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巴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生物期末试卷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 D. 淋巴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成分。据此答题。 【详解】ACD、由上述分析可知,细胞外液是构成体液的组成成分之一,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成分,ACD不符合题意; B、细胞内液是构成体液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内环境,B符合题意。 故选B。 2. 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 吞噬细胞 B. 靶细胞 C. T细胞 D. 浆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消灭抗原,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代谢活动 D. 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植物激素有的促进植物生长,如低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有的抑制生长,如高浓度生长素、脱落酸等。 【详解】A、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的本质是有机物,是一类化学物质,A正确; B、由植物激素的概念可知,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B正确;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 D、植物激素有多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不同,所以并不都是促进植物生长,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概念、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 4.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布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 光照强度 B. 湿度 C. 食物种类 D. 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植物能为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故选:C。 5.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 次级消费者 B. 第二营养级 C. 三级消费者 D. 初级消费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第一营养级为绿色植物(包括藻类),第二营养级为草食动物,第三、第四营养级分别为初级肉食动物与次级肉食动物;消费级别总是比营养级高一个级别,因此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据此答题。 【详解】A、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A正确; 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C、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C错误; D、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 D错误; 故选:A。 6.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 a=b+c B. a>b+c C. ab+c,这是由于被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等也来自于a,所以a>b+c,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异化作用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需要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A错误; B、呼吸作用能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B正确; C、蒸腾作用能将水释放到大气中,C错误; D、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的重要类型,可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D正确。 故选BD 8.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 A. 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B. 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 C. 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D. 生态系统的成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详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无关,只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无关,B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无关,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而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正确。 【点睛】关键: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9.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要控制( ) A. 13亿以内 B. 16亿以内 C. 13.3亿以内 D. 14.5亿以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据此答题。 【详解】ABCD、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3.3亿以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毒破坏B 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 B.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 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 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 HIV 【答案】A 【解析】 【详解】A、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最终是由于多发性感染或肿瘤而死亡,A错误; BCD、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其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HIV可通过破损的皮肤使人感染,BC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 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 A. 浆细胞 B. 记忆淋巴细胞 C. 过敏反应 D. 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而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因此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故选C。 12.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C. 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D.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A正确; B、乙烯是一种气体的植物激素,B正确; C、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植株生根,低浓度促进植株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株的生长,C错误;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D正确。 故选C。 13.有一种有毒昆虫,用鲜艳体色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属于( ) A. 物理信息 B. 化学信息 C. 生物信息 D. 行为信息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如花香引蝶。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 【详解】ABCD、毒昆虫的鲜艳体色能向其他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该信息是通过光传播的,故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假设在一个由森林,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将会( )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稳定 D. 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BCD、由于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全部捕杀狼群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以鹿为食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故其数量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D正确,ACD错误。 故选D。 15.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多 B. 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多 C. 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 D. 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 【答案】D 【解析】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A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个体的数量增加,B正确;由于高大乔木高于草本植物,能更多的利用到阳光,故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优势取代,C正确;草本被灌木植物取代,D错误。 二.填空题 16.结合教材知识填空: (1)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血糖。 (3)第三道防线是___________性免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包括___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_____免疫。 (4)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特征有出生率、_____________、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_________、消费者和_______________。 (6)绿色植物是第_________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是_________消费者。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对生物圈的______ 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__________和发展。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__________,互利共生和__________等。 (9)演替的类型有__________演替和__________演替等两种。 (10)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答案】 (1). 调节 (2). 相对 (3). 降低 (4). 升高 (5). 特异 (6). 体液 (7). 细胞 (8). 死亡率 (9). 性别比例 (10). 生产者 (11). 分解者 (12). 一 (13). 初级 (14). 稳态 (15). 生存 (16). 捕食 (17). 寄生 (18). 初生 (19). 次生 (20). CO2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的定义为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等调节下,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4)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 (5)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以此类推。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0)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详解】(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绿色植物是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是初级消费者。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8)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9)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10)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点睛】易错点: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在演替过程中是优势物种的取代,但原有的物种并不消失。 三.看图回答: 17.根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 (2)反射弧包括[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按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方向写)五个部分。 【答案】 (1). 反射 (2). [A]感受器, (3). [B]传入神经 (4). [C]神经中枢 (5). [D]传出神经 (6). [E]效应器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 【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 (2)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五个部分 【点睛】易错点: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18.根据图回答: (1)该图有_______条食物链,兔是第______营养级,属于______消费者。 (2)该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鹰与狐之间是____________关系,鼠与兔之间是_____________关系,鹰与蛇之间是_____________关系。 【答案】 (1). 5 (2). 二 (3). 次级 (4). 草→鼠→蛇→鹰 (5). 竞争 (6). 竞争 (7). 捕食和竞争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草为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即草→鼠→蛇→鹰、草→鼠→鹰、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 【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图有5条食物链;兔是第二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 (2)该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鹰与狐有共同的食物:兔和鼠,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鼠与兔都有共同的食物:草,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鹰与蛇竞争鼠,同时鹰还捕食蛇,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点睛】易错点:本题结合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食物网的组成,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生物的营养级别及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9.根据图回答: 如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年龄组成中的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型。其中____________类型预示未来种群密度将会大幅增加。 【答案】 (1). 增长型 (2). 稳定型 (3). 衰退型 (4). A 【解析】 【分析】 年龄组成的类型: (1)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2)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3)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A的幼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大,属于增长型,B中各年龄段个体比例相当,属于稳定型,C中老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大,属于衰退型;其中A增长型的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点睛】易错点: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