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B. DNA上的片段都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 C. 在细胞核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D. 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A错误;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不都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B错误; C、细胞中,基因存在于DNA分子上,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 D、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在双螺旋结构的内部,D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染色体 B. 基因突变如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给后代 C.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使生物体中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 D. 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不能产生新的染色体,A错误; B、基因突变如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给后代,B正确; C、基因突变可形成新基因,但基因重组不会出现新基因,C错误; 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可能是多对基因,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工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自然选择会导致生物的不定向变异积累成定向变异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 生物体产生的各种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人工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会导致生物的不定向变异积累成定向变异,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C错误; D、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精、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精、卵细胞各占一半 B.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都是不均等分裂的 C. 每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均形成4个子细胞 D. 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只与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受精时精子只提供了细胞核,而细胞质全部来自于卵细胞,所以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卵细胞的更多一些,A错误; B、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极体的分裂为均等分裂,B错误; C、每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均形成4个子细胞,C正确; D、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与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多种基因型的配子有关,也与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有关,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萨顿、摩尔根所用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萨顿、摩尔根使用的方法分别为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B. 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 C. 摩尔根首先假设果蝇白眼基因的位置,然后运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 D. 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确定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详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B正确; C、摩尔根首先假设果蝇白眼基因的位置,然后运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C正确; D. 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只确定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6.下图表示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都可进人大肠杆菌 B. 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A中放射性增强 C. 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 D. 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子代大肠杆菌进入A中,进而使A中放射性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可以进入大肠杆菌,A错误; B、保温时间过短,部分侵染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会导致A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B正确; C、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 D、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进而使A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D错误。 故选B。 7.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A、a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分离 C. 等位基因B、b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分离 D. A、a基因中的氢键数目不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此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 B、等位基因A、a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分离,B正确; C、等位基因B、b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分离,C正确; D、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故 A、a基因中的碱基对可能不同,所以二者的氢键数目不一定相等,D正确。 故选A。 8.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进行转录和翻译的细胞一定能发生DNA的复制 B.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C. 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一条mRNA上翻译出的多肽链相同 D. 某些氨基酸可以由不同的tRNA转运 【答案】A 【解析】 【详解】A、DNA复制是发生在能够分裂的细胞,而转录和翻译是几乎全部活的细胞都要进行的过程,所以能进行转录和翻译的细胞不一定能发生DNA的复制,A错误; B、转录是DNA和mRNA配对,而翻译是tRNA和mRNA配对,配对的方式不一定相同,B正确; C、多个核糖体结合到一条mRNA形成多聚核糖体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C正确; D、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编码,所以可以由不同的tRNA转运,D正确。 故选A。 9.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B. 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C. 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能传给儿子和女儿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A正确; B、猫叫综合征是人体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 C、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能传给儿子和女儿,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D。 10.如图是某甲组中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如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Ⅰ-1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 B. Ⅰ-2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4 C. 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 D. 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Ⅱ-4的基因型为XaY,则Ⅰ-1的基因型为XAXa,为杂合子,A错误; B、Ⅰ-2是正常男性,只有一种基因型为XAY,B错误; C、Ⅱ-3基因型为XAXA或XAXa,因此其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C正确; D、Ⅱ-3基因型为XAXA或XAXa,因此其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体液中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 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和有关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与外流有关 D.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内流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A正确; B、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和等缓冲物质有关,B正确;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与外流有关,C正确; D、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内流有关,D错误。 故选D。 12.在某次公路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血浆渗透压升高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 D.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运动员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 B、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 C、运动员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C正确; D、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D错误。 