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4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6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26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核心素养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 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4.血糖调节(Ⅱ) 1.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其应用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以及血糖调节过程 1.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神经—体液的调节平衡 2.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由激素调节的实例,归纳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建立模型:构建血糖调节模型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验证激素的作用、探究激素分泌的影响因素 考点1 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的种类、功能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 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3.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化学本质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作用,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侏儒症,其身材矮小,且智力发育不正常。( × ) 2.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作为信息分子随血液流向全身。( × ) 3.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器官才能合成激素。( × ) 4.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 × ) 5.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 ) 6.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 ) 1.(必修3P24“资料分析”讨论T2改编)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加入砂子?两人发现促胰液素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实验的? 提示:加入砂子的目的是使小肠黏膜研磨更充分;两人发现促胰液素实验的对照实验是将盐酸单独注射到狗的静脉中,看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2.(必修3P25图2-8改编)下列关于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D.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生成 解析:性激素的功能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和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生殖器官是在胎儿期形成的。 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促胰液素的分泌和神经递质的释放都是通过胞吐方式进行的。 (2)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这些途径表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胰腺也能分泌激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动态平衡的原因是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1.人体内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2.不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①固醇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②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 ③多肽和蛋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3.动物激素功能的常见实验研究方法 (1)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a.饲喂法 b.摘除法和注射法 (2)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考向突破1 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1.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解析: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A项错误;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项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细胞外液)中,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即被灭活,C项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项正确。 2.(2020·贵州铜仁模拟)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a、c、e代表的激素分别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 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D.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 解析:由于d、e为拮抗作用,其余直接相邻激素之间都是协同作用,故a为生长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高血糖素,e为胰岛素,A项正确;生长激素侧重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侧重促进发育,B项正确;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C项正确;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影响较大,D项错误。 3.(2020·山东济南一中月考)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如表所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Ⅰ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Ⅱ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Ⅲ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A ) 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体内含量过高时,血糖浓度过度降低,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骨骼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增加产热量。 知识拓展 1.激素的化学本质 (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酶、激素、抗体与神经递质的比较 比较 项目 酶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 化学 本质 多数为蛋白质,少数是RNA 蛋白质、多肽、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球蛋白 乙酰胆碱、肽类、氨基酸类、NO等 产生 细胞 活细胞 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 浆细胞 神经细胞 作用 部位 细胞内外 靶细胞或靶器官 内环境 突触后膜 作用后 变化 不发生改变 被灭活 被降解 被降解 或移走 ●考向突破2 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4.(2020·广东普宁英才华侨中学月考)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药剂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有①号和⑤号家兔 B.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②号家兔 C.该实验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 D.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在首次注射实验中,①是对照组(空白对照),②~⑤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⑤是对照组,②~④是实验组,A项正确;二次注射时,②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B项正确;该实验能证明肾上腺素能够升高血糖,但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糖的,C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具有体液调节,D项错误。 5.(2020·山东济南一中月考)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解析: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A、B正确;为了不影响家兔体内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D错误。 知识拓展 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归纳 (1)研究思路: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病理症状→施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2)研究方法 (3)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①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 ②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 ③针对不同的激素或腺体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a.切除法:只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b.饲喂法: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c.注射法:适用于各种激素。 考点2 激素的调节及特点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是血糖最主要的去向。 (2)上述血糖氧化分解的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可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的是肝糖原。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调节过程分析 ①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最主要调节方式:体液调节。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血糖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血糖低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 (3)与血糖平衡有关的三种激素关系 ①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②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3.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三种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2)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促进、抑制。 5.激素调节的特点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 √ ) 2.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 × ) 3.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 ) 4.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改变代谢。( √ ) 5.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 ) 6.激素只作用靶细胞(器官),因为激素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效应部位,并且只有靶细胞(器官)上才有相应的受体。( × ) 提示: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因只有靶细胞的细胞膜上或细胞内才有其受体),但激素分泌后会广泛运输或弥散于体液中,并非“只运输给”靶细胞。 7.只有细胞膜上才具有激素受体。( × ) 提示:激素受体未必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实际情况应为多肽及蛋白类激素(大分子)的受体在细胞膜上,而固醇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小分子)的受体是细胞质受体或细胞核受体。 8.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不含该激素的受体。( × ) 提示:激素的靶细胞既可以是其他细胞,也可以是分泌激素的自身细胞,如下图所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三种类型。 (必修3P25“思考与讨论”改编)下列与血糖平衡及调节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B.