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年高考江苏卷(生物部分)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有机物的功能 【解题思路】脂质中的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在生命活动中具有调节作用,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能够提供能量,但不是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B项错误;核酸是生物体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C项正确;在细胞膜上,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参与免疫调节,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了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对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 【解题思路】细胞学说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项正确;标志重捕法是针对活动性较强的动物进行取样的方法,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可用样方法,B项错误;格里菲斯通过小鼠体内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只能分析得出存在“转化因子”,但“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他并不知道,艾弗里的实验才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项错误;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虽然不完全同,但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的比例都非常接近3:1,因而具有普遍性,D项错误。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在动物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倍增,A项正确;间期DNA复制的结果使DNA含量加倍,由于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故染色体数目不变,B项错误;在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纺锤体逐渐消失,C项错误;在间期,由于染色体的复制而形成了染色单体,在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成为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消失,D项错误。 4.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 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 【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 【解题思路】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轻缓搅拌和研磨,而不能用力快速,这样会加快DNA断裂,A项错误;对于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仍要用蛋白酶处理纯化,B项正确;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以防破坏DNA,C项正确;加入二苯胺摇匀后要在沸水浴加热进行鉴定,D项正确。 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11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方面的内容。 【解题思路】进行过滤时要用单层尼龙布,定性滤纸过滤由于吸附会使滤液中的色素含量很少,A项错误;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剪成滤纸条用于层析,B项正确;划出一条细线后要待滤液干后,再重复划线2~3次,C项错误;研磨叶片时,由于色素不溶于水,因此要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D项错误。 6.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B.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C.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 D.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酵母细胞较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采用包埋法进行,A项正确;反应产物积累,如pH的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B项错误;葡萄糖异构酶在固定前后都是催化葡萄糖转化成果糖,没有改变其专一性,C项错误;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的酶,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反应,但不是各种反应底物,D项错误。 7.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以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以遗传 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过程物种的遗传信息并未改变,A项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B项错误;癌细胞的产生是相关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但通常都是体细胞癌变引起癌症,因此是不遗传的,C项错误;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增强体质,从而延缓衰老,D项正确。 8.右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分裂图中染色体行为的辨析。 【解题思路】由图中的染色体行为可以判断:染色体1与2、染色体3与4正在进行交叉互换说明处于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项错误;此时的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等,B项错误;染色体1与2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相互分离,C项正确;染色体1与3是非同源染色体,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组合是随机的,因此染色体1与3不一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D项错误。 9.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胞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A 【命题立意】考查减数分裂实验及操作。 【解题思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眼睛要从 11 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A项正确;对于材料少,细胞小的视野应适当使视野暗些,这样可以增大反差,以便找到物像,B项错误;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胞结构,要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而不是粗准螺旋,C项错误;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改用40×物镜观察可看到8/4=2个细胞,D项错误。 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 (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生物群落结构与演替等内容。 【解题思路】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移栽植物会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由于移栽植物,使该地区的物种具有多样性,也为许多小型土壤动物有了栖息场所,所以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正确;由于群落的演替能力,边坡甲上虽没有移栽乔木,但也可能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边坡甲上的群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稳定,因而演替逐渐缓慢,D项错误。 11.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 B.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 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 D.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育种的方法,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题思路】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可快速繁殖育苗,这是扦插的方法,A项正确。花粉粒组织培养形成的是单倍体,而单倍体植株弱小并且高度不育,显然不能选用这种方法,B项错误。嫁接可以在同种植物个体的不同品种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种类的上进行,这在生产中是常见的,则C项正确。组织培养是目前快速育苗最常用的方法,则D项正确。 12.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四个物种都有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以生物进化理论为背景,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解题思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变异、选择与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仅有基因突变是不能形成新物种的,因此A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进行的方向,则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黑猩猩与人类DNA相似度为99.01%,即不同为0.99%,根据题意DNA碱基进化速率为1%/百万年,则两者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正确。大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可以通过DNA相似度计算,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同样可以计算出来,显然两者不相同,则D项错误。 13.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HH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为该病患者,希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首先经超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 B.从囊胚中分离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 C.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基因型为hh的胚胎 D.将胚胎培养至原肠胚期后移植到子宫 【参考答案】D 11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胚胎移植在实际中的应用,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由题意知这一对夫妻的基因型均为Hh,有性生殖可以产生hh的受精卵,生长发育为正常健康的孩子。