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密云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8-2019学年北京市密云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人肝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 A. 水 B. 淀粉 C. 糖原 D. 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在生物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 有些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进入最后阶段时,下肢肌肉常发生抽搐,这是因为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 A. 水 B. 钠盐 C. 钙盐 D. 尿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无机盐功能的有关内容。人体血钙含量过低时,肌肉常发生抽搐。所以有些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进入最后阶段,下肢肌肉常发生抽搐,这是因为随着人体大量出含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钙盐。C正确。故本题选C。‎ ‎3. 在植物和动物细胞内都具有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蔗糖 C. 麦芽糖 D. 乳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葡萄糖是动植物体内都有的单糖,A正确; 蔗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B错误; 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C错误; 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二糖,D错误。‎ ‎4. 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 )‎ A. 还原剂 B. 催化剂 C. 载体 D. 溶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形式存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 ‎【详解】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和参与细胞中化学反应,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溶剂,‎ 故选:D ‎5.下列属于生命大分子的物质是 ( )‎ A. 糖、结合水 B. 脂肪、无机盐 C. 蛋白质、核酸 D. 纤维素、蔗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命大分子物质。 难度较小,熟记生物大分子物质。‎ ‎【详解】单糖、二糖、结合水、脂肪和无机盐属于小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属于大分子物质。ABD不符合题意,C符、题意。故选C。‎ ‎6.“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A. 稳定性 B. 特异性 C. 多样性 D. 可变性 ‎【答案】B ‎【解析】‎ 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选B。‎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特性 ‎【名师点睛】注意理解DNA分子的三大特性:‎ ‎(1)多样性: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遗传信息的特异性生物的特异性。‎ ‎(3)稳定性:主要取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7.大肠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 )‎ A. 单细胞 B. 细胞体积小 C.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 没有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大肠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A不符合题意。大肠杆菌细胞体积很小,B不符合题意。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关键的区别是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C符合题意;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这三种细胞器都有 ( )‎ A. 少量DNA B. 能量转换功能 C. 运输蛋白质的功能 D. 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详解】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而内质网中没有DNA,A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能进行能量转换,而内质网不能进行能量转换,B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不能运输蛋白质,内质网可以运输蛋白质, C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两层生物膜,内质网具有单层膜,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比较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9.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绮丽景色。与诗句中“碧”和“红”两种颜色相关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 A. 叶绿体 内质网 B. 溶酶体 染色体 C. 线粒体 叶绿体 D. 叶绿体 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通常情况下,叶绿素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三倍,因此叶片呈现绿色;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使植物的花或果实呈现传出颜色。‎ ‎【详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是指叶片中的绿色色素,它位于叶绿体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指花中的色素,它位于液泡中。综上分析,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涉及的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10.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④是核孔,能让各种分子进出细胞核 C. ②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酸性染料染色 D. ①是单层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 ‎②表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③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③是核仁,与真核生物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A正确;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但具有选择性,如DNA分子不会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B错误;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C错误;①是核膜,由两层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关键是理解细胞核的结构。‎ ‎11.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麦芽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酶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详解】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自身水解,A错误;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B正确;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水解,C错误;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水解,D错误。‎ ‎【点睛】关键:一是知道唾液淀粉酶是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二是知道酶的专一性。‎ ‎12.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 A. A-P~P~P B. A-P-P~P C. A~P~P-P D. A~P~P~P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形成,据此答题。‎ ‎【详解】ATP中的“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即一分子ATP含有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因此其结构简式为A-P~P~P。 ‎ 故选:A。‎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只要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3.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炒肉的过程中加入 B. 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 C. 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 D. 