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 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C.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D.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A正确;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B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为电镜下观察到的结构,C错误;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D正确。‎ ‎2.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 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 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μg/mL青霉素+100 μg/mL蛋白质H 死亡 A. 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 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 实验还需设计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 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细菌的死亡与否,A错误;‎ B.第2组和第3组有两个变量:青霉素浓度的高低和蛋白质H的有无,二者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B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则还需设置一对照组:只加2μg/mL青霉素,与第3组构成对照,C正确;‎ D.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而蛋白质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 故选C。‎ ‎3.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可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中心体的作用 D.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tR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蓝藻等,A错误;‎ 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可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 C、洋葱属于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C错误;‎ D、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故选B。‎ ‎4. ATP和酶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 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 C. 酶的作用有专一性,ATP的作用没有专一性 D. ATP的合成和分解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合成和释放不需要ATP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错误。无氧条件下叶肉细胞在适宜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ATP具有通用性,C正确。ATP的合成和分解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合成需要ATP的参与,部分酶的释放如消化酶需要ATP的参与,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和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本质与作用 化学本质 ‎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 少数是RNA ‎ 合成原料 ‎ 氨基酸 ‎ 核糖核苷酸 ‎ 合成场所 ‎ 核糖体 ‎ 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 ‎ 来源 ‎ 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 ‎ 作用场所 ‎ 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 ‎ 生理功能 ‎ 生物催化作用 ‎ ‎5.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凋亡 B. 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质到达细胞核的 C. 人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D.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逆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细胞衰老、细胞核、细胞分裂等知识,需要知道细胞衰老的原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A错误;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B错误;人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D错误。‎ ‎【点睛】注意: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都是为了解释细胞衰老而提出的假说,不是为了解释细胞凋亡提出的假说。‎ ‎6.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B.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C. 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 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蔗糖水解成单糖后,单糖可以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薄壁细胞,A错误;‎ B、蔗糖的水解降低了筛管细胞中的蔗糖浓度,有利于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B正确;‎ C、图中蔗糖的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不受ATP生成抑制剂的影响,C错误;‎ D、图中显示,蔗糖需要水解成单糖才可以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 故选B。‎ ‎7.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若甲图中的②在人体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则②是胆固醇 B. 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C. 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水解后的产物中氮原子数与原来相等 D. 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用无水乙醇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4)糖类是由C、H、O组成。‎ 分析题图甲: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或固醇等;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ATP或核酸等,④的组成元素是C、H、O、N、Mg,可能是叶绿素。‎ ‎【详解】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且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则②是胆固醇,A正确;图2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为DNA,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A、C、G、T,共6种,B正确;图2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为四肽,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需要3分子水,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氢原子数增加6个,N原子数没有改变,C正确;若图1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能是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再用层析液分离,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是用无水乙醇,分离是用层析液。‎ ‎8.图为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B. 若②为脂肪,则其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 C. 若③为蓝藻的遗传物质,则其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D. 若④为糖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肌肉和肝脏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的种类和元素组成及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图中①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①为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A正确;②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若②为脂肪,则其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B正确;③由C、H、O、N、P 五种元素组成,若③为蓝藻的遗传物质,则③为DNA,虽然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但蓝藻没有染色体,C错误;④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若④为糖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肌肉和肝脏中,D正确。