所以可以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孩子。超排卵处理是用有关的激素处理,促进其排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A项正确。一般从囊胚的滋养层中分离细胞进行基因型检测,然后筛选出hh的胚胎进行移植,则B、C项正确。胚胎工程技术中人类早期胚胎在8~16细胞时期就可以移植,也可等其发育至桑椹胚或囊胚期,但不能在原肠胚期进行移植,故D项错误。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果醋果酒的制作过程及条件控制。 【解题思路】果酒发酵所需菌种为酵母菌,果酸发酵所需菌种为醋酸菌,两者相较,后者为嗜温菌,所需最适温度较高:30—35℃,A错。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是先进行果酒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B错。在果汁中人工接种酵母菌,能更好的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所得果酒品质更好,C错。由于不同的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适当加大接种理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繁殖,并且可以提高发酵速率,则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转基因安全性相关的识记内容,旨在让学生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有个理性的态度。 【解题思路】各国为转基因产品贴标识的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它们认为转基因产品标识并不能向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因此,美国的法律至今都不要求给转基因产品贴上标识,除非该产品中的成分和营养价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它们允许厂家对不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自愿贴上标识,即在食品包装上贴上:本产品不含转基因成分,以便为消费者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另一类是以中国、韩国、西欧等为代表,与美国的做法相反,要求对转基因产品加贴标识,以满足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2002年,中国农业部代表中国政府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则A项正确。由于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存在较大争议,因此,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则B项错误。而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则C、D项正确。 16.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水分的作用及生物体水平衡的调节。 【解题思路】贮藏中的种子为保持休眠状态其自由水含量减少,还是含有一些结合水,A错误;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依靠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而运输主要是导管,有的在细胞壁之间进行运输,这些都与细胞壁有关,B错误;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否则不可能适应高渗环境,则C项正确;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负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D错误。 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 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11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题思路】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应该通入氧气,因此要打开阀a,则A项正确。管口3可以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CO2的产生情况只能通过管口2通入澄清石灰水来检测,则B项错误。本实验开始前需要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则B项正确。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以便检测CO2的产生情况,则D项正确。 18.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考查实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题思路】本考点为今年新增考点。微生物平板培养基的制备要先将培养基灭菌后再倒平板,如果在培养皿中有培养基后再进行灭菌,显然会影响平板的平整性,并且会造成培养基溢出,造成污染,则A项错误。转换划线角度再进行划线时,每次都需灼烧接种环,以便杀灭接种环上存留的菌种,B正确。接种后放在适宜温度的恒温培养箱,无需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则C项错误。由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因此要每天进行观察记录,时间长了观察,菌落之间可能会相连,无法达到分离效果,则D项错误。 1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酶可在细胞内或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激素必须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从而调节靶细胞的生理活动;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而非特定的靶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的类型很多,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不都是记忆细胞。神经冲动是可以传导的兴奋,而兴奋传导的前提是形成局部电流,有了局部电流才能形成神经冲动,则D项正确。 20.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解题思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以及构成蛋白质多肽链在数目和空间结构上的不同。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一定相同,则A项正确。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如唾液淀粉酶与胰淀粉酶,升高血糖的激素等都是这种例子,则B项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以按不同的排列顺序通过脱水缩合相连,则C项正确。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之间的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发生在与非R基中氨基与羧基之间的,则D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11 【参考答案】AD 【命题立意】考查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解题思路】1、3、5加入的是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呈现斐林试剂的颜色,蓝色,A正确;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液含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4砖红色,2号没加热,蓝色,匀浆液中还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室温下呈紫色,故B、C错误,AD正确。 22.小鼠杂交瘤细胞表达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人体试验时易引起过敏反应,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可选择性扩增抗体的可变区基因(目的基因)后再重组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不必考虑表达载体的序列 B.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C.PCR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 D.一定要根据目的基因编码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受体细胞 【参考答案】BD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PCR技术 【解题思路】扩增目的基因要考虑表达载体的序列,便于限制酶切割,A错误;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只需要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而不必知道整个基因的序列,B正确;PCR 体系中应添加热稳定DNA聚合酶,而不是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DNA聚合酶,C错误;根据目的基因编码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受体细胞,如微生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D正确。 23.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 B. 实验 C.实验 D.实验 【参考答案】ACD 【命题立意】考查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解题思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用过氧化氢溶液做实验,因为高温本来就会使过氧化氢分解,会干扰实验,不合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以用淀粉酶与淀粉进行实验,用碘液来检测实验结果,则合理;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不合理;淀粉在pH较低(即在酸的催化下)能水解,也会干扰实验,并且斐林试剂是碱性,用来检测结果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会有干扰,则 也不合理 。 24.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右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参考答案】AB 【命题立意】考查细胞呼吸类型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解题思路】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能增加土壤的肥力,A正确;土壤中空气有利于好养性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水分也有利于秸秆的分解,比如有利于有氧呼吸,B正确;提早30天,温度相差不大,前面温度差别不大,但湿度大,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实验进行了105天,在最后一个月,10月初比11月初的温度差别比较明显,因此分解得多,剩下的少,因此曲线应该下移,则C错误;将堆放的曲线与水泡的曲线对比可知,堆放残留量大,分解量少,但影响微生物呼吸作用方式的因素很多,这里条件不充分,不能确定,则D错误。 25.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高产、感病;低产、抗病;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 b.高产、早熟 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利用、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11 B.