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高一(自主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高一(自主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 )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 ③水的比热容小,有利于维持体温 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水的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提供反应介质,运输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维持细胞形态。②④正确;水不能提供能量,①错误;体温的调节是依靠体温调节机制维持的,③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水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是( ) ①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 ④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许多重要功能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对细胞膜相关的生命活动的认知和理解。 【详解】膜融合是通过构成细胞膜的分子的运动和重新排布而成为一个整体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是通过细胞膜内陷完成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是载体协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④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⑤变形虫伸出伪足是细胞膜延展的结果,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点睛】磷脂由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液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细胞膜也具有流动性。 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 Na+ B. 胰岛素 C. K+ D. CO2 【答案】C 【解析】 根据乙图分析,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分布在细胞膜外。图乙所示物质运输方向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特点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且耗ATP,属于主动运输。图甲中Na+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与图乙不符,A错误;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方式属于胞吐,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B错误;K+离子是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逆浓度运输,符合乙图,C正确;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乙图中物质运输的方法和方向,再根据甲图中四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进行分析。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 B、植物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故选:B.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 ) A. 自变量和因变量 B.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D. 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变量是指实验过程可以变化的因素,自变量是指人为改变的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是因变量。 【详解】本题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PH值是无关变量,C正确。A、B、D错误。 6. 红苋菜叶片呈红色,是液泡中的色素所致。将新鲜的红苋菜叶片放入蒸馏水中,水无变化;若先用盐酸处理这些叶片,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变为红色,原因是 A. 盐酸破坏了细胞壁 B. 盐酸破坏了细胞膜 C. 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 D. 色素溶于盐酸而不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变为红色与细胞壁无关,A错误;色素存在于液泡中,若盐酸如果只破坏了细胞膜,水还不能变红,B错误;红苋菜叶片呈红色,是液泡中的色素所致,因此用盐酸处理叶片,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变为红色是由于液泡中的色素进入外界环境中,即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C正确;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但与溶不溶于盐酸无关,D错误。 【考点定位】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名师点睛】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将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原因是花青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 7.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 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 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答案】D 【解析】 绿藻和螺旋藻遗传物质都是DNA,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绿藻和螺旋藻细胞壁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B、正确;绿藻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螺旋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叙述正确,C正确;绿藻是真核生物,螺旋藻是原核生物;绿藻含有叶绿体,而螺旋藻不含叶绿体,D错误。 【考点定位】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名师点睛】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辨别技巧 (1)原核生物种类较少,仅有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等。蓝藻包括颤藻、念珠藻、发菜等。 (2)带有菌字的生物不一定是细菌: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3)带藻字的植物中,蓝藻(如色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4)草履虫、变形虫和疟原虫等原生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 “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D. “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具有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A正确。“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细胞构成,人的细胞是真核细胞,二者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NDM-1超级细菌”是由细胞构成的,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点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有细胞膜、细胞质及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 (2)均有DNA和RNA,且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2.区别:(1)结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大小区别:原核细胞小、真核细胞大。 (3)细胞壁: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细胞构成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为纤维素和果胶. (4)细胞质中细胞器:原核细胞不含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5)均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DNA在拟核、质粒中,无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真核细胞DNA在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中。 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 NaOH 溶液和 CuSO4 溶液混匀后使用 B. 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 D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C. 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 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原理:(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详解】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先在蛋白质中加入NaOH 溶液,摇匀呈碱性后再加CuSO4 溶液,A错误。甲基绿吡罗红染剂混合使用,甲基绿使DNA成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B错误。脂肪可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呈红色,C正确。蔗糖不是可溶性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后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点睛】1.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异同: 相同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 不同点:(1)斐林试剂用来检验还原性糖,双缩脲试剂用来检验蛋白质。 (2)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0.1g/mlNaOH,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NaOH,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 (3)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双缩脲试剂是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 (4)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将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现配现用,且使用时必须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不需要水浴加热。 10.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 6、18 B. 5、18 C. 5、17 D. 6、17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过程可知,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至少含有的氨基数=羧基数=肽链数。 【详解】根据题意已知,该多肽含有氨基酸总数为22个,水解后生成了1个4肽,2个3肽,2个6肽,也就是形成了5个多肽链,所以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链数=5,肽键总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2-5=17。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 1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③T2噬菌体(一种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④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RNA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A 【解析】 乳酸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青霉菌为真核生物,①错误;乳酸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二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②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核糖体,其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③错误;蓝藻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⑤错误。