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测评A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测评A

第四章测评 A (基础过关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 25小题,共 50分) 1.在一个阴湿低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 下面有关阴湿低洼草丛及其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阴湿低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B.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 C.阴湿低洼草丛中的某种蚯蚓是一个种群 D.阴湿低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群落 解析:在低洼地中,有光、水、空气、土壤,腐木内含有各种微生物,另外还有杂草、苔藓等植物, 动物包括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是生态系统。草 丛中的全部生物是一个群落。草丛中同种生物(如某种蚯蚓)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阴湿低洼草 丛中的动物不能构成群落,群落应包括一定空间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 答案:D 2.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 )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往往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 C.能量在各营养级中逐级递减 D.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解析:动物食性不同使得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动物所捕食,而一种动物也可能捕食其他多种生物, 这就使多条食物链交错连结,形成食物网。 答案:B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C.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细菌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圈的成分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解析:并非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细菌是 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圈的成分就是生活在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答案:A 4.下列 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 藻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牛、羊属于初级 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本低。 答案:B 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鹰获得 的能量最多?( )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时,食物链越短,损失的能量就越少,所以鹰所处营养级越低,获得的 能量越多。 答案:A 6.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 4个营养级,分别以 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 4个营 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 营养级 a b c d 141.1× 105 15.91× 105 0.88× 105 87 127× 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 ) A.a B.b C.c D.d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 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逐级流动中会越来越少,其传递效率为 10%~20%。依据这一规律,比较本题中各营养级能量数值可以得出:d是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a 是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b是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c是第四营养级,即三级消费者。 答案:A 7.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①②③表示 CO2通过甲、丙、乙的作用进入大气中 C.④表示大气中 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解析: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答案:D 8.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解析:A项利用的是化学信息,B、C两项利用的是物理信息,D项利用的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 性。 答案:D 9.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 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解析:能量金字塔中,含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能量金字塔中无分解者,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能量 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食物链中无法循环利用。 答案:C 10.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刺激才能萌发,说明( ) A.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A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一般地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 越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 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B 12.下图表示由 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 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W、X是肉食动物,均处于第三营养级 解析:Y是杂食动物,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答案:C 13.下列有关制作小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非生物因素无关 B.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则不能将水装满 C.小生态瓶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 D.制作的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且密封的,并给予适当的光照 答案:A 14.如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 ) A.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 B.a 为恢复力稳定性,b 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表明动植物种类多,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自我调节能力大, 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强,故 a 为抵抗力稳定性,且一旦破坏恢复原来状态的难度较大,b 为恢复力 稳定性。 答案:B 15.下列关于某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 2条 C.图中的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D.若食虫鸟净增重 1克,则至少消耗植物 25克 解析:图中的鹰属于第四、五营养级,营养级的判定应从生产者开始。 答案:C 1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 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 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解析: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前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 10%~20%。流入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通过自身 呼吸作用散失,另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生物,还有部分流向分解者。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 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B 1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 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解析:从给出的饼状图可以看出,甲占 85%,说明甲是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 相近,说明两者位于同一个营养级(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丁含有的能量最少,说明丁位于第 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据此,推测出甲~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A项所示的关 系。 答案:A 18.下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 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 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 解析:依图中食物关系分析,猫头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在 食物链中,猫头鹰属第三 营养级,食物链为植物→鼠(兔) 猫头鹰,最少消耗植物质量为 20 g×( )÷20%÷20%=400 g。 另一食物链“植物→鼠→蛇 猫头鹰”中,猫头鹰属第四营养级,最少消耗植物质量为 20 g×÷20%÷20%÷20%=500 g,所以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900 g。 答案:B 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 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 5条 D.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起点,蛇是食物链的终点 解析: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中, 蛇处于第五营养级。图中食物链只有一条即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是食物 链的起点,蛇是食物链的终点。 答案:C 20.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 G 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 A.G/75千克 B.3G/125千克 C.6G/125千克 D.G/550千克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高传递效率 20%计算,设黄雀增加体重 X 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列 出计算式:(5×+5×5×)×5=G,X=G/75。 答案:A 2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若M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而不是在生物群落内部;①代表的是生态系统 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②③,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 量。 答案:A 22.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已知种群 C是自养生物,这三种 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C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简单表示为 C→B→A B.