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二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 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答案】D ‎【解析】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 2、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3、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A错误; B、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两者含有的核苷酸不相同的,C错误; D、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 C. 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含叶绿体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答案】A ‎【解析】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两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核酸等,体现了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颤藻与发菜均是原核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中均含光合色素、均不含叶绿体,C错误;少数原核生物(如支原体)不含细胞壁,真核生物中的动物和原生生物不含细胞壁,D错误。‎ ‎3.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 A. 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 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 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D. 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的相关知识,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大 ‎【详解】高倍物镜的透镜小,曲度大,离玻片近,进入透镜的光线少,所以视野变暗;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物像与原物像相比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少,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 ①、②均属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 ‎【答案】D ‎【解析】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①为单糖,属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②中蔗糖不是还原性糖,B错误;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纤维素只能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C错误;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④为纤维素,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以及还原糖鉴定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能识记单糖不能被再度水解;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明确纤维素不属于储能物质。‎ ‎5. 下列只含有C、 H 、O 、N 四种化学元素的物质是 A. 甘氨酸 B. 核苷酸 C. 脂肪 D. 葡萄糖 ‎【答案】A ‎【解析】脂肪和葡萄糖只含C、 H 、O三种化学元素;核苷酸含有C、 H 、O 、N、P五种化学元素;甘氨酸属于氨基酸,只含有C、 H 、O 、N 四种化学元素。故选A。‎ ‎6. 如图表示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表示细胞内的化合物,b表示脂质,则c可以表示磷脂 B. 若a表示核酸,b表示RNA,则c可以表示A、C、G、T四种含氮碱基 C. 若a表示糖类,b表示二糖,则c可以表示纤维素 D. 若a表示蛋白质,则b可表示激素,c可以表示性激素 ‎【答案】A ‎【解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详解】A、若a表示细胞内的化合物,b表示脂质,则c可以表示磷脂、固醇或脂肪,A正确;‎ B、若a表示核酸,b表示RNA,则c可以表示A、C、G、U四种含氮碱基,B错误;‎ C、若a表示糖类,b表示二糖,则c可以表示单糖,纤维素属于多糖,C错误;‎ D、若a表示蛋白质,则b可表示激素,c可以表示胰岛素,性激素属于脂质,D错误。‎ 故选A。‎ ‎7. 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和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 A. C和水 B. O和水 C. H和蛋白质 D. C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C、H、O、N为基本元素,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 ‎【详解】(1)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2)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故选A。‎ ‎8.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B. 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③有关 C. 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④是大分子物质如DNA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C ‎【解析】A、②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但原核细胞和病毒没有染色体,A错误;‎ B、③是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但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却有核糖体,B错误;‎ C、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正确;‎ D、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但具有选择性,DNA不会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核孔数量的多少和细胞代谢有关,核孔越多的细胞其代谢越旺盛,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 图为核酸的某一生理过程,图中核苷酸和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 4种和5种 B. 5种和5种 ‎ C. 8种和5种 D. 8种和4种 ‎【答案】C ‎【解析】图中的DNA链含有A、T、C、G四种碱基,因此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图中的RNA链含有A、U、C、G四种碱基,因此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综上所述,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5种碱基,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化学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 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B. 图中有两个中心体 C. RNA仅存在于结构1、6中 D. 结构3在行使其功能时有水生成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①线粒体、②中心体、③核糖体、④高尔基体、⑤细胞质基质、⑥细胞核,由此确定该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由于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能属于动物细胞或者是低等的植物细胞。‎ ‎【详解】A、图示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因此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 B、图中有两个中心粒,即一个中心体,B错误; C、RNA在细胞核、线粒体以及核糖体中均有分布,C错误; D、结构3为核糖体,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要脱水缩合,能产生水,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上多个观察和验证性实验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掌握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明确所用实验材料和试剂的特性,然后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 ‎【详解】A、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正确;‎ B、红细胞体积微小,观察其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需要利用显微镜,B错误;‎ C、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 D、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分子,经过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可以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B。‎ ‎12. 下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 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 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D ‎【解析】番茄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因此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会主动运输,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也会影响主动运输。