对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c 【参考答案】CD 【命题立意】考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法 【解题思路】利用、品种间杂交不能得到抗病特征,因此A项错误;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仍然获得高产、晚熟品种,B错误;或经诱变可得到a, 经诱变可得到b,c也可经诱变得到,C正确;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可获得高产、抗旱的品种,D正确。 三、非选择题 26.(7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 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 -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l)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参考答案】 (l)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2分)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除标明外,其余每空1分)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稻田养鱼这个小型生态农业中涉及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1)实验数据如果少,容易导致误差,所以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或增加实验的精确性。(2)鲫鱼是杂食性的鱼类,说明既以浮游植物为食,也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当鲫鱼捕食浮游动物后,减弱了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再加上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所以在最初的一个月里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由于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在竞争中水稻处于优势,所以导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即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率。(4)实验组中鲫鱼的数量是影响本实验的关键因素,而鸟类能捕食鲫鱼,这个变量不好控制,即使利用稻草人或基本方法驱赶,也很难确保完全相同,从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而土壤质地、光、水体肥力和稻田杂草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这些无关变量可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光照在自然状态下虽然不能控制,但实验区与对照区是相同的。 27.(8分)右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l)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___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____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____ 11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 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每空一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渗透装置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解题思路】(1)从图中看,液柱不再移动的时候,压力平衡,S1的渗透压-△h的压强=S2的渗透压,所以S1>S2。(2)图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半透膜是物理性膜,一般没有生物活性,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只要分子的直径小于半透膜的孔径,则能通过;否则不能通过。而组成原生质层的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有选择性,可以主动转运有关物质。(3)①两套渗透装置中,加蔗糖溶液的渗透装置会出现液面差,因为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该装置中水分子的总的移动趋势是从蒸馏水移到漏斗内的蔗糖溶液中;而加KNO3溶液的渗透装置不出现液面差,因为KNO3溶液中的水、K+和NO3-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没有液面差出现。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然后将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展平在蒸馏水中,加上盖玻片,制成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③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去水分,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两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但是浸润在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一段时间后还出现了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而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4)硝酸钾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水分由液泡外渗,发生质壁分离;但是在水分向液泡外渗的同时,K+和NO3-又可以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原生质层而进入液泡,使液泡的浓度增大,当增大到大于外界硝酸钾溶液的浓度时,水分改变了渗透方向,由向液泡外渗透。体现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28.(7分)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 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 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l)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 (2)B的浓度从0.1 mg/L提高到0.5 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___________。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_____________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B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叶绿体 (2)增加 (3)上升较快,下降较快 (4)A (5)叶黄素 (6)0.5 mg/L,0.1 mg/L(2分)(除标明外其余每空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1)雨生红球藻是单细胞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而蓝藻是原核生物,虽然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雨生红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蓝藻没有叶绿体。 (2)从表中看: B的浓度从0.1 mg/L提高到0.5 mg/L时,当B的浓度为0.1 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为:(1+0.085)/(1+1.197)=0.493,当B的浓度为0.5 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为:(1+0.039)/(1+0.417)=1.363,因此是增加。(3)从表中看,A的浓度从0.1 mg/L提高到0.5 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增加量是137.8,而A的浓度从0.5 mg/L提高到1.0 11 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增加量是-48.9,由此可见: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上升较快,下降较快。(4)从表中,A的浓度从0.1 mg/L提高到1.0 mg/L的时候,细胞数量一直是增加的,而B的浓度从0.1 mg/L提高到1.0 mg/L的时候,细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而且增加的细胞数目比A少,所以AB两种生长调节剂中,A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能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导致细胞数目增多。(5)题干中有: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而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黄素中,叶黄素属于一种类胡萝卜素。因此,虾青素和叶黄素分子结构最相似。(6)从表中看A的浓度是0.5 mg/L,B的浓度是0.1 mg/L的时候,雨生红球藻的虾青素含量的增加量都是最大,因此应该先从这个浓度开始实验。 29.(8分)下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_______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疏水性和__________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_________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参考答案】 (1)核孔 选择 (2)磷脂双分子层 膜转运蛋白(3)叶绿体和液泡 分裂间期 核仁 (5)③ 【命题立意】本题结合图形以物质转运为载体考查了细胞的相关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解析】(1)核孔能够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等一些大分子物质能够选择性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核中的物质如mRNA可以出核孔,但正常情况细胞核中的DNA不会出核孔。(2)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主要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物质,而不能转运别的物质,其次组成膜的磷脂分子是一种脂质,其尾部疏水,头部亲水,使脂溶性的小分子、水分子、部分小分子气体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实现自由扩散。非脂溶性物质不能通过的主要原因是磷脂双分子喜层中间的疏水性阻止了它们的通过,这样就只能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来实现。(3)与动物细胞相比,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会有一个中央大液泡,还有叶绿体以进行光合作用。(4)图中细胞可见核膜,可知其处于细胞周期的间期,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内的核仁。(5)由题意可知硒通过稳定线粒体膜,保证有氧呼吸的正常进行,进而保证能量的正常供应;所给选项中,心肌细胞24小时不停进行收缩舒张,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缺硒时最易受影响。 30. (9分)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_______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A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