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高等生物个体由多个细胞构成,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成人体皮肤的各个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B. 植物的成熟导管细胞没有细胞核,其代谢速率较慢 C. 蛋白酶、抗体和花粉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产物 D. 人体的各种反射活动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植物的成熟导管细胞是死细胞,筛管细胞是活细胞;蛋白酶、抗体是细胞产物,但花粉是活细胞;最简单的反射膝跳反射最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来完成。‎ ‎【详解】A. 皮肤是器官,由不同组织细胞构成,故组成人体皮肤的各个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A错误;‎ B. 植物的成熟导管细胞是死细胞,没有细胞代谢,B错误;‎ C.花粉是活细胞,C错误;‎ D. 人体最简单的反射都需要两个神经元来完成,故不可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D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各项的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来完成 C. 多细胞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必须与其他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 D.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小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详解】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 B、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正确;‎ C、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有各自独立的生命活动,又对与其他细胞构成的整体的生命活动起作用,C错误;‎ D、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D正确。‎ 故选C。‎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 “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 “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详解】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A正确;‎ B. “NDM-1超级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 D. “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4.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微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其上所有生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②① D. ③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微生物属于群落层次;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没有包括所有生物,因此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属于种群层次;④一根枯木及其上所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层次。因此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③①④。‎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有一具光学显微镜配置有10倍目镜及4、16、40、100倍的物镜,若以4倍物镜来观察物体,则下列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A. 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对焦完成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距离最远 B. 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能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大 C. 光源相同时,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视野最亮 D. 此放大倍数下,对物体的体积放大了40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低倍镜下: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远,所看到细胞数目多形态小,视野相对较明;高倍镜下: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近,所看到的细胞数目少形态大,视野相对较暗。‎ ‎【详解】A、4倍物镜镜头较短,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最远,A正确;‎ B、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该物镜下放大倍数较小,能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大,B正确;‎ C、光源相同时,该物镜放大倍数最小,与使用其他物镜相比,视野最亮,C正确;‎ D、此放大倍数下,对物体的长或宽放大了40倍,D错误。‎ 故选D。‎ ‎【点睛】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表示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的,维萨里和比夏共同揭示了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结构 B. 罗伯特虎克、列文虎克、马尔比基均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生物的活细胞 C. 施莱登和施旺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比利时科学家维萨里从器官水平揭示了人体结构,比夏提出组织概念,A错误;‎ B、罗伯特虎克观察到的细胞为死细胞,B错误;‎ C、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7.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B. 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 C. 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能利用淀粉和麦芽糖 D. 淀粉和糖原都是动物细胞储存能量的多糖 ‎【答案】A ‎【解析】‎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糖原为动物特有的多糖,A正确;此过程是将淀粉分解,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最终合成糖原是在动物体内完成的,所以上述关于糖的转化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B错误;此生物一定不是植物,因为有糖原的合成,糖原为动物多糖,C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储存能量的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储存能量的多糖,D错误。‎ ‎【考点定位】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在生物体中将淀粉分解最终合成糖原,可以看出是在动物体内完成的。‎ ‎8.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分别为 ‎①氨基酸分子 ‎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脱水缩合 ‎ ‎④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多肽链 ‎ ‎⑥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A. ②一①一③一④一⑥一⑤ B. 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⑥‎ C. ②一①一⑥一③一④一⑤ D. ②一①一③一⑤一④一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C、H、O、N等元素组成氨基酸。多个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成多肽 。一条或几条多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蛋白质,②一①一③一⑤一④一⑥正确,故选D。‎ ‎9.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激素调节生命活动,体现了蛋白质的功能 B. 蛋白质变性,肽键会被破坏;蛋白质盐析时,肽键不会断裂 C. 已知某化合物具有催化功能,可以推断此物质一定为蛋白质 D. 人体内的抗体是蛋白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的危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性激素化学本质是固醇;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但不会发生肽键的断裂;蛋白质的盐析依据的原理是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是一种物理变化,蛋白质的盐析过程没有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没有变性,肽键也没有断裂;抗体具有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侵害的作用,这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 ‎【详解】A.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不是蛋白质,A错误;‎ B. 蛋白质变性和蛋白质盐析都没有断裂肽键,B错误;‎ C. 