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青岛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1,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碗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A. 7:1、7:1 B. 7:1、15:1 C. 15:1、15:1 D. 8:1、16:1 【答案】B 【解析】 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而玉米自然状态下可以杂交,豌豆有1/2AA和1/2Aa,自交后只有1/2×1/4=1/8,其余都是显性,所以豌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7:1,C、D错误。玉米相当于自由交配,1/2AA,1/2Aa,自由交配时产生1/4a配子,子代中会有隐性性状1/4×1/4=1/16,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15:1,B正确,A错误。 2.豚鼠的毛色遗传与性别无关,受一对等位基因(全显性,显隐性未知)控制,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两组遗传实验:甲组:一只黑毛豚鼠与一只白毛豚鼠交配,生了3只小鼠,其中黑毛豚鼠2只,白毛豚鼠1只。乙组:另选两只黑毛豚鼠交配,生了4只小鼠,其中黑毛豚鼠3只,白毛豚鼠1只。在不考虑突变和环境因素对实验影响的情况下,对两组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组均能独立判断毛色性状的显隐性 B. 甲组子代黑毛豚鼠:白毛豚鼠≠1:1,所以存在致死现象 C. 乙组子代3只黑毛豚鼠中一定有纯合小豚鼠 D. 若乙组亲代两黑毛豚鼠再生4只小鼠,白毛豚鼠:黑毛豚鼠可能为1:1 【答案】D 【解析】 甲组黑毛豚鼠与白毛豚鼠交配,后代为黑毛豚鼠和白毛豚鼠,无法判断显隐性。乙组两只黑毛豚鼠交配,后代有黑毛豚鼠,白毛豚鼠,说明黑毛为显性,白毛为隐性,A错误。因甲组子代个体数太少,如后代黑毛豚鼠:白毛豚鼠≠1:1,不能说明存在致死现象,B错误。乙组如两只黑毛豚鼠Aa交配,后代黑毛豚鼠可均为Aa,白毛豚鼠为aa,C错误。乙组如两只黑毛豚鼠Aa交配,如只生4只后代,数量太少,则后代可能为白毛豚鼠:黑毛豚鼠可能为1:1,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分离定律的理解,学生对于显隐性的判断理解不清 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有白色、紫色、红色和粉色四种。研究人员用某株粉色纯合子和某株白色纯合子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色,让F1自交,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色=4:3:6: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B. 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3种,其中纯合子占1/2 C. F1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花色白色:紫色:红色=2:1:1 D. F2中自交后代能够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5/16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F2代的性状分离比4:3:6:3可以判断,该比例是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自由组合的后代的9:3:3:1的比例的变式,由此确定花色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假设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与B、b,由题中所给比例关系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白色基因型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其中白色花中的三种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1/4aabb、1/2aaBb,1/4aaBB,因此纯合子占1/4+1/4=1/2,B正确; C、F1(AaBb)个体与隐性纯合子(aabb)测交,后代花色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开红花,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开紫花,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开白花,因此F1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花色白色:紫色:红色=2:1:1,C正确; D、F2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个体均会发生性状分离,其所占比例为4/16+2/16+2/16+2/16=5/8,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确定它的应用范围;能够灵活运用9:3:3:1的比例及其变式。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导出F1及亲代的基因型及其对应的表现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4.对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图乙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B. 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 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 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都正常,但他们的女儿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表格:对l~4号个体分别进行基因检测,由于1、2号都是杂合子,4号为隐性纯合子,而表格中a、b和d为杂合子,c为纯合子,则3号也为杂合子,c为隐性纯合子。 【详解】A 、图中4号为患者,属于隐性纯合子,对应于系谱图中的c,A正确; B、图2中c为隐性纯合子,则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B正确; C、相关基因用A、a表示,根据图2可知3号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1可知8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1/3)或Aa(2/3),因此两者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 D、9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1/3)或Aa(2/3),他与一个携带者(Aa)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2/3×1/4=1/6,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1确定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根据图2电泳图确定不同的字母代表的个体。 5.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C.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D.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一个四分体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组成,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详解】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后,是相同的染色体,并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特有的结构,出现在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即前期和中期,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四分体消失,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只有配对的染色体才能称为同源染色体,C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形成四分体,因此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D正确。 6. 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甲图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甲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甲和①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可能是①③与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所以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故选D。 