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榆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榆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 A. 具有叶绿体 B. 具有细胞核 C. 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D. 具有多种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多种细胞器,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详解】A、蓝藻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 B、蓝藻是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B错误; C、蓝藻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中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正确; D、蓝藻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物质都是DNA B. 都有细胞壁 C. 遗传物质都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D.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原核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动物细胞无细胞壁,B错误; C、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不在染色体上,C错误; D、单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变形虫,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B. 要观察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细胞,需要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 换上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更多 D. 如果视野亮度太低,需要将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象;实象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详解】A、目镜放大倍数与镜身长短成反比,而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身长短成正比,A错误; B、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左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 正确; C、换上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更少,C错误; D、如果视野亮度太低,需要将平面镜调成反光镜,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量元素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B. 人体活细胞中含量从高到低排前四位的元素是O、C、H、N C. 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如果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 与大量元素相比,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但其作用也很重要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组成人体细胞鲜重的前四位元素依次为O、C、H、N,B正确; C、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如果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正确; D、与大量元素相比,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但其作用也很重要,D正确。 故选A。 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是因为破坏了肽键 B.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 C.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 D. 一些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例如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2、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3、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 4、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是因为破坏了空间结构,没有破坏肽键,A错误; B、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B正确; C、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小部分是RNA,C正确; D、一些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例如胰岛素,D正确。 故选A。 6.如图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单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f是核糖,则该物质是DNA的基本单位 B. 若n是U(尿嘧啶),则d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 d含有的P元素在n中 D. 神经细胞中所含的d有四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m是磷酸基团,n是碱基,f是五碳糖,d是核苷酸。 【详解】A、若f是核糖,则该物质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 B、若n是U(尿嘧啶),则d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正确; C. d含有的P元素在m中,C错误; D、神经细胞中有DNA和RNA,故神经细胞中含的d有8种,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都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 所有的多糖都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C. 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 纤维素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与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糖类中的纤维素不能为作为能源物质,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 B. 纤维素是结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 C、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D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原料 B.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H只来自羧基 C. 种子在晾千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是结合水 D. 有氧呼吸在第二阶段产生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在体内流动对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易于蒸发带走热量,对于维持体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A、水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原料,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H来自氨基和羧基,O来自羧基,B错误; C、种子在晾千的过程中失去的水是自由水,C错误; D、有氧呼吸在第三阶段产生水,第二阶段消耗水,D错误。 故选A。 9.下图是细胞膜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② B. ②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C. 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内侧 D. 不同细胞膜中③的种类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该图是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分子,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据此答题。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分子,不是②蛋白质,A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B正确; C、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C错误; D、不同细胞膜中③的种类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组成成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B. 核糖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C.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可以发生脱水缩合 D.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 B、染色体是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载体,B错误; C、核糖体上可以发生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C正确; D、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越大,D正确。 故选B。 11.细胞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是 A. 高尔基体 B. 内质网 C. 液泡 D. 溶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内的酶都是水解酶,而且一般最适pH为5,所以都是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的酶如果释放会把整个细胞消化掉,一般不释放到内环境,主要进行细胞内消化。 【详解】细胞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被称为“消化车间”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和RNA均可通过核孔 B. 遗传物质都分布于细胞核中 C. 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和形态均不同 D. 核仁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核孔,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通常不能通过核孔,A正确; B、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不同,成分相同,C错误; D、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下列关于原生质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构成 B.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于细胞壁的 C.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失水时,原生质层与液泡会分离 D.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层的伸展性比细胞壁的伸展性高,所以植物细胞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A、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 B、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B错误; C、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会分离,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相同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 C. 