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理科综合(五)(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理科综合(五)(解析版)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理科综合(五)‎ 一、选择题: ‎ ‎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I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供能 B. ATP在细胞中彻底水解后可为DNA复制提供原料 C. 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D. 人体成熟红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大致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体,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但酶的催化不一定需要ATP供能,如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ATP供能,A错误;  B、ATP中含有核糖,在细胞中水解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为RNA的合成提供原料,B错误;  C、ATP水解释放能量,和细胞的吸能反应相联系,C错误;  D、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中ATP的产生速率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大致相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中 DNA、RNA 和蛋白质的含量都会明显降低 B.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丙酮酸分解 C. 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D. 胰腺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对分泌蛋白进行合成和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衰老特性: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都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衰老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H]与氧结合生成水,而丙酮酸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C正确;胰腺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然后在内质网上进行初步加工,继而在高尔基体上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D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用浸泡法处理枝条要求溶液浓度高 B.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C.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D.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越小,NaOH扩散的深度越大,说明NaOH进入琼脂块的扩散速率越高 ‎【答案】B ‎【解析】‎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用浸泡法处理枝条要求溶液浓度较低,A错误;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B正确;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实物图,而不属于物理模型,C错误;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说明NaOH进入琼脂块的扩散速率相同,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操作、选用的检测试剂、试剂的使用方法和作用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生过程中注意积累。‎ ‎4.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B. 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 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 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可能处于间期,有丝分裂前、中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乙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用药物阻断DNA复制,则细胞停留在间期,不能继续分裂,所以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D正确。‎ ‎【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结构 ‎ 时期 ‎ 染色体数 ‎ 染色单体数 ‎ DNA分子数 ‎ 有 丝 分 裂 ‎ 间期 ‎ ‎2n ‎ ‎0→4n ‎ ‎2n→4n ‎ 分裂期 ‎ 前、中期 ‎ ‎2n ‎ ‎4n ‎ ‎4n ‎ 后期 ‎ ‎2n→4n ‎ ‎4n→0 ‎ ‎4n ‎ 末期 ‎ ‎4n→2n ‎ ‎0 ‎ ‎4n→2n ‎ 减 数 分 裂 ‎ 间期 ‎ ‎2n ‎ ‎0→4n ‎ ‎2n→4n ‎ 减Ⅰ ‎ 前、中期 ‎ ‎2n ‎ ‎4n ‎ ‎4n ‎ 后期 ‎ ‎2n ‎ ‎4n ‎ ‎4n ‎ 末期 ‎ ‎2n→n ‎ ‎4n→2n ‎ ‎4n→2n ‎ 减Ⅱ ‎ 前、中期 ‎ n ‎ ‎2n ‎ ‎2n ‎ 后期 ‎ n→2n ‎ ‎2n→0 ‎ ‎2n ‎ 末期 ‎ ‎2n→n ‎ ‎0 ‎ ‎2n→n ‎ ‎5.拟南芥是生理学研究模式植物,为探究油菜素(BR)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用拟南芥植株开展实验,对多组植株施加不同浓度的IAA和BR,测量统计主根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IAA浓度 B. B点之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加,BR促进主根生长作用逐渐加强 C. 通过本实验无法反映IAA作用的两重性 D. 外源IAA浓度为0时,I组主根长度大于Ⅱ组,原因可能是BR抑制了IAA的生理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目的是探究油菜素(BR)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对多组植株施加不同浓度的IAA和BR,测量统计主根长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IAA和BR的浓度,因变量是拟南芥主根的长度。由图可知,单独IAA处理即曲线Ⅰ,即BR为0nM/L时,在0-100nM/L之间,随着IAA浓度上升,主根生长加快,在100nM/L时最长,大于100nM/L随着IAA浓度上升,主根生长减慢,1000nM/L时对主根生长起抑制作用。BR与IAA同时处理即曲线Ⅱ,施加BR后对主根伸长都起抑制作用,分析BR为100nM曲线,在IAA浓度为0-10nM/L时,BR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IAA浓度为10-1000nM/L时,BR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详解】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IAA浓度和BR浓度,A错误;‎ B. B点之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加,BR促进主根生长作用逐渐减弱,B错误;‎ C. 根据曲线Ⅰ,在0-100nM/L之间,随着IAA浓度上升,主根生长加快,1000nM/L时对主根生长起抑制作用,因此通过本实验能反映IAA作用两重性,C错误;‎ D. 对比两条曲线,外源IAA浓度为0时,I组主根长度大于Ⅱ组,原因可能是BR抑制了IAA的生理作用,D正确。‎ ‎6.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为( )‎ A. 1/2 B. 1/6 C. 1/3 D. 1/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而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所以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基因型都为aa,该女性的基因型为Aa或aa。‎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女性的母亲基因型为Aa,父亲基因型为aa,而该女性正常,则该女性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又因为Aa中有一半患病,说明该女性是Aa的概率是1/3,aa的概率是2/3。