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光合作用(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光合作用(一)

2020-2021 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讲解与练习:光合作用(一) [考纲展示]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核心概念及重要结论】 1.叶绿体中的色素有 4 种即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2.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 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所必需的酶。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 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6.光合作用释放的 O2 来自于 H2O。 7.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 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8.光反应阶段就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 H2O 分解成[H]和 O2,同时形成 ATP 的过程,必须有 光才能进行。 9.暗反应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内,在多种酶催化下完成的。包括 CO2 固定和 C3 的还原等过程,有光 无光都可以进行。 10.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措施有:控制光照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环境中 CO2 浓度等。 11.光合作用最终使光能转换成为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12.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 造有机物的过程,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考点速览】 考点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色素的种类 色素的颜色 叶绿素 叶绿素 a 蓝绿色 叶绿素 b 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黄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2.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1)色素的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色素吸收光的范围: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 390~790 nm,一般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 对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吸收。 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结构     外部:①双层膜 内部     ②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 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2)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考点二: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考点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 (1)根据上图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 过程 Ⅰ.光反应 Ⅱ.暗反应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条件 光、色素和酶 多种酶 原料 水、NADP + 、ADP、Pi [H](NADPH)、ATP、CO2 产物 [H](NADPH)、ATP、O2 (CH2O)、ADP、Pi 物质 变化 ①水的光解: H2O――→ 光能 [H]+O2 ②ATP 的合成: ADP+Pi――→ 光能 酶 ATP ①CO2的固定: CO2+C5――→ 酶 2C3 ②C3的还原: 2C3 ――→ ATP、[H] 酶 (CH2O)+C5 能量 变化 光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 定的化学能 (2)根据如图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ATP 和 NADPH。 ②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Pi、NADP + 。 (3)写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并用箭头标注反应物中 H、O 的去向: 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 项目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区 别 能量来源 光能 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 代表生物 绿色植物 硝化细菌 相同点 都能将 CO2和 H2O 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重点突破】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 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 N、Mg 等必需元素,缺乏 N、Mg 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子变黄。另 外,Fe 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 Fe 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子变黄。 2.叶绿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叶绿体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有巨大的膜面积。 (2)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 (3)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有催化光合作用进行的酶。 二、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 1.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操作目的 提取 色素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 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 研磨时加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加少量 SiO2 和 CaCO3 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 迅速、充分研磨 防止乙醇过度挥发,充分溶解色素 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 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分离 色素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 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 滤液细线要细、齐、直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 2.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绿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2)滤纸条色素带重叠:没经干燥处理,滤液线不能达到细、齐、直的要求,使色素扩散不一致造成的。 (3)滤纸条看不到色素带:①忘记画滤液细线;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 到层析液中。 (4)滤纸条只呈现胡萝卜素、叶黄素色素带:忘记加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或所用叶片为“黄叶”。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及光合作用过程 : 1.萨克斯实验和恩格尔曼实验的变量分析 萨克斯实验    自变量:光照的有无 因变量:叶片是否产生了淀粉 恩格尔曼实验    自变量:照光与否,局部光照与完全曝光 因变量:好氧细菌的分布 2.鲁宾和卡门实验的方法和设计 (1)同位素标记法: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 (2)设计思路:    H2O+C18O2→植物→O2; H18 2 O+CO2→植物→18O2。 (3)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 O2全部来自 H2O。 3.光合作用过程中 C3 和 C5 的分析: 第一步:明确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来源与去路: (1)ATP 和[H]来源于Ⅰ过程,消耗于Ⅲ过程。 (2)C3 来源于Ⅱ过程,消耗于Ⅲ过程。 3 C5来源于Ⅲ过程,消耗于Ⅱ过程。 第二步: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 1 如果光照强度发生变化,则直接影响过程Ⅰ,依次影响过程Ⅲ、Ⅱ。 2 如果 CO2浓度变化,则直接影响过程Ⅱ,依次影响过程Ⅲ、Ⅰ。 第三步: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确定其影响 C3和 C5含量的变化: 1 在 CO2 供应不变时,改变光照条件: ①强→弱:ATP 和[H]减少,C3还原减弱,C3 消耗减少,C5 产生减少,则 C3 含量增多,C5 含量减少。 ②弱→强:ATP 和[H]增多,C3还原增强,C3 消耗增多,C5 产生增多,则 C3 含量减少,C5 含量增多。 2 在光照不变时,改变 CO2供应: ①充足→不足:CO2固定减弱,C3产生减少,C5 消耗减少,则 C3含量减少,C5 含量增多。 ②不足→充足:CO2固定增强,C3产生增多,C5 消耗增多,则 C3含量增多,C5 含量减少。 4.环境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中各物质含量的影响 (1)以上分析只表示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 (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 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 ATP 含量变化是一致的。 【真题训练】 1.(2017·海南高考)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 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 )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 ATP 提供能量 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光合作用过程中需 要光的阶段,包括水的光解和 ATP 的合成;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 A 正确,B、C、D 错误。] 2.(2016·全国卷Ⅱ)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C [提取绿叶中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中,A 项正确。叶绿素分 子中含有镁元素,镁元素可以由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土壤溶液中吸收,也可以在叶面施肥 后由叶片吸收,B 项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可见光用于光合作用,其中吸收的主要是可见光中的 红光和蓝紫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属于可见光,C 项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在黑暗条件下叶绿 素不能合成,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主要呈现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颜色,即幼苗叶 片表现为黄色,D 项正确。] 3.(2017·全国卷Ⅲ)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 O2 的释放) 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 ATP 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 CO2 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 640~660 nm 波长光下释放 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A [考查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光合作用的过程。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红光区不吸收光能, A 错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 正确;题干中给出“光合作 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 O2的释放)来绘制的”,光合作用吸收 CO2、 释放 O2,O2 的释放意味着的 CO2的吸收,C 正确;640~660 nm 波长光正好是叶绿素的吸收区,故叶 片在 640~660 nm 波长光下释放 O2 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 正确。] 4.(2015·全国卷Ⅰ)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 为材料设计了 A、B、C、D 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 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 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 结果如下: A 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 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50%。 B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 量为 70%。 C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 的相对含量为 94%。 D 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 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_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 ___________________;C 组和 D 组的 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 (2)A、B、C 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够 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 CO2的同化量。 解析:(1)C 组的光合作用时间仅仅是 D 组的一半,但 C 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与 D 组相差很少, 可以判断 C 组单位光照时间内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 D 组。C 组和 D 组的结果对照说明黑暗处理时 也进行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反应不需要光照,该反应指的是暗反应,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是叶绿体基质。 (2)比较 A、B、C 三组可以看出,三组的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不同,交替频率增加可使光照下产生的 ATP 和还原型辅酶Ⅱ及时利用和再生,从而提高光合作用中 CO2的同化量。 