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第3单元第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
练案[22]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3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2019·四川省宜宾市高三期末)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 C.蓝藻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 D.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解析]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的交流,B正确;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C错误;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 2.(2019·江苏省宿迁市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对种群的基因频率都有影响 B.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灭绝 C.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下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其最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遗传的多样性 D.真核生物出现之后,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解析]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遗传漂变、交配方式等,A正确;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频率降低,但是不一定绝灭,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下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其最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遗传的多样性,C正确;有丝分裂的出现为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D正确。故选B。 3.(2019·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三)对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能产生等位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更多的原材料 C.自然突变频率很低,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很小 D.多数对生物体有害,不利于种群的生存和进化 [解析] 突变只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因此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选择提供更多的原材料,B正确;自然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由于个体数目多,种群中的基因突变频率并不低,因而对种群基因库的影响较大,C错误;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且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D错误。 4.(2019·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实践证明,使用某种杀虫剂防治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后来逐渐失效。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C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产生抗药性 B.害虫向抵抗杀虫剂方向发育 C.药剂对害虫产生定向的选择 D.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解析] 害虫接触杀虫剂前,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A错误;抗药性的产生是环境对已经产生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而害虫向抵抗杀虫剂方向发育体现了变异向环境的方向进行,B错误;药剂对害虫产生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导致害虫产生了抗药性,C正确;杀虫剂没有使得药物分解,药效降低,D错误。故选C。 5.(2020·宜宾市高三模拟)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一些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的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A ) A.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 B.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C.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 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 [解析]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青霉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A正确;细菌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青霉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细菌对青霉素进行了选择,C错误;是青霉素选择了细菌,而不是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D错误。故选A。 6.(2020·湖南长沙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如图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细菌与环境发生了共同进化 B.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 C.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们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 [解析] 细菌与环境中的抗生素发生了共同进化,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B正确;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抗生素的使用导致部分不抗抗生素的细菌死亡,B点细菌数量较少,D正确。故选C。 7.(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B )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 C.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 D.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解析]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控制桦尺蠖黑色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控制桦尺蠖浅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A错误;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比例降低,但是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B正确;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过程中,由于人工选择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B。 8.(2019·宁波市高三练习)已知某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30%,aa的频率为26%,若该群体的个体均为自交,则F1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 B ) A.20% B.4l% C.50% D.74%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某种群中AA=30%,Aa=44%,aa=26%,该种群自交,AA、aa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而Aa自交后代AA﹕Aa﹕aa=1﹕2﹕1,因此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30%+44%×1/4=41%。故选B。 9.(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生物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种群的基因库不发生改变 B.自然选择对同种生物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 C.某相对性状中,显性纯合致死,则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之和小于1 D.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往往都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即共同进化 [解析] 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选择的作用,种群的基因种类和数量都会改变,因此,种群基因库必然发生变化,A错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所处环境不同,起选择作用的因素可能会不同,因此,对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也可能不同,B正确;一个性状不论有几种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频率之和都为1,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D错误。故选B。 10.(2019·河南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B.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解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并形成了生物多样性,A项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即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但达尔文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项正确。故选C。 11.(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人类用杀虫剂消灭农业害虫,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是相同的 C.在一个种群中,只要个体之间存在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 D.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 [解析] 使用杀虫剂后,非抗药性个体被杀死,抗药性个体存活下来,并将抗药性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得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生存的几率升高,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而不是由于选择提高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A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一定相同,B错误;自然选择的前提是存在可遗传变异,C错误;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D。 12.(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有性生殖的出现导致基因突变频率增加,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解析] 共同进化还应包括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所以说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基因重组,增加变异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有性生殖的出现不会导致基因突变频率的改变,D错误。故选C。 13. (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假设迁入某海岛的果蝇初始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中aa占1/100;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果蝇初始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1 B.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0.99 C.