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无锡市普通高中2019年春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卷 高二生物(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等色素 B. 水绵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细胞核 C. 硝化细菌无叶绿体,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D. 变形虫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 ‎【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水绵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C错误;‎ D、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2.下列选项中均具有细胞壁的组合是 A. HIV、衣藻 B. 黑藻、蓝藻 C. 草履虫、蓝藻 D. 噬菌体酵母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中的植物细胞、真菌都有细胞壁,但是成分不同,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详解】A、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细胞壁,A错误;‎ B、黑藻是高等植物,有细胞壁;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壁,B正确;‎ C、草履虫是动物,没有细胞壁,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3.如图为人体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磷脂,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 ②是脂肪,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 ③蛋白质,参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D. ④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内外两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表示磷脂分子;②表示胆固醇;③表示蛋白质分子;④表示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 ‎【详解】A、①表示磷脂分子,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错误;‎ B、②表示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错误;‎ C、③蛋白质,参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C正确;‎ D、④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D错误。‎ 故选C。‎ ‎4. 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结合水和自由水都是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B.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置几天后颜色变深与液泡内水分散失有关 C. HCO3一、HPO42一等离子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 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人体缺乏会导致贫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定义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含量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功能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②参与生化反应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联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 ‎2、无机盐的功能有:‎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详解】A、结合水是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而自由水不是,A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置几天后,细胞由于不断失水,所以颜色逐渐变深,B正确;‎ C、HCO3一、HPO42一等离子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正确;‎ D、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D正确。‎ 故选A。‎ ‎6.下列有关部分果蔬与所含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果蔬名称 番茄 香蕉 枇杷 火龙果 糖类成分 蔗糖、果糖 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葡萄糖、乳糖、半乳糖 A. 番茄中的糖类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B. 表中所示香蕉中的三种糖都是单糖 C. 枇杷中含有的麦芽糖在发芽的小麦谷粒中较多 D. 火龙果中的乳糖可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根据表格分析,番茄中的果糖是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A错误;‎ B、表中所示香蕉中的葡萄糖、半乳糖、果糖都属于单糖,B正确;‎ C、麦芽糖在发芽的小麦谷粒中较多,C正确;‎ D、乳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D正确。‎ 故选A。‎ ‎7.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eirc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 circR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circRNA上存在多个密码子 D. eircRNA的形成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非编码区包括启动子和终止子,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只有外显子能编码蛋白质。根据题干信息分析,circRNA是一种特殊的环状RNA分子,不能编码蛋白质。‎ ‎【详解】A、eirc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circRNA是一种特殊的环状R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circRNA不能编码蛋白质,因此其不含密码子,C错误;‎ D、eircRNA是转录形成的,需要RNA聚合酶参与,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核苷酸间的连接方式 B. 线粒体中核酸的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 C. RNA具有传递信息、催化反应、转运物质等功能 D. 