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作用受温度影响,酶有其最适宜温度,低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嫩肉粉含有蛋白酶,蛋白酶的作用是水解蛋白质,蛋白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 ‎【详解】炒肉过程中加入,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A错误;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也很高,此时加入蛋白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去活性,B错误;用沸水溶解后,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C错误;室温下与肉片混匀,让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的反应作用一段时间后,再炒熟,效果好,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的活性的受温度影响的情况,明确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活性,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14.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快肌纤维几乎不含线粒体,与短跑等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短跑时快肌纤维产生大量丙酮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B. 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 [H]和ATP C. 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 D. O2参与有氧呼吸发生在慢肌纤维的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中,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因此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因此慢肌纤维含有线粒体,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还原氢,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 ‎3.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由于乳酸中含有大量的能量未被释放出来,因此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快肌纤维释放的能量少,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能量多,因此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慢肌纤维释放的能量多。‎ ‎【详解】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A错误;由分析可知,两种肌纤维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B正确;催化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的,C错误;O2参与有氧呼吸发生在慢肌纤维的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15.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 )‎ A. 1:2 B. 8:‎9 ‎C. 2:1 D. 9:8‎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合作用中生成的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参与反应的水,所以A为O2、B为18O2,则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8∶9。故选B。‎ ‎16. 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研磨绿叶时不需要加入 A. 乙醇 B. 碳酸钙 C. 二氧化硅 D. 层析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乙醇可用于提取色素,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二氧化硅可使研磨充分,层析液是用于色素分离,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色素提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列知识的识记能力。‎ ‎17.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 细胞周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D.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个细胞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 ‎【详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 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B错误;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C正确;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成熟的生殖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并没有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A错误;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B正确; ‎ 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高峰,在整个生命历程都有细胞分化过程,C错误; 大多数体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分裂能力,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识记癌细胞和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 A. 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 B. 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 C. 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 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下列只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具有的特征是 ( )‎ A. 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B. 前期出现纺锤体 C.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D. 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A错误;动植物细胞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错误;动植物细胞分裂中期,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错误;动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内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 A. 4种 B. 5种 C. 7种 D. 8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中含有的碱基有A、T、G、C,RNA中含有的核酸有A、U、G、C,所以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中含有的碱基共有5种(A、T、G、C、U)。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和RNA两种核酸在构成上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22.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①是某种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是氨基酸 B. 若②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②是糖类 C. 若②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 D. 若③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核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的组成元素为C、H、O、N,可能是蛋白质,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A正确;‎ B、②的组成元素为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②是细胞主要能源物质,则②是糖类,B正确;‎ C、② 的组成元素为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②是细胞的储能物质,则②是可能是糖原和脂肪,C错误;‎ D、③ 的组成元素为C、H、O、N、P,可能是核酸,若③为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 可能是DNA或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都属于核酸,D正确。‎ ‎23.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 ‎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 ‎⑤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运动的流动性;2、细胞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细胞膜,其他的小分子.