‎ ‎【详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两点的氧气浓度相同,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即供应的能量相同,因此影响A、B两点吸收离子量不同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不同;B、C两点是番茄吸收Ca2+数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C点氧气浓度高,细胞呼吸作用加强,释放的能量多,所以运输Ca2+数量多,即影响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呼吸作用强度,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为了阻止猪肉价格上涨,我国加大了猪肉进口量,进口的猪肉需提供瘦肉精检测报告。瘦肉精是一种可以用来提高瘦肉率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转化、促进蛋白质合成、实现动物营养再分配。据此推测,瘦肉精对细胞器的作用可能是( )‎ A. 使高尔基体的活动加强,使溶酶体的活动减弱 B. 使核糖体的活动加强,使高尔基体的活动减弱 C. 使高尔基体的活动减弱,使溶酶体的活动加强 D. 使核糖体的活动加强,使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减弱 ‎【答案】D ‎【解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分析题意“瘦肉精作用机理是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转化、促进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核糖体的活动加强;脂肪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而瘦肉精能够抑制脂肪合成,因此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减弱;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结合瘦肉精的作用机理,高尔基体与该机理无关。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 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 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 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答案】D ‎【解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 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 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故选D。‎ ‎15. 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细胞分化是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④细胞分化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D ‎【解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①细胞分化是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①正确;‎ ‎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正确;‎ ‎③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使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③正确; ‎ ‎④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一般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④正确;‎ 故选D。‎ ‎16. 在下面有关光合作用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 B. 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C. 光反应没有酶的参与,暗反应有许多酶参与 D. 二氧化碳的固定需要还原氢和ATP ‎【答案】A ‎【解析】A、光反应中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A正确;‎ B、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减弱,B错误;‎ C、光反应和暗反应均有许多酶参与,C错误;‎ D、二氧化碳的固定不需要还原氢和ATP,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还原氢和ATP,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中的[H]为NADPH ‎ B. 光合作用中的[H]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C. 有氧呼吸中的[H]均在膜上产生 ‎ D. 无氧呼吸中消耗[H]的过程有ATP生成 ‎【答案】A ‎【解析】细胞内NADH、NADPH、ATP来源、去路的比较:‎ ‎【详解】呼吸作用中的[H]是NADH,即还原型辅酶I,而光合作用中的[H]是NADPH,即还原型辅酶II,A正确;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 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H],却没有生成ATP,D错误。‎ ‎【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区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 下图中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   )‎ ‎ ‎ ‎①a+b  ②b+c  ③甲→乙  ④乙→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2、据图分析可知,乙→甲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甲→乙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乙→乙。同理a、c为细胞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a+b或者c+d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详解】根据细胞周期中间期和分裂期持续的时间分析,a和c为间期,b和d为分裂期,故a+b(或c+d)为一个细胞周期。乙→甲为间期,甲→乙为分裂期,而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即乙→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判断,分裂期与分裂间期的特点,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细胞周期的概念可以推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是分裂间期+分裂期,而不能倒过来。‎ ‎19.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着丝点的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A. 间期、前期、中期、间期 B.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 间期、后期、前期、后期 D. 间期、后期、前期、末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前期、纺锤体消失发生在末期,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0.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明显不同的是( )‎ ‎①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②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③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④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⑤末期在细胞中央不形成细胞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⑤ D. ③⑤‎ ‎【答案】C ‎【解析】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①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①错误; 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由细胞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由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②正确;‎ ‎③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③错误;‎ ‎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④错误; ⑤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会出现细胞板,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不会出现细胞板,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⑤正确。故选C。‎ ‎21.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B. 衰老的细胞核和细胞体积都增大 C. 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2、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A正确; B、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B错误; C、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 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 存在血红蛋白 B. 进行ATP的合成 C. 