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C.饭后,大量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正常人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这涉及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可通过分解肝糖原等途径维持血糖含量稳定 解析: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但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 1.据靶细胞与激素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什么? (2)该图示过程能说明激素调节的哪些特点? 提示:(1)甲状腺细胞。 (2)①通过体液运输;②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的细胞,这与激素作用具有特异性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只有具有甲状腺激素特定受体的细胞才能作为其靶细胞。 3.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时,是否能够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 提示:并非促进两者的功能而是负反馈作用的抑制减弱。 4.血糖平衡调节曲线模式图分析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来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 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考向突破1 血糖的平衡及调节 1.(2020·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A.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出现尿糖现象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 D.图中a与c表现为拮抗作用 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参与的结果,A正确;正常人如果一次性吃糖过多,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尿液中也会出现糖类(尿糖),B正确;图中的甲是胰岛B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它们都可以接受来自下丘脑的兴奋,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发生联系,即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影响甲或乙的分泌活动,C正确;a是胰高血糖素,c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二者都可以提高血糖浓度,所以二者为协同关系,D错误。 2.如图是某健康人饮用一定的葡萄糖溶液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A和B分别是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上的两个峰值)。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 A.峰值A出现的原因是血糖的浓度不够高 B.峰值B出现的原因是血糖的浓度开始下降 C.峰值A出现的原因是胰岛释放了大部分贮存激素 D.峰值B出现的原因是胰岛开始释放新合成的激素 解析:由图可知,15~20 min内血糖浓度在升高但胰岛素出现下降是由于胰岛释放大部分贮存的胰岛素,而新的胰岛素需要重新合成,所以出现A峰值,C项正确,A项错误;开始释放新合成的激素是从20 min开始,在B点达到最大,血糖浓度下降在峰值B出现之前,B、D两项均错误。 3.(2020·广东揭阳三中段考)如图所示为参加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 B.胰岛素能促进肌肉细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 C.a、b分别表示的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D.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是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 解析: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的激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生成葡萄糖,A正确;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可以促进肌肉等组织细胞加速吸收和利用葡萄糖,B正确;根据题干分析,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越来越少而胰高血糖素含量越来越高,故曲线a表示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曲线b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C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图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是血糖浓度变化引起的,D正确。 归纳总结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 ●考向突破2 血糖平衡失调及成因分析 4.(2020·湖南长沙十校联考)美国著名医学杂志《梅奥诊所学报》刊文称,即使在保持能量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糖食物仍然较其他食物更容易引发Ⅱ型糖尿病。下列有关糖尿病和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B.胰岛素只可通过降低血糖,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近些年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健康有关 D.肝细胞、脂肪细胞、胰岛A细胞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 解析:血糖水平可以直接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A正确;胰岛素可作用于下丘脑某些神经元从而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B错误;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可能与人们摄入高糖食物较多有关,C正确;胰岛素可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肝细胞、脂肪细胞、胰岛A细胞膜上均分布有胰岛素的受体分子,D正确。 5.(2020·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月考)“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下列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B ) ①胰岛B细胞受损 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 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不是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①错误;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不能与足够多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②正确;③ 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靶细胞不能感受到胰岛素,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③正确;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④错误。 知识拓展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1)发病机理 ①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②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2)症状和危害:“三多一少”,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3)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考向突破3 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6.(2020·云南沾益一中月考)人体内激素调节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时,尿量减少 B.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而其他激素的分泌只有反馈调节 D.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过程中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加,A错误;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运动员长期服用性激素,会导致体内性激素的水平过高,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体内促性腺激素的水平较正常人低,B错误;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C错误;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又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进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7.(2020·河南林州一中开学考试)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中c为下丘脑,其分泌物定向运到垂体并发挥作用 B.a与c两者的分泌物可对某一生理活动起促进作用 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解析:分析题图,c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而不是定向运输到垂体;a是垂体,b是腺体,a分泌的激素是促激素,c分泌的激素是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促激素促进腺体分泌相应激素;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同时又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等。 8.(2020·四川成都崇州模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注: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不同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C.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并不需要经过内环境 D.下丘脑细胞上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理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相同,均为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神经递质需要通过突触间隙即组织液,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由图可知,下丘脑细胞上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知识拓展 激素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刺激下丘脑内分泌腺 (2)分级调节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 (3)反馈调节: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①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 ②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等。 ●考向突破4 激素调节的特点 9.(2020·山东济南一中月考)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B.a、b、c均靠体液运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 C.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 D.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图中甲表示垂体,乙表示甲状腺,丙表示下丘脑,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A项错误;a、b、c均靠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项错误;寒冷或紧张时,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含量过多时,对垂体、下丘脑分泌激素a、b有抑制作用,C项正确;下丘脑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D项错误。 10.(2020·湖南益阳月考)下面是下丘脑参与的性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GnRH属于多肽类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下丘脑垂体性腺靶细胞 A.图示过程能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 B.GnRH与性激素的特异性受体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C.为提高猪肉品质,传统方法是切除幼龄公猪睾丸(阉割),猪被阉割时,剧烈的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D.