该女性与正常的丈夫aa婚配,后代Aa:aa=(1/3×1/2):(1/3×1/2+2/3)=1:5,其中Aa有一半患病,所以后代发病的概率=1/6×1/2=1/12,故选D。‎ ‎7.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在光照适宜、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图甲的实验装置为密闭容器,图甲中的曲线为测量1h内该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图甲中A~B段,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_____。导致A~B段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该绿色植物前30min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_____μL•L﹣1CO2/min。‎ ‎(2)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乙A所示;其中CO2缓冲液可以吸收和提供CO2,保证瓶中CO2恒定)。‎ ‎①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影响A点变化的内因是_____;装置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是__点(填字母);图中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左点是在曲线中的__点(填字母)。‎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4‎ ‎29‎ ‎32‎ ‎34‎ ‎38‎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段获得的。‎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容器中CO2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 (3). 146 (4). ①光照强度、温度 (5). 酶的活性下降 (6). G (7). C (8). ②DEF或DF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以知道,本题通过实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先阅读题图弄清实验原理,分析曲线的走势及成因,然后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综合回答。‎ ‎【详解】(1)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消耗ADP产生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消耗ATP产生ADP,所以,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段容器中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导致段浓度不断减降低.分析题图甲曲线可以知道,前30分钟净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是,因此,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2) ①‎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18(或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氧气不断消耗的过程中液滴会左移,图B中C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释放氧气,所以8(或C)点时储存氧气最低点。 ②表格中数据表明,氧气的产生速率在先减小后增大,在B曲线上所对应的区段是DEF或DF段。‎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题图弄清实验原理,分析曲线的走势及成因,明确乙图中缓冲液的作用并确定液滴的移动只与密闭小室中的氧气的变化有关。‎ ‎8.如图果蝇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例值H(H=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____对;ef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____对。‎ ‎(2)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在_____段既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又具有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 ‎(3)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_____段。‎ ‎(4)cd段时,H的值为_____.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DNA含量的值会比H值_____(大/小/相等)。‎ ‎【答案】 (1). 4 (2). 8 (3). cd (4). cd (5). 1/2 (6). 小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果蝇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例值H(H=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其形成原因是S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可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详解】(1)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cd段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根据题干信息“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ef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有8对同源染色体。 (2)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cd段。 (4)由图可以知道,cd段时,H的值为,此时,因为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值会比H值小。‎ ‎【点睛】本题考查了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9.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绳类,在遗传学上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__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用灰身残翅果蝇与黑身长翅果蝇杂交,F1有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长翅果蝇,让灰身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均出现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四种表现型,比例为6:3:2:1,试分析出现该分离比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子代存活率低的果蝇种群,雌雄蝇中长翅、残翅均有。从中任选一只长翅雄果蝇M,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确定其基因型(A/a表示相关的等位基因,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易饲养、繁殖快、子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等 (2). 5 (3). 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或“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 灰身纯合果蝇致死(或“含有灰身基因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5). )M和多只残翅雌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 (6). 如果子代只有长翅果蝇,则M的基因型是AA如果子代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比例为1:1(或“子代出现残翅果蝇”),则M的基因型是A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用灰身残翅果蝇与黑身长翅果蝇杂交,F1有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长翅果蝇,让灰身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均出现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四种表现型,说明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6:3:2:1,是9:3:3:1的变形,且后代表现型没有性别的差异,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雌雄果蝇都是双杂合子,后代的比例说明可能存在致死现象。