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答案】A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详解】A、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说明其已经高度分化,A正确;‎ B、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因此都能合成ATP,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B错误;‎ C、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C错误;‎ D、同一个体的所有基因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23. 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B. 图1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细胞甲 C. 图2中c→d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 D. 图1中的细胞乙对应图2中的bc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图1甲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说明其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A正确;B.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是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图2的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为2个,表示DNA复制,是细胞分裂间期;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由2个变为1个,表示着丝点分裂,C正确;D.图1的细胞乙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对应图2的de段,D错误。‎ 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图形解读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1)a→b、l→m、p→q是因DNA分子复制。‎ ‎(2)g→h、n→o、r→s是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d→e、r→s的变化很相似,都是DNA含量减半,但发生的时期不同。‎ ‎(4)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24. 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 1、3或2、4 B. 1、‎3 ‎C. 1、4或2、3 D. 2、4‎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减数分裂过程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经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产生了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其中的染色体组合为互补关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经过了着丝点的分裂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最终形成了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其中的一个极体由于和卵细胞经过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产生,故该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另外两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相同且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表现为互补,A正确。故选A。‎ ‎25. 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 B. 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C. 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D. 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C ‎【解析】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与染色体的变化,A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要进行DNA的复制,但不能很好地实现平均分配,B正确;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虽然没有染色体,但也不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蛙的红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无丝分裂,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 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A. 核膜 B. 核孔 C. 染色质 D. 核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生物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由于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因此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 D. 氧浓度为c时,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氧浓度为a时,O2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6=0.5,可见该浓度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B正确;‎ C、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氧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4÷6=2/3,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6-4)÷2=1,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8.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正确的步骤是(  )‎ A.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染色→漂洗→解离→制片 C.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漂洗→染色→解离→制片 ‎【答案】C ‎【解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故选C。‎ ‎29. 在生物体细胞的增殖过程中,一定会发生(  )‎ A. 纺锤体形成 B. DNA含量变化 ‎ C. 染色体出现 D. 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1、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而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无丝分裂的特点: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形成,但有DNA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4、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形成纺锤体,A错误;‎ B、细胞增殖过程中都会发生DNA含量的变化,B正确;‎ C、无丝分裂和二分裂过程中都不会出现染色体,C错误;‎ D、基因突变频率极低,可能在细胞增殖过程不发生,D错误。故选B。‎ ‎【点睛】关键:分析本题主要是要考虑到不同细胞的多种增殖方式,尤其是无丝分裂和二分裂。‎ ‎30. 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b与b和B与b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④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 A. ①②③ B. ③③② C. ②②②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因染色体复制导致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为BBbb,但是不涉及基因的分离;②‎ 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导致基因B和b分开;③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因着丝点分裂而导致基因B与B、b与b分开;④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的过程,不涉及基因的分离。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理解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31. 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_。‎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下图方框内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3)b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作为结构物质、免疫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传递等。‎ ‎(4)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 ‎(5)d中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答案】淀粉 糖原 H2O 二肽 —CO—NH— 催化物质(或催化作用) 运输物质(或运输功能) 核糖核苷酸 细胞质 磷脂 ‎【解析】1、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分为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四种,根据是否能发生水解和水解后生成的单糖的数量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2、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二糖(麦芽糖、果糖和乳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素),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构成植物细胞壁,不提供能量也不是储能物质; 3、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分为DNA和RNA。 