双链DNA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此外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RNA包括mRNA、tRNA和rRNA,其中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能转运氨基酸,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 ‎【详解】A、核酸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A错误;‎ B、线粒体中核酸的嘌呤数和嘧啶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 C、RNA具有传递信息(如mRNA)、催化反应(部分酶是RNA)、转运物质(如tRNA)等功能,C正确;‎ D、双链DNA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碱基,但是可能连着一个或两个磷酸,D错误。‎ 故选C。‎ ‎9.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物一定是高等生物 B. 核孔是D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是染色质 D. 核仁合成的mRNA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该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一定是真核生物,但是不一定是高等生物,A错误;‎ B、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DNA分子不能通过,B错误;‎ C、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C正确;‎ D、核仁与某些RNA(m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B. 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属于被动运输 C. 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D. 主动运输有助于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B正确;‎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小分子物质不一定能够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C错误;‎ D、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差运输物质,有助于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C。‎ ‎11.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A→醋酸发酵→果醋 A. 制作果酒时,先用清水冲洗掉葡萄皮表面的白色杂菌 B. 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C. A过程是酒精发酵,只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就能继续进行醋酸发酵 D. 导致发酵产物不同重要因素有温度、发酵时间、菌种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分析题图可知:A过程表示酒精发酵。‎ ‎【详解】A、制作果酒时,利用的是葡萄表面的野生酵母菌,因此不能冲洗掉其表面的白色菌种,A错误;‎ B、榨汁前,榨汁机需要洗净晾干,发酵瓶需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过程是酒精发酵,若要继续进行醋酸发酵,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外,还需要通入氧气,C错误;‎ D、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有温度、发酵时间、菌种等,D正确。‎ 故选D。‎ ‎12.下列有关腐乳制作过程中相关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B. 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应大致相等 C. 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D. 加人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豆腐乳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能防止杂菌生长,利于后期成熟的因素:腌制中的盐、卤汤中的酒、香辛料以及对坛子消毒、装坛密封时用酒精灯火焰处理坛口等,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详解】A、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则豆腐块整齐排放时保持适当的距离,有利于毛霉的生长,A正确;‎ B、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装瓶时,要分层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加盐量也增加,B错误;‎ 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以防止杂菌的污染,C正确;‎ 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从而影响腐乳的风味或质量,D正确。‎ 故选B。‎ ‎13.某校兴趣小组以某品牌不同品种洗衣粉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组 洗涤物(等量)‎ 洗涤温度 洗衣粉(等量)‎ 水量 洗净污渍所需时间 ‎1‎ 油污布 ‎30C 加酶 ‎2L ‎4min ‎2‎ 油污布 ‎30C 普通 ‎2L ‎7min ‎3‎ 油污布 ‎5C 加酶 ‎2L ‎9min ‎4‎ 油污布 ‎5C 普通 ‎2L ‎8min A. 各组实验中洗涤物、水量相同可防止无关变量差异影响实验结果 B. 本研究的课题之一是探究某品牌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温度 C. 在观察污渍是否洗净时,要先将洗涤物用清水漂洗几次,晾干后再观察 D.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和适当升高洗涤温度有利于提高去污效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服的种类,因变量是洗净污渍所需时间,其余均为无关变量。在温度相同时,加酶洗衣服的洗涤效果较好;在洗衣服的种类相同时,温度较高的洗涤效果较好。‎ ‎【详解】A、各组实验中洗涤物、水量属于无关变量,其相同可防止无关变量差异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 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对洗涤效果的影响,且该实验只有两个温度,不能探究某品牌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温度,B错误;‎ C、在观察污渍是否洗净时,要先将洗涤物用清水漂洗几次,晾干后再观察,C正确;‎ D、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和适当升高洗涤温度有利于提高去污效果,D正确。‎ 故选B。‎ ‎14.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桑椹胚的内细胞团将来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B. 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 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 D. 