‎ ‎【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化合物元素组成为依托进行考查。分析此类问题要明确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核酸的化学组成、分布、功能等,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9.关于细胞中常见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类都是能源物质,检测糖类常用斐林试剂 B.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检测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 C.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植物、动物细胞中都可以存在,检测时常用苏丹Ⅲ或Ⅳ染液 D.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刑侦人员可以将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以提供证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存在、鉴定及作用,综合性强,要求考生熟记教材相关知识并能迁移运用。‎ ‎【详解】糖类不都是细胞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属于细胞结构物质,A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检测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B正确;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植物、动物细胞中都可以存在,检测时常用苏丹Ⅲ(反应呈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反应呈红色),C正确;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因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故可用于刑侦,D正确。‎ ‎【点睛】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植物)和糖原(动物),都是由单糖脱水缩合而来。‎ ‎10.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 B. 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它可来自于动物细胞内麦芽糖的水解 C. 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D.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Ⅰ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细胞内多种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可以结合细胞内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依次逐个分析每一个选项即可作答。‎ ‎【详解】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不一定是葡萄糖,A错误;动物细胞内不含有麦芽糖,B错误;T只参与DNA组成,U只参与RNA组成,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C错误;还原型辅酶Ⅰ即NADH,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A或B,错因在于:(1)对多糖理解不全面,多糖不仅指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还包括其他多糖,单体中不仅包括葡萄糖,还包括其他单糖;(2)对麦芽糖存在位置理解不正确,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可以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被水解为葡萄糖,但该过程不是发生于植物细胞内,而是发生在胚乳的位置,胚乳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不是细胞结构。‎ ‎11.下图甲为人体某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细胞癌变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②相比,①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 B. 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细胞的mRNA完全不同 C. 癌变的过程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D. 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甲中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据图乙分析,四个突变的基因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说明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详解】A. 与②相比,①的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A正确;‎ B. ⑤和⑥是由同一细胞经有丝分裂和分化而来,所以基因相同,但⑤和⑥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所以有些mRNA是不相同的,有些mRNA是相同的,B错误;‎ C. 突变是不定向的,故癌变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也是不定向的,C错误;‎ D. 由图可知,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但突变基因并非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并不互为等位基因,D错误。‎ ‎12.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x可能是蛋白质 B. 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 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 D. 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则X表示蛋白质;“y含有化学元素N和P”,而细胞膜上没有Y,说明不是磷脂,属于核酸。‎ ‎【详解】在细胞中含有C、H、O、N、S的一般都是蛋白质,又知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更说明X是蛋白质,能被胃里的蛋白质酶水解,A正确;核酸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B错误;蛋白质可以作为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正确; Y含 C、H、O、N、P,一般有两种可能,磷脂或核酸,因为细胞膜上有磷脂,所以Y更可能是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正确。‎ ‎【点睛】根据题干信息推断x和y两种物质的类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中关键信息是胃液中胃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其次是细胞膜上有x无y,推断y最可能是核酸。‎ ‎13. 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 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C. 同一个体各种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既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也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某些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数量从而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 B.许多小分子物质的合成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催化此物质生成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们的终端产物抑制。这种抑制叫反馈抑制,B正确;‎ C.同一个体各种细胞中,由于发生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细胞中进行的生化反应也不相同,所以所含酶的种类也有差异,数量上当然也不相同,C错误;‎ D.一个细胞中的酶的种类和数量是会发生变化的,比如酵母菌在有氧时胞内会产生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在缺氧或无氧时,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就会增多,所以D错误。‎ 故选B。‎ ‎【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及其调节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代谢中激素和酶的作用的理解,难度中等偏上。‎ ‎14.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等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B. 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C. 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含量 D. 