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南省淮滨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暑假线上考试(二 )试题(解析版) (1)
河南省淮滨高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暑假线上考试(二+)试题 考试时间:7月26日 考试时长:90分钟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C. 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沆淀 D. ⑤为肌糖原,当人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来补充血糖 2.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B. 线粒体不参与卵原细胞转化为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 C. 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D.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 3. 某兴趣小组将水绵浸没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由近向远逐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水绵释放气泡的速率,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b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 B. a点时水绵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只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 c点与a点的干重相比较,c点较a点低 D. 如果培养液中缺Mg2+,在同样情况下完成该实验,a点应左移 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共有的细胞器 ②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也是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之一 ③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④在植物细胞形成细胞壁时,细胞中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活动加强 ⑤植物的成熟细胞都有液泡和细胞核,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则没有液泡和细胞核 ⑥叶绿体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线粒体只能进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或者组成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囊泡”在细胞内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货物,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 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C. 肌细胞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D. 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以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一部分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 6.某实验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的是甲发酵罐 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C. 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 D. 该实验证明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7.下列有关动物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的成熟红细胞、蛙的红细胞和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B. 人的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并有催化氧与[H]结合产生水的酶 C. 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故其正常死亡是与基因表达无关的细胞凋亡 D. 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方式增殖,是因为这个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DNA的复制,也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出现。 8.已知甲、乙、丙三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 甲、乙、丙三图中DNA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 C. 甲、乙、丙三图中DNA含量减半都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D. 甲、乙、丙三图中DNA含量减半时,细胞都一分为二 9.酶抑制剂有两类,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催化作用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B. 改变底物的量对两种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均无影响 C. 竞争性抑制剂通过降低酶本身的活性来降低酶促反应速率 D. 高温、非竞争性抑制剂都能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10.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中DNA分子的双链32P均被标记,(不考虑细胞质DNA),将其放在含31P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正确的是 A. 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 B. 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均不具有放射性 C. 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50%具有放射性 D. 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增殖产生的子细胞具有放射性 11.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AFP的加工与运输 B. 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 C. 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12.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 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 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 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13.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假设水稻和番茄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前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前之比(%) A.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离子需要量大 B. 同一植物吸收不同离子的数量是不同的 C.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 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离子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14.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A. 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B. 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0℃时该植物一天固定的CO2量为78mg C.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30℃时的2倍 15.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叙述,正确的有( ) 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②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③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④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⑤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 ⑥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⑦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6.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提供15N标记的氨基酸给细胞,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均将出现放射性 B. 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C. 给水稻提供C18O2,则产生18O2必须依次经历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再一次光合作用 D.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 17.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暈的萌发种子—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自120小时后给予适宜的光照,则萌发种子的干重将继续减少 B. 萌发过程中在96-120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 C. 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17.1mg·粒-1·d-1 D. 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再通过呼吸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18.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 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 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 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 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19. 一变异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右下图所示。如果不再发生染色体丢失,则对其精原细胞分裂所作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25%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B.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0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C.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D.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20.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 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C. 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Ⅰ~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21.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 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 本实验的目的是独立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 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22.