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上海虹口一模)小萌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她会立即缩回手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小萌的反应(  )‎ A.前者是条件反射 B.前者与脊髓活动无关 C.后者是非条件反射 D.后者与大脑皮质活动有关 解析:D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错误;用冷水冲洗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2.(2019·安徽合肥第一次质检)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 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 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 解析:D [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 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Ⅰ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Ⅱ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3.(2019·江西南昌一模)下列可以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的是哪一项(  )‎ A.增加细胞外K+浓度   B.增加细胞内K+浓度 C.增加细胞内Na+浓度 D.降低细胞外Na+浓度 解析:A [K+外流导致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增加细胞外K+浓度,会导致外流的K+减少,进而使得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A.符合题意;增加细胞内K+浓度会导致细胞内外流的K+增多,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不符合题意;增加细胞内Na+浓度,会导致动作电位时Na+内流减少,引起动作电位的绝对值降低,C.不符合题意;降低细胞外Na+浓度,会导致动作电位时Na+内流减少,引起动作电位的绝对值降低,D不符合题意。]‎ ‎4.(2019·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月考)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兴奋的传导或传递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下列哪项是神经毒素作用的结果(  )‎ A.促进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B.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 C.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D.迅速分解神经递质 解析:‎ B [蝎毒中的神经毒素能够将离子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或传递障碍,神经毒素可能在突触间隙阻止了神经递质的释放或膜电位的变化,从而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产生,B.正确。]‎ ‎5.(2019·河南豫南六市一模)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 B.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C.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有关 D.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解析:B [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A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需要能量,B错误;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与细胞膜上离子的进出有关,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6.(2019·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导致的结果是(  )‎ A.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B.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C.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迅速被降解 解析:C [兴奋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增大,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A.错误、C.正确;该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是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可迅速被降解或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D.错误。]‎ ‎7.(2019·安徽安庆第二次联考)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该过程涉及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双向传递 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解析:C [该过程有神经调节,有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的过程,A正确;该过程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D正确。]‎ ‎8.(2019·湖南株洲一模)下图示A、B两细胞间突触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A释放⑥与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B应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 C.⑥与⑦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某些在结构④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重新进入结构③‎ 解析:B [图中⑥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有关,且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细胞B可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也可以是神经细胞,B错误;⑥神经递质与⑦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某些在结构④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分解或重新输送回前一个神经元,D正确。]‎ ‎9.(2019·江苏南京模拟)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解析:D [本题考查各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和联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B.正确;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 ‎10.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 mmol/L ‎145 mmol/L b ‎140 mmol/L ‎5 mmol/L A.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 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 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 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使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 解析:A [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没有钠离子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B.正确。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形成膜内外电位差,受到适宜刺激时与相邻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并发生电荷移动,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C.正确。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造成膜内外电位变化,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从而使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19·山东淄博一模)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E表示其组成,甲、乙是置于神经纤维B、D上记录电位变化的电位计。请回答:‎ ‎(1)该反射弧中C为____________,E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刺激a点能引起A的收缩,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不属于”)反射。在________(填“a”“b”“a或b”)点给予足够强度刺激时,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随后在A中的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上述信号变化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__。‎ ‎(3)将甲、乙两个蛙心分离出来,并在心脏中充入适量任氏液(主要成分为0.7% NaCl溶液)。电刺激与甲心脏相连的神经,结果心跳加速、加强;随后将甲内的任氏液取出并转移到乙心脏中,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对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任氏液能维持一段时间内离体蛙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________。‎ 解析:‎ ‎(1)图中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入神经,E是感受器。其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而刺激a点只有甲电位计可记录到电位变化;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处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电刺激甲后其产生了兴奋(心跳加速、加强),然后将甲中的任氏液转移到乙心脏中,没有刺激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说明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使心脏跳动加速、加强;该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组织液。‎ 答案:(1)神经中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不属于  b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 (3)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使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 组织液 ‎12.(2019·广东惠州一模)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①②③④⑤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 ‎(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___(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____有关。‎ ‎(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____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分析图示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因此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2)图中③过程表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将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题图显示,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于后膜上的受体引起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结合ALS的发病机理可推知,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使突触间隙谷氨酸的含量减少。‎ 答案:(1)兴奋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流动性 ‎(3)识别谷氨酸;运输Na+‎ ‎(4)升高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