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是酶,但酶不一定为蛋白质,也有可能是RNA,C错误;‎ D.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D正确。‎ ‎10.N个氨基酸组成了 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M个多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 B. M个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C. 将这M个多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 D. 这M个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M个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A项正确;M个肽中有Z个环状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酸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B项正确;链状时,肽腱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环状时,肽腱数=脱水数,因此将这M个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C项正确;环状时,O原子数=肽腱数=Z,链状时,O原子数=肽腱数+2M,因此这M个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D项错误。‎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 点睛:蛋白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熟记蛋白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和要点并形成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1.初冬霜冻之后,植物叶片中的细胞液浓度会增高以防止结冰,细胞中物质发生的变化, 正确的是 ( )‎ ‎①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 ‎②葡萄糖合成淀粉 ‎③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增大 ‎ ‎④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减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细胞液浓度升高,自由水减少,不容易结冰,①正确;初冬霜冻之后,葡萄糖合成淀粉,使得细胞液浓度降低,②错误;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增大,细胞中容易结冰,③错误;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减小,结合水越多,抗寒性越强,④正确,故选C。‎ ‎12.以下实验不能说明细胞具有活性的是 ( )‎ A.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 B.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以观察DNA、RNA的分布状况 C.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清水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将玉米种子浸泡15h后,从中央切开,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胚体细胞难以着色 ‎【答案】B ‎【解析】‎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细胞,仍可具有活性,A项不符合题意;为使大分子的甲基绿和吡罗红进入细胞,染色前需先用盐酸水解,使细胞死亡,故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液染色后的细胞早已死亡,B项符合题意;活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发生质壁分离后加入清水,细胞会吸水而发生复原,C项不符合题意;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可以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有选择吸收物质,红墨水不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物质,所以不能或很少通过活细胞膜进入胚体细胞,胚体细胞难以着色,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致死细胞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常见的致死细胞的相关知识,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13. 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甲流病毒由于无细胞核,所以不含核酸 ‎②乳酸菌内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分别为2、8、5‎ ‎③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核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④核酸有遗传、变异、催化、调节、供能等作用.‎ A. 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①错误;乳酸菌同时含有DNA和RNA,因此其细胞内有2种核酸、8种核苷酸、5种含氮碱基,②正确;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③错误;.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核酸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14. 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 A.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涂片→观察 C. 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 叶绿体的观察:取藓类的小叶→制片→观察 ‎【答案】B ‎【解析】‎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A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B错误。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鱗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C正确。叶绿体的观察:取藓类的小叶→制片→观察,D正确。‎ ‎15.人体中整体(Ⅰ)与部分(Ⅱ、Ⅲ、Ⅳ)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是( )‎ A. 若Ⅰ表示糖类,则Ⅱ、Ⅲ、Ⅳ可分别代表单糖、二糖和多糖 B. 若Ⅰ表示脂质,则Ⅱ、Ⅲ、Ⅳ可分别代表脂肪、磷脂和固醇 C. 若Ⅰ表示固醇,则Ⅱ、Ⅲ、Ⅳ可分别代表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D. 若Ⅰ表示含核酸的细胞器,则Ⅱ、Ⅲ、Ⅳ可分别代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糖类物质的分类列表如下:‎ 种类 动物特有 植物特有 单糖 六碳糖--半乳糖 六碳糖--果糖 动植物共有:六碳糖--葡萄糖;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 乳糖(每分子乳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 麦芽糖(每分子麦芽糖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每分子蔗糖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淀粉、纤维素等 ‎2、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                  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3、核酸包括DNA和RNA,其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A、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A正确; 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B正确; 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C正确; D、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细胞核不是细胞器,D错误。 故选:D。‎ ‎16. 如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根据图中有关数据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 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C. 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D. 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脂肪和糖类在元素组成特点上、耗氧量、放能多少方面进行比较的题目,分析题干图示可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O元素含量少,H元素含量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 ‎【详解】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A正确; 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O的比例较少,所以释放能量较多,B正确;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少,C错误; 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C。‎ ‎17.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等 B. 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C.