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 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2.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其中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 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 C.血浆中Cl-的含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 ‎3.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4.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该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 )‎ A.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D.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5.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B.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稳态意味着固定不变的状态 ‎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③‎ ‎6.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哺乳动物,分别强迫灌饮海水‎1000 g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结果如下表。如果将甲、乙两种动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结果会如何( )‎ 哺乳动物 海水 尿液 灌饮 氯浓度(相对值)‎ 排出 氯浓度(相对值)‎ 甲 ‎1000‎ ‎535‎ ‎1350‎ ‎400‎ 乙 ‎1000‎ ‎535‎ ‎165‎ ‎820‎ A.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 B.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 C.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D.表中资料不足,不能判断结果 ‎7.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几项血常规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名称 检查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计数 ‎3.20↓‎ ‎4.09~5.74‎ ‎1012/L 血红蛋白 ‎100.78↓‎ ‎131~172‎ g/L 甘油三脂 ‎4.21↑‎ ‎0.48~1.88‎ mmol/L 葡萄糖 ‎8.48↑‎ ‎3.6~6.1‎ mmol/L 甲状腺激素 ‎201.31↑‎ ‎50~160‎ nmol/L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 B.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 C.此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一定低于正常值 D.此人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 ‎8.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9.下表为测定的人体细胞外液(表中没列出淋巴的测定数据)与细胞内液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ol/L)‎ Na+‎ K+‎ Ca+‎ Mg+‎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0.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通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1.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 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12.应用刺激电极在神经元轴突的中间部分引发动作电位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①在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能释放神经递质 ‎②在树突末端的神经末梢能释放神经递质 ‎③在刺激部位始发的动作电位,分别向胞体和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④兴奋在传导过程中,在新位点产生的动作电位通过局部电流同时向两侧传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走路不稳,其原因是过量酒精会影响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该中枢位于( )‎ A.小脑 B.下丘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14.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递,它的作用部位在(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15.下列关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B.神经递质的释放,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均可以和多种神经递质结合 D.在突触处传导兴奋时,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转变成化学信号 ‎16.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17.乙酰胆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它通过突触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线粒体活动加强 B.乙酰胆碱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 C.乙酰胆碱在组织液中扩散 D.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1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 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C.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 D.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 ‎19.在蛙坐骨神经乙电极的右侧给予一适宜刺激后,神经表面电位变化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 ‎ ‎ A. ②→③→①→② B. ③→②→①→② ‎ C. ②→①→②→③→② D. ②→③→②→①→②‎ ‎20.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21.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 B.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Ⅱ时,均不发生信号转换 C.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 D.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22.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23.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巴胺与②结合后继续进入下—个神经元中才能导致其兴奋 B.多巴胺是—种神经递质,其被释放到突触间隙内的方式不消耗能量 C.正常情况下,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被回收到突触前膜内或被分解 D.可卡因导致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内增多的原因是其促进突触前膜的分泌 ‎24.关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二者的最终效应取决于靶目标受体的性质 B.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C.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 D.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都具有下丘脑—垂体—靶腺的三级调节模式 ‎25.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26.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激素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 B.动物激素的化学成分均是蛋白质 C.动物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 D.某种动物激素的靶细胞可能遍布于身体各处 ‎27.下列疾病与人体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 ‎①红绿色盲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糖尿病 ④侏儒症 ⑤巨人症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28.信号分子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使,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分子,能实现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图所示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的激素X(脂质类激素)和激素Y的作用机制,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激素X可表示性激素,其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发育 B.c﹣d过程为翻译,多肽合成的方向为B→A C.激素Y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故激素Y一定是蛋白质类激素 D.激素X与a的结合物可调节翻译过程 ‎29.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升高与多种激素有关。用不同激素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3组健康小鼠(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相同),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处理 B.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激素X可升高血糖,同时也促进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D.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30.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4个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 B.①与③对比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 C.上述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 D.从以上:四个实验中可以推测出胰液中含有人们发现的促胰液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题,共40分)‎ ‎31.(14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c分别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与呼吸系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32.(10分)据报道,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海丝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海丝螺含有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写为TTX)。TTX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其具体作用机制是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对Na+通道的影响可能是其镇痛的机制,请回答:‎ ‎(1)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兴奋只能由神经元A传递到B,而不能反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表示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的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3)图乙中①~④表示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3.(16分)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之一,当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现象(低血糖晚期症状)。现有如下材料,请设计实验说明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可缓解症状。‎ 材料: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数只、1mL注射器、50%的葡萄糖水溶液(每次用量0.01mL/g)、蒸馏水、用生理盐水配成的胰岛素溶液(2U/mL)(每次用量0.1mL/‎10g)、生理盐水。‎ ‎(1)实验步骤:‎ ‎①获取实验材料并分组:取数只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同时注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当小白鼠出现惊厥昏迷现象时备用。‎ ‎②实验组:甲组小鼠及时从静脉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照组:乙组小鼠同时注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培养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培养,观察小白鼠情况。‎ ‎(2)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水溶液可缓解症状。‎ ‎(4)分析上述实验及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胰岛素含量升高引起惊厥现象的原因是胰岛素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脑细胞供能主要来自葡萄糖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1.C 2.B 3.A ‎4.