7.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 B. 此精原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 D. 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 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根据图中细胞中的基因及染色体颜色可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C正确; D、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错误。 故选C。 8.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 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 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 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分析丙图:丙图中a组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b组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一样,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应该是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而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就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出现四分体,D错误。 故选C。 9.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基因型4种 B.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了代共有9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 C.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1/3,而所有植株中的纯合子约占1/4 D. 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植物花瓣的大小为不完全显性,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而花瓣颜色为完全显性.但是无花瓣时即无颜色.在解答时,首先逐对基因分析,然后用乘法法则即可。 【详解】A、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基因型有AaRr、Aarr、aaRr、aarr,表现型分别为:小花瓣红色、小花瓣黄色、无花瓣,表现型有3种,基因型4种,A正确; 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3×3=9种基因型,表现型有红色大花瓣AAR_,红色小花瓣AaR_,黄色大花瓣Aarr,黄色小花瓣Aarr,无花瓣aa__,5种表现型,B错误; C、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2/3×1/2=1/3,纯合子比例为1/4,C正确; D、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A_R_)的植株的比例为3/4×1/2=3/8,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在解题时需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乘法法则解题,解题时关键要注意无花瓣时就不存在颜色的分离。 10.果蝇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卷翅和非卷翅是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后胸正常卷翅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后胸异常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非卷翅个体占1/4。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 B. 子代不会出现后胸正常非卷翅雌果蝇 C. 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D. 两对基因只能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后胸正常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出现后胸异常、非卷翅,说明后胸正常对后胸异常是显性性状,卷翅对非卷翅是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非卷翅占1/4,说明翅型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控制后胸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果蝇都是后胸正常,不会有后胸异常,由于子代出现后胸异常雌果蝇,因此控制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都含有两种隐性基因,A错误,C正确;两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子代可能会有后胸正常非卷翅雌果蝇,B错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是不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一对后胸正常卷翅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后胸异常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非卷翅个体占1/4”这句话中获取有效信息,并通过遗传图解简写出来。 11.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只,其基因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 C. 为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 D. 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昆虫长翅(R)对残翅(r),直翅(M)对弯翅(m)不适合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该昆虫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只有4种,B错误;可以用测交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与该昆虫测交的个体基因型为rrmmnn或rrMMnn,C正确;该昆虫与相同基因型的昆虫交配,后代中与亲代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9/16,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细胞学基础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鸭的羽色受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C和c、T和t控制,其中基因C能控制黑色素的合成,c不能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基因T能促进黑色素的合成,且TT和Tt促进效果不同,t能抑制黑色素的合成。现有甲、乙、丙三只纯合的鸭,其交配结果(子代的数量足够多)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组合 亲本(P) F1 F2 一 白羽雌性(甲)×白羽雄性(乙) 全为灰羽 黑羽:灰羽:白羽=3:6:7 二 白羽雌性(甲)×黑羽雄性(丙) 全为灰羽 黑羽:灰羽:白羽=1:2:1 A. 控制羽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CCtt、ccTT C. 若让组合一F2中的黑羽个体随机交配,则其子代出现白羽个体的概率是1/6 D. 组合一F2的白羽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7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 【详解】A、组合一的F2中黑羽:灰羽:白羽=3:6:7,为9∶3∶3∶1的变形,据此可判断控制羽色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项正确; B、组合一的F1基因型应为CcTt,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为CCtt、ccTT,B项正确; C、组合一F2中的黑羽个体基因型为1/3CCTT、2/3 CcTT,它们随机交配,子代出现白羽个体的概率是(2/3)×(2/3)×(1/4)=1/9,C项错误; D、组合一F2的白羽个体基因型为1ccTT、2ccTt、1cctt、1CCtt、2Cctt,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7,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易判断C项正确,错因在于把随机交配和自交混淆,认为组合一F2中的黑羽个体随机交配,子代出现白羽个体的概率(2/3)×(1/4)=1/6。 