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 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生物膜的组成和功能,根据选项涉及的不同膜梳理相关知识点,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A正确;‎ B、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膜不断更新,溶酶体通过内吞或外排的方式行使功能从而使膜不断更新,B正确;‎ 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实现,但有的受体则是在细胞内,另外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实现,C错误;‎ D、内质网有广阔的膜面积,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糖类、脂质的合成都与内质网有关,D正确。‎ 所以C选项是符合题干的。‎ ‎【点睛】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1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 B. 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不含蛋白质 C. 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D. 活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A正确;液泡是植物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内有无机盐、色素等,也含蛋白质,B错误;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死亡的动物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19.如图为关于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 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 C. 图中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 图中g可以利用h产生的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e)(呈胶质状态)和细胞器(f);b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c为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g 是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h是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A、据图判断,图中b为细胞核,A错误; B、图中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c是指细胞膜,呈胶质状态的e是指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由于该细胞中有g叶绿体,因此确定该细胞为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的d)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 D、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时,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利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g可以利用h释放的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20.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1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0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 图2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没有相互转换 D. 图1、图2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与分泌过程,根据图示可知,物质X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即氨基酸;a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台成场所;b是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 c是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并分泌出去。根据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该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先增加后减少,整体表现为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因此图2中从左向右三种生物膜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详解】A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最后由细胞膜释放出去,因此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 B分泌蛋白的物质X为氨基酸,最多有20种,b为肽链,只有形成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才有功能,B正确;‎ C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该过程中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不变,细胞膜增加,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有相互转换,C错误;‎ D膜之间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21.下图为物质X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甲、乙、丙、丁、戊表示细胞结构,其中甲、戊中含有RN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示过程只体现生物膜系统在功能上的联系而没有体现在结构上的联系 B. 图示过程的实现只依赖于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C.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乙的膜面积减少、丁的膜面积增加 D. 图示过程也能发生原核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物质X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则物质X表示分泌蛋白;甲表示核糖体,乙表示内质网,丙表示高尔基体,丁表示细胞膜,戊表示线粒体.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可体现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A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可以运动,B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乙)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丁)的膜面积增加,C正确;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和细胞膜,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C。‎ ‎22.如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Q可能位于细胞膜上 B. Q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 ①不一定发生在细胞内 D. ②必须依赖三磷酸腺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Q在①中为酶,②中为载体蛋白,③中为抗体,都是蛋白质类物质。载体蛋白可以位于细胞膜上,A正确。蛋白质中可能有硫也可能没有,B正确。有蛋白酶作催化剂的反应无论是在细胞内还是细胞外都可以发生,C正确。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细胞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而协助扩散是不用消耗ATP,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载体蛋白,抗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液面差为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渗透平衡时,溶液S1的浓度等于溶液S2的浓度 B. 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 C. 达到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 D.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S1)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 ‎【详解】A.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S2, A错误;‎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浓度差增大,平衡时m变大,B错误;‎ C.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出平衡,C正确;‎ D.达到渗透平衡时,漏斗内的溶液(S1)浓度下降,漏斗外溶液(S2)浓度则增大,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浓度差下降,此时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再次平衡时m将先将变小,D错误。‎ 故选:C。‎ ‎24.