农作物被淹会影响根吸收无机盐的速率 D. 胞吐和胞吞既需要载体也需要消耗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A正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B正确; C、农作物被淹,根部进行无氧呼吸,产能较少,而根部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C正确; D、胞吐和胞吞不需要载体,但是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D。 15.如图表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晚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应另外设置对照组 B. 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越能更快地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 C. 本实验主要观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D. 该实验也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适宜浓度的硝酸钾能让成熟的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详解】A、该实验本身存在对照,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组,A错误; B、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细胞失水越多,细胞过度失水会死亡,不会出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B错误; C、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逐渐接近,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因此该实验可以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作为判断的依据,C正确;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做质壁分离实验,D错误。 故选C。 16.下列关于生物膜和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活细胞的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 大分子物质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 C.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相当于一层生物膜 D.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等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详解】A、活细胞的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A正确; B、大分子物质一般是胞吞或者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而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B正确; 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的,不是一层生物膜,C错误;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17.在探究某种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A. PH B. 时间 C. 底物的浓度 D. 温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探究某种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反应时间、pH为无关变量,底物的浓度或者产物的浓度为因变量。 故选D。 18.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ATP中含有核糖成分 C. 人体在运动时,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多 D. 合成ATP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详解】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ATP中含有的糖是核糖,B正确; C、细胞中ATP的含量少且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TP/ADP比值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 D、细胞中合成ATP可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故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D错误。 故选B。 19.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时在线粒体基质中可产生CO2 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数量最少 C. 能产生CO2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 D. 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都能产生[H] 【答案】A 【解析】 【分析】 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地氧化分解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详解】A、有氧呼吸时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下,生产[H]和CO2,同时释放能量,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数量最多,B错误; C、能产生CO2的呼吸方式不一定是有氧呼吸,有可能是酒精发酵,C错误; D、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H],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H],D错误。 故选A。 2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B. 细胞中如果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 D. 暗反应过程中,CO2被C5固定生成C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A、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A正确; B、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根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可知: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暗反应过程中,CO2被C5固定生成C3,D正确。 故选B。 21.夏季麦田被水淹后容易烂根,主要原因是 A.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 B. 小麦根吸收的无机盐减少 C.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 D. 根细胞缺乏糖类等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 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2 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 【详解】A、雨水过多时,土壤溶液中的溶解氧不足,小麦的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造成烂根现象,A正确; B、小麦根吸收的无机盐减少,这不是小麦被水淹后容易烂根的主要原因,B错误; C、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这不是小麦被水淹后容易烂根的主要原因,C错误; D、根细胞缺乏糖类等能源物质,这不是小麦被水淹后容易烂根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A。 22.下列不属于有丝分裂中期所具有的特征或现象的是 A. 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染色单体 B. 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C. 染色体的数目最清晰 D. 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详解】A、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染色单体,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征,A正确; B、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征,B正确; C、染色体的数目最清晰 ,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特征,C正确; D、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特征,D错误; 故选D。 2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均可发生细胞分化 B. 细胞分化仅仅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 C. 细胞分化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 D. 只有在胚胎时期才会发生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单细胞生物一般不发生细胞分化,A错误; B、细胞分化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错误; C、细胞分化是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C正确; D、个体发育中都会发生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C。 2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衰老后,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效率提高 B. 细胞衰老和细胞坏死对个体都是不利的 C. 细胞衰老后,遗传物质和酶的数量都减少 D. 人的整个生命历程都具有细胞衰老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效率降低,A错误; B、细胞衰老对个体是有利的,B错误; C、细胞衰老后,遗传物质不变,大部分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 D、人的整个生命历程都具有细胞衰老的现象,D正确。 故选D。 25.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B. 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C. 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不属于细胞凋亡 D. 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详解】A、细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A正确; B、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尾部细胞凋亡实现的,是青蛙正常发育的一个阶段,B正确; C、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细胞中含有的四种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种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__________,与ATP组成元素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2)在E、F、G、H四种物质中,属于染色体主要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E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 (3)E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包括组成E的A在____________等方面不同,以及E的____________千变万化。 (4)H含有的能量要比等质量的G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和D (2). B (3). E和F (4). 核糖体 (5). 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6). 