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总量将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目通过图示信息显示了在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先增加,然后是稳定不变的;而总糖的含量是在不断的下降中的,与之相伴随的是蛋白质合量的增加,由此说明糖类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转化为蛋白质,糖类转化蛋白质是糖类呼吸作用产生的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用转化为对应氨基酸的结果。‎ ‎【详解】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如果完全浸没在水中,会导致缺氧,A错误;图中显示,总糖的含量是在不断的下降,与之相伴随的是蛋白质含量的增加,由此说明糖类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转化为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的鉴定应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反应为紫色,还原性糖用本尼迪特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在植物细胞内,甲图中a和b可以表示淀粉和葡萄糖的关系 B. 若乙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病毒内的核酸 C. 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磷脂、固醇和脂质之间的关系 D. 丁图a、b、c可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和酶之间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淀粉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所以不能说淀粉与葡萄糖具有包含关系,A错误;‎ 若乙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细胞内的核酸,但不能代表病毒内的核酸,因为病毒内只有一种核酸,B错误;丙图中a、b代表并列关系,而a和b都包含在c中,细胞中固醇包含有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如果abc分别代表磷脂、固醇和脂质,则与图示关系吻合,C正确;由于蛋白质中有部分是激素,还有部分是酶,若丁图中a、b、c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和酶,与图示不吻合,D错误。‎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病毒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小单位 ‎②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其肽键数目会减少 ‎③只能自己合成,不能从食物获取的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 ‎④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⑤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被其他组织细胞利用要通过6层膜 A. 3项 B. 2项 C. 1项 D. 0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高温处理蛋白质会变性,但是蛋白质的肽键和二硫键不会被破坏;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食物中获取,自身无法正常产生;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2层 进入红细胞1层)5层膜,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不耗能量;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被其他组织细胞利用要通过(出红细胞1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6层膜;只有⑤正确的;故选C。‎ ‎【点睛】本题考察细胞的物质基础和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相关知识,难度较大。本题的难度在于:④和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食物怎么从小肠中,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氧气怎么从肺部,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②学生也搞不清,变性和肽键水解的之间的区别。‎ ‎17.如图为某一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A. ATP的水解 B. 麦芽糖的水解 C. 乙醇发酵 D. 在光下将水分解成H+和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R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R表示酶,则S代表反应底物;此外反应底物还有水,Q和P表示生成物,即S水解产生了两种产物Q和P。‎ ‎【详解】A、ATP的水解需要水和ATP水解酶的参与,产物是ADP和磷酸,A正确;‎ B、麦芽糖的水解需要麦芽糖酶的催化,但是产物只有葡萄糖一种,B错误;‎ C、乙醇发酵不需要水的参与,C错误;‎ D、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2,反应物只有水一种,没有图中的S,该过程也不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 故选A。‎ ‎18.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破坏小鼠浆细胞中高尔基体后,免疫力基本不变 B. 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C.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边界分别是细胞膜和细胞壁 D. 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绿色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可分泌蛋白质、神经递质等多种成分,浆细胞能通过高尔基体的作用加工并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2、反馈调节是指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进行组织培养能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A、小鼠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是分泌蛋白,破坏小鼠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会影响抗体的分泌,小鼠免疫水平会降低,A错误;B、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B正确;C、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都是细胞膜,C错误;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由于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所以用根尖细胞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绿色植物体,D错误。故选B。‎ ‎19.下表列出某动物肝细胞和胰腺外分泌细胞的各种膜结构(质膜为细胞膜)的相对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质膜 内质网膜 高尔基体膜 线粒体 核内膜 其它 粗面 滑面 外膜 内膜 甲 ‎2‎ ‎35‎ ‎16‎ ‎7‎ ‎7‎ ‎32‎ ‎0.2‎ 少量 乙 ‎5‎ ‎60‎ ‎<1‎ ‎10‎ ‎4‎ ‎17‎ ‎0.7‎ 少量 A. 细胞甲为肝细胞 B. 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C. 不同细胞的膜结构的含量不同取决于遗传物质不同 D.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粗面内质网上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和场所,具有分泌蛋白质功能的细胞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细胞甲中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比细胞乙少,说明细胞甲是肝细胞,细胞乙是胰腺细胞,胰腺细胞能分泌多种分泌蛋白。‎ ‎【详解】A、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比乙细胞少,因此甲细胞可能是肝细胞,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乙细胞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数量多,因此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B正确;‎ C、同一个体上不同细胞的膜结构不同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细胞内遗传物质都来源于受精卵,是相同的,C错误;‎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而不互相干扰,D正确。‎ 故选C。‎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细胞内粗面型内质网含量的较大区别,确定细胞是否具有较强的合成分泌蛋白的能力,进而推断细胞的种类。‎ ‎20.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时,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b>c,d、e、f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d。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 B.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 C.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L-1之间,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1.某植物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三种有机物含量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可表示线粒体或叶绿体,均可直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其形态和分布 B. 