将两个完全相同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原生质体体积进行观察后绘制出如下曲线(A为甲曲线最低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不能被根尖细胞吸收 B. 0~1 h内,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量比甲多 C. A点时,甲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2~3 h内,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细胞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有中央液泡,当其处于高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时,细胞会失水而导致原生质体体积减小;当其处于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时,细胞会吸水而导致原生质体体积增大。乙溶液中的原生质体体积一直在减小,说明细胞一直处于失水状态,进而推知: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不能被根尖细胞吸收,A正确;0~1 h内,乙溶液中的原生质体体积减小的速度比甲溶液中的快,表明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量比甲多,B正确;A点之前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减小,表明细胞在不断失水,甲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A点之后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大,表明细胞在不断吸水,甲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因此A点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甲溶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错误;2~3 h内,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大,说明细胞在不断吸水,因此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以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25.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分类示意图。已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F可表示主动运输 B. 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G可表示自由扩散 C. 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C可表示主动运输 D. 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C、D可表示被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物质进出细胞的五种方式中,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消耗能量,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1)如果分类标准为否需要载体蛋白,则C和D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G、H表示胞吞和胞吞,F表示自由扩散。‎ ‎(2)如A与B的分类标准为是否消耗能量,则C、D表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而G、H表示胞吞和胞吞,E表示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F表示主动运输。‎ 综上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26.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图①a—e过程中,代表细胞分泌Na+过程的是e B. 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主要由A物质决定着不同生物膜的功能差异 C. 与图②中曲线I相符的过程是图①中的过程a和e D. 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A和B物质大多不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膜外);‎ ae是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cd是协助扩散。‎ A.细胞分泌Na+过程的是主动运输,e是运出膜外;正确。‎ B.不同细胞都有它特有的膜蛋白质,这是决定细胞在功能上的特异性的重要因素;正确。‎ C.图②曲线物质的运输方式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说明是主动运输,是图①中的过程a或e;正确。‎ D.在图①所示的结构中,A和B物质大都不是静止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正确。‎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的跨膜运输。‎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但是有糖蛋白一侧代表膜外,学生容易忽略。‎ ‎27. 下列是有关酶的叙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酶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②酶的合成场所可以是核糖体,也可以是细胞核 ③ATP水解酶的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④酶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⑤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消化酶,可用斐林试剂 ⑥酶的组成成分中有可能含有糖类。‎ A. 全部都正确 B. 有两个正确 C. 有三个正确 D. 有五个正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故①错误;②酶是蛋白质或RNA,因此酶的合成场所可以是核糖体,也可以是细胞核,故②正确;③ATP水解酶能够使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因此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故③正确;④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类的酶又包括胞内酶或胞外酶,因此酶的形成不一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故④错误;⑤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消化酶,可用双缩脲试剂,故⑤错误;⑥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RNA中含有核糖,因此酶的组成成分中有可能含有糖类,故⑥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 如图曲线Ⅰ、Ⅱ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Ⅱ表示酶催化条件的反应,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用ab段表示 B. 若将酶催化改为FeCl3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C. 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 催化剂和加热都是给分子提供能量,让分子达到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 ‎【答案】B ‎【解析】‎ 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从活化状态到生成物质P释放的能量,A错误;由于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更显著,所以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正确;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加热是给分子提供能量,催化剂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让分子达到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D错误.‎ ‎【考点定位】酶促反应的原理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29.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图1中的A代表腺苷 B. 图2中进行过程①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图2中的①②若表示某类物质,则①②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菠菜叶肉细胞中,图2中过程②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涉及其结构、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来源等知识,属于基本知识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A错误.‎ 图2中①过程是ATP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即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 图2中的①②若表示某类物质,则是酶,酶具有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C正确.‎ 图2中过程②是合成ATP的过程,该过程在叶肉细胞中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质基质等处,D正确.‎ ‎【点睛】ATP是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的;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和生成;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0.下列关于ATP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 B.