4、由图可知:a是糖类;b是蛋白质;c是多糖;d是脂肪、磷脂和固醇;e是核糖核酸RNA。‎ ‎【详解】(1)c是多糖,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的多糖是淀粉,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糖原。‎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二肽和水,图2方框内的结构为肽键,其简式为-CO-NH-。‎ ‎(3)b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体现在:作为结构物质、防御物质、催化物质(催化或酶)、运输物质(运输或载体)、调控物质等。‎ ‎(4)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RNA中,e物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小麦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e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5)d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糖类的种类以及主要功能、氨基酸脱水缩合、核酸的类型、基本单位、水解产物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较为基础。‎ ‎32. 如图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a~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a、b、c、d、e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曲线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_______________。‎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细胞所处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丝 染色体 e、b a、d、e ④⑤⑥ a、d、e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分析图1:图1曲线表示某种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分析图2: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由试题分析可知,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 ‎(2)曲线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e;曲线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b。‎ ‎(3)图2中a、d、e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④⑤⑥没有同源染色体。‎ ‎(4)与正常体细胞相比,a、d、e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共同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33. 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⑴图甲中的A、B阶段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甲中所示的物质Ⅰ、Ⅱ、Ⅲ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图乙中所示的物质Ⅴ、Ⅶ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进行的。过程④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_(具体场所)进行的。‎ ‎⑶光照强度、温度、C02浓度等外界因素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其中主要影响B阶段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0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 [H] O2 CO2 O2 CO2 基质 线粒体内膜上 温度、CO2浓度 增加 ‎【解析】分析图甲(光合作用过程)可知:A阶段表示光反应阶段、B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Ⅰ代表[H]、Ⅱ代表氧气、Ⅲ代表CO2;①代表CO2的固定、②代表C3的还原。图乙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Ⅳ代表[H]、Ⅴ代表O2、Ⅶ代表CO2;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据此答题。‎ ‎【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的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 ‎(2)图甲中所示的物质Ⅰ、Ⅱ依次表示水光解产生的[H]和O2,物质Ⅲ表示用于暗反应的CO2;图乙中所示的物质Ⅴ表示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O2,物质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CO2;图甲中的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图乙中的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3)图甲中的B阶段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影响暗反应阶段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和CO2浓度;若将该植物周围的C02由较低浓度快速升到较高且适宜浓度,则C5与CO2结合生成C3的速率加快,而C3的还原速率基本不变,所以短时间内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增加。‎ ‎【点睛】解答本题主要是要熟悉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难点在于分析(3)小问光合作用中间产物量的变化,总结如下: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H]、ATP的含量变化可以采用下图分析:‎ 条件 过程变化 C3‎ C5‎ ‎[H]和ATP 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 ‎①过程减弱 ‎②③过程减弱 ‎④过程正常进行 增加 减少 减少或没有 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 ‎①过程增强 ‎②③过程增强 ‎④过程正常进行 减少 增加 增加 光照不变,CO2由充足到不足 ‎④过程减弱;①②③过程正常进行,随C3减少 ‎②③减弱,①过程正常 减少 增加 增加 光照不变,CO2由不足到充足 ‎④过程增强;①②③正常进行随C3增加②③增强,①过程正常 增加 减少 减少 注意:(1)以上各物质的变化是相对含量的变化,且是在条件改变后的短时间内发生的。‎ ‎(2)在以上各物质的含量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即C3增加,则C5减少;[H]和ATP的含量变化是一致的,都增加,或都减少。‎ ‎34. 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A代表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 ‎(2)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Ⅰa~e的五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 ‎(4)能代表氧气运输方式的过程是图Ⅰ中的编号__________;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Ⅰ中的编号________;‎ ‎(5)红细胞膜内K+的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的浓度是膜内的6倍,分布不均是由膜上的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6)图Ⅱ所示的方式可表示图Ⅰ中的________。‎ ‎【答案】蛋白质(载体蛋白)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脂质和蛋白质 b、c、d b a 载体蛋白 a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多糖(膜外);a、e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能量,表示被动运输,其中c、d是协助扩散,都表示运进细胞。‎ ‎【详解】(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A载体蛋白和B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糖蛋白。‎ ‎(2)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之一为脂质。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含有蛋白质。‎ ‎(3)被动运输的物质运输动力为浓度差,不需要能量,则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4)b是自由扩散,是氧气的运输方式;a和e是主动运输,a为进入细胞,即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 ‎(5)无机盐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维持K+、Na+分布不均是由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所控制的,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6)由于细胞内液浓度升高,图Ⅱ所示的是物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可表示图Ⅰ中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解题时需要注意(4)中第二个小题要考虑运输的方向从外到内,需要学生仔细审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