种群 B在第 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 A的增加和 C的减少所致 C.A、B是异养生物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解析: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D 2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判断,乙为生产者,甲为分解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甲、 乙、丙、丁构成了生物群落。图中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③和④过程表示捕食过程。缺少甲,则 碳元素无法完全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生物同化量小于摄入量。 答案:C 24.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 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 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从图中气候的变化情况来看,中间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而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类型和数量发 生的波动很小,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远高于乙生态系统,①正确;如果是严重的寒、旱等引起乙生 态系统生产者急剧减少,从而导致种群的类型、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乙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简 单,②错;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题目信息不能说明此现象,③错;由于乙生态系统的 S 点处还有少数的生物,结合曲线可知 S 点后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 答案:B 2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生产者主要是农作物和林地的植物;人和家禽家畜构 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农作物的秸秆和人、家禽家畜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沼气被 人所利用,沼渣则被农作物所利用。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巧设和增设了食物链,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 5小题,共 50分) 26.(10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 是 。 (2)该食物网中,蛇和鼠的关系是 ,食虫鸟和食虫昆虫的关系是 。 (3)在该食物网中,蛇共占有哪几个营养级? 。 (4)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 是 。 (5)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解析: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1)在 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 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这样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就是食物 网。所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 的营养级。(2)从网中可以看出蛇和鼠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食虫鸟既以食虫昆虫为食,又以食草昆 虫为食;而食虫昆虫以食草昆虫为食。所以食虫鸟和食虫昆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在此食 物网中蛇共存在于四条食物链中,占有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4)图中体现的是生产者 和消费者,如果再加上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了。(5)从理 论上分析在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地位最重要,所以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 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答案:(1)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捕食 捕食和竞争 (3)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5)生产者和分解者 27.(10分)下表是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C、D、E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 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kJ/(m2·年)〕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1.9 0.8 1.1 D 79.2 28.9 50.3 E 94.7 33.0 61.7 F 211.5 20.1 191.4 (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上表所示的 A、B、C、D、E、F外,还应包 括 。 (2)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m2·年),能量在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 率约为 ,传递形式是 。 (3)如果 D作为该湖泊中的经济鱼类,生产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不破坏其种群稳定,通常将 捕捞量控制在 D的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原因是 。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部分湖泊生态系统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量超过了湖泊的 能力的限度。 解析:(1)因表中 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则能量最多的 B为生产 者,D、E能量相差不到 10%,两者属于同一个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A为第三营养 级,C为第四营养级。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因此表格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 870.70 kJ/(m2·年),能量在第一 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79.2+94.7)/870.7×100%≈20.0%,生物群落中能量在两个营养级 之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如果 D作为该湖泊中的经济鱼类,生产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不破坏其种群稳定,通 常将捕捞量控制在 D的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原因是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4)湖泊生态系统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原因是含氮、磷等污染 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870.70 20.0%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4)自我调节 28.(10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A、B、C分别代表三大营养功能类群的生物。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的捕食链: 。在这条捕食链中,被 B2所同化的能量的去路有哪 些: 。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 重 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 kg。 (2)图中各种成分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 是 。 (3)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太阳能,因为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分别是 。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 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等,我们可以采取 等措施来减轻这种环境问题。 解析:(1)图中的食物链是 A→B1→B2→B3,B2所同化的能量由 4部分组成,分别是自身呼吸消耗、 被分解者分解、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部分。按能量传递效率 10%~20%,若次级消费 者增重 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的质量为 x,x·20%×20%=2 kg,x=50 kg。 (2)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物群落中,物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O2过多会出现温室效应,而 SO2过多会形成酸 雨。 答案:(1)A→B1→B2→B3 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的 50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含碳有机物、含硫有机物 温室效应、酸雨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 新能源(答出两点即可) 29.(10分)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 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 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中的信息能够将几种生物联系起来? 。 (2)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 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什么作 用? 。 (3)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白天与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 。 (4)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控 制。这种方法属于 防治,其优点是 。 (5)甲种蛾幼虫与其天敌的种间关系是 。 (6)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 (7)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 (8)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 。 答案:(1)3种 (2)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是 (4)生物 不污染环境 (5)捕食(或寄生) (6)捕食 (7)竞争 (8) 30.(10分)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黑藻、草食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 料制作的生态瓶如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 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最长。图 中的稳定性最差,原因是 。 (2)在制作生态瓶时常放入少量尿素,其作用是 。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 和 有密切关系。 (4)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的事项 有 。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及分解者是生态 系统的最基本的生物因素,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并为之提供 O2,消费者为生产者提供 CO2,而分解者则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等,为生产者提供无机营养,从 而使该生态系统内物质得以循环利用,但由于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且各营养 级生物不能利用热能,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能量正常流动,必须源源不断地供应能量。 答案:(1)乙 丙 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为植物提供氮源(或营养物质、肥料) (3)营养结构 非生物因素 (4)要密封、透明、生物生命力强、瓶中水量不能超过 4/5、生物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 合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