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有两条相同的RNA链,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中会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和双链DNA这两种中间体,此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和子代单链RNA,mRNA作模板合成病毒蛋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HIV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淋巴细胞内 B. 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 C. 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只有病毒蛋白质外壳 D. 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与HIV使人丧失了免疫能力有关 23.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一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他做出的“演绎”是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 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 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24.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数量 绿茎尖果 × 绿茎钝果 红茎尖果 红茎尖果271 红茎钝果90 绿茎尖果211 绿茎钝果72 A.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 B. 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C. 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D. 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25.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Y染色体总是比X染色体短小 26.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自交法完成 ②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 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④⑤⑥⑦ D. ④⑥ 27.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 B. 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C. 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 反交实验中,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 28.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组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乙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丙组 有蜡粉植株自交 无蜡粉∶有蜡粉=1∶3 A. 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 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 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29.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 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 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30.如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也能在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中进行 B. 每种氨基酸均可由不止一种tRNA来转运 C. ③是翻译过程,方向是从b到a D. 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率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一表示小麦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二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小麦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能够在小麦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填序号)。 (2)由图二可知,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______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3)由图二可知,在40 ℃时,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4)若温度保持在25 ℃,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该植株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同位素标记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则含有14 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和含15N的DNA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为_______和________ (2)经32P充分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紧接着再连续进行了两次细胞分裂(第2次和第3次),若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比例、含32P的核DNA比例均为1/2,则该细胞可能处于_____________。 A.第2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 B.第2次分裂(减Ⅰ分裂)后期 C.第3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 D.第3次分裂(减Ⅱ分裂)后期 (3)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有8条、16条被标记的染色体第________次。 33.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R/r)控制,已知A和R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其余情况为白跟,且其中R/r仅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正常Fl代全为红眼,(偶见一只雌果蝇为XXY,记为“M”:还有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N”)。 (1)由题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F1代正常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2)M果蝇能正常产生配子,其最多能产生X、Y、XX和XY四种类型的配子,其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N果蝇出现的可能原因是:①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②是亲本雄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③是亲本雌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④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XO型果蝇(XO为缺一条性染色体的不育雄性)。请利用现有材料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N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将果蝇N与F1代红眼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 结果预测:I.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II.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亲本雄果蝇基因突变; Ⅳ.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34.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颜色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 bb A Bb A_BB或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______上,并且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详解】④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多糖可继续水解,但单糖不能再水解,B错误;②中的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可用斐林试剂鉴定,C错误;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D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菌细胞内含有核糖体,而核糖体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A错误; B、卵原细胞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线粒体为该过程供能,B错误; C、洋葱的根尖细胞具有全套遗传物质,具有全能性,故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C正确; D、少部分的酶的本质是RNA,含有核糖,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详解】A、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从近向远逐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b点气泡数目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光照强度在减弱,因此b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A正确; B、a点时水绵能产生气泡数量为0,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产生ATP的细胞结构除了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还有叶绿体,B错误; C、c点到a点过程一直有光合作用,且净光合作用大于0,有机物一直积累,所以干重a>c, C正确; D、如果培养液中缺Mg2+,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为了维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此时应该增加光照强度,a点应左移,D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①错误; ②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错误; ③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③错误; 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与细胞壁形成无关,细胞壁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④错误; ⑤植物的成熟细胞都有液泡和细胞核,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则没有液泡和细胞核,⑤正确; 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线粒体只能进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⑥正确;故正确的有⑤⑥,B正确。 5.【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货物,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A正确; 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双链并未随之解旋,仍然为双螺旋结构,B错误; C、肌细胞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而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以肌质体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C正确; D、细胞膜上的糖类,有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有一部分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D正确。 6.