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雄安新区博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雄安新区博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某一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151个,则此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的数目至少有( ) A. 152、152 B. 151、151 C. 1、1 D. 2、2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在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在一条共有肽键151个的多肽链中,-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各有1个。 故选:C。 2.下列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 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 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 D.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C 【解析】 根据概念可知,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A错误;亲本的表现型可以都是显性、可以都是隐性、也可以是一显一隐,B错误;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但不一定是纯合体,C正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只是研究其中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 3. 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 ( ) A. 亲本的基因型 B. 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C. 隐性个体的配子 D. 显性基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决定的,故本题选B。 4.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性状表现可能是( ) ①全部黑色 ②3黑1白 ③1黑3白 ④全部白色 A. ②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这四只小猫的毛色①全部黑色、②3黑1白、③1黑3白、④全部白色都有可能。 故选:D。 5.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不能确定是精子形成过程还是卵细胞形成过程,故A错误;B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平分应是形成精子的过程,故B错误。C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有可能是形成精子过程也有可能是形成卵细胞的过程,故C错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平分,故D图一定是形成卵细胞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D。 6.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机理如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1的表现型是白色 B. F2中黄色:白色=3:13 C. 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 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黄色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基因型均为白色。AABB与aab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白色,A正确;AaBb自交,后代黄色A_bb的比例为3/4×1/4=3/16,则后代黄色:白色=3:13,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黄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C正确;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3×3-2=7种,D错误。 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 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杂合子自交,后代符合,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B错误; C、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8. 下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A. 图①、图④ B. 图③、图④ . 图②、图③ D. 图①、图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2对基因分开讨论可分别推出:AaBb×AAbb后代中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A错误;Aabb×AAbb后代中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B错误;AABb×Aabb后代中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C错误;AaBb×AABb后代中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D正确。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 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杂合子自交,后代符合,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B错误; C、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1/8 B. 7/8 C. 7/16 D. 3/8 【答案】C 【解析】 所以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6+3/8=7/16,A、B、 D三项均错误, C项正确。 11.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在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中,“演绎推理”的步骤是指 A. 完成了豌豆的正、反交实验 B. 提出假说,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C. 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实验结论 D. 完成测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通过豌豆的正、反交实验,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项错误;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解释解释性状分离现象,B项错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即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实验结论,C项正确;完成测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属于对“演绎推理”的验证,D项错误。 12.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操作是人工去雄 B. 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 C. ②操作是人工授粉 D. 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 【答案】B 【解析】 ①操作是人工去雄,A正确;、①和②的操作不是同时进行,去雄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人工异花授粉应在花粉成熟后,B错误;、②操作是人工授粉,C正确;、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1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 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亲本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还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豌豆,A错误;F1黄色圆粒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才能使子代出现9:3:3:1,B正确;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C正确;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有着直接的关系,D正确;故选A。 14.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四分体含四个染色单体 B. 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交叉互换 D. 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A正确; B、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C、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 D、只有复制后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才能形成四分体,D错误。 故选:D。 15.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可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③ B. ②⑤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所以,图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④。 故选:C。 16.某生物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答案】B 【解析】 【详解】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1对复制完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1个四分体,该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故原始生殖细胞含42个染色体,能形成21个四分体,有42条染色体,84条染色单体,84个DNA。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7.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 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D. 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A错误; B、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 C、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错误; D、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是DNA,D错误。 故选:B。 18.赫尔希和蔡斯在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时,采用了哪项与艾弗里不同的实验手段 A. 物质的提取 B. 细菌的培养 C. 同位素标记 D. 细菌的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赫尔希和蔡斯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和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离心技术等,因此同位素标记技术是赫尔希和蔡斯在探究DNA是遗传物质时采用的与艾弗里不同的技术,C正确。 故选C。 19.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由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基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DNA酶R型处理) R型 A. 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 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 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 B、表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 C、③和④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 D、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0.对如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图甲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 B. 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 C. 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DNA数均为8条 D. 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甲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Y,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A正确;图乙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该生物(AaDd)测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B正确;图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C正确;据图分析,父母患病而女儿正常,说明丁图家系中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 21.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其中的一条链上有20个腺嘌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2004种 B.