‎ ‎【详解】(1)果蝇具有培养周期短,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优点,所以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 ‎(2)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最后一对是性染色体(XX或XY),由于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测序5条染色体,即3+XY。‎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6:3:2:1,而不是9:3:3:1,说明:①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或“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② 灰身纯合果蝇致死(或“含有灰身基因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测交实验验证其基因型。实验思路是让M和多只残翅雌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子代只有长翅果蝇,则M的基因型是AA;如果子代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比例为1:1(或“子代出现残翅果蝇”),则M的基因型是Aa。‎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aabb个体显白色,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2号基因型为_____,4号基因型为_____。‎ ‎(2)3号在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____,并在图丁的方框中画出3号减数分裂产生此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象________(在染色体的对应位置标注相关基因)。‎ ‎(3)5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若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_____。‎ ‎【答案】 (1). BbZAZa (2). bbZaW (3). bZa (4). (5). 1/2 (6). 1/1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aabb个体显白色,根据图1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以及图2基因与代谢的关系可以知道绿色的基因型是B ZA ,黄色的基因型是B Za ,蓝色的基因型是bbZA ,白色的基因型是或。‎ ‎【详解】(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绿色的基因型是B ZA ,2号为绿色雄性个体,在鸟类中雄性个体的染色体型是ZZ,因其与3号黄色雌性个体B ZaW交配,能产下7号白色羽毛的雄性个体,说明2号的基因型是,3号的基因型是。图中4号是一个白色雄性个体,所以其基因型是。 (2)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3号的基因型是,7号白色羽毛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所以3号在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图象一定要注意形成的卵细胞要稍大些,且上面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是b与a。 (3)已知2号的基因型是,4号是,所以1号蓝色是,因此5号蓝色的基因型应该是,或者,是纯合子的概率是。已知2号的基因型是 ‎,3号的基因型是,所以它们的后代6号黄色雌性的基因型是,则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或的概率为。‎ ‎【点睛】本题考查ZW型的伴性遗传。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图示推测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再结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熟练应用,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图像变化和物质变化。‎ ‎11.CAR-T 是一种免疫细胞疗法,通过改造人体自身的免疫 T 细胞,实现对癌细胞精确化、个体化的治疗。下图是该疗法的原理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疗法的第一步需要从患者机体采血,分离出 T 细胞,放入_____________ (仪器)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添加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添加动物血清,原因是 _________。‎ ‎(2)然后,在体外利用一种树突状细胞(可以呈递癌细胞抗原的一种吞噬细胞),将 T 细胞激活,使其增殖并分化为________ 。‎ ‎(3)理论上,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______基因。在体外利用 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癌细胞抗原受体(AR)的基因插入到某种病毒的 DNA 中,使病毒作为 AR 的____________,在感染激活的 T 细胞时,将 AR 基因整合到 T 细胞的_____ 中。‎ ‎(4)T 细胞表面嵌合了 AR,就成为 CAR-T 细胞,通常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检测AR 基因是否在 T 细胞中转录成功。CAR-T 再经过必要的质量检测,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方法采用的是自身 T 细胞,而不用异体 T 细胞,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培养箱 (2).‎ ‎ 动物血清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3). 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 全部 (5). (运)载体 (6). 染色体DNA (7). 分子杂交 (8). 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 ‎1、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5、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可以进行灭菌处理和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2)营养条件:添加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除外一般还需要添加血清、血浆等;(3)温度和pH值(4)气体环境: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 ‎【详解】(1)分离出 T 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应该将细胞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添加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添加动物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因为动物血清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2)根据题意,树突状细胞为可以呈递癌细胞抗原的一种吞噬细胞,因此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基因组文库中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在体外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癌细胞抗原受体(AR)的基因插入到某种病毒的DNA中,可见病毒作为AR的载体将其运输到受体细胞(T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将AR基因插入到T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以采用分子杂交法,即以AR基因作为探针与从受体细胞取出的总mRNA进行杂交,观察有无杂交带的出现即可。CAR-T 再经过必要的质量检测,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方法采用的是自身T细胞,而不用异体T细胞,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常用的载体的种类以及作用,掌握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识记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方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