空间结构 (7). H中含氢比例高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E是蛋白质,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F是DNA,B是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G是多糖,C是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H是脂肪,基本组成单位D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1)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含有C、H、O、N四种基本元素、B是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含有C、H、O、N、P五种基本元素、C是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基本元素、D甘油和脂肪酸含有C、H、O 三种基本元素,故这四种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C和D,与ATP组成元素相同的是B。 (2)在E是蛋白质、F是DNA、G是多糖、H是脂肪,而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故四种物质中属于染色体主要成分的是E和F,E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3)E蛋白质在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包括组成E的A氨基酸在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等方面不同,以及E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4)H脂肪含有的能量要比等质量的G多糖多,原因是H脂肪中含氢比例高。 【点睛】对于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种类、组成元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7.图甲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图乙中a、b、c、d表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乙所示的过程可合成物质3H-X。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细胞不是高等植物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除了细胞器①可以产生ATP外,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也可以产生ATP。 (2)图甲中的④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是附着在____________表面和游离于____________中。具有生物膜的细胞器除了图甲中显示的以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图乙所示的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该细胞内具有中心体 (2). 细胞质基质 (3). 内质网 (4). 细胞质基质 (5). 叶绿体、液泡、溶酶体 (6). ④ (7). 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①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核糖体。 图乙中,核糖体(a)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合成的蛋白质首先需要经过内质网(b)的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d)的加工和分泌,全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c)提供能量。 【详解】(1)图甲中的细胞含有中心体,故不是高等植物细胞;细胞器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产生ATP外,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也可以产生ATP。 (2)图甲中的④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是附着在内质网表面和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具有生物膜的细胞器除了图甲中显示的以外,还包括叶绿体、液泡、溶酶体。 (3)图乙中的a为核糖体对应图甲中的④;图乙所示的是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其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d高尔基体。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以及发生的场所等,再结合所需知识准确答题。 28.图甲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的示意图,图乙和图丙表示影响运输速率的两种因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与O2运输方式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图甲中的①与__________(填“图乙”或“图丙”)所示的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图丙可以表示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的曲线所代表的方式与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不相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2). ② (3). 图乙 (4). 被动运输(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5). 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与O2浓度无关 (6). 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图丙代表的是被动运输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图示分析:甲①自由扩散,②主动运输,乙表示自由扩散,丙表示被动运输。 【详解】(1)O2运输方式使自由扩散,对应图甲中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与其运输方式相同的是②。 (2)通过分析可知,图甲中的①与图乙所示的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图丙被动运输可以表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理由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与O2浓度无关。 (3)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图丙代表的是被动运输故图丙中的曲线所代表的方式与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不相符。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同时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 29.图甲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图乙表示暗反应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图甲中的____ (填序号);四种色素能在滤纸条上分离,是因为____。 (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AT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到____(填序号),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 (3)在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三种环境因素中,能直接影响图乙所示过程的是 _________。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2). 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3). ① (4). ③ (5). 光能 (6). 温度和CO2浓度 (7). 增多 (8). 减少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叶绿体,①是类囊体的片层结构的基粒,②是叶绿体内膜,③是叶绿体基质。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阶段,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图甲中的①类囊体(基粒)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ATP的移动方向是从①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到③叶绿体基质,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 (3)图乙所示过程表示暗反应,暗反应对光没有要求,需要二氧化碳和酶催化,故在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三种环境因素中,能直接影响图乙所示过程的是温度和CO2浓度。若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光反应减慢,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含量减少,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下降,C3含量增多。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30.图甲是某植物细胞分裂的图像,图乙表示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甲中的各细胞按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排序:③→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图甲中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是_______(填序号);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上一个时期正好增加一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纺锤体是在图甲中的_____(填序号)细胞中形成的,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图乙所示的核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比较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看出,有分裂的特点之一是分裂前后核DNA数量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①→⑤→④ (2). ③ (3).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4). ② (5).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6). DNA的复制 (7). 保持稳定(或不变) (8). 使细胞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①是有丝分裂中期,②是有丝分裂前期,③有丝分裂间期,④有丝分裂末期,⑤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乙:O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B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图甲中的各细胞按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排序:③→②→①→⑤→④。图甲中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是间期③;⑤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上一个时期正好增加一倍。 (2)纺锤体是在②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是通过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 (3)图乙所示的核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比较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看出,有分裂的特点之一是分裂前后核DNA数量保持稳定(或不变),有利于细胞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