细胞器丙在细胞周期中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C. 细胞器乙可能是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分泌中作为“交通枢纽”‎ D. 细胞器乙可能是液泡,其中的色素和叶绿体中色素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器的种类、成分、分布及功能,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甲是线粒体或叶绿体,乙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丙是核糖体,可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分析图形可知,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还含有脂质及少量的核酸,脂质中的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因此甲可表示线粒体或叶绿体,高倍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线粒体需经健那绿染色后方可观察到形态和分布,A错误;细胞器丙只含有蛋白质与核酸,可能是核糖体,在细胞周期中不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B错误;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较多的脂质,可能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分泌中作为“交通枢纽”,C正确;细胞器乙还可能是液泡,其中的色素和叶绿体中色素不相同,D错误。‎ ‎22.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丙酮酸 CO2,其中①②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②中产生[H]较多的是②‎ B. ①和②产生的[H]都用于生成 H2O C. 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D. 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目考查的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分解成 [H]和二氧化碳,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 [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详解】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均能产生[H],其中产生较多的是第二阶段,A正确;①和②产生的[H]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释放大量能量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题中①和②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C错误;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D正确。‎ ‎【点睛】易错点: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水分子参与,第三阶段有水的生成,其中第二阶段水中的氧元素进入二氧化碳,氢元素进入[H]。‎ ‎23.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 a、b和d B. a、c和e C. c、d和e D. b、c和e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黑暗中放置48小时是为了消耗原有的淀粉,再联系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可确定a、c和e不能产生淀粉,因为a、e处没有叶绿素,c、e处缺少光照。‎ ‎2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与①过程有关的RNA是mRNA B. 在无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N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C. 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产生ATP D. 某骨骼肌细胞暂时缺氧时,该细胞内不进行②③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为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与①过程有关的RNA是rRNA(核糖体组成成分)、tRNA(转运氨基酸),A错误;在无氧的情况下,③过程(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中,B错误;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不会产生ATP,C正确;某骨骼肌细胞暂时缺氧时,该细胞内进行③过程(无氧呼吸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进行②过程(有氧呼吸二三阶段),D错误。‎ ‎【点睛】本题考察了人体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流程,难度不小。尤其是B、C选项,大家记住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ATP,无氧呼吸由于不彻底,葡萄糖很多能量储存在乳酸或者酒精中。‎ ‎2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考虑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分离 B.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X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分离 C. 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Y染色体可能是0、1或2条 D. 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器官中 ‎【答案】D ‎【解析】‎ 只有减数分裂的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分离,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都有X染色体与X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与Y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Y染色体可能是0、1(着丝点没有分裂)或2(着丝点分裂后)条,C正确;‎ 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器官中,如精巢和卵巢,D错误。‎ ‎26.下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一个细胞内不同时期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一个细胞内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可对应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 ‎【答案】B ‎【解析】‎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因此共有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即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图3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CD段核DNA分子数减半的原因是在有丝分裂末期,核DNA分子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即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末期,图1所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BC段,B错误;图4中d所示的情况为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2: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此情况,C正确;图4中a所示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4n,是体细胞的2倍,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所示的情况为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说明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可对应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D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图3中曲线各区段的成因及其代表的时期,将图4柱形图不同区段与细胞分裂的各时期建立联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丙酮酸 B.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形成ATP C.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水 D.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先梳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详解】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过程均产生丙酮酸,A错误;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的ATP,第二阶段不产生,B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产物、反应物以及每个阶段发生的场所,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反应物、产物及能量释放的不同,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与灵活运用的能力.