故选D。 13.下图为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关系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①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内液增多 B. 细胞内液的量多于细胞外液的 C. B细胞和T细胞可存在于③中 D. ③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①②中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表示组织液,若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失水,因此细胞内液减少,A错误;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B正确; C、B细胞和T细胞是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③血浆中,C正确; D、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D正确。 故选A。 14.下列关于动物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B. 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 C.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化学成分处于恒定不变的状态 D. 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进入淋巴,B正确; C、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错误; D、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内环境在细胞外,D错误。 故选B。 15.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小体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经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C.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中只有一个突触 D.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使突触后膜兴奋 【答案】C 【解析】 【详解】A、突触小体上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并没有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 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其神经中枢中只有一个突触,C正确;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1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3个神经元细胞,3个突触 B. 在bc段,兴奋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C. 刺激d点,电流表①偏转2次,电流表②不偏转 D. 刺激a点,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偏转2次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含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A错误; B、在bc段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B错误; C、刺激d点,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到电流表①所在的神经元,所以电流表①的指针不偏转;兴奋可以传到电流表②的两极,但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表②可发生2次偏转,C错误; D、刺激a点,由于a点位于电流表①两极的中央,兴奋同时传到两极,无电位差,所以电流表①不偏转;兴奋能从a传递到d再传到e,但传递到电流表②两极的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表②可发生2次偏转,D正确。 故选D。 17.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中细胞为神经细胞,则①②都可能为神经递质 B. 若图中细胞为浆细胞,则①可能为抗原,②可能为抗体 C. 若图中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①可能为促甲状腺激素,②可能为甲状腺激素 D. 若①为神经递质,则②可能为肾上腺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反射弧中,不同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连,若图中细胞为神经细胞,则①②都可能为神经递质,如第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第二个神经元,第二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第三个神经元,A正确;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即抗原不能作用于浆细胞,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 D肾上腺可以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因此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促进肾上腺细胞分泌肾上腺素,D正确。 故选B。 18.甲状腺疾病比较常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亢病人比正常人代谢快,食欲较强 B. 人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患呆小症 C.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缺碘可能患大脖子病 D. 甲状腺激素不能调节甲状腺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因此甲亢病人比正常人代谢快,食欲较强,A正确; B、人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患呆小症,B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不足,通过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甲状腺发育长大,因此可能患大脖子病,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全身各处的细胞新陈代谢,D错误。 故选D。 19.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属于分级调节 B. 小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其中 C. 成年人抽血时能控制手不缩回,说明缩手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D.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 B、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而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 C、成年人抽血时能控制手不缩回,说明缩手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 D、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过量饮酒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C。 20.下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 与刺激迷走神经相比,刺激小肠,胰液分泌速度更快 C. 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可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 D. 胰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不一定都进入内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胰腺分泌液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其中激素调节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神经调节也不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 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因此与刺激迷走神经相比,刺激小肠,胰液分泌速度更慢,B错误; C、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细胞发挥作用,其不能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C错误; D、胰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不一定都进入内环境,如起分泌的消化酶直接进入消化道,D正确。 故选D。 21.下图表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冲动在①与②之间双向传递 B. ①②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 C. 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 图中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中①与②之间有突触,故传递是单向的,A错误; B、①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B错误; C、胃泌素是一种激素,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D。 22.被日光照射后,动物血液中的一种化学物质UCA大量增加。UCA可进入大脑神经元并转化成GLU(谷氨酸),GLU由神经末梢释放后,可激活与学习及记忆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GLU可作为神经递质,调节生命活动 B. GLU从突触前膜释放后在突触间隙移动不消耗ATP C. 当兴奋传递到③时,突触后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D.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GLU为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A正确; B、GLU从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需要消耗ATP,而在突触间隙移动不消耗ATP,B正确; C、当兴奋传递到③时,突触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错误; 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而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 故选C。 23.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引起的,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 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 D.