囊胚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详解】A、内细胞团出现于囊胚,桑椹胚没有内细胞团,A错误;‎ B、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错误;‎ C、囊胚期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方式改变,C错误;‎ D、囊胚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D正确。‎ 故选D。‎ ‎15.如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的部分操作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D→E→A B. 步骤A中加入酒精是为了去除DNA中的杂质蛋白 C. 步骤C中可以用猪血细胞或猕猴桃细胞代替 D. 步骤E中加入蒸馏水的量与DNA析出的量成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 ‎①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②DNA不容易酒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分离;‎ ‎③DNA对于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不能水解DNA,蛋白质不能耐受较高温度,DNA能耐受较高温度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是对DNA没有影响;‎ ‎④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 ‎【详解】A、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步骤是:加入蒸馏水,破碎细胞→过滤,获取含DNA的滤液→去除滤液中杂质→DNA的析出→鉴定。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A错误;‎ B、DNA不溶于酒精,95%的冷酒精凝集效果最佳,所以A步骤中加入酒精是为了除去溶于酒精的杂蛋白,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DNA,B正确;‎ C、猪血中的红细胞不含DNA,不能用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C错误;‎ D、步骤E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析出DNA,随加入蒸馏水的量增加,DNA析出的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 故选B。‎ ‎16.胚胎分割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关于这一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分割可以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 B. 胚胎分割技术可以分割任意时期胚胎 C. 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有性生殖方式,因此不属于克隆 D. 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于“胚胎分割”,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 ‎(2)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3)主要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 ‎(4)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5)存在问题: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 ‎【详解】A、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而不是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A错误;‎ B、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B错误;‎ C、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所以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C错误;‎ D、胚胎分割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D正确。‎ 故选D。‎ ‎17. 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⑤ D. ③⑤‎ ‎【答案】D ‎【解析】‎ 试管动物繁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18.下列关于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错误的是 A. 接种箱使用前可以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B.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 培养皿放入干热灭菌箱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D. 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充分燃烧层灼烧灭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 ‎【详解】A、接种箱使用前应该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 B、培养基应该在分装到培养皿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错误;‎ C、实验所用的培养皿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C正确;‎ D、接种环一般用灼烧灭菌,即直接在酒精灯火焰充分燃烧层灼烧灭菌,D正确。‎ 故选B。‎ ‎19.下列关于稀释涂布平板法相关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涂布器末端浸在盛有体积分数70%酒精的烧杯中消毒 B. 涂布前取不超过0.1mL的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C. 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燃尽即可进行涂布 D. 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详解】A、进行涂布平板操作前,要对涂布器进行灭菌,一般做法是先将涂布器浸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A正确;‎ B、涂布平板时,取不超过0.1mL的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B正确;‎ 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带燃尽后冷却8-10s,C错误;‎ D、涂布时,涂布器不动,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D正确。‎ 故选C。‎ ‎2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颜色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酸性条件下,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B. 