【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结束时,甲发酵罐的酒精产量是18mol,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9mol,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是6mol,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mol,故呼吸共消耗葡萄糖10mol;乙发酵罐产生的酒精是15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7.5mol,因此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是甲发酵罐,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甲发酵罐从第2小时开始生成酒精,因此从第2小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为兼性厌氧微生物,C错误; D、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降低酒精的产量,D错误。 7.【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的成熟红细胞、蛙的红细胞和鸡的红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因而都能合成ATP,A正确; B、人的成熟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但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催化氧与[H]结合产生水的酶,B错误; C、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错误; D、青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有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图的变化过程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A错误; B、甲、乙、丙DNA分子含量加倍的原因都是在分裂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B正确; C、丙图DNA含量第一次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了次级精(卵)母细胞,C错误; D、甲图DNA含量减半的原因是因为着丝点分开,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详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据题干分析,非竞争性酶抑制剂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所以改变底物的量对该抑制剂的作用效果无影响;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改变底物的量可增强底物的竞争力,降低酶抑制的作用效果,B错误; C、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对酶本身的活性没有影响,C错误; D、据题干可知,高温、非竞争性抑制剂都能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催化活性,D正确。 答案选D。 10.【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所以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A正确; B、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则产生的子细胞均具有放射性,B错误; C、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也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C错误;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不具有增殖能力,D错误。 11.【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 B、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合成会增加,B错误; 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正常时也表达,C错误;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D错误。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 【详解】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①正确;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②正确;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容易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③错误;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④正确;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⑤正确;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才能出现质壁分离,⑥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13.【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稻Si离子浓度小于百分之百(原来是百分之百),表明吸收得多,A正确; B、据图分析,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 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其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C错误; D、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对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D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表中黑暗中释放CO2(mg/h)值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光照下吸收CO2(mg/h)值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根据表格提供数据可知,在25℃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生长得最快,A正确;昼夜不停的光照,在20℃时该植物一天固定的CO2量为(3.25+1.5)×24=114mg,B错误;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每天光照12小时,10℃时积累的有机的量是(1.75−0.75)×12=12(mg),30℃时积累的有机物量是(3.50−3.00)×12=6(mg),所以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30℃时的2倍,D正确。 15.【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的分化、衰老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而癌变是不利的,①错误;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②错误;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③错误;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大、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④错误;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⑤正确;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⑥正确;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短,⑦错误,故选B。 16.【答案】C 【解析】 【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提供15N标记氨基给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由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细胞内的其他蛋白质由游离核糖体合成,所以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均将出现放射性,A正确; B、水稻是C3植物,故给水稻提供14CO2,根据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B正确; C、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的O2来自于水,而不是来自CO2,C错误; D、小白鼠吸入18O2,经过有氧呼吸,可以形成放射性的水,经过体液循环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H218O经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又可以形成放射性的二氧化碳,故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D正确。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自120小时后给予适宜的光照,萌发种子将进行光合作用,会导致种子的干重将会增加,A错误; B、呼吸速率最大的阶段为胚乳干重的减少量最大时刻,即72~96h,B错误; C、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96-120 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C错误; D、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供能,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 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错误.故选:C. 19.【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产生的子细胞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形成一个正常和一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故正常染色体数的精子应有50%,A错误, B、如果是有丝分裂,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使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所形成的子细胞都和母细胞一样,都是异常的,B错误;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0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异常的,C错误; D、据A选项可知,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D正确。 20.【答案】B 【解析】 【详解】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A~C段,A正确;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是1:2,而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着丝点已分裂,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1:1,B错误;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且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HI 表示受精作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变异现象是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及随机结合的缘故,D正确。故选B。 21.【答案】B 【解析】 【详解】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但也有可能有少量噬菌体未侵入到细菌中,导致上清液有少量放射性,A正确;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细菌中释放出来,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B错误; C、由于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而蛋白质主要由C、H、O、N、S等构成,因此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来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D正确。 故选:B。 22.【答案】C 【解析】 【详解】A、HIV进入淋巴细胞内的只有核酸RNA,而蛋白质没有进入淋巴细胞,A正确; B、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有:翻译和逆转录,B正确; C、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有病毒蛋白质外壳和逆转录酶,C错误; D、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最后患者因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原因死亡,因此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与HIV使人丧失了免疫能力有关,D正确。 故选C。 23.