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2:3:4 C.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D. 另一条链上有40个腺嘌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计算可知,A+T=400×30%=120个,则A=T=60个,故C=G=140个,该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少于2004种, A错误;该DNA分子中A:T:C:G=3:3:7:7,B错误;该DNA复制2次,需要消耗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22-1)×140=520个,C错误;一条链上有20个A,则另一条链上有60-20=40个,D正确。故选D。 2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个以上的遗传密码 B. 遗传密码由DNA传递到RNA,再由RNA决定蛋白质 C. 一个DNA分子通过转录可形成许多个不同的RNA分子 D. 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结合只能使一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种氨基酸由一至多种遗传密码决定,A错误; B、遗传密码在mRNA上,B错误; C、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通过转录形成多种不同的mRNA分子,C正确; D、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结合能使一个或多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D错误。 故选C。 2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 真核细胞中rRNA有61种 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 【详解】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A正确; B、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 C、真核细胞中tRNA有61种,C错误; D、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 故选:C。 24.密码子简并性对生物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是 ( ) A. 使少量的基因控制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B. 使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C. 简并的密码子对应相同的反密码子 D. 增强容错性,保证翻译速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密码子简并性对生物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是增强容错性,当转录形成的mRNA上某个密码子出现差错时,其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同时也可保证翻译速度。 故选D。 2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 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一般都长得弱小,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多倍体植株一般茎秆比较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B正确; C、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多倍体植株一般茎秆比较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D正确。 故选:C。 26.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A. 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 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 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 【答案】C 【解析】 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细胞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有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27.下列细胞分裂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⑤ 【答案】C 【解析】 每个染色体组是由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这些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据此可推知:图①②③④⑤中分别含有2个、4个、1个、2个和1个染色体组。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28.质粒之所以能做基因工程的载体,是由于它 A. 含蛋白质,从而能完成生命活动 B. 能够自我复制,且能保持连续性 C. 含R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 具有环状结构,能够携带目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AC、质粒是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不含蛋白质,AC错误; B、质粒能在宿主细胞中能够自我复制,而保持连续性,B正确; D、质粒具有环状结构,能够携带目的基因,不是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必备条件,如原核生物的拟核也是环状结构,也能携带基因,但一般不作为运载体,D错误。 29.在基因工程中,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中,一般需使用( ) A. 同种限制酶 B. 两种限制酶 C. 同种连接酶 D. 两种连接酶 【答案】A 【解析】 【详解】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只有存在互补序列才能连接形成重组DNA片段,欲获得存在互补碱基序列的黏性末端一般需使用同种限制酶切割。 故选:A。 30.如图表示用某种二倍体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通过Ⅰ、Ⅱ过程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 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步骤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C. 通过步骤Ⅲ和V培育得到⑤的育种方法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由③培育出的⑥含八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步骤Ⅰ和Ⅱ分别是杂交和自交,通过该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是杂交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 图中Ⅰ、Ⅲ、Ⅴ步骤获得⑤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中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步骤Ⅲ是花药离体培养,B正确; C. 图中Ⅰ、Ⅲ、Ⅴ步骤获得⑤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 D. ③是二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品种⑥为四倍体,含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 31.关于如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d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中 B. a、b、c、d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C. 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D. b、c、d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详解】A、a、b、c、d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它们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A正确; B、a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需氧呼吸,B错误; C、b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C错误; D、b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D错误。 故选A。 32. 下列有关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不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B. 抗体蛋白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都起作用 C. 人体蛋白类激素都可以起到信息分子的作用 D. 蛋白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中蛋白质覆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A错误;抗体作为分泌蛋白,在细胞外液中起作用,B错误;人类蛋白类激素都可以起到信息分子的作用,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C正确;蛋白质是大分子,以胞吞胞吐的形式进出细胞,D错误。 33.如图表示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 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C. 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D. 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图形可知,图①视野中的细胞数量较多,体积较小,因此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A正确;图①中分裂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侧,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B正确;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放大倍数升高,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C正确;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可以将镜筒升高,D错误。 34.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又自动复原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渗透作用,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①正确;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细胞应该失水,发生质壁分离,②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小的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同样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③正确;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质壁分离,④错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在浓度大于细胞液的硝酸钾溶液中,由于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植物细胞主动吸收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最终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硝酸钾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又会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⑤正确。因此,以上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⑤,故选B。 3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 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 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 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详解】 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A错误。雌性激素属于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B错误。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胰岛素基因转录的产生是在胰岛B细胞的细胞核,D正确。 36.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 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 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多数植物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少数植物器官如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A正确;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③④,真核细胞中过程②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故B错误; C、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二、三两个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故C正确; D、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故D正确。 