在溶解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后溶液变蓝 C. 细菌分解尿素使培养基的pH升高,加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 D. 刚果红与纤维素分解后的纤维二糖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课本多个常见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实验过程、结果等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详解】A、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A正确;‎ B、在溶解有DNA的氯化钠溶液中加二苯胺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蓝色,B正确;‎ C、细菌分解尿素后,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得加入的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 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D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21.如图表示细胞中常见的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合物甲含2个游离羧基 B. 该反应为脱水缩合反应 C. 化合物丙的R基为一H D. 图中虚线框内为肽键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题图是细胞中常见的水解反应,甲含有1个肽键,为二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乙丙两种氨基酸,R基分别为-CH3、-CH2-COOH。‎ ‎【详解】A、据图分析,化合物甲含2个游离羧基(-COOH),A正确;‎ B、该反应为水解反应,B错误;‎ C、化合物丙的R基为-CH2-COOH,C错误;‎ D、图中虚线框内为肽键(-CO-NH-),D正确。‎ 故选AD。‎ ‎22.如图为植物体中生长素极性运输化学渗透模型示意图,其中a、b、c为细胞膜上三种蛋白质。IAA-和IAAH是生长素在细胞中的两种存在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IAA-借助蛋白质a输出细胞时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 生长素进入细胞时的运输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C. 生长素有IAA-和IAAH两种存在状态的原因与c有关 D. a、b、c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决定了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方向性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质的pH=5,细胞壁中的pH=7;细胞质中IAA-的通过蛋白质a运输进入细胞壁,然后与H+结合形成IAAH;IAAH通过细胞膜进入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方式为自由扩散;蛋白质c可以将H+运出细胞,且能够催化ATP水解,说明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也说明细胞外的H+浓度高于细胞内,则蛋白质b将H+运进细胞内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其产生的动力为IAA-运进细胞内提供能量,因此IAA-通过蛋白质b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细胞质中IAA-的通过蛋白质a运输进入细胞壁,该过程没有消耗ATP,因此为协助扩散,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B正确;‎ C、生长素有IAA-和IAAH两种存在状态与细胞内外的pH有关,而蛋白质c可以将H+逆浓度差运输细胞,因此生长素有IAA-和IAAH两种存在状态的原因与c有关,C正确;‎ D、蛋白质c与生长素的运输没有直接关系,而且蛋白质a和蛋白质b运输生长素的浓度方向不同,D错误。‎ 故选ABC。‎ ‎2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的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B. 加酶洗衣粉中的四类酶制剂都能直接去除衣物上的污垢 C. 将DNA丝状物溶解在二苯胺试剂中进行鉴定实验时需要沸水浴加热 D. 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都需要在适宜的营养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腐乳的制作、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固定化酵母细胞等实验,回忆相关实验的原理、过程、实验结果等,据此答题。‎ ‎【详解】A、腐乳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的措施有加酒、盐和香辛料等,A正确;‎ B、加酶洗衣粉中纤维素酶的作用主要是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得渗入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接触,最终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B错误;‎ C、将DNA丝状物溶解在一定浓度氯化钠溶液中,再用二苯胺试剂进行鉴定,C错误;‎ D、固定化细胞需要在适宜的营养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而固定化酶不需要,D错误。‎ 故选B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体内分子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了解几种方式在浓度、能量和载体等方面的区别,进而判断图中不同的蛋白质参与的运输方式的种类。‎ ‎24.为研究细胞膜的渗透性及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速率差异,某研究小组利用鸡血红细胞悬液进行溶血(红细胞破裂)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溶液(3mL)‎ 是否发生溶血 溶血所需时间 ‎1‎ ‎0.85%氯化钠溶液 ‎-‎ ‎2‎ ‎0.0085%氯化钠溶液 ‎+‎ ‎3min ‎3‎ ‎0.8%甲醇 ‎+‎ ‎4min ‎4‎ ‎0.8%丙三醇 ‎+(部分)‎ ‎35min ‎5‎ ‎6%葡萄糖溶液 ‎+(部分)‎ ‎43min ‎6‎ ‎2%TritonX一100‎ ‎+‎ ‎2mi 注:TritonX一100是一种常用洗涤剂。“一”表示不发生溶血,“+”表示发生溶血。‎ A. 1号未出现溶血的原因是0.85%氯化钠溶液与鸡血红细胞渗透压相近 B. 3号比4号溶血时间短表明甲醇进入细胞的速率比丙三醇快 C. 5号出现溶血的原因是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导致细胞吸水涨破 D. 6号出现溶血的原因是因为TritonX一100能够破坏细胞膜而裂解细胞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成熟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溶液中,当细胞质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最终导致红细胞膜发生破裂,而出现溶血现象;或者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而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又导致细胞吸水膨胀,最终导致红细胞膜发生破裂,而出现溶血现象。