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三 第一章到第五章第二节)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3.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淋巴、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组织液和消化道 4.导致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细胞的代谢活动 B.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 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列有关反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射就是机体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B.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反射活动在不完整的反射弧中也能实现 D.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提高血糖途径的是 A.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B.肝糖原的分解 C.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D.血糖的氧化分解 8.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为 A. 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9.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有关激素与靶细胞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10.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的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使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角质层细胞的屏障作用 B.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1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④⑥ 14.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 A.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B.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 C.二氧化碳使人体呼吸中枢兴奋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调节尿量 15.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 A.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B.背光侧生长素多促进细胞生长快 C.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少 D.背光侧生长素多促进细胞分裂快 16.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一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枝条扦插生根 17.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B.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19.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0.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C.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是由光照决定的 D.修整过的草坪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2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A.退耕还林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就越少 C.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就越多 D.某营养级的主要能量去向是呼吸消耗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0分,每空2分)稳态的维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回答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炎热的夏天当外界温度超过35℃ 后,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等方式来增加散热,从而达到体温的稳定。 (2)某同学没吃早餐,上午上课时,由于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精神萎靡。此时其血液中的________(激素)的含量较正常时高,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尽可能维持血糖含量正常。 (3)剧烈运动后,由于肌肉供氧不足,导致进行了部分无氧呼吸,血液中________的含量增加,但由于血液中存在________等离子,血液PH仍维持相对稳定。 27.(8分,除特殊标注,每空1分)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2分)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填编号)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抗原。 28.(10分,每空2分)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1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即(填“高”或“低”)__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 (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 29.(12分,每空2分)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________法,选取样本的关键是 。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 (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型;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30.(10分,每空1分)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 据图1回答: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_________、C.___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 据图2回答: (3)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4)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食虫昆虫是_________级消费者。 (5)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 (6)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BBBDD 6-10.CDACA 11-15.CCCBB 16-20.CAABD 21-25.BDACB 二、非选择题(50分) 1.(10分,每空2分) (1)汗液的蒸发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3)乳酸 HCO3-、HPO42- 2.(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②③(2分) (2)效应T细胞 抗体 (3)⑤⑦ 反应快而强(2分) (4)受体 3.(10分,每空2分) (1)两重性 低 (2)② (3)D (4)促进作用(或促进生长) 4.(12分,每空2分) (1)样方 随机取样 17只/m2 (2)S N/2 增长型 5.(10分,每空1分)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D B (顺序可以颠倒) (3)8 (4)4 次 (5)捕食和竞争 增多 (6)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