故选B。 37. 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 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 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 D. 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 B、同位素示踪法即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B正确; C、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原则,这样会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C正确; D、凋亡蛋白Q属于大分子物质,若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会在鼠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所以不能确定该蛋白质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38. 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 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 B、突变的形成并非自然选择导致,自然选择将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将不利的变异淘汰,B错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 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39. 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 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 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 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A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判断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D正确。 40.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 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 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a图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b图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 B、图a和图b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但一般不改变基因的数目,B错误; C、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会引起性状的改变,C错误; D、图a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 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乙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 (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Ⅰ-2产生含ab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 伴X染色体隐性 (2)AaXBY 1/4 (3)1/8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综上分析并结合题意可知:Ⅰ-1的基因型是AaX BY;Ⅰ-2的基因型是AaXBXb,所以Ⅰ-2产生含ab(aXb)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1/4。 (3)已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若只研究甲病,则Ⅱ-7的基因型为aa,Ⅱ-8的基因型为Aa,二者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几率是1/2Aa;若只研究乙病,则Ⅱ-7的基因型为XBXb,Ⅱ-8的基因型为XBY,二者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4XBY;综上分析,Ⅱ-7和Ⅱ-8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2×1/4=1/8。 42.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母本是_____。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___种。 (2)操作①叫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_____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___,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___茎。 (5)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年对___代进行观察。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_____,所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_,比例接近______。 【答案】 (1). 矮茎豌豆 (2). 高茎豌豆 (3). 纯 (4). 去雄 (5). 自然传粉 (6). 人工授粉 (7). 套袋处理 (8). 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9). 子一 (10). Dd (11). 高 (12). 三 (13). 子二 (14). 3∶1 (15). DD、Dd、dd (16). 1∶2∶1 【解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套上纸袋。2、分析题图:题图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 (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即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传粉之前进行。 (3)操作②是人工授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4)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 (5)由于第一年获得子一代种子,第二年获得子二代的种子,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三年观察子二代的性状。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基因型为Dd),F1自交,F2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高茎(D_):矮茎(dd)=3:1;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 43.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此过程除图中所示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等。 (2)③表示________,合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通过________转移到细胞质中,穿过________层膜,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 (3)图中方框内的碱基应为________,对应的氨基酸应为________(赖氨酸密码子为AAA,苯丙氨酸密码子为UUU)。 (4)图中的氨基酸共对应________个密码子。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答案】 (1). 翻译 (2). 核糖体 (3). 酶和能量 (4). mRNA (5). 细胞核 (6). 核孔 (7). 0 (8). 需要 (9). UUU (10). 赖氨酸 (11). 7 (12). 从左到右 (5’→3’) 【解析】 【详解】(1)图示是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有:原料(氨基酸)、模板(mRNA)、酶、能量和tRNA,因此除图中所示条件外,还需要酶和能量等。 (2)③表示mRNA,其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mRNA合成后通过核孔到细胞质中,因此穿过0层膜,需要能量。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中方框内的碱基应为UUU;5的密码子是AAA,编码赖氨酸。 (4)图中的氨基酸共对应7个密码子。根据tRN A的移动方向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 44.已知西瓜早熟(A)对晚熟(a)为显性,皮厚(B)对皮薄(b)为显性,沙瓤(C)对紧瓤(c)为显性,控制上述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三个纯合的西瓜品种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进行下图所示的育种过程。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为获得早熟、皮薄、沙瓤的纯种西瓜,最好选用品种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杂交。 (2)图中________植株(填数字序号)能代表无子西瓜,该植物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获得⑦幼苗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与⑧植株相比,⑩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所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按图中所示的育种方案,④植株最不容易获得AAbbCC品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的⑥植株属于新物种,其单倍体________(填“可育““不可育”)。 【答案】 (1). 乙 (2). 丙 (3). ⑨ (4). 三 (5). 花药离体培养 (6). 均为纯合子 (7).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产生有利变异频率较低 (8). 可育 【解析】 【详解】(1)提供的三个纯合的西瓜品种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为获得早熟、皮薄、沙瓢的纯种西瓜(AAbbCC),最好选用品种乙和丙进行杂交。 (2)无子西瓜为三倍体,是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获得的,因此图中⑨植株能代表无子西瓜。 (3)获得⑦幼苗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将花药培养为单倍体幼苗;⑤植株自交得到的⑧会发生性状分离,而单倍体育种的优点就是所得的后代全为纯合子,因此与⑧植株相比,⑩植株的特点是均为纯合子,所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按图中所示的育种方案,④植株最不容易获得AAbbCC品种,原因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产生有利变异频率较低。 (5)图中的⑥植株属于新物种,由于该植物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因此其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即其单倍体可育。 45.自然界中的生物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两大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图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图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中结构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其自身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将A放入0.3 mol/L的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1). A无中心体 (2). 大液泡、叶绿体 (3).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4). D (5). 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6). 核糖体 (7). 自由扩散 (8). 主动运输 【解析】 【详解】(1)题图A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无中心体;B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和中心体,该细胞表示低等植物细胞。因此,A与B相比,主要区别是A无中心体。 (2)若A图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叶绿体;B图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叶绿体(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 (3)分析图解可知,A、B、C均具有细胞结构;而D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能独立合成自身蛋白质,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和原料合成其自身蛋白质。 (4)A、B为真核细胞,C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将A放入0.3 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在高浓度溶液中,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植物细胞中运出,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由于K+和NO3-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使A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最终导致A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不断吸水,使A细胞的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