‎ ‎【详解】A、1号未出现溶血的原因可能是0.85%NaCl溶液与鸡血红细胞渗透压相近,水分子进出细胞平衡,A正确; B、3号比4号溶血时间短的原因是丙三醇比甲醇分子量大,两者都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但是丙三醇进入细胞的速率较慢,B正确; C、5号出现溶血的原因是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细胞渗透吸水胀破,C错误; D、TritonX-100,常用作洗涤剂,能够破坏细胞膜而裂解细胞,从而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D正确。‎ 故选ABD。‎ ‎25.下列实验或实践过程中涉及的材料或器具,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有 A. 大肠杆菌涂布前配制的固体培养基 B. 土壤取样前使用的小铁铲和信封 C.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 D. 腌制腐乳时使用的玻璃瓶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消毒和灭菌 ‎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详解】A、大肠杆菌涂布前配制的固体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 B、土壤取样前使用的小铁铲和信封需要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需要小火间断加热,但是不需要经过灭菌处理,C错误;‎ D、腌制腐乳时使用的玻璃瓶需要用沸水消毒,不需要经过灭菌处理,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 ‎26.如图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步骤。请回答:‎ ‎(1)上述实验中步骤②④⑥都需要显微镜进行观察,显微镜对焦时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2)步骤②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原生质层紧贴着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将0.3g/mL蔗糖溶液滴加在______,然后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步骤⑤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步骤①~⑥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___。‎ ‎(5)若利用一定浓度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代替蔗糖溶液重复上述实验,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可能是下图_______(其中深色区域表示颜色),所用的材料最可能是洋葱鳞片叶_________。‎ ‎【答案】 (1). 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2). 细胞壁 (3).‎ ‎ 盖玻片一侧 (4). 使盖玻片下的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5). 使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6). ① (7). 只需加盖玻片即可 (8). 图2 (9). 内表皮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首先制作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利用蔗糖溶液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再向载玻片中滴加清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再用低倍镜观察;三次观察形成前后对照。‎ ‎【详解】(1)显微镜对焦时,应该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3)步骤③中,将0.3g/mL蔗糖溶液滴加在盖玻片一侧,然后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目的是使盖玻片下的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步骤⑤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使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4)据图分析,步骤①存在明显的错误,不应该加载玻片在上面,只需加盖玻片即可。‎ ‎(5)若利用一定浓度的胭脂红溶液代替蔗糖溶液重复上述实验,则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的红色的液体,则不可能如图2所示;所用材料最可能是无色的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明确图中实验的先后顺序以及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注意显微镜使用时的要求,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7.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抱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一”表示无)‎ 蛋白质种类 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 实验处理 A B C D E F 试剂甲处理后 ‎+‎ ‎+‎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处理后 ‎-‎ ‎-‎ ‎+‎ ‎+‎ ‎+‎ ‎+‎ 还能保持 ‎ ‎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糖类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________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_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 ‎(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__(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___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信息交流 (3). 无氧呼吸 (4). 主动运输 (5). 蒸馏水(或低渗溶液) (6). E、F (7). 内质网 (8). 流动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只有细胞膜,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好材料;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 根据图形和表格分析可知,A、B、C、D、E、F是细胞膜上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如G是钠钾泵,运输两种离子都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主动运输;试剂甲处理后,蛋白E、F消失,红细胞影变得不规则;试剂乙处理后,蛋白A、B消失,红细胞影还能保持。