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占1.98% D.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与子一代相等 [解析] 初始种群只有两种基因型,按基因频率计算公式,a基因频率应为0.01,A基因频率为0.99,A错误;在没有突变、自然选择,也没有迁移的前提下,基因频率不改变,B正确;子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2×99%×1%=1.98%,C正确;除初始种群外,以后各代的基因型频率也不改变,D正确。故选A。 14.(2019·广东省广州市开学考试)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演化过程如图,错误的是( D ) A.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 B.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C.由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D.自然界中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到达c [解析] 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A正确;①~⑥的存在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正确;由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正确;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D错误;故选D。 15.(2019·浙江高三月考)下表为某地区人群中红绿色盲的部分基因型频率调查结果。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频率 39% 9% 2% 46% 4% 则该地区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约为( A ) A.11.3% B.17.0% C.8.2% D.13.0%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女性中完全正常占39%(XBXB),携带者占9%(XBXb ),患者占2%(XbXb);男性中完全正常占46%(XBY),患者占4%(XbY),可将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百分比转化为对应的人数进行计算,因此b基因的基因频率=(9+2×2+4)÷(39×2+9×2+2×2+46+4)×100%≈11.3%。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2019·云南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说明该豌豆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B错误;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在此过程中生物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7.(2020·湖北高考模拟)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前,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回答下列问题: (1)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什么?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什么? (3)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老年、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 (3)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1)据分析可知,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因此,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3)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18.(2020·湖北高考模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鳄鱼卵不分雌雄,鳄鱼的性别由孵化的温度决定。当巢穴的温度在32~33 ℃时,会孵化出雄性鳄鱼。而当超过或低于这一温度时,就会孵化出雌性鳄鱼。有同学认为这是温度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这个观点对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用所学的遗传变异的知识说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至少答两点)。 (2)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工业化之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的,工业化之后黑色型的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环境改善后浅色型的桦尺蠖又成了常见类型。同学们一致认为由浅色型转变成黑色型是进化的结果,但对环境改善后浅色型桦尺蠖又成常见类型则有不同的观点:有同学认为是进化,有同学认为是退化。你的认为是什么?请用你所学的进化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 (1)不对,这一现象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符合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不符合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 (2)是进化,生物的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的进化总是向适应环境方向发展(或者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解析] (1)鳄鱼卵不分雌雄,鳄鱼的性别由孵化的温度决定。当巢穴的温度在32~33 ℃时,会孵化出雄性鳄鱼。而当超过或低于这一温度时,就会孵化出雌性鳄鱼。有同学认为这是温度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我的观点是:有同学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一现象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不符合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不符合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2)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工业化之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的,工业化之后黑色型的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环境改善后浅色型的桦尺蠖又成了常见类型。同学们一致认为由浅色型转变成黑色型是进化的结果,但对环境改善后浅色型桦尺蠖又成常见类型则有不同的观点:有同学认为是进化,有同学认为是退化。我的观点是:这是进化结果。因为生物的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已经进化,并且生物的进化总是向适应环境方向发展。 练案[21]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一、选择题 1.(2019·青岛高三测试)用基因型AA和aa植物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代个体。若用秋水仙素处理该个体幼苗,所长成植物体的基因型是( B ) A.Aaaa B.AAaa C.AAAa D.Aa [解析] AA×aa→Aa,Aa个体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各基因也会加倍,则变成AAaa,故选B。 2.(2020·山东高考模拟)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別特征甚至使果蝇死亡,如性染色体组成XO的个体为雄性,XXX、OY的个体胚胎致死。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 ) A.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B.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C.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D.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该异常果蝇左半侧为XrO,右半侧为XRXr。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则受精卵基因型为XRXr,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核中,发生变异的为XrO,含R的X染色体丢失。 3.(2019·辽宁高三练习)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解析]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①正确;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应是单倍体,②错误;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是单倍体,③错误;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不是单倍体,④错误;基因型为Abcd的生物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般是单倍体,⑤正确;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不是单倍体,应为三倍体,⑥错误。故选D。 4.(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研究发现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部分片段缺失导致小鼠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极高,具有动脉硬化倾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变异为可遗传变异 B.小鼠8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C.该变异为碱基对缺失造成的基因突变 D.缺失的片段中有影响甘油三酯含量的相关基因 [解析] 由分析可知,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该变异为可遗传变异,A正确;根据题意,小鼠第8号染色体有短臂,故可知8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B正确;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DNA片段进行了敲除,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由题意知,敲除8号染色体上的该片段与甘油三酯的合成有关,推测缺失的片段中有影响甘油三酯含量的相关基因,D正确。故选C 5.(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④ 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①②分别表示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 [解析] 可遗传变异包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由分析可知,①-④均属于能够遗传的变异,A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则导致该片段上所有基因随之缺失,图③基因内部碱基对的缺失,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不论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是重复,均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比另一条长,进而联会后出现图形④,C正确;注意①与②的区别:①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②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故选C。 6.(2019·临沂高三开学考试)有一种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它们发生断裂后片段相互交换,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片段的增减。关于这种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该变异导致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该变异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D.该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属于可遗传变异 [解析] 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该变异没有导致基因突变,但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该变异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C正确;该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因此选B。 