‎ ‎2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和细胞种类均增多 B. 细胞经分化后,其分裂能力降低、全能性增强 C. 胡箩卜经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并没有细胞分化过程 D. 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化学组成趋向差异化,功能趋向专门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A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B错误;胡萝卜经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故该过程存在细胞分化,C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化学组成趋向差异化,从而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故选D。‎ ‎29.细胞呼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细胞内可以进行的过程有①②③‎ B. 动物细胞内过程①和③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C. 植物细胞内过程①产生的[H]会被②和④过程消耗 D. 人体细胞内过程①产[H],过程④消耗[H]‎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③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详解】A、乳酸菌细胞内只能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即①③,A错误;‎ B、动物细胞内过程①产生少量能量,③不释放能量,B错误;‎ C、植物细胞内过程①产生的[H]被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④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C正确;‎ D、人体细胞内不能进行过程④,D错误。‎ 故选C。‎ ‎30.某同学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 B. 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 C.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的最适pH 约为7‎ D. 酶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不会再有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由图可知图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2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图3探究酶的专一性。‎ ‎【详解】由丙图可知,该酶能使麦芽糖酶解,不能使蔗糖分解,说明该酶是麦芽糖酶,A错误;图1能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图2能证明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图3能证明酶的专一性,三个图都不能证明酶的高效性,B错误;由图2可知,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pH为7左右,C正确;酶可以反复利用,发挥作用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一般不变,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酶的活性的相关实验及其结论,能够通过曲线的分析得出相应实验结论,同时明确酶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1.下表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三种RNA聚合酶的主要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名称 RNA聚合酶Ⅰ RNA聚合酶Ⅱ RNA聚合酶Ⅲ 主要功能 合成rRNA 合成mRNA 合成tRNA A. 三种RNA均以DNA为模板合成 B. 三种酶发挥作用形成的产物均可参与翻译过程 C. 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相同 D. 任何一种RNA聚合酶活性变化都会影响其它两种酶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种RNA 都是转录形成的,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的,A 项正确;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需要mRNA为模板,tRNA为转运氨基酸的工具,还需要rRNA参与组成的核糖体作为合成场所。所以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均需要这3种酶作用形成的产物(rRNA 、mRNA 、tRNA )的参与,B项正确;RNA 聚合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据表可知,RNA 聚合酶I 在核仁中起作用,RNA 聚合酶Ⅱ和RNA 聚合酶Ⅲ在核液中起作用,所以这3种聚合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C项错误;任一种RNA 聚合酶活性变化都会影响翻译的正常进行,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通过翻译合成,因此任一种RNA 聚合酶活性变化都会影响其它两种酶的合成,D项正确。‎ ‎32.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m、p依次指叶绿体内膜、线粒体内膜 B. 细胞内,g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运输,g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与物质交换有关,有的与信息交流有关,有的与生物催化作用有关 D. 在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最先在a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可以在f、h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C ‎【解析】‎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膜,p能合成ATP,是线粒体内膜,A错误;g是囊泡,h是高尔基体,细胞内,g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运输,h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B 错误;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与物质交换有关(如载体蛋白),有的与信息交流有关(如糖蛋白),有的与生物催化作用有关(如附着在生物膜上的酶),C正确;a是核膜,b是细胞器膜,c是细胞膜,f是内质网,在腺泡细胞中注射的3H标记的亮氨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注射一段时间后,最先在核糖体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可以在f(内质网)、h(高尔基体)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以题图中呈现的“各字母所示结构的功能”和“生物膜系统”为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准确判断各字母所示结构的名称,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3.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 B. 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 C. 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 D. 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腺嘌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知有dATP的情况下,随细胞色素C浓度的升高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升高,在同一细胞色素C浓度下存在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较不存在dATP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升高。‎ ‎【详解】A. 由图知在有dATP的情况下,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A错误。‎ B. 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 C. 据题意无法判断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是否随着ATP的消耗,C错误。‎ D. 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脱氧核糖,D错误。‎ ‎【点睛】本题以华裔科学家王晓东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所得的结果图像,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和功能、细胞代谢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细胞呼吸的过程、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曲线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4.‎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最终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的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事故现场造成部分氰化物外漏,由于处理及时,没有引起大范围污染,但却造成总共165人遇难,包括消防人员99人,其中有很多是20岁不到的小战士。‎ 事故现场泄漏出来的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下图以植物根尖为实验对象,研究氰化物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过程 B. 