离子等不能通过细胞膜,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3、细胞核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细胞核的核孔实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①正确;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②正确;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③错误;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是核孔的功能,不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④错误;⑤变形虫能伸出伪足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⑤正确;故选C。‎ ‎【点睛】对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理解和辨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4.下表中不同化合物的对应内容表示正确的是 ( )‎ 编号; ‎ 化合物 ‎ 实验检测 ‎ 组成单位 ‎ 主要功能 ‎ 检测试剂 ‎ 颜色反应 ‎ A ‎ 脂肪 ‎ 苏丹Ⅲ染液 ‎ 红色 ‎ 脂肪酸、甘油 ‎ 储存能量 ‎ B 糖原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 ‎ 葡萄糖 ‎ 提供能量 ‎ C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紫色 氨基酸 ‎ 承担生命活动 ‎ D 淀粉 碘液 蓝色 葡萄糖 结构物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 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糖原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反应,B错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C正确;④淀粉与碘液呈蓝色,基本单位是葡萄糖,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储存物质,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有机物的鉴定、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及其生理功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的知识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联系。‎ ‎25. 胰岛细胞中与合成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再通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全过程中均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故选:A.‎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6.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 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H2O)中的化学能,A错误;C3可直接被[H]和ATP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据图分析,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C正确;光照减弱时,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C5生成减少,最终导致C5含量降低,D错误。‎ ‎27.以下哪种措施不利于温室大棚内栽培的反季蔬菜的生长 ( )‎ A. 增加室内CO2浓度 B. 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 增加光照强度 D. 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有:①CO2浓度;②温度;③光照强度。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的CO2含量,直接影响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适当增加温室内的CO2浓度,可以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酶和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来影响绿色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减弱呼吸作用,因而适当增大昼夜温差,能提高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B正确。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绿光吸收最少,所以采用绿色玻璃盖不仅不能提高光合速率,反而降低光合速率,D错误。故选D。‎ ‎28.下列哪项生命过程是细胞凋亡造成的(  )‎ A.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 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 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 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细胞坏死是指细胞受到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对于生物体是不利的。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属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A错误; 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属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B错误; 蝌蚪尾巴消失为生理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过程,C正确; 在胚胎发育中,早期胚胎干细胞产生造血干细胞及由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过程均属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生命历程,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其次结合选项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29.下表中对某种植物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 B 细胞中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C 为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 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为1:1‎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前期,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染色体的卓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量加倍;末期,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 ‎【详解】图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图B中含有核膜、核仁,且有染色体,说明该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而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发生在末期,B错误; 图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C正确; 图D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D正确。 故选B。‎ ‎30.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疗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 A. 正常生长 B. 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 分泌抗体 D. 杀死各种病原菌 ‎【答案】B ‎【解析】‎ ‎【详解】‎ 造血干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故选B 二、探究题 ‎31.脑啡肽是由中科院上海生化所1982年5月合成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让病人上瘾的药物。如图是脑啡肽分子结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脑啡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四种主要元素是______,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 ‎(2)脑啡肽是由______ 个氨基酸经过______方式形成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之间连接的化学键叫______,其分子中有______个氨基和______ 个羧基。‎ ‎(3)脑啡肽只能注射不能口服是因为______。‎ ‎(4)研究发现,人体大脑中的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易被脑啡肽酰A或B降解成无活性的衍生物。而丙酰羟胺等抑制剂的使用可以阻止上述反应,因而可以______(延长/缩短)给药后脑啡肽的止痛作用。‎ ‎【答案】 (1). C、H、O、N (2). (3). 5 (4). 脱水缩合 (5). 肽键 (6). 1 (7). 1 (8). 脑啡肽是蛋白质,进入胃中会被消化分解 (9). 延长 ‎【解析】‎ ‎【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20种;‎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肽链中的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详解】解:(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含有C、H、O、N等元素。‎ ‎(2)由题图可知,脑啡肽含有4个肽键(-CO-NH-),5个氨基酸;氨基酸形成脑啡肽的过程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由题图可知,脑啡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3)脑啡肽是多肽,口服后,在消化道内水解形成氨基酸,因此脑啡肽不能口服,只能注射。