7.(2020·浙江高考模拟)如图为生物变异的几种不同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此图表示基因重组,交换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B.如图表示染色体易位,交换的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 C.如图表示基因突变,a 变成 b 后生物的性状就会发生改变 D.如图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 [解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图示发生了DNA片段中碱基对的缺失,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若为基因突变也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假如上面是一条正常染色体,则下面一条染色体缺失;假如下面是一条正常染色体,则上面一条染色体重复,D正确。故选C。 8.(2020·安徽六安一中高考模拟)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植株与人类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B.该植株正常体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 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含A基因的子代的概率为35/36 [解析] 由题意可知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变成三体植株,所以该植株为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该植株正常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只是多1条2号染色体,B错误;基因型为AAa的植物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C错误;基因型为AAa的植物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a配子的概率为1/6,子代基因型不含A的只有aa=1/6×1/6=1/36,所以含A基因的子代概率为=1-1/36=35/36,D正确。故选D。 9.(2019·陕西高三模拟)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雄果蝇精子中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四个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B.雌果蝇卵细胞中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四个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C.一个染色体组中携带了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D.所有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 果蝇属于二倍体生物,其精子或卵细胞中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四个染色体属于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A、B正确;一个染色体组中携带了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C正确;不是所有生物,例如:四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是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10.(2019·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生物二模)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基因突变可以是一段DNA序列的发生改变,因此也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B.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可发生以染色体组或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少 D.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也可导致染色体畸变 [解析]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基因突变不等同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可发生以染色体组或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B正确;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少,C正确; X射线处理等物理因素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A。 11.(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三期中)如图为白色棉N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太空育种的优点是突变率高、目的性强 B.图中的自交若改为单倍体育种,后代出现白色棉N的机率不变 C.粉红棉M自交后代可能出现三种表现型的棉系 D.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 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其优点是突变率高、但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目的性不强,A错误;图中的自交若改为单倍体育种,后代出现白色棉N的机率发生改变,由变为 ,B错误;粉红棉M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白色棉、粉红棉和深红棉共三种表现型的棉系,C正确;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错误。故选C。 12.(2019·江苏省宿迁市高三期末)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得到四倍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若用四倍体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二倍体 B.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四倍体植株茎秆粗壮,叶、果实较大,但结实率低 D.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 [解析]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都称为单倍体,A错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不能正常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造成数目加倍,B正确; 四倍体植株茎秆粗壮,叶、果实较大,但结实率低,C正确;普通的二倍体与四倍体,两者杂交产生的三倍体不可育,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D正确。故选A。 13.(2019·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某染色体上DNA缺失2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C.不遗传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也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解析] 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某染色体上DNA缺失20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可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不遗传的变异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C正确;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都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4.(2020·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高三)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玉米农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玉米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而成为正常株;基因A不存在,B存在时,玉米不能开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中含有bb的玉米不能开出雄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不用雌雄同株)做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结果: 类型 正常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998 1 001 1 999 请问亲本的组合是♂aaBb♀Aabb。 (2)玉米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人工去雄的麻烦。为了确保纯合子雄株和雌株的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那么培育出的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3)请根据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利用该农田中的正常植株,写出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纯合体雌株的实验过程: ①选取正常植株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 ②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单倍体玉米幼苗,得到纯合体二倍体玉米植株,表现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 ③利用杂交的方法,鉴定符合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请简要写出步骤及结论。 [答案] ③选取多株雌株玉米与雄株玉米分别杂交,若杂交后代只有正常株,则亲本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雌株和雄株;若后代有雌株和雄株,则亲本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雌株和雄株。 15.(2020·河北石家庄一中高考模拟)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但不致死。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检测该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9号染色体中1条较短)。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白=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与豌豆的自交相比,玉米自交需要增加的操作是套袋和人工授粉。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如图二。 ①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父本(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②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若用植株乙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产生子代的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1﹕1,该育种过程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解析] (1)①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检测该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显微镜观察,三种可遗传变异方式中只有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能够受精的花粉只有t,则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t﹕白色tt=1﹕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与豌豆的自交相比,玉米自交需要增加的操作是套袋和人工授粉,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2)①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②图二中的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所以可产生的配子有T、Tt、tt、t四种,比例为1﹕2﹕1﹕2;若用植株乙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产生子代的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1﹕1,该育种过程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