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吉林长春高三上生物单元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吉林长春高三上生物单元测试

‎2020-2021学年吉林长春高三上生物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 ‎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B.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切片可看到细胞间隙的红色脂肪颗粒 C.酶的种类和数量随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D.血红蛋白和叶绿素分子都含有C、H、O、N,都有肽键 ‎ ‎ ‎2. 蛋白质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线粒体内膜上某些膜蛋白会发生改变 B.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膜蛋白会发生改变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膜上受体蛋白 D.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 ‎3. 下列有关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叶绿体通过内膜堆叠形成基粒扩大膜面积 ②溶酶体产生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③细胞液中含有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关的酶 ④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 ⑤硅肺的产生是因为肺部细胞中缺乏分解硅尘的酶 ⑥在细胞合成抗体的过程中,内质网转化为高尔基体膜 ‎ A.0 B.1 C.2 D.3‎ ‎ ‎ ‎4. 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 A.‎ B.‎ C.‎ D.‎ ‎ ‎ ‎5. 下图为葡萄糖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及能量消耗情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葡萄糖和Na‎+‎的运输方式都有两种 B.钠钾泵除物质运输外还有ATP合成酶的活性 C.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需直接消耗ATP D.ATP产生不足,图中所有运输过程不都受影响 ‎ ‎ ‎6.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 ‎ ‎7.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①‎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②‎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③‎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 ‎ ‎8. 下列关于有关淀粉和淀粉酶的实验,叙述合理的是(        ) ‎ A.淀粉酶是否能催化淀粉水解,只能用碘液检验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淀粉水解产物 C.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水浴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若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证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 ‎ ‎ ‎9. ‎ 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 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 ‎ ‎10.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的是(        ) ‎ A.t‎1‎‎∼‎t‎2‎,酵母菌无氧呼吸呼吸速率一直在减少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D.若升高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 ‎ ‎11.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中没有物质的分解,细胞呼吸中没有物质的合成 B.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都必需有双层膜细胞器的参与 C.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留在乳酸或酒精中 D.根据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可以计算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 ‎ ‎ ‎12. 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分解有关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 ‎ ‎13. 下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该植物在Ⅰ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Ⅱ阶段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光照强度或者降低CO‎2‎浓度中的某一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 B.图中Ⅱ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了光照强度 C.Ⅱ阶段甲上升是因为叶绿体中[H]和ATP的积累 D.Ⅱ阶段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比Ⅰ阶段低 ‎ ‎ ‎14. 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C.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 ‎ ‎ ‎15. 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量在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 ‎ ‎16. 取三个玻璃瓶,两个用黑胶布包上,并包以锡箔,记为A、B瓶,另一个白瓶记为C瓶,其中B、C瓶中放入长势良好的同种植物。从待测的水体深度取水,保留A瓶以测定水中原来的溶氧量(初始值)。将B、C瓶沉入取水深度,经过一段时间,将其取出,并进行溶氧量的测定。错误的一项是(        ) ‎ A.有初始值的情况下,黑瓶中氧气的减少量为有氧呼吸量 B.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白瓶中氧气的增加量为净光合作用量 C.没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白瓶中测得的现有氧气量与黑瓶中测得的现有氧气量之和即总光合作用量 D.没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白瓶中测得的现有氧气量与黑瓶中测得的现有氧气量之差即总光合作用量 ‎ ‎ ‎17.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 ‎ ‎18.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 ‎ ‎19.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 B.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C.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增加 D.综合图1、图2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有利于光合作用 ‎ ‎ ‎20. 为研究某种经济作物的光合效率,将健康植株均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遮光处理,Ⅱ组不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假如整个实验过程中细胞呼吸稳定),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Ⅰ组植株,若增加其透光量,c点应向左移 B.Ⅱ组植株在e→f过程中,叶绿体内NADPH的含量将升高 C.Ⅰ组植株,若适当提高植株周围的CO‎2‎浓度,12:30时其净光合速率保持不变 D.根据实验结果,在dg对应时间段进行遮光处理,利于提高该作物产量 二、解答题 ‎ ‎ ‎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 ‎ ‎(1)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请你写出用含有‎​‎‎18‎O标记的水,浇灌绿色植物,植物体内有机物出现放射性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 ‎ ‎(4)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 ‎ ‎(5)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 作物 A B C D 株高/cm ‎170‎ ‎65‎ ‎59‎ ‎165‎ 光饱和点/‎μmol⋅m‎−2‎⋅‎s‎−1‎ ‎1200‎ ‎1180‎ ‎560‎ ‎623‎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吉林长春高三上生物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相关知识。‎ ‎【解答】‎ 解:A.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高会导致肌无力,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A错误; B.苏丹Ⅲ染色后,脂肪颗粒为橘黄色,B错误; C.在细胞生命历程中,由于基因表达受到各种调控,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如酶类也在发生变化,C正确; D.叶绿素分子不是蛋白质,不含肽键,D错误。 故选:C。‎ ‎2.‎ ‎【答案】‎ C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生物膜上膜蛋白的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解:A.