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C. ATP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ATP分子中含有的是核糖,A错误;‎ B、ATP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B错误;‎ C、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 故选D。‎ ‎31.经测定,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4S2。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 天冬氨酸(C4H7O4N) 丙氨酸(C3H7O2N) 亮氨酸(C6H13O2N)‎ 半胱氨酸(C3H7O2NS) 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水解后可能产生3种氨基酸 B. 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 该多肽叫三肽化合物 D.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答案】C ‎【解析】‎ ‎【详解】苯丙氨酸(C9H11O2N) 天冬氨酸(C4H7O4N) 丙氨酸(C3H7O2N) 亮氨酸(C6H13O2N)‎ 半胱氨酸(C3H7O2NS) 五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都只有1个N原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4S2,所以由四个氨基酸组成,根据元素守恒可求出,半胱氨酸有2个,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各1个,故水解产生3种氨基酸,A正确;4个氨基酸脱水形成四肽,C错误;脱去3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3=54,D正确;氧原子减少3,氢原子减少6,所以多肽中O为2+2+2×2-3=5,H为11+13+7×2-6=32,B正确,本题选C。‎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2.如图为真核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则可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B. 若③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该化合物的种类有五种 C. 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以是脂肪、淀粉和糖原 D. 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物质为染色体,则其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元素,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能根据图解判断①②③可能对应的物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分析题图: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S,应该是蛋白质;②的组成元素是C、H、O,可能是糖类和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核酸或磷脂、ATP等。‎ ‎【详解】A、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则可能为蛋白质,可能是载体蛋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A正确; B、若③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③为核酸、核苷酸或ATP,若为核酸则有2种,若为核苷酸则有8种,若为ATP则只有一种,B错误; C、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以是脂肪、淀粉和糖原,C正确; 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构成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只分布在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B。‎ ‎33.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 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氨基酸、葡萄糖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C. 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 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甲,①表示外界溶液,②表示漏斗内的溶液,③表示半透膜。‎ ‎2、分析图乙,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钠离子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分析图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在主动运输,c点受载体的数量的限制。‎ ‎【详解】题图甲中,③指的是半透膜,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A正确;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B正确;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不能运输氨基酸,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C错误;题图丙中,限制b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为能量,而限制c点的才可能是载体数量,D错误;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4.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 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 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但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D. 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后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为背景,结合物质跨膜运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 ‎【详解】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因此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A错误;B点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继续吸水,B错误;C点明显低于A点,说明BC段细胞开始失水,但没有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从细胞液浓度因吸水而下降,后又升高来看,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D正确。故选D。‎ ‎35.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的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或者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检测效果均可 C. 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 D.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操作合理的顺序应为: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 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高温不会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A 错误;温度升高会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升高,因此如果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改变温度后,引起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酶活性,有2个自变量,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可以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来进行,不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不管淀粉酶能否催化蔗糖分解,溶液都不变蓝,C正确;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pH为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情况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来检测酶的活性,故其顺序应为: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错误。‎ ‎36.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分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 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甲可以看出T0温度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故此时是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A项正确;图甲中Ta时对应的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温度恢复,酶的活性也可恢复,但Tb时对应的温度较高,酶变性失活,是不可逆的变化,B项正确;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说明此时酶已变性失活,不再分解淀粉产生麦芽糖,C项错误;图乙中A点麦芽糖的积累速率最快,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即对应图甲中的T0,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7.