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的特点,A正确; B、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B正确; C、过敏反应是由机体非首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C错误; D、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正确。 故选C。 24.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B. 成人控制憋尿的中枢在脊髓 C. 人体维持生命的很多重要中枢在脑干 D. 若某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则此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答案】B 【解析】 【详解】A、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A正确; B、成人控制憋尿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 C、人体维持生命的很多重要中枢在脑干,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C正确; D、H区是视听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D正确。 故选B。 25.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并将其注射到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颈部,发现后者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下列叙述不符合该实验的是( ) A. 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 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 C. 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 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实验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A正确; B、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本实验实验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而对照组不能注射,B错误; C、该实验说明其防御功能的形成与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有关,但是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C正确; D、该实验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细胞内信息传递的过程,图中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结构或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2)若物质A是由2000个碱基组成的DNA,构成其基本骨架的成分是____________。若该DNA中,鸟嘌呤有400个,连续进行2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3)②过程中物质E为______,③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填“由左向右”或 “由右向左”)。 (4)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上。 【答案】 (1). DNA的复制 (2). 磷酸和脱氧核糖 (3). 1800 (4). RNA聚合酶 (5). 由左向右 (6). B、D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DNA的复制。 (2)构成DNA基本骨架的成分是磷酸和脱氧核糖。若物质A是由2000个碱基组成的DNA,若该DNA中,鸟嘌呤有400个,则C的数量也是400个,T=(2000-400×2)÷2=600,连续进行2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2-1)×600=1800个。 (3)②过程中物质E为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由图可知,③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由左向右。 (4)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tRNA一端能与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所以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存在于图中的B、D上。 27.鹅(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的相同,其羽色的白色和灰色受A、a基因控制,豁眼和正常眼受B、b基因控制,并且豁眼鹅产蛋性能优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鹅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型,雄鹅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为确定白羽和灰羽的显隐性关系,选择100对白羽雌鹅和灰羽雄鹅杂交,F1中绝大多数为白羽鹅,且无性别之分。由此可知,羽色性状中,____为显性性状,F1中并非全部个体都为白羽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已知控制豁眼的基因(b)位于雌雄鹅都有的性染色体上。饲养场为提高产蛋量,使子代中雌鹅均表现为豁眼,雄鹅均表现为正常眼,应选择的父本、母本的基因型分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控制鹅羽色和眼形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控制羽色和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 ZW (2). 38+Z (3). 白羽 (4). 亲本中的白羽鹅的基因型为AA和Aa(或亲本中少数白羽鹅的基因型为Aa) (5). ZbZb (6). ZBW (7). 遵循 (8). 两 【解析】 【详解】(1)鹅(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的相同,所以鹅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雄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所以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38+Z。 (2)根据“选择100对白羽雌鹅和灰羽雄鹅杂交,F1中绝大多数为白羽鹅,且无性别之分”,说明白色羽为显性性状,由于100对白羽中基因型有AA或Aa的个体,所以F1中并非全部个体都为白羽鹅。 (3)雌雄鹅都有的性染色体上为Z染色体,要使子代中雌鹅均表现为豁眼,雄鹅均表现为正常眼,应选择的父本、母本的基因型分別为ZbZb、ZBW。 (4)根据F1中绝大多数为白羽鹅,且无性别之分,说明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即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控制鹅羽色和眼形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使血糖升高具有协同作用,以血糖浓度变化为观测指标,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实验前对四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 (2)测量四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甲组注射适量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乙组注射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高血糖素溶液,丙组注射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肾上腺素溶液,丁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四组小鼠血糖浓度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分析: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消耗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 (2). 生理盐水 (3). 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溶液 (4). 乙、丙、丁组的血糖浓度均高于甲组的,且丁组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乙、丙组的 (5).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析】 【详解】(1)实验前对四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消耗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以检测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否具有升血糖的功能。 (2)根据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甲组)应该注射适量但是生理盐水,实验组中的乙组注射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高血糖素溶液,丙组注射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肾上腺素溶液,丁组注射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溶液。 (3)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因此实验的结论同实验目的,则实验的结果是:乙、丙、丁组的血糖浓度均高于甲组的,且丁组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乙、丙组的。 (4)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功能,其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9.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SARS病毒(一种RNA病毒)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免疫系统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 (2)图中细胞甲、乙、丙中,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__________;能识别SARS病毒的细胞有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4)细胞甲、乙、丙所含基因相同,只有细胞乙能分泌抗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免疫活性物质 (2). 防卫、监控和清除 (3). 细胞甲 (4). 细胞甲和细胞丙 (5). 分泌淋巴因子、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6).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详解】(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细胞乙是浆细胞,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其中只有细胞甲可以增殖分化,能够识别SARS病毒的细胞有细胞甲和细胞丙。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会分泌淋巴因子,也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4)细胞甲、乙、丙所含基因相同,但是它们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只有细胞乙(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