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渭南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解析版)
陕西省渭南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拟核中 B. 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来自其自身的呼吸作用 C. 组成子代病毒核酸的原料来源于宿主细胞 D. 可将在人工培养基上获得的病毒灭活后制成疫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没有拟核,A错误; B、病毒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组成子代病毒原料只能来自于宿主细胞,C正确; D、病毒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生活离不开细胞,所以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获得的病毒,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膜、中心体膜等生物膜都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孔多,有利于DNA和RNA进出 C. 溶酶体可以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RNA聚合酶、甲状腺激素可以在人体同一细胞内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组成,其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有利于核和质的物质交换、信息交流。 3、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 【详解】A、中心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 B、DNA分子不会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B错误; C、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 D、RNA聚合酶和甲状腺激素都可在人体的甲状腺细胞中合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分化等知识,需要考生识记其基本知识。 3.某二倍体动物(2N=6)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测得甲、乙、丙细胞中有关数量关系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 甲 乙 丙 同源染色体对数 3 0 0 染色体组数 2 2 1 A. 甲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B. 乙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C. 丙细胞可能处于减Ⅱ中期 D. 甲、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对数、DNA和染色组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 0 0 0 0 0 染色体组数 2 2 2 1 1 1 2 1 【详解】A、由于甲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可能有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 B、乙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2个染色体组,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已分裂,所以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 C、丙组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可能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末期,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C正确; D、甲组有染色体6条,乙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6条,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4.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单倍体玉米植株矮小,种子较小,产量低 C. 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D. 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 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已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减。 【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正确; B、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一般高度不育,所以不会产生种子,B错误; C、如果该个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不管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C错误; D、染色体易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所以会影响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知识,考生需要理解单倍体的概念,只要由配子发育而来都是单倍体。 5.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与激素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都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 阴雨天气影响了油菜的传粉,可喷洒生长素类似物进行补救 C. 刚收获的种子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可打破种子的休眠 D. 扦插月季时,保留芽或叶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生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详解】A、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只说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A错误; B、人们收获油菜的目的是得到其种子,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阴雨天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得到种子,B错误; C、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C错误; D、扦插月季时,幼嫩的芽或叶生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生根,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 6.布氏田鼠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入侵到某草原后,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鼠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可预测鼠群未来的数量变化 B.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 C. 布氏田鼠分布在该草原的不同区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 布氏田鼠的入侵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A、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种群的年龄组成,A错误; B、布氏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 C、草原上的布氏田鼠是一个种群,而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C错误; D、布氏田鼠的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所以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种群变化曲线及群落的结构等相关知识,B选项中需要考生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7.将某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25℃恒温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对某气体的吸收量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________。 (2)B点时,该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D点时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和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点将________移。 (4)D点时,该植物产生氧气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V1、V2表示),叶绿体释放的氧气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2 (2). 等于 (3). 下降 (4). 上升 (5). 上 (6). V1+V2 (7). 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点时无光照,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为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不断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C时,植物达到光饱和。 【详解】(1)据图分析,光照强度增加时,光合作用速率增强,气体的释放量增加,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氧气。 (2)B点时植物释放的氧气的量为零,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点时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光反应减慢,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含量下降;被还原的C3减少,而短时间内C3的生成量不变,所以C3的含量上升。 (3)温度从25℃提高到30℃,呼吸作用升高,所以植物吸收的O2的量增加,A点将上移。 (4)植物产生的氧气的量是总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所以D点时,该植物产生氧气的量为V1+V2;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叶绿体释放的氧气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点睛】本题以曲线为载体,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考生需要理解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的含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8.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用一对表现型都为长翅圆眼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果蝇的翅型有长翅与残翅之分(由A、a控制),眼型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由B、b控制)。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P) ♀长翅圆眼×长翅圆眼♂ 子代(F1) 表现型 长翅圆眼 残翅圆眼 长翅棒眼 残翅棒眼 比 值 雄性♂ 3 1 3 1 雌性♀ 6 2 0 0 (1)果蝇的眼型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翅型和眼型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____。 (2)写出两个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代的残翅圆眼雌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让F1中的长翅棒眼雄果蝇与残翅圆眼雌果蝇交配,子代中出现棒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 (4)某科研小组用同样的果蝇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其结果与上述结果不完全相同,其中F1雌性中的长翅圆眼∶残翅圆眼为5∶2,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答案】 (1). 