【答案】D 【解析】 【详解】A、孟德尔提出“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内容,孟德尔没有提出等位基因,A错误;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提出问题,B错误; 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也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推理,D正确。 24.【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这两对性状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分别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B正确; 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杂交后代的自交分离比为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C正确; 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杂交后代的自交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错误。 25.【答案】B 【解析】 【详解】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A错误;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表达,C错误; D、果蝇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D错误。 故选B。 26.【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需要用杂交法完成,①错误; ②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②错误; ③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③错误; ④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④正确; 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⑤错误; 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⑥正确; 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不同,⑦错误; 所以有关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④⑥。 故选D。 27.【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题干中“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可知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A正确; B、根据正交、反交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B正确; C、正交实验中纯种暗红眼♀(XAXA)×纯种朱红眼♂(XaY)得到的F1只有暗红眼:XAXa、XAY,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反交实验中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AY)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C正确; D、根据C选项,反交实验中得到的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暗红眼(XAY)和朱红眼(XaY)的比例为1:1,D错误。 故选D。 28.【答案】D 【解析】 【详解】A、丙组中,有蜡粉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无蜡粉,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因此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B正确; C、甲和乙后代比例为1:1,属于测交,因此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为Ee,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也都是Ee,C正确; D、丙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2:1,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D错误。 29.【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Ⅱ-5与 Ⅱ-6不患病,而Ⅲ -11患病,所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错误; B、不论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伴性遗传病,Ⅱ-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 C、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Ⅱ-5与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Ⅱ-5与 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C错误; 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子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D错误。 故本题选B。 30.【答案】A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DNA,也含有核糖体,能进行图中①DNA的复制、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A正确; 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B错误; C、③是翻译过程,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a到b,C错误; D、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可提高翻译的速度,但每个核糖体都能合成完成一条肽链,因此多个核糖体能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D错误。 故选A。 31.【答案】 (1). ①② (2). 呼吸作用 (3). 大于 (4). 能 (5). 12 h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净积累的有机物量大于12 h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解析】 【详解】(1)小麦叶肉细胞的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即过程①②。 (2)由图二可知,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是40℃左右,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因此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3)由图二可知,在40℃时,小麦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植物的总呼吸速率,由于只有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4)温度保持2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约为4,呼吸作用速率为2.6,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为12×(4-2.6)=16.8>0,所以植株能够正常生长。 32.【答案】 (1). 1 (2). 1/8 (3). ACD (4). 1 【解析】 【详解】(1)用N15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N14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产生的DNA分子共有23=8个,共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有N15的DNA分子有2个,含有N14的DNA分子有8个,含有N15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因此,连续复制三次,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1,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是1/8。 (2)A、由于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被标记,因此第2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比例为1/2,含32P的核DNA比例也为1/2,A正确; B、在第2次分裂(减Ⅰ分裂)后期,只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着丝点并没有分裂,因此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均有32P标记,B错误; C、如果在第2次有丝分裂后期含有标记的染色体全部移向细胞的一极,那么该细胞在第3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比例、含32P的核DNA比例均为1/2,C正确; D、在第2次(减Ⅰ分裂)分裂时,由于只是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产生的次级性母细胞中仍然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被标记,因此第3次分裂(减Ⅱ分裂)后期含32P的染色体比例、含32P的核DNA比例均为1/2,D正确。 故选ACD。 (3)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并且开始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DNA会进行半保留复制,导致复制形成的16个DNA分子中均含有一条被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因此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中含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而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加倍为16条,此时16条染色体上均含有标记。 33.【答案】 (1). AaXRXr (2). 2:1:1:2 (3). 红眼:白眼=3:1 (4). 红眼:白眼=3:5 (5). 红眼:白眼=1:1 (6). 无子代 【解析】 【详解】(1)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正常Fl代全为红眼,则纯合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RXR,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rY,F1代正常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RXr。 (2)M果蝇能正常产生配子,其最多能产生X、Y、XX和XY四种类型的配子,其对应比例为2:1:1:2。 (3)实验步骤:将N果蝇与F1代雌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 Ⅰ.若是环境改变引起的表现型的改变,则N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F1代雌蝇基因型为AaXRXr,二者杂交,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为红眼:白眼=3:1; Ⅱ.若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那么亲本雌蝇为aaXRXr,则N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F1代雌蝇基因型为AaXRXr,二者杂交,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为红眼:白眼=3:5; Ⅲ.若亲本雄果蝇基因突变,那么亲本雄蝇为AaXrY,则N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F1代雌蝇基因型为AaXRXr,二者杂交,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为红眼:白眼=1:1; Ⅳ.若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XO型果蝇,由于XO为缺一条性染色体的不育雄性,与F1代雌蝇杂交,没有子代产生。 34.【答案】 (1). 液泡膜 (2). H+跨膜运输 (3).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4).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5). 淡紫色∶白色=1∶1 【解析】 【详解】(1)由于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所以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并且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所以该蛋白质可能与H+跨膜运输有关。 (2)①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_bb):淡紫色(A_Bb):白色(A_BB+aa_ _)=3:6:(3+4)=3:6:7。 ②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 ③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