‎ ‎(4)由于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被脑啡肽酰A或B降解成无活性的衍生物后失去镇痛作用,因此丙酰羟胺等抑制剂的使用会抑制脑啡肽降解而延长给药后脑啡肽的止痛作用。‎ ‎【点睛】对于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分类依据的理解及对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科研工作者通过实验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如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蛋白质(%)‎ 脂质(%)‎ ‎(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细胞膜与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化学组成的相同点是______,不同点是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功能最复杂的膜可能是______,你作出推测的理由是______。‎ ‎(3)制备细胞膜时,通过______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A、静置           B、过滤          C、差速离心 ‎【答案】 (1). 都有蛋白质和脂质(主要是磷脂) (2). 细胞膜组成中还有少量糖类,而线粒体和叶绿体膜中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膜中蛋白质含量高或比例大 (3). 线粒体内膜 (4). 线粒体内膜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5). C ‎【解析】‎ ‎【分析】‎ 制备细胞膜实验:‎ ‎1.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 细胞吸水胀破。‎ ‎3.实验过程:选材( 0.9%生理盐水稀释) +制备临时装片(用滴管吸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滴清水(在载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 ‎【详解】(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由磷脂(或脂质)和蛋白质构成。不同点是细胞膜上细胞膜除了有磷脂和蛋白质外,还有少量的糖类,而线粒体和叶绿体膜中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膜中蛋白质含量高或比例大。‎ ‎(2)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测,线粒体内膜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功能最复杂。 ‎ ‎(3)为了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可通过离心法将细胞膜与内容物分离。‎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制备、细胞膜的成分,要求考生识记实验原理、实验材料选择的依据、实验方法等;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如图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序号1-3表示组成细胞膜的物质分子,a和b表示进出细胞的不同物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表示两层______分子,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2)a、b物质进入细胞内的方式不同,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性。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作出判断的依据有______。‎ ‎(3)黄瓜的花粉落到丝瓜花的雌蕊柱头上不能萌发,可能是[1]______在起作用。‎ ‎【答案】 (1). 磷脂 (2). 选择透过 (3). 主动运输 (4).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ATP (5). 糖蛋白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题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中①表示糖蛋白,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蛋白质,a表示自由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表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详解】(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a、b物质进入细胞内的方式不同,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物质的运输方式是简单(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物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3)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的功能,不同种植物花粉落到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难度中等,需要学生熟记细胞膜的结构,理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34.发现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荣获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图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的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囊泡X由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的______性。‎ ‎(2)在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中需要线粒体为之提供______。若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 ‎(3)据局部放大图可以推测,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是因为______。‎ ‎(4)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这一过程的控制中心是______。‎ ‎【答案】 (1). ③(粗面)内质网 (2). ④高尔基体 (3). 流动 (4). 能量 (5). 溶酶体 (6). 囊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 (7). ①细胞核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器之间的合作、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胞吞和胞他的过程和意义的综合性考查,梳理与细胞器之间的合作、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胞吐和包吞的过程没和意义有关的知识点。‎ ‎【详解】(1)左图中囊泡X由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2)在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中需要线粒体为之提供能量,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溶酶体。 ‎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 ‎(4)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这一代谢的过程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5.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为某种物质,序号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产生的场所在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酵母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的是______,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的是______。(用序号作答)‎ ‎(3)温度由20℃降为5℃时,①②反应过程会变______(快/慢),原因是______。‎ ‎(4)列举两个根据呼吸作用原理抑制有氧呼吸的生产生活实例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 (2). 细胞质基质 (3). ①② (4). ①③ (5). 慢 (6). 温度降低使酶的活性下降,反应变慢 (7). 低温下保存新鲜的水果蔬菜;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①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完成;③是无氧呼吸中的酒精发酵第二阶段;④是无氧呼吸中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详解】(1)①过程是糖酵解过程,分解形成的A物质是丙酮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2)反应①②③④中,酵母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的是①②,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的是①③,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 ‎(3)由于温度降低使酶的活性下降,导致反应变慢,所以温度由20℃降为5℃时,①②反应过程会变慢。 ‎ ‎(4)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实例是根据呼吸作用原理抑制有氧呼吸来进行的,如低温下保存新鲜的水果蔬菜;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将水稻和小麦等作物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等。‎ ‎【点睛】乳酸代谢和酒精代谢的区别是参与反应的催化剂酶不相同。‎ ‎36.