【答案】C ‎ ‎【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用药物处理动物后,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很可能是该药物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5.【答案】B ‎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A错误;若②为肌肉细胞,血浆在流经肌肉细胞时,由于细胞吸收部分氧气,氧气浓度会下降,所以,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B正确;稳态是指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即④③,D错误。‎ ‎ 6.【答案】C ‎ ‎【解析】从题中所述的情况分析来看,两种鼠灌饮的海水是相同的,但是甲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低,且尿量大,说明甲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差,体内的水分流失太多;而乙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高,且尿量少,说明乙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强,体内的水分流失少。‎ ‎7.【答案】C ‎ ‎【解析】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当干扰过大,会导致稳态失调,故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正确;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此人血糖偏高,可能是一次吃糖过多,也可能是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也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C错误;表中数据显示,此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甘油三脂和甲状腺激素偏高,故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D正确。‎ ‎8.【答案】A ‎ ‎【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 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后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9.【答案】C ‎ ‎【解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10.B ‎ ‎11.【答案】C ‎ ‎【解析】由题意和选项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细胞代谢的内涵等相关知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其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A正确;兴奋传递过程中,位于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此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可见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细胞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C错误;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少量蛋白质,D正确。‎ ‎12.【答案】C ‎ ‎【解析】应用刺激电极在神经元轴突的中间部分引发动作电位后,兴奋传到轴突末端,引起突触小体能释放神经递质,①正确;树突末端属于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②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所以在刺激部位始发的动作电位,分别向胞体和轴突末梢方向传导,③正确;兴奋在传导过程中,在始发部位产生的动作电位通过局部电流同时向两侧传导,而在新位点产生的动作电位通过局部电流只能单向传导,④错误。故选C。‎ ‎13.A 14.C 15.A 16.C 17.B 18.A 19.C ‎20.【答案】C ‎ ‎【解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21.【答案】B ‎ ‎【解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分析题图:①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③是效应器。‎ A.刺激a点,该部位钠离子内流,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兴奋先到达b点,后到达c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A正确;‎ B.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会引起神经递质释放,该处会发生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刺激Ⅱ时,该处会产生局部电流,B错误;‎ C.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兴奋只能到达c点,不能到达b点,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C正确;‎ D.②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调控着低级中枢的活动,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22.B ‎23.【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机制的理解。据图可知,突触小泡释放的多巴胺作用于②突触后膜的受体后,可被多巴胺转运载体回收,可卡因可阻止这一回收过程,使兴奋传递受到影响。‎ ‎24.【答案】D ‎ ‎【解析】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会作用于效应器上相应的受体,激素调节过程中的激素会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上特异性的受体,A正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所以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B正确;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并不是都具有下丘脑—垂体—靶腺的三级调节模式的,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D错误。‎ ‎25.【答案】C  ‎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调节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再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进而通过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体温调节中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C错误;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6.【答案】B ‎ ‎【解析】动物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的,A正确;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B错误;动物细胞分泌激素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如性激素的分泌,C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各处的细胞,促进细胞代谢,D正确。‎ ‎27.【答案】A ‎ ‎【解析】红绿色盲属于遗传病,不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①‎ 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不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②错误;糖尿病可能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后胰岛素分泌过少导致的,③正确;侏儒症是由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④正确;巨人症是由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⑤正确。‎ ‎28.【答案】A ‎ ‎【解析】A.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可以自由扩散进细胞,其受体在细胞内,从图中可以得知,激素X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故激素X可表示性激素,其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发育,A正确;B.图中c(信使RNA)→d(肽链)过程称为翻译,根据长的翻译在前,短的翻译在后,其方向是A→B;B错误;C.激素Y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但是不能就此断定激素Y一定是蛋白质类激素,C错误;D.从图中可以得知,激素X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或转录)来调节生命活动,D错误。‎ ‎29.【答案】C ‎ ‎【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处理,A正确;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其作用是和实验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作对照,B正确;表中的甲组数据可以说明胰高血糖素单独作用能升血糖,乙组数据说明激素X单独作用不能升高血糖,丙组的数据说明胰高血糖素和激素X共同作用升高血糖的效果强于甲组,可见,激素X的作用是通过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其本身不能升高血糖,C错误;尿糖中的“糖”属于还原糖,因此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D正确。‎ ‎30.【答案】D ‎ ‎【解析】分析实验: 1.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 ‎2.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A.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A正确;‎ B.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B正确;‎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C正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不是由胰腺分泌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每空2分,共14分)‎ ‎【答案】呼吸、消化、泌尿(填写完整,顺序正确才给分)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肺泡壁 毛细血管壁 神经—体液—免疫 5 ‎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 ‎(1)根据分析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 (2)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在肺泡,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运送到各组织细胞,并将各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泡,故内环境与呼吸系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进出肺泡壁细胞需穿过2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穿过2层膜+进红细胞需穿过1层膜)。‎ ‎32.(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 不能 不能 ③ ‎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形成后,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神经元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2)根据题意,由于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所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3)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可能是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传出神经③的位置。‎ ‎33.(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6分)‎ ‎【答案】用生理盐水配成的胰岛素溶液 适量的50%的葡萄糖水溶液 生理盐水 甲组小白鼠昏迷状况得到缓解,乙组小白鼠依旧处于昏迷状态(4分,每组结果表述2分) 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葡萄糖合成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4分) 氧化分解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验的研究思路是: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注射胰岛素)→出现相应激素缺乏对的病症(低血糖)→推知该种激素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糖浓度)→再次注射这种激素或相应的物质(葡萄糖)→实验动物病症的恢复→充分说明该激素的生理功能。‎ ‎(1)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对正常小白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当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再对其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观察其症状是否缓解,如果缓解,即可证明。甲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乙组小鼠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空白对照)。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两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②给甲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③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2)甲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乙组小鼠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空白对照),每组小鼠在实验步骤中每-步都要观察记录活动状况,这样前后就形成了自身对照.甲组小白鼠昏迷状况得到缓解,乙组小白鼠因昏迷时间过长会死亡。‎ ‎(4)胰岛素的功能:降低血糖含量;而脑部细胞供能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