‎ ‎【详解】(1)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蛋白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为主动运输排出Na+和吸收K+提供能量。‎ ‎(2)利用渗透作用原理,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或低渗溶液中,让其吸水涨破;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试剂甲处理后,蛋白E、F消失,红细胞影变得不规则,说明蛋白E、F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 ‎(3)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质运输的方式等知识,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能够根据浓度差等条件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或液泡)与双层膜包裹的细胞自身物质融合,从而降解自身物质并进行循环利用的过程。研究发现ROS(细胞有氧代谢产生的毒性副产物,如1O2、O2-.、H2、O2等)参与细胞的自噬调控。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与细胞自噬有关的双层膜结构有_________,NADPH氧化酶(NOX)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 ‎(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以清除ROS的毒害,下列细胞中肯定不存在SOD和CAT的有_________________。‎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破伤风杆菌 E.蓝藻 ‎(3)高盐和干旱等不良环境下可导致植物细胞中ROS含量____________,原因是ROS促进细胞自噬,产生的物质能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细胞对环境的依赖。‎ ‎(4)若要研究细胞自噬时内质网是否被降解,通过_________法对内质网蛋白标记,并观察_________。‎ ‎(5)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存在NOX依赖性和NOX非依赖性两种调节途径,用NOX抑制剂处理植株后,发现高盐条件下NOX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自噬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高盐条件下的自噬属于________调节途径。‎ ‎【答案】 (1). 叶绿体、线粒体、自噬小泡 (2).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 AD (4). 上升 (5). 为细胞提供营养 (6). 同位素标记 (7). 自噬小体中是否存在示踪标记 (8). NOX依赖性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以“自噬作用”为材料考查溶酶体在维持细胞内稳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先分析题图了解“自噬作用”的过程和涉及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问题的具体选项逐项解答。‎ ‎【详解】(1)据图分析,图中与细胞自噬有关双层膜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自噬小泡;NADPH氧化酶(NOX)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与加工等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乳酸菌和破伤风杆菌都是厌氧微生物,细胞中肯定没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故选AD。‎ ‎(3)由于ROS促进细胞自噬,产生的物质能为细胞提供营养,从而减少细胞对环境的依赖,所以高盐和干旱等不良环境下可导致植物细胞中ROS含量升高。‎ ‎(4)若要研究细胞自噬时内质网是否被降解,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内质网蛋白标记,并观察自噬小体中是否存在示踪标记。‎ ‎(5)根据题意分析,细胞自噬存在NOX依赖性和NOX非依赖性两种调节途径,用NOX抑制剂处理植株后,发现高盐条件下NOX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自噬的发生,说明高盐条件下的自噬属于NOX依赖性调节途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自噬的概念,能够分析题图中各种细胞器的种类及其通过细胞自噬被分解的机理和过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9.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某一操作步骤。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中X溶液为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__________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3)某同学在图1步骤结束后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4)下列为某实验小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 ‎①将干酵母与培养液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 ‎②将图1中的X溶解在蒸馏水中,配成X溶液;‎ ‎③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④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人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⑤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X溶液中。‎ 请你改正其中的两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Cl2溶液 (2). 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珠 (3). 蒸馏水 (4). 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5). 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推进速度过快(或注射时针头离氯化钙溶液距离太近) (6). ①中应用蒸馏水活化酵母菌 (7). ④中海藻酸钠溶液需需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 ‎【解析】‎ ‎【分析】‎ 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酵母细胞的主要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利用蒸馏水使干酵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海藻酸钠、CaCl2溶液的配制(在溶解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使用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溶液焦糊)→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注意冷却海藻酸钠溶液至室温,防止高温破坏酵母菌的活性)→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1)混合液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故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CaCl2的作用是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珠。