实验甲中4 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细胞外K+浓度降低所导致 C. 实验乙中4 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细胞不再吸收K+‎ D. 光合作用也能生成ATP,但一般不为K+运输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氧气的消耗速率不变,当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先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分析乙图:在加入氰化物之前,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变,加入氰化物之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分析题图甲可知,加入氯化钾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根尖吸收钾离子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A正确;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细胞外K+浓度降低所导致,B正确;分析图乙可知,加入氰化物后,可以抑制[H]与O2的结合,说明可以抑制有氧呼吸,故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C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一般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为运输钾离子提供能量,D正确。‎ ‎【点睛】注意:光合作用中产生的ATP 一般不用于叶绿体外的其他生理活动的能量需求,其主要是供应暗反应还原C3。‎ ‎35.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 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C. 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 D. 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实验的分析,要把握住实验的结果是由于变量导致的。(1)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和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消毒,即是否有微生物。(2)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形成对照,变量是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导致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就是那个变量的影响,本题的变量分别是微生物和有机物的不同。‎ ‎【详解】装置a和装置b形成对照实验,装置b中含有微生物,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装置b中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装置b向左移动的速率快,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A正确;装置b和装置c形成对照,装置b中分解的有机物是淀粉,装置c 中分解的有机物是脂肪,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中主要含脂肪,脂肪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其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B正确;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主要含脂肪,脂肪分子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其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气体体积减少的多,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C正确;a和c相比较,由于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淀粉,花生种子中主要含脂肪,脂肪中含氧元素比糖类(淀粉)少,其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产生的热量比糖类(淀粉)氧化分解时多,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则c中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c>Ta,D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细胞呼吸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36.如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A. 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0‎ B. 葡萄糖→淀粉;H2O→[H]+O2‎ C. 氨基酸→胰岛素;ATP→ADP+Pi D. 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胰岛A细胞。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且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但由于细胞分化,即基因发生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所含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别。‎ ‎【详解】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O是正常生命活动的代谢基础,A 正确;葡萄糖→淀粉只在部分植物细胞中发生,H2O→[H]+O2一般是在光合作用中发生,而该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ATP→ADP+Pi表示ATP水解,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中,但氨基酸→胰岛素只有在胰岛B细胞中发生, C错误;染色质→染色体发生在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而胰岛A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只能在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发生,而题图细胞表示高度分化的胰岛A细胞,不再分裂。‎ ‎37.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 A.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B.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 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D. 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越困难,全能性越低。‎ ‎【详解】A、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的变化越大,A错误; B、萌发种子在出土前,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加;但因为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导致干重下降,B正确; C、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所以动物细胞体积越大,‎ 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小,C正确; 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正确。 故选A。 ‎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是AB。A选项要注意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细胞液的浓度呈正相关;B选项要注意在种子萌发出土之前因呼吸作用,其干重是逐渐减小的。‎ ‎38. 下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 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 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A错误; B、在t2→t3阶段光合作用主要的限制因素是CO2的量,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错误; C、t3→t4阶段,光照强度不变,CO2的量增加,而CO2增加,首先会影响暗反应阶段,CO2固定增强,C3含量上升,进而导致光反应速率增强,所以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加快的,C错误; D、CO2供应不变,光照突然减弱,光反应减弱,消耗的ADP、Pi少,合成产生的ATP、[H]少,从而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弱,因此在t4后短暂时间内,ADP和Pi的含量升高,C3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D正确。 ‎ 故选D。‎ ‎39.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进行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8大多用于合成ATP C. 6可来自叶绿体 D. 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1—>2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2—>3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5—>7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1:葡萄糖;2:丙酮酸;3:CO2;4:水;5:[H];6:O2;7:水;8:能量。