运动员如果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减少 解析:由图可知,下丘脑通过垂体对性激素分泌进行调节,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GnRH的受体在细胞膜表面,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能进入细胞内,特异性受体位于细胞内。公猪被阉割时,剧烈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如果服用过多的性激素,性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相应减少,则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会减少。 实验11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是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实验流程 3.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注意事项 (1)模拟尿糖检测实验中,滴管不能混用,否则容易造成不同溶液混合,使实验中得到的5张试纸的现象没有明显区别。 (2)不能仅根据尿液样本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应该进一步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3)模拟尿糖实验中,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样本起对照作用。 ●考向突破 1.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尿糖检测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根据试纸与标准比色卡进行颜色比对的情况不可判断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B.刚采集的尿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若呈紫色,说明尿中含有蛋白质 C.某人经尿糖检测后有有色物质生成,可确定患有糖尿病 D.为确诊患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解析:由图可知,葡萄糖含量的多少与有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有关,可判断尿液葡萄糖的含量,A错误;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尿液中的尿素含有类似肽键的结构,所以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B错误;尿中含糖并不等于其患糖尿病,C错误。 2.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试纸化验自己的尿糖情况。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以下为上述作用机理的表达式: 葡萄糖b+c c+d―→e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表达式中,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 B.表达式中,b为葡萄糖酸 C.表达式中,c为题干中所述的无色化合物 D.表达式中,e为有色化合物 解析:结合题干进行分析,a为葡萄糖氧化酶,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c为过氧化氢,b为葡萄糖酸,B正确,C错误;d为无色化合物、e为有色化合物,D正确。 考点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体温调节 (1)热量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3)体温调节模型 (4)调节过程分析 ①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冷(热)觉中枢:大脑皮层。 ③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4.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过程 (2)调节过程分析 ①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 ) 2.激素的作用是调控代谢,而且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 ) 3.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 ) 4.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 ) 5.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 ) 6.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 ) (必修3P33拓展题T1改编)请分析激素传递信息与神经传导兴奋在速度上的差异及成因。 提示: 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不如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下面三幅图为生命活动调节常考图示,请思考回答问题: (1)图1、图2、图3依次代表的调节模式分别为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其中图3模式最灵敏、最迅速。 (2)图1中细胞a分泌的信号分子为激素,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图2中的细胞c分泌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3)图3中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元上的两个点。若b处受损,刺激a处,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同时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导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 ●考向突破1 体温调节 1.(2020·吉林长春第150中学月考)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时,人体LN(皮肤冷觉感受器直接相连神经元)和WN(温觉感受器直接相连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表示WN的放电频率,B表示LN的放电频率 B.在致热源的作用下,LN比WN更敏感 C.温度为35~39 ℃时,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含量较高 D.温度超过43 ℃时体内降温的主要方式是减少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出A表示LN的放电频率,B表示WN的放电频率,A错误;在致热源的作用下,LN比WN更敏感,B正确;低于正常体温时,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含量较高,体温较高时,这两种激素的含量下降,C错误;在温度超过43 ℃时,体内降温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汗液蒸发散热,D错误。 2.(2020·南开区检测)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皮肤血管舒张)和F(汗液分泌量增加)散热;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此过程是通过B→C→G途径完成调节的;D途径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热,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技巧点拨 体温调节的“三、二、一” ●考向突破2 水盐调节 3.(2020·青岛模拟)下列对寒冷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增加产热 B.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D.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解析: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寒冷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寒冷环境下,机体代谢加快,产生的水增多,且皮肤通过汗腺分泌的汗液量减少,从而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4.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B.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D.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解析: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调节中枢;饮水不足时,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5.(2020·安徽五校联考)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 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 解析: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与血浆等渗的溶液,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病人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病人的尿量增加。 6.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激素e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冷觉、热觉的产生部位。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其中e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经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整合提升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考点4 下丘脑的功能 一、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模型 生命活动调节的典型途径 (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 (2) 例如:人进食后血糖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节的过程。 (3) 例如: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发出指令会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使血糖恢复正常。 (4) 例如: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二、下丘脑的功能分析 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 (1)水盐平衡 (2)体温调节 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考向突破 下丘脑的功能 1.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B.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C.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D.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⑤⑥分泌减少 解析: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控制A、B、C的分泌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下丘脑分泌的激素①⑤,调节有关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A项正确;图中A、B、C分别表示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D、E分别表示垂体、肾脏,B项错误;激素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激素⑤⑥⑦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故激素②④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具有拮抗作用,激素④⑦在促进产热方面具有协同作用,C项错误;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⑤⑥⑦的分泌均增多,D项错误。 2.(2020·唐山一中模拟)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同时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B.人体内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使其产生渴觉 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D.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某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解析: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下丘脑产生的某种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进而使机体产热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某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3.下列有关人体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下丘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B.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人体器官的活动,如合成抗利尿激素 D.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支配肾上腺的分泌 解析: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人体器官的活动,如合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支配肾上腺的分泌。 4.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B.