13.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 B,b) 控制。A_B_表现为青色,A_bb 表现为灰色,aa_表现为黄色(约 50% 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幼年期死亡)。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l 全为青色,Fl 相互交配得 F2,F2 自由交配得 F3,理论上 F3 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 ) A 3/4 B. 60/89 C. 9/16 D. 6/7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及特例的相关知识,注意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这个条件。aa_ _表现为黄色,可知黄色基因型是aaBB、aaBb、aabb,共有3种。 【详解】灰色鼠A_bb与黄色鼠杂交,F1全为青色A_B_,则亲本黄色基因型为aaBB和灰色AAbb,F2个体表现型比例应为黄色(aa__):青色(A_B_):灰色(A_bb)1/4:9/16:3/16=4:9:3,但由于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2:9:3.则F2自由交配产生的配子AA:Aa:aa=2:4:1,A=4/7,a=3/7,后代AA=16/49,Aa=24/49,aa=9/49,aa一半死亡,则AA:Aa:aa=32:48:9,AA=32/89,Aa=48/89,aa=9/89;子二代BB:Bb:bb=1:2:1,没有致死现象,所以子三代BB:Bb:bb=1:2:1,因此F3存活个体中青色鼠(A_B_)所占的比例是(32/89+48/89)×3/4=60/89。 故选B。 14.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都有相关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Ⅱ9与Ⅱ10生育一个患甲病的男孩概率为1/18 D. Ⅱ10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系谱图中正常的Ⅰ-1和Ⅰ-2的后代中有一个女患者为Ⅱ-6 ,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正常的Ⅰ-3和Ⅰ-4的后代中有一个患者Ⅱ-13,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的4个乙病患者都为男性,没有女患者,从发病率上看男性大于女性,且根据题意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B错误; C、根据两种病的遗传特点,Ⅰ-1和Ⅰ-2的基因型是HhXTY、HhXTXt,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HhXTY、HhXTXt,所以Ⅱ-9的基因型是2/3HhXTY,Ⅱ-10的基因型是2/3Hh(1/2)XTXt,所以Ⅱ-9和Ⅱ-10结婚,其女儿患甲病的概率2/3×2/3×1/4×1/2=1/18,C正确; D、正常的Ⅰ-3和Ⅰ-4的后代中有一个两病都患的Ⅱ-13,说明Ⅰ-3和Ⅰ-4的基因型是HhXTY、HhXTXt,则Ⅱ-10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有2×2=4种可能,D错误。 故选C。 【点睛】单基因遗传病符合遗传基本规律,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简化程序为: Ⅰ.肯定(否定)伴Y及细胞质遗传 Ⅱ.判定显、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 Ⅲ.判定遗传方式 Ⅳ.从隐性个体确定基因型开始,推亲子代个体的基因型; Ⅴ.结合亲代个体的基因型及其可能性,计算相关出生概率和存在概率。 15.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X层全部是含14N和15N的基因 B. 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3150个 C.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 D.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A=T=1050个,G=C=450个;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得8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有14N和15N(X层),6个只含15N(Y层)。由于DNA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共得到2个含有14N的DNA单链(Z层),14个含有15N的DNA单链(W层)。 【详解】A、X层含有2个DNA分子(一条链14N,一条链15N),A正确; B、W层全是含15N的DNA单链有14条,相当于7个DNA分子,所以含15N标记的胞嘧啶的数目450×7=3150个,B正确; C、X层有2个DNA分子,Y层有6个DNA分子,所以X含有的氢键是Y层的1/3,C正确; D、W层(14个含有15N的DNA单链)与Z层(2个含有14N的DNA单链)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2=7∶1,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关键是要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分析出X、Y、Z、W四层的DNA分子情况。 16.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的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a是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B. A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 图丙中的HJ段是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图乙中的BC段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乙图表示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详解】A、由于该动物的基因型是AA,所以a基因一定是由A基因突变而来的,A正确; B、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图甲的细胞中不可能含有X染色体,B错误; C、二倍体生物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为2,C错误; D、图中BC段可以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则该细胞只有1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识别图中的各细胞和曲线代表的分裂时期是解题的关键。 17.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出现了以下情况,则正确的是( ) A. 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2∶2,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一定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B∶b=2∶2,则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1∶1∶2,则一定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A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B:ab=1:1或aB:Ab=1:1,AB错误; C、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aB:b=2:2,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则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可能为AB:aB:ab=1:1:2,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精子,再根据各选项进行分析。 18.红眼雄蝇与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6十XXY的白眼雌蝇。已知红眼基因(B)、白眼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染色体组成为6+XXY的白眼雌蝇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产生该白眼雌蝇的原因一定是母本雌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 C. 产生该白眼雌蝇的原因可能是母本雌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 D. 产生该白眼雌蝇的原因可能是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红眼雄果蝇基因型是XAY和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出现了XaXaY的白眼雌蝇,说明是母本减数分裂出现了异常。 