3×5×5=50(kg),总共消耗青草 125+50=175(kg)。 15.(12 分)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的分解作用提出的两 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 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 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 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不能。甲、乙两组均未进行灭菌处理。甲组落叶会分解 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 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细菌引起的; 方案二:不能。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 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细菌引起的。 (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确保无关变量要相同。 (3)现在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后,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 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蒸馏水,使树叶 保持潮湿。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评价。 读题获取信息 运用变量法,分析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 运用实验原则,分析目的是否达到 此实验的目的为:证明细菌的分解作用,自变量的设置应分两组, 一组无菌,可采取灭菌处理,一组有菌,可采取灭菌后接种细菌来实 现。而方案一中,甲、乙两组均未进行灭菌处理;方案二中,乙组不 是采取灭菌后再接种的方法,而是暴露在空气中,由于空气中不仅含 有分解落叶的细菌,也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所以无法达到实 验目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