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B.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C.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D. 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2、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连接方式不同;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核酸的多样性与碱基的种类,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详解】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1是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3是R基,3 的种类有20种,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但连接形成的结构不同,B错误;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1应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含氮碱基,3的种类有4种,C错误;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1表示核糖,2是磷酸基团,3是含氮碱基,3的种类有4种,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38.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①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具有高效性   ②温度能改变酶的活性但并不破坏其结构   ③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能    ④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⑤人体在剧烈运动时 ATP分解的速率大于合成速率   ⑥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不同的细胞中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ATP和酶,涉及酶的特性、ATP的的来源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酶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具有高效性,①错误。 ‎ 高温可以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活,②错误。 ‎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自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③正确 ‎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④错误。‎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 ATP分解的速率等于合成速率,⑤错误。‎ ‎ 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不同的细胞中,如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⑥正确。‎ ‎【点睛】ATP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量分别来自于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发生;细胞内ATP 储存很少,但转化快,常常处于动态平衡。‎ ‎39.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①中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 图②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的变化示意曲线 C.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 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在酶量增加一倍时,最大反应速率也增加一倍,可以用图①表示。图②虚线表示反应速度增加而快速达到平衡,可以表示酶浓度增加或换用了催化效率更高的催化剂。 图③可以表示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逐渐消耗、生成物量逐渐增加,导致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故D不正确。‎ ‎40.请判断下列几则广告语中有多少条存在科学性错误( )‎ ‎①某种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大量食用 ‎②这种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③这种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0种必需氨基酸 ‎④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A. 4条 B. 2条 C. 3条 D. 1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淀粉是植物多糖,其单体为葡萄糖;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等;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大量元素有C、H、O、N、P、S、Ka、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详解】①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①错误;‎ ‎②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错误;‎ ‎③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有8种,③错误;‎ ‎④钙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④错误;故存在错误的共有4条,A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物质a是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___________。‎ ‎(2)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是________,d和______、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 (1). 葡萄糖 (2). 糖原 (3). 脂肪 (4). mn-18(n-2) (5). 4 (6). 含氮碱基 (7). 雄性激素 (8). 胆固醇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A是淀粉,a是葡萄糖;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图中b是氨基酸、B是蛋白质,c是核糖核苷酸、C是RNA;物质d能维持雄性动物的第二性征,所以是雄性激素。‎ ‎【详解】(1)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其基本组成单位a是葡萄糖,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是糖原,细胞中最理想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2)物质b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要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题意可只,n个氨基酸的总分子量为nm,在脱水缩合的过程中脱去了n-2个水分子,所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一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m n-(n-2)×18。‎ ‎(3)c是核糖核苷酸,根据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不同,分为4种。‎ ‎(4)d是雄性激素,性激素、胆固醇和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核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区分记忆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2.下图是两种生活状态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研究图一细胞所示的生理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该过程还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__________特点。‎ ‎(2)图一中明显不同于图二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它分布于_____________细胞中, 图二细胞中“养料制造车间”是指[ ]___________图一二中同种细胞器功能明显不同的是____________。‎ ‎(3)若图二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___结构中。‎ ‎(4)图一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5)若将图二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则与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填序号)。‎ ‎(6)图一中抗体合成后,还需经过细胞器_____(填序号)和⑦的处理,⑦主要进行___________。‎ ‎【答案】 (1). 同位素标记法 (2). 流动性 (3). ⑥中心体 (4). 动物和低等植物 (5). ⑧叶绿体 (6). 高尔基体 (7). ②液泡 (8). 线粒体 (9). 细胞核 (10). ②③⑦ (11). ③ (12). 