答案:(1)高于 C 组只用了 D 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 D 组的 94% 光照 基质 (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 和还原型辅酶Ⅱ 【专项训练】 1.某同学模拟科学家萨克斯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做法如下:先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进行“饥 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 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 不合理的是 ( ) A.本实验设置了对照组 B.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C.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D.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能将 CO2转变成了淀粉 D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曝光组为对照组,遮光组为实验组;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 同结果的唯一原因;先将绿色叶片放在黑暗处处理数小时,目的是为了让叶片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 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达到无淀粉状态;实验现象表明,叶片的未遮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淀粉,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 合作用的产物,但该实验无法证明叶绿体能利用光能将 CO2 转变成淀粉。] 2.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格豪斯认为密闭玻璃罩中蜡烛熄灭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氧气 B.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曝光的一半变蓝,说明叶绿体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C.鲁宾和卡门用 18O 只标记 H2O,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水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利用了好氧细菌的生理特点作为因变量观测指标 D [英格豪斯认为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A 项错误;萨克斯实验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 产生了淀粉,B 项错误;鲁宾和卡门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 水,C 项错误,D 项正确。] 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 A~C 表示相关物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 A 为氧气,可部分释放到空气中 B.图中 B 为 NADPH,外界 CO2浓度升高时,B 的含量暂时升高 C.该过程消耗的 NADP + 和 C 来自于叶绿体基质 D.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B 和 ATP 中 B [水的光解产物是氧气和[H],若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氧气会部分释放到空气中,A 正 确;图中 B 是在 NADP + 、H + 和电子参与下形成的,为 NADPH,当外界 CO2 浓度升高时,暗反应中 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增多,则消耗的 NADPH 增多,导致 NADPH 的含量暂时降低,B 错误;叶绿体基 质中,暗反应消耗 NADPH、ATP 产生 NADP + 、ADP,C 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将光能转化 成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 NADPH 中,D 正确。] 4.如图为大豆叶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 的固定实质上是将 ATP 中的化学能转变为 C3 中的化学能 B.CO2 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 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 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 C5含量会升高 C [1 分子 C5 与 1 分子 CO2结合,形成 2 分子 C3的过程称为 CO2的固定,由图可知,该过程没有消 耗 ATP,不会将 ATP 中的化学能转变为 C3 中的化学能,A 错误。CO2 需要先被固定为 C3 后才能被[H] 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和 C5,B 错误。暗反应过程中,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 经过 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 C3 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形成 C5,从而使暗反 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C 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和[H]减少, 导致 C5 的产生量下降,而 CO2 的固定在短时间内不受影响,故短时间内 C5含量下降,D 错误。] 5.如图所示某阳生植物细胞在夏季晴天某一天内的光合作用过程中 C3、C5 化合物的数量变化。若第 二天中午天气由光照强烈转向阴天时,叶绿体中 C3 含量的变化、C5 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 ( ) A.c→d段(X),b→c段(Y) B.d→e段(X),d→e段(Y) C.d→e段(Y),c→d段(X) D.b→c段(Y),b→c段(X) 6.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波长(nm) 400 450 500 550 600 670 700 吸收光能 百分比(%) 叶绿素 a 40 68 5 15 16 40 16 全部色素 75 93 50 35 45 75 35 A.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前提是捕获光能 B.由 550 nm 波长的光转为 670 nm 波长的光时,叶绿体中 C3的量会增加 C.该植物缺乏 Mg 时,叶绿素 a 吸收的光能百分比的减少幅度更大 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B [植物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所以捕获光能是吸收利用光能的前提;由 550 nm 波长的光转为 670 nm 波长的光时,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增加,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和[H]增加,C3的 还原加快,含量会减少;该植物缺乏 Mg 元素时,由于 Mg 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故叶绿素 a 吸 收的光能百分比会大量减少;表格中为适宜条件下的测量数据,环境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光能利 用率会降低。] 7.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的外膜、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B.叶绿体基质中 NADP + 能形成 NADPH C.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都可以吸收蓝紫光 D.类囊体薄膜中的酶可催化 CO2 的固定和还原 C [叶绿体扩大受光面积的不是外膜和内膜而是类囊体薄膜,A 项错误;NADP + 形成 NADPH 的场所 是基粒,B 项错误;类囊体薄膜上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吸收蓝紫光,C 项正确;催化 CO2的固 定和还原的酶存在叶绿体的基质中,D 项错误。] 