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模拟卷2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生物卷(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B.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是真核细胞产生ATP的重要场所 C.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较慢 D.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D [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线粒体内膜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叶绿体内膜不产生ATP,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完成光反应,产生ATP;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形成有关,垂体细胞能分泌多种蛋白质类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因此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更快;内质网有效地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2.如图是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葡萄糖在①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 B.②与脂质合成有关,在性腺细胞中其含量非常丰富 C.③能合成ATP,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D.①②④三种细胞器都参与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 D [本题考查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含图像)和功能的相关内容。①是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反应;②是高尔基体脂质合成的车间是内质网;③是叶绿体,合成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是①线粒体中产生的ATP;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与其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①线粒体、②高尔基体和④内质网。] 3.下列关于脂肪、蛋白质、糖类的检测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会发生蓝色反应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D.马铃薯块茎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C [本题考查化合物的鉴定实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若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也可能是未进行水浴加热;组织切片上若有脂肪,滴加苏丹Ⅲ会出现橘黄色颗粒;马铃薯块茎含有的糖为淀粉,不是还原糖,故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4.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K+逆浓度梯度进入神经细胞时需要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 C.血液中的O2浓度影响人的红细胞葡萄糖跨膜运输的速率 D.酒精进入胃部黏膜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 [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相关知识。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实现的;K+逆浓度梯度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并且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血液中的O2浓度不能影响人的红细胞葡萄糖跨膜运输的速率;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5.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原核细胞合成ATP时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 C.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需要ATP供能 B [本题考查的是ATP的相关内容。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细胞质和细胞核都需要ATP供能,都有ATP的分布;原核细胞合成ATP时能量有的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有些也可来自光合作用;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为胞吐过程,需要ATP供能。] 6.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然停止光照后的一段时间内,叶绿体中C5/C3的值上升 B.突然停止O2的供应后,酵母菌线粒体内不再生成水,但可一直生成CO2 C.若用18O标记O2,则植物体产生的H2O、CO2和C6H12O6中均可出现18O D.若植物体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植物体的干重一定会增加 C [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突然停止光照后的一段时间内,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和[H]的量减少,对C3的还原减少,C3含量增加,C5含量减少,叶绿体中C5/C3的值下降;突然停止O2的供应后,酵母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内不再生成水,线粒体内也不能生成CO2,但进行无氧呼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若用18O标记O2,则18O2参与有氧呼吸,植物体产生HO,HO参与有氧呼吸,植物体产生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植物体产生C6HO6;若植物体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白天有机物积累,而夜间只存在呼吸作用,会导致有机物的消耗,因此植物体的干重不一定增加。] 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mRNA种类完全不同 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D.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B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相关内容。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故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存在于个体的所有细胞中,包括正常细胞和癌细胞。] 8.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B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内容。盐酸能够使洋葱根尖组织细胞相互分离,不能使小鼠骨髓细胞相互分离,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使小鼠骨髓细胞相互分离;利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待观察的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与体细胞相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会出现细胞板,小鼠骨髓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9.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D [本题考查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的相关内容。检测土壤中细胞总数,需要制备培养基,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则需对土壤溶液进行稀释,并涂布于各组平板上;为检测培养基是否彻底灭菌,需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小时;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10.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C.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D.白菜染色体是2N,甘蓝染色体是2N,体细胞杂交后染色体数目仍是2N D [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相关内容。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可以使用电刺激;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是由两个体细胞融合而来的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属于多倍体;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白菜染色体是2N,甘蓝染色体是2N,体细胞杂交后,两个细胞的细胞核融合成杂种细胞的细胞核,其中的染色体数目是4N,染色体有一半来自白菜,有一半来自甘蓝。] 11.如图是某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乙细胞由甲细胞分裂形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乙细胞的形成过程受性激素调节 C.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D.与乙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或aaB或AAB C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由图可知,乙细胞的染色体数与甲细胞相同,而且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不成熟生殖细胞,而性激素的作用就是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所以乙细胞的形成受性激素的调节;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该个体可能为雄性,由甲细胞可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经染色体复制后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分别为AABB和aaB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仍为AABB和aaBB。而乙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B,A和a基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其原因可能是在DNA复制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a基因突变为A基因,另外还有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A和a这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是A和a这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经减数第一次分裂生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和AaB,如果是在DNA复制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那么经DNA复制后生成的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经减数第一次分裂生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和aaB,如果是在DNA复制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那么经DNA复制后生成的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经减数第一次分裂生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和AAB。] 12.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上可同时出现mRNA、tRNA和rRNA B.化学本质为RNA的酶主要形成于细胞核 C.tRNA结构中无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双链区域 D.真核生物rRNA的转录是在核仁中完成的 C [本题考查RNA的相关内容。RNA分为3种,分别为mRNA、tRNA和rRNA,rR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翻译时,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以mRNA作为模板开始翻译,与mRNA上每3个碱基配对的tRNA运载着氨基酸进入核糖体,故核糖体上可同时出现mRNA、tRNA和rRNA;RNA是由转录产生的,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tRNA结构中有部分碱基互补配对形成的双链区域;真核生物中核仁的作用是参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 13.