如图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为不同光照条件下该植物的部分生长指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平均叶面积 ‎(cm2)‎ 气孔密度 ‎(个mm-2)‎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强 ‎13.6‎ ‎826‎ ‎4.33‎ 中 ‎20.3‎ ‎768‎ ‎4.17‎ 弱 ‎28.4‎ ‎752‎ ‎3.87‎ ‎(1)叶绿素存在于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的______上,实验时可以用______(试剂)提取。‎ ‎(2)该植物叶肉细胞内,CO2以______方式进入叶绿体,参与______(光/暗)反应,经过固定、还原过程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这一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 ‎(3)综合图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植物适应弱光环境的主要方式是______。‎ ‎(4)据表可知,______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 的利用率高,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无水乙醇或丙酮 (3). 自由扩散 (4). 暗 (5).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6). 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增大叶面积 (7). 强 (8). 强光处理组气孔密度大,二氧化碳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 ‎【解析】‎ ‎【分析】‎ ‎(1)分析柱形图可知,遮光的百分比越大,叶绿素含量越多,因此可以判断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这说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遮光实际是改变表乙中的光照强度,实验过程中要保持CO2浓度、温度等条件适宜且一致,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2)分析表格数据和柱形图分析可知:在弱光下,该植物通过增加平均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相应环境.将生长在强光下的植物适度降低光照强度,则光反应降低,产生的[H]和ATP减少,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导致净光台速率降低;光照减弱后,叶绿素含量增高,并导致平均叶面积增大,故变化顺序依次是净光台速率、叶绿素含量、平均叶面积。‎ ‎【详解】(1)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叶绿素;由于叶绿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因此提取叶绿素需要用无水乙醇(或丙酮)。 ‎ ‎(2)C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叶绿体后,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后参与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后的产物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这一阶段发生的能量变化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3)据图表分析可知,随着遮光的增加,光照越弱,平均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可以适应弱光环境。 ‎ ‎(4)据表分析可知,强光处理组气孔密度大,二氧化碳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所以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高。‎ ‎【点睛】‎ 本题是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系、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进行解答。‎ ‎37.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 ‎(1)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性,对福橘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福橘完整植株,由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经历了______、______、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 ‎(2)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实验观察,拍摄了两幅显微照片如图a和b所示。‎ ‎①福橘茎尖临时装片经过______、漂洗、______和制片几个步骤制成。‎ ‎②照片a和b中的福橘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和______期。‎ ‎③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______分开,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图a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______(结构)异常导致的。‎ ‎【答案】 (1). 全能 (2). 分裂 (3). 分化 (4). 解离 (5). 染色 (6). 中 (7). 后 (8). 姐妹染色单体 (9). 纺锤体(丝)‎ ‎【解析】‎ ‎【分析】‎ 图中:a中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b图中,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详解】(1)福橘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福橘完整植株,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历了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 ‎ ‎(2)①福橘茎尖临时装片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几个步骤制成。 ‎ ‎②照片a和b中的福橘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 ‎ ‎③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图a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纺锤体丝异常导致的。‎ ‎【点睛】注意: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DNA= 1:2变为1:1,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38.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识别肿瘤的机制,对正常的细胞无毒性作用,可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可用于白血病、淋巴瘤、肺癌、胃癌、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如图是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癌细胞具有______、细胞形态改变、细胞间黏着性降低等特征。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CIK细胞分泌的颗粒酶B初步合成后,在细胞内质网和______中进行加工修饰,最终通过分泌小泡以______方式排出细胞外,裂解肿瘤细胞。‎ ‎(3)CIK通过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糖蛋白杀伤特定肿瘤细胞。综合上述内容,请提出一种肿瘤治疗的思路:______。‎ ‎【答案】 (1). 无限增殖 (2). (原癌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3). 高尔基体 (4). 胞吐(外排) (5). 提取CIK细胞在体外培养后回输到癌症病人体内;依据凋亡蛋白作用机理设计药物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使用颗粒酶 B或穿孔素促使肿瘤细胞凋亡等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CIK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痛细胞表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分泌颗粒酶B、表面的凋亡蛋白配体与癌细胞表面的凋亡蛋白结合等过程,促使痛细胞凋亡。‎ ‎【详解】(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癌变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恶性增殖,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 ‎(2)CIK细胞分泌的颗粒酶B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核糖体上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加工修饰,最终通过分泌小泡以胞吐(外排)的方式排出细胞外。 ‎ ‎(3)CIK通过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来特异性杀伤特定肿瘤细胞。那么可以提取CIK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到癌症病人体内,这样就能大量的杀死癌细胞;或者依据凋亡蛋白作用机理设计药物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使用颗粒酶B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制备抗体对抗肿瘤细胞等这些方法都能治疗肿瘤。‎ ‎【点睛】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能力,如CIK细胞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痛细胞表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