‎ ‎【详解】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能量绝大多数变成热能;氧气可来自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先被叶绿体吸收,多余的才会释放到大气中,C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有氧呼吸的三阶段的熟悉程度,难度较大。关于这个图很多同学很头疼,这题能做好,看图是关键,本题考的有氧呼吸,首先搞清楚,有氧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氧气、水,分别在哪个阶段,1、4、6就出来。其次生成什么,水和CO2和能量,分别哪个阶段产生的,3、7、8表示的意思就清楚,剩下的就顺藤摸瓜。‎ ‎40.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通体绿色的海蛤蝓,这种奇怪的生物竟然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这也是已知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动物。科学家认为,这种神秘的海洋动物可能是通过进食藻类“窃取”到这一能力的。由于具有动植物双重基因,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海蛤蝓属于生产者 B. 构成海蛤蝓的细胞为真核细胞 C. 这种海蛤蝓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D. 海蛤蝓的细胞与绿藻的细胞结构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试题分析:“海蛤蝓,这种奇怪的生物竟然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海蛤蝓,是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动物,”可见该动物能光合作用,没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据此答题。‎ ‎【详解】AC、据题干信息“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动物”,可判断该动物能吸收光能,为生产者,但不能判别海蛤蝓是否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A正确,C错误;  B、根据“海蛤蝓,这种奇怪的生物竟然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而动植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可判断构成海蛤蝓的细胞为真核细胞,B正确;  D、据题干信息“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动物”,而绿藻是植物,故海蛤蝓的细胞与绿藻的细胞结构不同,D正确。  故选C。‎ 二、简答题 ‎41.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是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______,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两阶段,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物质④是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的情况下,进入c中被分解。⑤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产生量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耗量。‎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图解简要说明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液泡 (2). 光反应和暗反应 (3). 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4). 丙酮酸 (5). 氧气充足 (6). ATP (7). 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8). 大于 (9). C18O2→H218O→18O2‎ ‎【解析】‎ ‎【分析】‎ 图甲中,细胞器a为液泡,可通过渗透作用为细胞器b提供水分,物质①代表水;细胞器b是叶绿体,利用水和CO2进行光合作用,物质②代表CO2;细胞器c为线粒体,利用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和[H],结合吸收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产生水和CO2,同时释放能量(部分用于合成ATP),相关物质③代表O2,物质④代表丙酮酸,物质⑤代表ATP,物质⑥代表水和CO2。‎ 分析图乙可知,D、H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AC段还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更缓慢慢,最可能的原因是BC段温度比AB段更低,植物呼吸作用更弱;植物在CD段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DH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其中FG段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吸收减慢;HI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甚至逐渐没有光合作用进行。‎ ‎【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细胞器a为液泡,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两阶段,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2)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物质④是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入线粒体c中被分解。物质⑤代表是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合成的ATP,可直接供应于植物细胞对钾离子的主动吸收所需能量。‎ ‎(3)从图中可发现,同样AB和BC段都没有光合作用,但BC段CO2浓度上升变慢,主要原因是BC段温度降低,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4)据图分析可知,一天结束时与这天起始时相比,玻璃罩内CO2浓度减小,说明罩内减少的CO2被植物吸收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并积累成有机物,即植物体内在一天中有机物产生量大于消耗量。‎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合成了有机物(CH218O)的同时,可能还经过相应的一些生理过程产生了H218O,再经过光反应出现了18O2,即C18O2→H218O→18O2。‎ ‎42.图1表示洋葱根尖结构的不同区域示意图,图2表示某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3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将图1洋葱根尖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苷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蒸馏水清洗,检测根尖各部位细胞中放射性强度,发现根尖放射性强的部位位于图1的___________(填标号)。‎ ‎(2)图2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 ‎(3)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定是 ___________染色体。‎ ‎(4)图3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图2中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3中的CD段。‎ ‎(5)铬是一种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科学家用铬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观察细胞的分裂指数和微核率来研究水中铬的毒性,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细胞分裂指数是指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通常认为是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丧失着丝点的染色体片段产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在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 ‎ 由图4可知,铬离子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是___________. 比较图4和图5,分析当铬离子相对浓度达到100时,细胞的微核率反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 (1). ③ (2). 乙、丙 (3). 次级精母细胞 (4). 常 (5). 着丝点分裂 (6). 丙、丁 (7). 铬离子能抑制细胞分裂,浓度越大抑制越强 (8). 高浓度的铬离子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①表示成熟区,②表示伸长区,③表示分生区,④表示根冠。‎ 分析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由图4可知,随着铬离子浓度的提高,细胞的分裂指数越来越低,并且下降率越来越大。‎ 图5中,随着铬离子相对浓度的提高,微核率不断升高,但是铬离子相对浓度过高后,微核率反而下降,这可能与分裂指数下降有关。‎ ‎【详解】(1)若将图1洋葱根尖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苷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蒸馏水清洗,检测根尖各部位细胞中放射性强度,发现根尖放射性强的部位位于图1的③分生区,因为只有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2)图2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有乙、丙。甲细胞有8条染色体,丁细胞有2条染色体。‎ ‎(3)图2中丁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定是常染色体。