下列有关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B.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种肽链 C.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遗传信息的表达实现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的分布情况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本题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相关知识。转录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对U、T对A、G对C、C对G,而翻译过程中则是A对U、U对A、G对C、C对G;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因为均以一个mRNA为模板,所以可以同时指导合成同种的多个肽链;遗传信息(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出蛋白质,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蛋白质和DNA进行实验,只有32P标记DNA的实验组,其同位素的分布情况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14.彩椒的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皮色遗传。已知红皮基因(B)对绿皮基因(b)显性,但在另一黄色显性基因(A)存在时,则基因B和b都不能表达。现用基因型AaBb的个体和基因型Aabb的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 ) A.2种,7∶1 B.3种,12∶3∶1 C.3种,6∶1∶1 D.4种,1∶2∶2∶1 C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内容。由题意可知。A- - -表现为黄色,aaB-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绿色。若用基因型AaBb的个体和基因型Aabb的个体杂交,则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黄色∶红色∶绿色=3/4∶(1/4×1/2)∶(1/4×1/2)=6∶1∶1。] 15.如图所示,已知染色体上发生了①~④四种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发生的变异均未产生新基因 B.①~④发生的变异依次是染色体倒位、缺失、重复与基因突变 C.①~④所发生的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①②③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④为基因突变 D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知识。由图可知,与正常染色体相比,①染色体缺失了pq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②染色体多了一个O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③染色体发生了NOp片段的倒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④正常染色体原来的N基因突变成n基因,产生了基因突变。④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①~④发生的变异依次是缺失、重复、倒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基因突变不可见。] 16.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其中雄果蝇中白眼(XaY)占5%,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2.5% B.若以上条件不变,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 C.该种群Xa基因频率是0.05 D.该种群下一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能都不会发生改变 A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和种群进化的相关内容。从题中信息可知,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果蝇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从白眼雄果蝇的比率判断Xa基因频率为0.05,可以估算雌果蝇中白眼的占比为Xa基因频率的平方为0.25%;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生物种群不发生进化;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下一代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也可能不发生改变。] 17.某课题组为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不同品系遗传性矮生豌豆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赤霉素对生长速率越慢的豌豆作用越显著 C.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促进生长 D.不同品系豌豆自身合成赤霉素的量都相同 B [本题考查生长素和赤霉素及相关实验结果分析的相关内容。由题图可知,生长素对矮生豌豆的生长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由图可知,生长速率越慢的矮生豌豆用赤霉素处理后,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高度比更大,说明赤霉素对生长速率越慢的豌豆作用越显著;据图只能知道生长素和赤霉素对矮生豌豆生长的影响,不能得出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由图不能看出豌豆自身合成赤霉素的多少。] 18.下列有关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出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接受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使后膜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D.神经元细胞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A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传出神经元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接受中间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完成作用后,突触后膜会恢复为静息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K+ 排出形成的是静息电位。] 19.早春时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变化大,人体抵抗力下降,感冒病毒容易乘虚而入从而使人患上感冒。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感冒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机体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会上升 D.若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受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垂体 C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从感冒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机体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会上升,产热增加;若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受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与垂体无关。] 20.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会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B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和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淋巴细胞分化前后识别的物质不同,所以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同;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能识别抗原的B细胞,然后增殖分化得到浆细胞;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起攻击;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 21.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B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内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不需要进行标记;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被调查对象的个体数量较少,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可增加目标植物被统计到的概率,提高统计结果的可信度;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等距取样法常用于样本总体为长条形时,而五点取样法常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适当增加样方的数量,扩大样方的面积,可使统计结果更可靠。] 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 B.森林退化成草原进而变为荒漠的过程属于演替 C.一只狼吃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大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了狼体内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环节越多,人可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B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而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森林退化成草原进而变为荒漠的过程属于演替,发生的是逆向演替;能量传递效率10%~20%是指在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个体之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环节越多,人可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如将一些浪费的能量多级利用。] 23.(2017·全国卷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横坐标为种群数量,曲线最高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剩余量保持在K/2,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可使种群数量迅速得以恢复。] 2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一年时间内的能量流动模型,数字表示能量数值的相对值(单位为a),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草原生态系统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975a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 C.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8 a”包含了其粪便中的能量 D.次级消费者要获得50 a的能量,生产者需要固定的能量为4 000 a C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1 600 a,呼吸散失的热能为625 a,剩下的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975 a;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应用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箭头表示;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 600=1/8,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的1/10,当次级消费者获得50 a的能量时,生产者要固定的能量为50 a÷(1/10)÷(1/8)=4 000 a。] 25.科研人员通过PCR获得肝细胞特异性启动子——白蛋白启动子,将该启动子与Cre重组酶基因结合构建表达载体,培育出在肝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该表达载体导入肝细胞以获得转基因小鼠 B.PCR获得白蛋白启动子需设计特异性的引物 C.构建该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D.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完成表达 B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的相关内容。