线粒体内膜上某些膜蛋白会发生改变,如载体蛋白,A正确;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膜蛋白会发生改变,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胞间连丝完成,C错误; D.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正确。 故选:C。‎ ‎3.‎ ‎【答案】‎ B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有关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知识的理解,根据相关知识理解即可作答。‎ ‎【解答】‎ 解:①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①错误; ②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②正确; ③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③错误; ④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而且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④错误; ⑤硅肺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⑤错误; ⑥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合成抗体的过程中,内质网膜的一部分形成囊泡,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⑥错误。 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解析】‎ 本题是对细胞膜蛋白的功能、物质运输的方式、免疫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题图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膜蛋白,A错误; B.T淋巴细胞膜上识别抗原的物质是糖蛋白,不是抗体,B错误; C.受体具有特异性,胰高血糖素与胰岛B细胞上的胰高血糖素的受体结合,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C错误; D.骨骼肌细胞膜表面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和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分别识别并与神经递质结合和运输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5.‎ ‎【答案】‎ A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解答】‎ 解:A.图中葡萄糖和Na‎+‎的运输方式都有两种,即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A正确; B.据题图可知,钠钾泵发挥作用时伴随ATP的水解,即钠钾泵除物质运输外还有ATP水解酶的活性,B错误; C.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不直接消耗ATP,葡萄糖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膜内外的Na‎+‎的浓度差,C错误; D.合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需要消耗ATP,ATP产生不足,图中所有运输过程都可能受影响,D错误。 故选:A。‎ ‎6.‎ ‎【答案】‎ D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考点】‎ 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析】‎ 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量的差异,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 ‎【解答】‎ 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正确;‎ B.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 C.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D.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组小于甲组,D错误。‎ 故选:D。‎ ‎7.‎ ‎【答案】‎ C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答】‎ 解:A.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渗透作用,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A正确; B.由于细胞液浓度小于环境溶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液泡因为其中的水分减少而体积变小,B正确; C.由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NaCI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由①②组实验可以看出,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8.‎ ‎【答案】‎ D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特性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 本题依托“淀粉和淀粉酶的实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答】‎ 解:A.淀粉如果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可以产生麦芽糖,可以利用碘液鉴定观察蓝色的深浅,也可以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利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B不符合题意;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酶和底物同时控制在实验温度后再混合,C不符合题意; D.若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证明酶的专一性,由于分解后的淀粉和蔗糖都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因此不能用碘液检验,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D符合题意。 故选:D。‎ ‎9.‎ ‎【答案】‎ D ‎【考点】‎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当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时,根据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多少,推测细胞呼吸类型: ①若CO‎2‎释放量=O‎2‎吸收量,则生物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若CO‎2‎释放量>O‎2‎吸收量,则生物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其中多出的CO‎2‎释放量就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解答】‎ 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 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 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故选:D。‎ ‎10.‎ ‎【答案】‎ B ‎【考点】‎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 解:A.t‎1‎‎∼‎t‎2‎,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速率不断增加,A错误; B.t‎3‎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而t‎1‎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时刻中培养液中的CO‎2‎的相对气体含量的斜率不变,故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相等,若消耗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别产生6mol和2mol的二氧化碳,故产生等量二氧化碳,无氧呼吸(t‎3‎)比有氧呼吸(t‎1‎)消耗更多的葡萄糖,B正确; C.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C错误; D.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最适温度下的反应,若升高10℃培养,有关酶的活性降低,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D错误。 故选:B。‎ ‎11.‎ ‎【答案】‎ C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解答】‎ 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水的光解,暗反应也有ATP的分解供能,细胞呼吸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的合成,A错误; B.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并非都必需有双层膜细胞器的参与,如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B错误; C.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留在乳酸或酒精中,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正确; D.有机物积累量和氧气释放量都是净光合量,根据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可以计算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D错误。 故选:C。‎ ‎12.‎ ‎【答案】‎ B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色素在光反应中的功能,以及光反应发生的两个物质变化,属于考生中识记层次的要求,难度不大。