【详解】A、该果蝇染色体组成为6+XXY,多了一条性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单条数目的增加,而不是增加了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 BC、产生该白眼雌蝇的原因可能是本雌蝇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XaXa的配子,和父本的Y染色体结合形成,B错误,C正确; D、如果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则其产生XAY的配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XAXaY的果蝇,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重点是要根据子代果蝇的基因型推测出发生变异的原因。 19.艾弗里和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A R 蛋白质 R型 B R 荚膜多糖 R型 C R DNA R型、S型 D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A. A、B实验是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 B. S型菌的荚膜生成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C. D实验是为了探究S型菌的DNA水解产物是不是是转化因子 D. A~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A、B、C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D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C和D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四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所以都是实验组,形成相互对照,A错误; B、S型菌的荚膜生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多糖类荚膜的生成,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B正确; C、D实验中DNA分子被DNA酶分解,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A~D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其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表格,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需要考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20.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发生了基因重组,A项错误; 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但还不知道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B项错误; 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需先用32P标记细菌,再用这些细菌标记噬菌体的DNA,C项错误;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 故选D。 2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导致DNA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B. 一个DNA分子结构的热稳定性与碱基对的种类和所占比例无关 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D. DNA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和T通过氢键相连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的化学结构: 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详解】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 B、一个DNA分子结构的热稳定性与碱基对的种类有关,GC对数目越多,氢键越多,所以热稳定性越强,B错误; C、大部分的脱氧核糖上连接2个磷酸基团和1个含氮碱基,但每条链末端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 D、DNA的双链键的碱基A和T通过氢键相连,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B. DNA分子复制时先全部解开螺旋,打开氢键,然后再开始复制 C. DNA聚合酶促进碱基之间氢键形成 D. 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的复制: 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且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 【详解】A、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使双链DNA解开,需要消耗ATP,A正确; B、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错误; C、DNA聚合酶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分子长链,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错误; D、DNA复制过程新形成的两条链是互补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DNA半保留复制过程示意图,考查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便于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二、非选择题 23.请回答下列与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有关的问题: (1)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____________连接。 (2)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___________。 (4)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7-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5)请你在下面框图中画出某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模式图____________。 (6)假定某生物细胞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将100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细胞分裂同步进行)。某时刻测定细胞的总数目为3200个,在这3200个细胞中,含15N放射性的细胞个数大约有____________个。 (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先将40个普通噬菌体(放在含32P的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中)进行标记,只得到400个被标记的噬菌体,利用他们进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结果培养时间过长,细菌完全裂解,得到了4000个子代噬菌体,请问含有32P噬菌体所占比例最多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3). 相同 (4). 嘌呤必定与嘧啶互补配对 (5). G或者C (6). 20% (7). (8). 388 (9). 20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2、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4、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详解】(1)DNA复制的时间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2)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粗细相同,原因是嘌呤必定与嘧啶互补配对。 (3)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链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因此替换的可能是G,也可能是C。 (4)该DNA分子中A=T=30%,G=C=20%,该DNA分子正常复制后,子代DNA中的G由该DNA的C含量决定,因此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占20%。 (5)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其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模式图是: 。 (6)100个细胞分裂形成3200个细胞,所以细胞共分裂了5次,DNA分子复制5次,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根据其特点进行分析。 