8.在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不会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二氧化碳的生成与利用 B.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 C.NADPH 的生成与利用 D.ATP 的合成与水解 A [叶绿体的基质可以发生二氧化碳的利用,但叶绿体中不会有二氧化碳的生成,A 错误。叶绿体中 因为含有少量 DNA 和 RNA,所以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正确。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会产生 NADPH,然后在暗反应中会利用 NADPH,C 正确。在光反应中能合成 ATP,在暗反应 中会利用 ATP,D 正确。] 9.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素的提取需要加入层析液作为提取液 B.过滤时应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 C.分离色素时应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 D.选材不同,四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 B [提取叶绿素使用无水乙醇,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过滤时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 以防止挥发性强的无水乙醇挥发;分离色素时不能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否则色素会溶入层析液 中;不同材料中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相同,来自不同材料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含量可能不同, 经过纸层析后,在滤纸上的排列顺序相同,色素带粗细可能不同。] 10.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 结果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 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 a 含量>叶绿素 b 含量 D [纸层析法从下往上依次是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胡萝卜素。由图可知,室内植物叶绿素含 量多于室外植物,因此室内植物偏绿,室外植物偏黄;室外植物胡萝卜素含量少于叶黄素含量;室内 植物叶绿素 a 含量多于叶绿素 b 含量。] 11.某学生利用新鲜的菠菜叶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下列 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甲可能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SiO2 C.丙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CaCO3 C [光合色素不能溶于水,甲没有色素,可能是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故 A 正确;乙中色素 的量较少,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SiO2,导致研磨不充分,提取色素含量少,故 B 正确;丙中叶绿 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含量低,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CaCO3,导致部分色素被破坏,故 C 错误;丁 中叶绿素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且色素含量较少,可能是因为未加入CaCO3导致部分色素被破坏, D 正确。] 12.某生物小组以新鲜菠菜叶为材料进行叶绿素提取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一 实验二 二氧 化硅 粒径/目 用量/g 20 50 100 200 1 3 5 7 9 叶绿素 含量/ mg·g -1 0.611 0.699 0.593 0.592 0.490 0.648 0.610 0.575 0.553 注:“目”表示颗粒大小的单位,且目数越大粒径越小;“叶绿素含量”表示每克叶中叶绿素的提取量。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提取叶绿素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一的结果,实验二最好选用________目的二氧化硅。在实验二中,粒径大小属于________ 变量。 (4)若实验使用的菠菜培养于缺镁培养液中,则提取到的叶绿素含量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 变”)。 解析:(1)实验一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硅的粒径,实验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硅的用量,两个实验的因变量 是叶绿素含量,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硅粒径和用量对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2)叶绿素可以溶于 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提取叶绿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充分。(3)由实验一可知粒径 为 50 目时提取叶绿素含量最多;实验二二氧化硅的用量是自变量,粒径大小是无关变量。(4)镁是合 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提取到的叶绿素含量将下降。 答案:(1)探究二氧化硅粒径和用量对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 (2)叶绿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 有助于研磨得充分 (3)50 无关 (4)下降 13.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主要包括:C5 和 CO2 结合生成 C3,C3经一系列变化生成糖类和 C5。为确 定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哪个反应间接依赖光,科学家利用小球藻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利用热酒精处理小球藻能终止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欲探究 14CO2 中 14C 的转移路径,给小球藻提供 14CO2 后 , 应 怎 样 处 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暗 反 应 阶 段 间 接 依 赖 光 照 的 反 应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做 出 此 判 断 的 依 据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其他条件不变,突然降低光照条件下 CO2的浓度,短时间内细胞中 C3和 C5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题意可知:欲探究 14CO2中 14C 的转移路径,给小球藻提供 14CO2后,应每间隔一段时间用 热酒精终止暗反应进程,提取并鉴定含 14C 的物质。(2)分析图示可知:当反应条件由光照变为黑暗时, C3 含量升高而 C5及各种中间产物的含量下降,说明 C3 的还原与光照条件有关,据此可判断:暗反应 阶段间接依赖光照的反应是 C3经一系列变化生成糖类和 C5。 (3)若其他条件不变,突然降低光照条件下 CO2的浓度,导致 CO2和 C5 结合形成 C3和 CO2 固定过程减 弱,新生成的 C3 减少,而原有的 C3 继续被还原为 C5 和糖类,所以短时间内细胞中 C3 含量降低,C5 含量升高。 答案:(1)每间隔一段时间用热酒精终止暗反应进程,提取并鉴定含 14C 的物质 (2)C3 经一系列变化生 成糖类和 C5 当反应条件由光照变为黑暗时,C3含量升高而 C5 及各种中间产物的含量下降,说明 C3 的还原与光照条件有关 (3)C3 含量降低,C5含量升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