综上分析, A正确,B、C、D均错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病毒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小单位 ②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其肽键数目会减少 ③只能自己合成,不能从食物获取的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④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⑤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被其他组织细胞利用要通过6层膜 A. 3项 B. 2项 C. 1项 D. 0项 【答案】C 【解析】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高温处理蛋白质会变性,但是蛋白质的肽键和二硫键不会被破坏;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食物中获取,自身无法正常产生;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2层 进入红细胞1层)5层膜,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不耗能量;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被其他组织细胞利用要通过(出红细胞1层 进出毛细血管壁2层 进入组织细胞1层 进入线粒体2层)6层膜;只有⑤正确的;所以选C 点睛:本题考察细胞的物质基础和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相关知识,难度较大。本题的难度在于:④和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食物怎么从小肠中,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氧气怎么从肺部,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②学生也搞不清,变性和肽键水解的之间的区别。 13.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结果如题图所示。假设蔗糖溶液与花瓣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B. 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小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实验后,a组细胞液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答案】A 【解析】 由c组吸水,d组失水可知,花冠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A正确;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根据柱形图中的比值可知,a组和b组相比,a组的花冠细胞吸水量更多,因此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比值1为对照,高于1的说明细胞失水,低于1的组说明细胞吸水,进而判断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和各自吸水能力的大小。 14.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减弱,暗反应也减弱 B. 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1和t4。 C. 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增多 D. 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mg,则此阶段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20mg 【答案】B 【解析】 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因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减少而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也随之减弱,A正确;分析图2可知:纵坐标O2释放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可判断,在t1~t2时段,O2释放速率小于零,说明实际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玻璃罩内CO2浓度不断升高,在t2时刻达到最高点,在t2~t4时段,O2释放速率大于零,说明实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玻璃罩内CO2浓度不断降低,在t4时刻达到最低点,B错误;t4时补充CO2,导致暗反应阶段中的CO2固定过程加快,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多,C正确;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mg,已知t3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64mg,依据反应式“”将其换算为葡萄糖的积累量,则有128×180÷(6×32)=120mg,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在光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O2的吸收速率或O2释放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或释放到环境中的O2量,代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此时实际光合速率表示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5.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依次分别装入AD、BE、FC六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将其中A、B、C三支试管放置于有氧条件下,D、E、F三支试管放置于无氧条件下,均保温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的是B和E B. 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橙色变为灰绿色的是D和F C. 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C D.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变成黄色的有A、C、D、E 【答案】D 【解析】 B、E 试管中加入的是沉淀物,含有线粒体,没有细胞质基质,因此葡萄糖不能被利用,则这两个试管中葡萄糖含量最多,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A正确;D、E试管中都有细胞质基质,且是无氧环境,因此都可以产生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由橙色变为灰绿色,B正确;只有C试管中具备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有氧条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A试管中为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不能产生二氧化碳;E试管中为线粒体和葡萄糖,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E试管不能使得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D错误。 1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是有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含有酶 ④酶都是有机物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⑥酶能起催化作用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A. 2 B. 3 C. 4 D. 5 【答案】B 【解析】 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①错误;②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不能来源于食物,②错误;③活细胞都要发生代谢反应,所以活细胞都含有酶,③正确;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④正确;⑤酶是蛋白质或RNA,而不是固醇,⑤错误;酶只起催化作用,不起调控作用,⑥正确、⑦和⑧错误;所以B选项正确。 17.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 B. 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关系、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 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D. 如果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一定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和基本操作,只要明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内容就能准确回答 【详解】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细胞的正常形态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观察(f)与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正确。 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逐渐接近,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因此该实验可以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作为判断的依据,故B正确。 KNO3可以被细胞吸收,从而改变细胞内外的溶液浓度关系,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能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省略人为滴加清水的操作,故C正确。 适当提高蔗糖溶液的浓度,使蔗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变大,质壁分离的速度加快,但如果蔗糖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故D错误. 【点睛】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有自身对照,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可以被细胞吸水的物质的溶液能让成熟的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18.生物膜与半透膜在功能上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 B. 都能让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 C. 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 都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膜与半透膜一般都不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A错误,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半透膜没有,C错误,半透膜一般能让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生物膜不能,B错误,本题选D。 考点:生物膜与半透膜的区别 点评:本题考察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9.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B. 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C.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 D. 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一般不同,但也可能相同,故A正确。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或不变,所需要的活化能不变或升高,故B错误。酶活性最高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大不适合保存该酶,故C正确。高温下酶因为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0.下图中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活性,横坐标表示pH,将肠淀粉酶(最适pH约为8)溶液的pH由1.8调至12,能正确描述其催化活性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肠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8,将肠淀粉酶溶液的PH调至1.8,肠淀粉酶会由于过酸酶的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PH逐渐升高,酶活性不会变化. 故选:C. 21.