将100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 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进行分裂,所以最终有400个DNA分子被标记,而3200个细胞共有DNA分子6400个,所以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1/16,每个细胞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不含15N的细胞的比例是,含15N的分子的比例为,所以含15N的细胞个数为个。 (7)噬菌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所以400个噬菌体有400个DNA分子,最多800条单链含有32P,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最多800个,而噬菌体的数目有4000个,所以比例为20%。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知识,识记DNA复制的时期和特点,难点在解答(6)题时需将生物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24.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下图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A需要酶、____________等物质,该过程还能发生在线虫细胞内的____________中;在过程B中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分子是____________。 (2)图中最终形成的②③上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微RNA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SC-miRNA复合物抑制____________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____________性。 (4)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为b,某蛋白质由c 条肽链构成,相对分子量d,求: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相对分子量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原料(核糖核苷酸),能量(ATP) (2). 线粒体 (3). tRNA (4). 相同 (5). DNA→RNA,和RNA→蛋白质 (6). 翻译 (7). 组织特异性 (8).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图中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①是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和③都是翻译形成的肽链,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翻译过程。 【详解】(1)图中A为转录过程,需要酶(RNA聚合酶)、原料(核糖核苷酸),能量(ATP)等物质;在动物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也能发生;B是翻译过程,该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①上的密码子配对. (2)过程B是翻译过程,图中②③相同,因为它们是由同一条mRNA为模板控制合成的;图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所以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DNA→RNA,和RNA→蛋白质。 (3)由图可知,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翻译过程;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局限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说明微RNA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4)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脱掉的水的质量,设氨基酸的个数为x,则d=ax-18×(x-c),解的X=,所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至少为,因此基因的分子量为。 【点睛】本题微RNA为素材,结合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条件、过程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同时掌握蛋白质和基因的对应关系进行计算。 25.果蝇是遗传学中良好的实验材料,科研人员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第一次发现一种紫眼突变体(雌雄均有),为研究其遗传机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让野生型红眼果蝇与紫眼突变体杂交,正反交所得的F1雌雄表现一致,这说明控制紫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另外发现F1的表现只有红眼,则说明紫眼为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让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而已知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Henna基因的隐性突变也会导致紫眼。请设计实验来判断这两种突变是否均是由Ⅲ号染色体上的Henna基因突变而成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二者都是Henna基因发生的突变;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种突变属于Ⅲ号染色体上不同基因发生的突变。 (3)若两种突变均是由Henna基因突变引起,且进一步测序发现,这两种突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完全相同,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性。 【答案】 (1). 常 (2). 隐性 (3). 红眼:紫眼=3:1 (4).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5). 隐性突变纯合体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6). 均为紫眼 (7). 均为红眼 (8). 不定向性(多方向性)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让野生型红眼果蝇与紫眼突变体杂交,正反交所得的F1雌雄表现一致,这说明控制紫眼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控制该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紫眼为显性。假设红眼和紫眼的等位基因为A和a,则亲本红眼与紫眼的基因型分别为AA与aa,F1红眼的基因型为Aa;F1自由交配,由于等位基因(A/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导致F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为A:a=1:1,所以F2中出现的红眼(A_)和紫眼(aa)的比例为3:1。 【详解】(1)根据前的分析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遗传由于与性别无关,所以其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F1只有红眼判断,紫眼为隐性性状。F1自由交配,因为等位基因(A/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导致F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为A:a=1:1,所以F2中红眼(A_):紫眼(aa)的比例为3:1。 (2)为了判断这两种紫眼突变体是否均是由Ⅲ号染色体上的Henna基因突变造成的,可以将两种紫眼突变体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如果两种突变体都是由Henna基因突变而成,则其基因型都可以写成aa,所以子代全为紫眼;若两种突变体不都由Henna基因突变而成,且假设由Henna基因突变成的紫眼的基因为h,则该紫眼亲本的基因型为AAhh,而另一种紫眼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HH,所以二者杂交的子代基因型为AaHh,其表现型全为红眼。 (3)若两种突变体突变的是同一基因,但突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又不同,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点睛】关键:(2)小题中两种纯合紫眼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紫眼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hh和aaHH。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