‎ ‎(4)图3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CD 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2中丙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处于图3中的CD段。‎ ‎(5)由图4可知,随着铬离子浓度的提高,细胞的分裂指数越来越低,并且下降率越来越大,因此可得铬离子能抑制细胞分裂,浓度越大抑制越强。比较图4和图5,当铬离子相对浓度达到100时,细胞的微核率反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铬离子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3.干细胞中c – Myc(原癌基因)、KIf4(抑癌基因)、Sox2和Oct-3/4等基因处于活跃表达状态,Oct-3/4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Oct-3/4基因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处于_______状态。依据上图所示的原理,体细胞癌变是____等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是在______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____过程。‎ ‎(2)研究人员利用小鼠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PS细胞,进一步诱导又获得了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iPS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作______。‎ ‎(3)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转变成多功能iPS细胞的过程中,应用了____和_______技术。‎ ‎(4)若利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后,再诱导其发育成为所需要的组织器官,可以解决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人体的排异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两种免疫应答过程都包括:机体对__的特异性识别;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______产生淋巴细胞群;淋巴细胞群分化形成_____。‎ ‎【答案】 (1). 未表达(或沉默) (2). c – Myc,KIf‎4 c – Myc,KIf4, (3). Fas (4). 程序性死亡(编程性死亡) (5). 细胞分化 (6). 转基因(或基因工程) (7). ‎ 动物细胞培养 (8). 抗原 (9). 分裂 (10). 效应(B/T)细胞和记忆(B/T)细胞 ‎【解析】‎ ‎【详解】(1)Oct-3/4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分裂,所以此基因不表达,处于关闭状态;干细胞中c – Myc(原癌基因)、KIf4(抑癌基因)、Sox2和Oct-3/4等基因处于活跃表达状态,高度分化的细胞Sox2和Oct-3/4不表达,c – Myc(原癌基因)、KIf4(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细胞凋亡由图可知应是c – Myc、KIf4、Fas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编程性死亡);‎ ‎(2)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运用了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4)免疫反应中机体要对抗原进行识别、呈递;由细胞经过分裂可以形成细胞群;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44.为了防治大气污染,烟气脱硫是环保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为了获得用于烟气脱硫的脱硫细菌,并了解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样与细菌筛选:在某热电厂烟囱周围区域要尽量做到____采集土样.为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烟气脱硫细菌,可以通过___增加脱硫菌的浓度。‎ ‎(2)驯化脱硫细菌:将筛选出的脱硫细菌接种于有少量无菌水的三角瓶中,边搅拌边持续通入SO2气体几分钟,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并逐步延长通SO2的时间,同时逐步降低培养基的pH.此操作的目的是分离出__的脱硫细菌。‎ ‎(3)培养与观察: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驯化后的脱硫细菌表现出稳定的__特征.用高倍显微镜__(填“可以”或“不可以”)观察到脱硫细菌的核糖体.‎ ‎(4)探究生长规律:在计数时,计数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__直接计数法.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__;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通常推测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 ‎【答案】 (1). 随机 (2). 选择培养 (3). 耐受SO2和适应酸性环境 (4). 菌落 (5). 不可以 (6). 显微镜 (7). 一个活菌 (8). 低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需要获得“烟气脱硫的脱硫细菌”,因此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将该菌筛选出,即题中的“驯化”。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采样时要尽量做到随机取样。为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烟气脱硫细菌,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基培养,增加脱硫菌的浓度。‎ ‎(2)根据驯化过程可知,驯化过程中不断通入SO2,并且延长时间,与此同时逐步降低培养基的pH,因此分离得到的脱硫细菌具有较强的耐受SO2和适应酸性环境的能力。。‎ ‎(3)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驯化后的脱硫细菌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核糖体比较微小,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4)在计数时,计数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就可以在培养基表面生长成一个菌落;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用此计数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45.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内,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材料丙:兔甲和兔乙是同一物种的两个雌性个体,科学家将兔甲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兔乙的体内,成功产出兔甲的后代,证实了同一物种的胚胎可在不同个体的体内发育。‎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___________法.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___转移到受体细胞中,检测该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可用______技术。‎ ‎(2)材料乙属于____工程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____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____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____序列发生了改变。‎ ‎(3)材料丙属于胚胎工程的范畴.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__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在材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__体。‎ ‎【答案】 (1). 显微注射法 (2). 目的基因 (3). 抗原-抗体杂交 (4). 蛋白质 (5). 现有蛋白质 (6). 新蛋白质 (7). 氨基酸 (8). 同 (9). 供 ‎【解析】‎ ‎【分析】‎ 据题干分析:‎ 资料甲表示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资料乙表示蛋白质工程,即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资料丙表示胚胎移植,即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1)基因工程中,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在培育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本细胞中。检测该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资料乙中可以看出,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提高T4‎ 溶菌酶的耐热性,该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3)胚胎移植,即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在材料丙的实例中,兔甲属于提供胚胎的个体,被称为供体。‎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理解农杆菌转化法的操作过程以及农杆菌的作用,理解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记胚胎工程的概念,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正确分析资料中的信息,考查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