‎ ‎(2)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留的CaCl2)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细胞充分接触,以利于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3)图3中所示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海藻酸钠浓度偏高或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推进速度过快导致的。‎ ‎(4)步骤①中将干酵母与培养液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是错误的,应该用蒸馏水活化酵母菌;‎ 步骤④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是错误的,海藻酸钠溶液应该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酵母细胞,否则会杀死酵母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酵母细胞的主要步骤,确定图1所示步骤及其X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中的实验步骤中存在的明显的错误。‎ ‎30.为更快的提高肉羊生产效率和羊肉品质,某地种羊场引进德国特克塞尔羊。因引进数量有限,决定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纯种扩群。‎ ‎(1)采卵前,选用特克塞尔纯种羊作为__________羊,注射激素FSH和LH诱导羊进行超数排卵,这两种激素都属于_________激素。另使用激素PGF使其发情,然后每间隔12h输入经_______处理的精子一次,直至发情结束。‎ ‎(2)选用该种羊场饲养的东北半细毛羊作为________羊,并利用下表所示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两种同期发情方法的同期化结果比较 方法 处理羊数/只 处理48h后发情羊的比例 方法1(PGF法)‎ ‎9‎ ‎56%‎ 方法2(孕酮+PGF法)‎ ‎9‎ ‎67%‎ 特克塞尔纯种羊和东北半细毛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与方法1相比,方法2的优点是__________。‎ ‎(3)特克塞尔纯种母羊在发情60h左右采用手术法从____________冲取胚胎,东北半细毛羊进行同样的手术,检查生理状况后,进行____________。‎ ‎【答案】 (1). 供体 (2). 促性腺激素 (3). 获能 (4). 受体 (5). 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6). 同期发情率高 (7). 输卵管 (8). 胚胎移植 ‎【解析】‎ ‎【分析】‎ 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 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1)采卵前,选用特克塞尔纯种羊作为供体羊,注射促性腺激素入FSH和LH诱导其超数排卵;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才能与其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2)根据题意分析,选用的东北半细毛羊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应该是作为受体羊,同期发情处理的目的是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根据表格分析,方法2与方法1相比,处理后48h后发情羊的比例较高,说明方法2的同期发情率高。‎ ‎(3)发情60h左右采用手术法从特克塞尔纯种母羊的输卵管冲取胚胎,东北半细毛羊进行同样的手术,检查生理状况后,进行胚胎移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点,了解胚胎移植的概念和基本步骤,熟悉操作过程中对供受体的选择以及激素处理等方法的应用,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31.如图为以生态工程为技术支撑建设而成的农林牧渔等综合发展的农业生态村。请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阳光、土壤水分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 ‎(2)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该成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3)采用河泥作肥料的优势包括________________。‎ A.改善河道环境 B.改善土壤结构 C.培育土壤微生物 D.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4)将秸秆放入沼气池取代焚烧的好处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以上案例,主要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2). 分解者 (3). 将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4). ABC (5). 减少环境污染 (6). 提高能量利用率 (7).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8). 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阳光、土壤水分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2)蘑菇是真菌,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3)A、采用河泥作肥料,可以改善河道环境,A正确;‎ B、采用河泥作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B正确;‎ C、采用河泥作肥料,可以培育土壤微生物,C正确;‎ D、采用河泥作肥料,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BC。‎ ‎(4)与焚烧秸秆相比,将秸秆放入沼气池发酵,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5)以上案例中主要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点,明确生态农业中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改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32.为提高醋酸发酵率和产品风味质量,某研究所选育了产酸、产香能力强的优质醋酸菌菌种,过程如下:‎ 步骤一:增殖培养 取一定量样液,接种于基础培养基中培养,30°C震荡培养48h。‎ 步骤二:分离纯化 取出增殖液,适度稀释后接种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30°C培养72h后,挑选透明圈大,菌落丰厚的单菌落进行培养。‎ 步骤三:初筛 将以上的纯化菌株进行初选,初选出15株优势醋酸菌,编号为AM系列和CP系列。