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 解析:下丘脑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因此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通过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据图分析,激素Ⅱ是甲状腺激素,其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据图分析,激素Ⅲ是抗利尿激素,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 5.(2020·广州四校联考)垂体主要由前叶和后叶两部分组成,其中垂体后叶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它所释放的激素由下丘脑产生。下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结构,a~f表示激素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图中①②中属于垂体后叶的是① B.血糖浓度高时,f的分泌会减少 C.③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可作为感受器的组成部分 D.若给动物饲喂含有大量c的食物,下丘脑合成并分泌a的量将减少 解析: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所以可判断①为前叶,A项错误;激素f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但激素e只作用于肝脏,所以可判断激素f为胰岛素,激素e为胰高血糖素,所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f的分泌会增加,B项错误;结构③为胰岛,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属于效应器,C项错误;激素c可以被直接吸收,如果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激素c,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激素a的分泌,D项正确。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负反馈调节。 (2)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对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具有抑制作用。 2.血糖调节 (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2)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既能接受血糖浓度刺激,也能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 3.体温调节机制 (1)体温恒定决定于产热和散热平衡,健康的恒温动物产热与散热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2)人体的热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人体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血管散失。 4.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作用 (1)由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 (2)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 (3)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关于体温调节的四个注意点 (1)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2)在发高烧时,如果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时,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3)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4)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五个注意点 (1)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 (2)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5)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所示。 1.(2019·全国卷Ⅱ)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D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解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2.(2019·全国卷Ⅲ)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解析: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 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 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 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 解析:垂体通过释放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A选项错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激素分泌到体液中,B选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对全身几乎所有细胞起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选项错误;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选项正确。 4.(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功能和特点。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不能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也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A、B、C错误;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性腺后,与性腺中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D正确。 5.(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解析:生长激素作为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的激素,成年后也分泌,A项错误;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B项错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更准确,速度更快,持续时间短,C项正确;下丘脑等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相应激素调节相关生理活动,D项错误。 6.(2017·全国卷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C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0.9%的NaCl溶液与血浆是等渗溶液,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后,一段时间内机体的血浆量增加,血浆渗透压不变,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项正确。 7.(2019·全国卷Ⅱ)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与某种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对小鼠的内分泌功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机体内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灭活。 (2)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答出4点即可)。 解析:(1)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2)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导致减数分裂最终形成的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8.(2019·天津卷)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神经—体液(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低,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B 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解析:(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如汗腺、皮肤血管、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下丘脑内分泌细胞等,引起相应的效应,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另外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的TRH会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TSH会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产热,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寒冷刺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①由图可知,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故恒温动物再生能力较差;又因为恒温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故推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基因工程小鼠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故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细胞。转基因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但不能作用于心脏,而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数目会出现大幅增加,可以证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 ③利用斑马鱼做实验时,A组无甲状腺激素,B组有甲状腺激素,若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即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则B组斑马鱼心脏受损后的再生能力会比对照组弱。 9.(2018·全国卷Ⅱ)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手术但不切除垂体;B组的处理是切除垂体。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1)在用切除法“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中,自变量是垂体的有无,因变量是生长发育的变化,检测指标为体重变化。根据自变量可确定实验组为切除垂体组,为了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组的处理为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将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后,定期测量体重的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2)垂体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故A、B实验结果的差异由这两种激素含量差异所致。 10.(2017·全国卷Ⅱ)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加,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41_℃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_℃引起的。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增强。 解析:(1)41 ℃环境对于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来说为炎热环境,在炎热环境中,哺乳动物的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之一是增强心脏活动,故其增加时可使实验动物出现焦虑不安等行为。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41 ℃和室温),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即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即寒冷环境)中,则在寒冷环境中哺乳动物机体作出的反应是骨骼肌颤栗,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等。 11.(2017·全国卷Ⅲ)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析:(1)由于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能使血糖浓度降低,所以B、C、D三组小鼠在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体内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2)(3)由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直接补充血糖,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