‎ ‎【解答】‎ 解:AD.叶绿体中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转换的光能可用于合成ATP,AD正确; B.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而ATP的分解发生在暗反应过程中,与色素无关,B错误; C.色素转换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水的光解,水光解可以产生O‎2‎和[H],C正确。 故选:B。‎ ‎13.‎ ‎【答案】‎ D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答】‎ 解:A.由图可知,物质甲原本少于物质乙,说明甲是C‎5‎,乙是C‎3‎,C‎5‎转变为C‎3‎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 B.Ⅱ中C‎5‎含量增加,应是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B错误; C.Ⅱ阶段甲上升是因为二氧化碳减少,减少了C‎5‎的消耗,C错误; D.Ⅱ阶段光合速率最大时,因为二氧化碳的限制其需要的光照强度比Ⅰ阶段低,D正确。 故选:D。‎ ‎14.‎ ‎【答案】‎ D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析】‎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原核生物)只含有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 ‎【解答】‎ 解: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错误; B.层析液可以由石油醚、丙酮和苯混合而成,B错误; C.层析时,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需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C错误; D.由图可知,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含有叶黄素和叶绿素b,D正确。 故选:D。‎ ‎15.‎ ‎【答案】‎ B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解析】‎ 植物只有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为生物活动提供能量。植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合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叶绿体中的色素包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解答】‎ 解:A.种子萌发初期,未长出绿色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萌发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这会消耗有机物,所以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量在减少,A错误; B.如果不及时排涝,豌豆根就会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B正确; C.夜间细胞呼吸没有停止,仍能继续合成ATP,C错误; D.叶片黄化,说明叶片缺少叶绿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剩下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D错误。 故选:B。‎ ‎16.‎ ‎【答案】‎ C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 解:A.黑瓶B中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有初始值的情况下,黑瓶中氧气的减少量为有氧呼吸量,A正确; ‎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B.白瓶C中的植物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在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白瓶中氧气的增加量为净光合作用量,B正确; CD.黑瓶中的氧气变化量为有氧呼吸的消耗量,白瓶中的氧气变化量是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差值,因此在没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白瓶中测得的现有氧气量与黑瓶中测得的现有氧气量之差为总光合作用量,C错误、D正确。 过程:C。‎ ‎17.‎ ‎【答案】‎ D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对于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解答】‎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并非从此处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减去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是在e点前与横坐标的交点处,不是e点,B错误。 C.b~c段下降是因为光照过强,气孔关闭,CO‎2‎吸收速率降低;d~e段下降是因为光照强度降低,CO‎2‎吸收速率降低,C错误。 D.由图中曲线可知,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同种条件下b~d段曲线不同,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D正确。 故选:D。‎ ‎18.‎ ‎【答案】‎ C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强弱和气体交换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培养的植物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且光合作用较强。由于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 故选:C。‎ ‎19.‎ ‎【答案】‎ D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以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能力。‎ ‎【解答】‎ 解:A.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CO‎2‎固定的速率下降,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A正确; B.由图1可知,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CO‎2‎固定速率为28,B正确; C.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叶片干重百分比逐渐升高,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增加,C正确; D.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20.‎ ‎【答案】‎ C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分析曲线图:Ⅰ组植株ab段净光合速率为负值,光合作用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的速率,且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说明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f点由于光合午休现象,二氧化碳进入细胞间隙的量减少,三碳化合物的量少,暗反应减慢,消耗的ATP减少,叶绿体内ATP的含量高。‎ ‎【解答】‎ 解:A.Ⅰ组植株适当增加透光量,植物光合速率提升,呼吸速率不变,c点向左移动,A正确; B.Ⅱ组植株在ef段中,由于气孔关闭,胞间CO‎2‎含量下降,导致碳反应中CO‎2‎固定量减少,叶绿体内NADPH的含量将升高,B正确; C.Ⅰ组植株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若适当提高Ⅰ组植株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大致不变,但植物呼吸会受到抑制,故净光合速率会提高,C错误; 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dg段适当遮光处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气孔关闭程度,能够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C。‎ 二、解答题 ‎【答案】‎ ‎(1)叶绿体基质,CO‎2‎+H‎2‎O‎→‎光叶绿体‎(CH‎2‎O)‎+‎O‎2‎ ‎(2)H‎2‎‎18‎O→C‎18‎O‎2‎→‎‎(CH‎2‎‎18‎O)‎ ‎(3)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4)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5)A和C,‎ 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以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结合具体实例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以及理解应用能力。‎ ‎【解答】‎ 解:(1)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CO‎2‎+H‎2‎O‎→‎光叶绿体‎(CH‎2‎O)‎+O‎2‎。‎ ‎(2)用含有‎​‎‎18‎O标记的水,浇灌绿色植物,水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经过暗反应进入有机物中,植物体内有机物出现放射性的途径H‎2‎‎18‎O→C‎18‎O‎2‎→‎(CH‎2‎‎18‎O)‎。‎ ‎(3)中耕松土过程中去除了杂草,减少了杂草和农作物之间的竞争;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农田施肥时,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5)据表中数据可知,作物A、D的株高较高,B、C的株高较低,作物A、B的光饱和点较高,适宜在较强光照下生长,C、D的光饱和点较低,适宜在弱光下生长。综合上述特点,应选取作物A和C进行间作,作物A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