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35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 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猪笼草分泌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实验的原理是若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质会分解,又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分解,可以通过的蛋白块体积变化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故选丙、丁试管.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22.有氧呼吸的反应底物有葡萄糖、O2和水,这三种物质参与有氧呼吸反应过程的阶段分别是( ) A.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B.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C.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D. 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 【答案】D 【解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 23.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转化成ADP的过程需要水的参与 B.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是产物但不是反应物 C. 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需要有水的参与 D. 若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则被标记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解:A、ATP转化成ADP的过程是ATP的水解过程,需要水的参与,A正确; B、人体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水既是产物也是反应物,B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C正确; D、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因此标记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D正确. 故选:B.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4.2017年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H7N9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H7N9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下列关于H7N9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H7N9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其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 H7N9病毒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H7N9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病毒不具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正确;H7N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RNA,B正确;病毒不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因此,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H7N9的生物类型,其属于病毒,且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5.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视野比乙视野亮 B. 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 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 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同的目镜,放大倍数不同,是因为物镜不同,甲图是低倍物镜下的视野,乙图是高倍物镜下的视野。 【详解】甲图低倍镜下视野亮,乙图高倍镜下视野暗,A正确,甲图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多,乙图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少,因此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有些观察不到,B错误。玻片右移,甲的物像与乙的物像都是往左移,C错误。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后物像仍会模糊,D错误。 【点睛】1.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恰好相反。 2.使用显微镜时,都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观察清晰后,移到视野中央再换成高倍镜。 二、非选择题 26.图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原核细胞与图中细胞的根本区别是前者_______,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结构中的[ ]________。 (2)图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3)若该图表示菠菜的叶肉细胞,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4)此图表示动物细胞的模式图,因为此细胞具有[ ]__________,而没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 (5)图中[7]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膜面积的增大可为_______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 【答案】 (1).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4细胞膜 (3). 7线粒体 (4). 9中心体 (5). 9中心体 (6).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7).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8). 多种酶 【解析】 【分析】 正确辨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1是高尔基体,2是内质网,3是核仁,4是细胞膜,5是染色质,6是核膜,7是线粒体,8是核糖体,9是中心体。 【详解】(1)图中细胞有完整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4是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具有与周边环境信息交流的功能。 (2)7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 (3)菠菜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9中心体。 (4)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但有9中心体。 (5)7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例如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对于真核细胞的各部分结构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要熟练掌握。 注意事项:1.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2.图中内质网和核糖体有两种:内质网一种是滑面型的,一种是附着有核糖体的粗面型的;核糖体一种是游离的,一种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 27.甲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DNA数变化的关系,丙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在甲图A、B、C、D中,对应丙图BC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代表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线”或“虚线”)。 (3)就甲图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结构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CAD (2). B C (3).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 虚线 (5). (分裂)间期 (6). 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7). 细胞板 (8). 核膜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甲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分裂末期。分析乙图:实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分析丙图: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各个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正确排列顺序为B前期、C中期、A后期、D末期。 (2)图丙BC段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是2,表明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表示图甲中的B、C细胞。丙图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的;乙图中的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 (3)甲图只有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还缺少细胞周期中的间期,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甲图D细胞中的结构1表示细胞板,结构2表示核膜。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明确丙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根据曲线的含量确定是否含有姐妹染色单体,进而判断不同段可以表示的分裂时期。 28.在活细胞中,下图中循环过程永不停止地进行着。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ATP和ADP循环中的有关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在②过程中,是由于__________键的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2)在绿色植物细胞内,与①相应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3)A1和A2分别起什么作用?二者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中能量E1的来源有哪些?②中能量E2的去向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直接能源 (2). A—P~P~P (3).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 (4). 线粒体 (5). 叶绿体 (6). 催化作用 (7). 二者不相同 (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9). 能量E2的去向是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有化学能、机械能、电能、渗透能等 【解析】 【分析】 考查细胞内的供能机制。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和ADP相互转化是细胞中的供能机制,ATP生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1)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为A—P~P~P,在②过程中,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2) ①是ATP合成过程。在绿色植物细胞内,其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3)A1和A2是ATP合成和水解过程中的酶,起催作用。酶有专一性,不同的代谢中酶是不同的。 (4)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②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转换为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等形式的能量。 【点睛】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也容易生成,水解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合成时储存能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