‎ 步骤四:复筛 以AS1.41为对照组将初筛菌株进行摇床产酸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下表所示:‎ 菌株 复筛(1)‎ 复筛(2)‎ 挥发酯 产酸量(%)‎ 产酸量(%)‎ ‎(g/L)‎ AM1‎ ‎4.64‎ ‎7.42‎ ‎0.667‎ AM2‎ ‎5.84‎ ‎9.08‎ ‎0.958‎ AM3‎ ‎4.89‎ ‎7.64‎ ‎0.641‎ AM4‎ ‎5.88‎ ‎9.14‎ ‎0.873‎ AM5‎ ‎5.33‎ ‎8.59‎ ‎0.754‎ AM6‎ ‎5.31‎ ‎8.53‎ ‎0.739‎ AM7‎ ‎5.23‎ ‎8.41‎ ‎0.779‎ AM8‎ ‎5.01‎ ‎8.16‎ ‎0.759‎ GP1‎ ‎5.81‎ ‎9.02‎ ‎0.856‎ GP2‎ ‎534‎ ‎8.45‎ ‎0.687‎ GP3‎ ‎4.86‎ ‎7.46‎ ‎0.721‎ GP4‎ ‎4.78‎ ‎7.61‎ ‎0.597‎ GP5‎ ‎4.42‎ ‎7.55‎ ‎0.542‎ GP6‎ ‎5.11‎ ‎8.25‎ ‎0.823‎ GP7‎ ‎5.79‎ ‎7.98‎ ‎0.711‎ ASL41‎ ‎5.18‎ ‎8.25‎ ‎0.823‎ 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步骤一中震荡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步骤二中,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挑选透明圈大,菌落丰厚的单菌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四的产酸实验中,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范围内。实验中测定挥发酯为____________提供了依据。根据上表所示,优质菌种有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纯化后的菌种要反复使用,需保存菌种,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增加培养基中的含氧量 (2). 获得纯净的单个菌落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获得产酸量大且活力强(或繁殖速率快)的纯种菌株 (5). 30°C~35°C (6). 选育产香能力强的优质醋酸菌菌种 (7). AM2、AM4和CP1 (8). 4°C冰箱中冷藏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醋酸发酵等,回忆和梳理相关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等知识点,据此答题。‎ ‎【详解】(1)步骤一增殖培养过程中,震荡培养的目的是增加培养基中的含氧量。‎ ‎(2)步骤二中稀释是为了获得纯净的单个菌落,所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挑选透明圈大,菌落丰厚的单菌落是为了获得产酸量大且活力强(或繁殖速率快)的纯种菌株。‎ ‎(3)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C~35°C,所以步骤四的产酸实验中,温度应控制在该范围;实验中测定挥发酯是为选育产香能力强的优质醋酸菌菌种提供了依据;根据表格分析可知,优质菌种有AM2、AM4和CP1等。‎ ‎(4)如果纯化后的菌种要反复使用,需要临时保存,可以用4°C冰箱中冷藏保存的方法。‎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准确分析实验过程中震荡、稀释等步骤的目的,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33.某化工厂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某种有毒化合物,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这种化合物分解的菌株,改良土壤,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固体培养基中某有毒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下图),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某地区土样5g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1mL接种到基础培养基A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2h。‎ 步骤二在基础培养基A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3~4d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分解性能的菌株(如下表)。‎ 菌株 透明圈直径(D)‎ 菌落直径(d)‎ M一3一01I ‎18.8‎ ‎12.3‎ B3一5一6‎ ‎20.7‎ ‎8.0‎ T1一4一01‎ ‎9.1‎ ‎6.5‎ 请分析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B中,并在37°C、200r·min- 1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_____________。‎ ‎(3)若要对解磷菌计数需要进行纯化。在纯化菌种时接种了6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lmL样品并培养。菌落数分别是210、230、47019029,则样品中菌种的数量为______个/mL。和直接用显微镜计数的结果对比__________(填写“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对培养液进行灭菌时,高压灭菌锅的锅盖的排气管应放在灭菌桶___________(填写“内侧”或“外侧”)灭好菌后切断高压蒸汽灭菌锅热源,____________,打开放气阀放气,然后开启锅盖取出培养液。‎ ‎【答案】 (1). B3一5一6 (2). M一3一01 (3). 2100 (4). 偏小 (5).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看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是活菌数;显微镜直接计数往往是死菌活菌都计数 (6). 内侧 (7). 待压力表归零后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固体培养基中某有毒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大小,即图中该比值越大,说明微生物分解的能力越大,表格中B3一5一6的该比值最大,说明B3一5一6的分解能力最强。‎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B3一5一6。‎ ‎(2)根据实验曲线图,不难看出M-3-01实际溶解磷能力最强。‎ ‎(3)微生物计数应该选择30-300 的菌落数,因此样品中菌种的数量=(210+230+190)÷3÷0.1=2100个。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看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统计的是活菌数;显微镜直接计数往往是死菌活菌都计数,所以计算出的值和直接用显微镜计数的结果对比偏小。‎ ‎(4)对培养液进行灭菌时,高压灭菌锅的锅盖的排气管应放在灭菌桶内侧,灭好菌后切断高压蒸汽灭菌锅热源,待压力表归零后,打开放气阀放气,然后开启锅盖取出培养液。‎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题干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明确D/d的值越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越强,从根据表格数据计算不同微生物的分解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