加工、分类和包装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细胞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分析图二:图二细胞为植物细胞,其中结构①~⑧依次为细胞壁、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 ‎【详解】(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最终排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2)动物细胞明显不同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是⑥中心体,它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养料制造车间”是指⑧叶绿体。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的分泌有关,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故动植物细胞功能明显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3)植物花果实颜色的色素主要存在于②液泡结构中。‎ ‎(4)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和细胞核。‎ ‎(5)若将图二细胞置于KNO3溶液中,细胞先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这与②液泡有关;细胞可以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而主动运输需要⑦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提供载体、③线粒体提供能量。‎ ‎(6)浆细胞中抗体合成后,还需经过细胞器③内质网的初加工和⑦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理解图中抗体的合成与分泌;明确细胞内色素的分布及功能。明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43.图1表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种矿质离子的示意图,图2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 图1 图2 ‎ ‎(1)图1中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请你说出判断的理由(至少两种)________。‎ ‎(2)如果图1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植物死亡,请你分析植物死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某种药物只抑制图2中a的运输而对c的运输无影响,请说明药物作用的机理:___________。若图2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______(填写字母)比正常细胞少。‎ ‎(4)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其他膜结构。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关系的是________。 ‎ A B. C. D. ‎ ‎【答案】 (1). 需要载体、需要消耗ATP(或逆浓度梯度运输) (2). 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毛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失水死亡 (3). 药物抑制了a运输过程中载体的作用 (4). D (5). A ‎【解析】‎ ‎【分析】‎ ‎1、图1‎ 中矿质离子的运输可以看出,细胞膜外浓度低,细胞质中浓度高,并且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 ‎2、据图2分析,A为载体蛋白,B为磷脂双分子层,C为信号分子,D为糖蛋白。a为协助扩散,特点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d为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b、c为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具有糖蛋白的一侧代表膜外,其中b由膜外运向膜内,a、c、d则由膜内运向膜外。‎ ‎【详解】(1)图1中矿质离子的运输可以看出,细胞膜外浓度低,细胞质中浓度高,并且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 ‎(2)若图1中的矿质离子在土壤中含量过高,会导致植物失水过多而死亡。‎ ‎(3)如果某种药物只抑制图2中a协助扩散而对c自由扩散无影响,说明药物抑制了a运输过程中载体的作用。若图2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D糖蛋白比正常细胞少。‎ ‎(4)某哺乳动物的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有其他膜结构,则该细胞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改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在一定O2范围内K+进入该细胞的速度与O2浓度无关,且在无氧条件下也能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故其关系图如图A所示,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44.下图表示高等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某结构的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多聚体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每一个单体都以________为基本骨架连接成多聚体。‎ ‎(2)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A可单独分布于该类细胞的________中。‎ ‎(3)B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4)C在光学显微镜下________(填“可见”、“不可见”),C与________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5)原核细胞中执行C功能的结构与C的区别是________(答两条)。‎ ‎【答案】 (1). A、B; (2). 碳链(或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 (3).‎ ‎ 4种脱氧核苷酸; (4). 线粒体 (5). 核糖体; (6). 可见; (7). 染色质 (8). 无蛋白质、DNA呈环状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图中所示C为染色体结构图,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都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A为DNA,B为蛋白质。根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1)图中A( DNA),B蛋白质都是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连接成多聚体。‎ ‎(2)A( 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可单独分布于植物根尖细胞的线粒体中。‎ ‎(3)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4)C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与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5)原核细胞中拟核DNA是环状的,且没有跟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体)。‎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质)相关知识点,难度相对较小,掌握相关知识点根据题意答题即可。‎ ‎4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Tm<t2)条件下的酶的活性,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两试管中各加5mL5%的淀粉溶液,向C、D两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两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到A、B两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请分析回答:‎ ‎(1)图1中Tm为酶的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如图2)。‎ 实验步骤:‎ ‎①从试管A、B中取______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的变化。‎ ‎(4)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______,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最适温度 (2). 温度 (3). 淀粉溶液的浓度和量、酶的量、pH值 (4). ①等量 (5). ②U形管的A、B两侧液面 (6). ① A侧液面高于B侧 (7). ②A侧液面低于B侧 (8). ③ 如果A侧液面高度等于B侧,则温度为t2、t1时淀粉酶的活性一样强 ‎【解析】‎ ‎【分析】‎ 无关变量是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是不是该实验要研究的量,一般无关变量要遵循等量性原则;酶的活性越高,分解淀粉产生的溶液摩尔浓度越大,U形管中液面越高。‎ ‎【详解】(1)分析图示可知:图示1中Tm为酶的最适温度。‎ ‎(2)实验的自变量是根据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来设定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淀粉溶液的浓度和量、酶的量、pH值等。‎ ‎(3)①此渗透装置可以看出U形管的A、B两侧哪边摩尔浓度大,从试管A、B中取等量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②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的A、B两侧液面的变化。‎ ‎(4)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高于B侧,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A侧液面低于于B侧,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③如果A侧液面高度等于B侧,则温度为t2、t1时淀粉酶的活性一样强。‎ ‎【点睛】本题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