圆眼 (2). 眼型 (3). AaXBXb、AaXBY (4). 1/2 (5). 1/8 (6). AAXBXB或AAXBXb 【解析】 【分析】 从表格中看出F1雄性个体长翅∶残翅=3∶1,雌性个体中长翅∶残翅=3∶1,该性状在雌雄中表现相同,所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长翅是显性性状,亲代基因型是Aa和Aa; 雄性个体中既有圆眼,又有棒眼,雌性个体全为圆眼,所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是XBXb和XBY。 【详解】(1)在F1的雌雄果蝇中,圆眼∶棒眼=3∶1,所以圆眼为显性性状;根据分析,眼型性状是伴性遗传。 (2)根据分析,亲代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 (3)根据亲代基因型,其杂交获得的F1的残翅圆眼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Xb,二者比例为1∶1,所以纯合子的比例是1/2;F1棒眼雄果蝇基因型是XbY,而圆眼雌果蝇基因型是1/2XBXB和1/2XBXb,因此如果选择这两种果蝇交配,子代出现棒眼雌果蝇XbXb=1/2×1/4=1/8。 (4)由于F1雌雄中长翅∶残翅=5∶2,所以可能是纯合致死,即AA的个体致死,因此不能正常发育成活的个体的基因型有AAXBXB或AAXBXb。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 9.回答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某人患病服药后感觉口渴,但根据医生要求并没有去饮水,控制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突触释放递质,使突触后膜受抑制,此时该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填“Na+”或“Cl-”)通道开放。 (2)当人体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当体温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__________,此时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发热持续38.5℃以上,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_______来使体温恢复正常。 (3)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是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变得肥大,体内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__________(填“增加”、“降低”或“基本不变”),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_________,形成胰岛素抵抗,易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肥胖者尽早减轻体重,会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答案】 (1). 大脑皮层 (2). Cl- (3). 非特异性免疫 (4). 增加 (5). 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6). 散热 (7). 降低 (8). 降低 【解析】 【分析】 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其中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2、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详解】(1)控制个体不去饮水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相关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使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此时该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不产生兴奋。 (2 )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都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果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散热来使体温恢复正常。 (3)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变得肥大,则细胞膜面积表达,因此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降低;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人体调节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0.红桦是一种高大喜阳落叶乔木,条件合适时可以大面积成林,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天然红桦林中,红桦常表现为随机分布,这属于生态学中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内容。 (2)如图表示森林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桦植株数量,采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径级是植株直径大小的分级),该红桦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研究发现适度采伐大树有利于林下红桦幼苗、幼树的生长,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研究三年内红桦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植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去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未被利用。 (4)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生产者CO2的吸收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回归无机环境的CO2量。 【答案】 (1). 种群密度 (2). 种群 (3). 衰退型 (4). 适度采伐有利于幼苗、幼树利用更多阳光,从而生长加快 (5).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6). 被分解者利用 (7).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8). 大于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 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2、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 【详解】(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天然红桦是一个种群,所以红桦常表现为随机分布属于种群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图中看出幼苗阶段的数目较少,而大树阶段的数目较多,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适度采伐有利于幼苗、幼树利用更多阳光,从而生长加快。 (3)植物净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属于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其去路包括被分解者分解、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和未被利用。 (4)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形成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所以生产者CO2的吸收量大于回归无机环境的CO2量。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的特征生生态系统的功能,难点需要考生识记并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原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某同学欲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下列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3)对这些微生物的临时保藏,通常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___________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_________℃的冰箱中保藏。 (4)醋酸杆菌是生产葡萄醋必用的菌种,可以从食醋中分离得到纯化的醋酸杆菌。扩大培养醋酸杆菌时,一般采用平板倒置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原油 (2). 选择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平板划线法 (5). 火焰 (6). 斜面 (7). 4 (8). 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解析】 【分析】 1、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目的菌的培养基应该是选择培养基,培养基制作完成后进行灭菌处理,所有操作应该确保无菌操作。 2、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3、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详解】(1)在筛选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为防止杂菌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3)临时保藏,通常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 (4)扩大培养醋酸杆菌时,一般采用平板倒置培养,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及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识记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常用接种方法,根据培养的要求确定选择培养基的成分。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工程的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 、______________的环境和一定的气体环境等条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_______。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可用_____________处理。 (2)克隆动物的培育体现了 ________________的全能性,使用的供体细胞一般都是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以保持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常用___________作为诱导因素。对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答案】(1). 无菌、无毒 (2). 接触抑制 (3). 单层 (4). 胰蛋白酶 (5). 动物体细胞核 (6). 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7). 灭活的病毒 (8).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无毒无菌的环境;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单层;可以用胰蛋白酶将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2)克隆动物的培养体现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由于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因此使用的供体细胞一般都是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3)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病毒作为诱导因素;对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及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点睛】本题重点需要考生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进行解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