在动物基因工程中,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所以应将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以获得转基因小鼠;PCR技术需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完成表达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5分)某野生型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甲所示,经人工诱变,培育得到一种突变型水稻(发生了基因突变),该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图乙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曲线,据图回答: (1)图甲中,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野生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 (2)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甲所示的3种光强下,该野生型水稻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3)据图乙分析: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水稻的光反应强度________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水稻的暗反应强度________野生型。相同条件下该突变型水稻产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该突变型水稻是否为新物种?________(填“是”或“不是”)。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1)分析图形,图甲中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野生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为0。(2)分析图甲,当CO2浓度小于a时,野生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则说明野生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大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3)分析图乙,当光照强度低于P时,同等光照强度下,突变型水稻的光合速率低于野生型水稻的光合速率,即突变型水稻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水稻;当光照强度大于P时,突变型水稻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因此突变型水稻的暗反应强度大于野生型;判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是否形成生殖隔离,而本题突变型水稻和野生型水稻仍是同一物种,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突变型水稻不是新物种。 答案:(每空1分,共5分) (1)0 (2)大于 (3)低于 高于 不是 27.(8分)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仅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1)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相关区域兴奋并传导到迷走神经,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为________作用于________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2)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在调节胰岛素分泌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都作用于同种细胞,两者所起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关系。此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是________。 (3)异常情况下,人体某种T细胞会被过度激活,分化成________后特异性攻击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使其裂解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此病属于________。另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推测此病的致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血糖调节。(1)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2)据题干信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是抑制胰岛素分泌,而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二者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胰岛素、肾上腺素参与,故此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3)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将胰岛B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攻击,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据题干信息“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说明胰岛B细胞没有受损,但是血糖浓度仍高,说明胰岛素的受体异常, 不能与胰岛素正常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8分) (1)信息分子(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胰岛B (2)拮抗 神经体液 (3)效应T细胞 自身免疫病 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2分) 28.(10分)如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种群密度主要受到年龄组成、性别比例、__________及________的影响。 (3)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可能下降的是________;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 (4)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为因素导致了某些动物(如大熊猫)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大熊猫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________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动物种群密度主要受到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3)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由于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故甲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甲;丙种群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故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将减少;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竞争关系,也可能是捕食关系。(4)据图示可知,乙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季节食物的多少不同。(5)大熊猫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使其环境容纳量升高,这是保护大熊猫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每空1分,共10分)(1)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甲 丙 竞争、捕食 (4)食物的多少 (5)栖息地遭到破坏,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 提高环境容纳量 29.(7分)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某一相对性状中野生型对突变型为隐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雄株的X染色体来自________。 (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子代中偶然发现一雄株基因型为Bbb,分析认为该异常雄株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_______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该结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二是某一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则该变异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若该异常雄株能形成配子(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后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则该雄株能形成________种配子。 (3)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现用某正常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若子代中雌株全为野生型,雄株全为突变型,则该突变型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伴性遗传的相关内容。 (1)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X染色体来自母本,Y染色体来自父本。(2)该植物的某一相对性状中野生型对突变型为隐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合突变型雄株基因型为BB,野生型雌株基因型为bb,后代基因型理论上为Bb,而后代基因型为Bbb,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增加或移接,导致产生了基因型为bb的卵细胞;也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异常,产生了染色体组成为bb的卵细胞;已知该雄株基因型为Bbb,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后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则可以产生Bb、B、b、bb四种配子。(3)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正常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XbXb杂交,后代雄株全为突变型,说明父本提供了YB配子,后代雌株全为野生型,说明父本提供了Xb配子,故该突变型雄株的基因型为XbYB。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7分) (1)母本 (2)母本 染色体片段的增加(增添、重复)、移接 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 4 (3)XbYB(2分) 30.(10分)如图为某工厂生产杨梅酒和杨梅醋的基本工艺流程,请回答: (1)①过程是________处理。杨梅汁装入甲罐时,要留有大约________的空间。甲罐上方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酵母菌进行________。在缺氧、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会受到抑制。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填充的木材刨花应先经________处理,然后加入含____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请写出乙罐中生产杨梅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杨梅酒和杨梅醋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需向相应的发酵罐中加入优良的菌种。从野生菌群中分离纯化优良菌种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从图中可知,杨梅需榨汁后变为杨梅汁;在酿制杨梅酒的过程中需要留有1/3的空间;管中加水隔绝空气以保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在缺氧、酸性的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其他微生物都会受到抑制。(2)制备杨梅醋的过程中木材刨花需要先灭菌,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酿杨梅醋利用的菌种是醋酸杆菌;乙罐中生产杨梅醋的反应方程式为C2H5OH+O2―→CH3COOH+H2O。(3)分离纯化优良菌种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冲洗)榨汁 1/3 无氧呼吸 呈酸性 (2)灭菌 醋酸(杆) C2H5OH+O2―→CH3COOH+H2O(写“酶”给分,中间用“=”不给分)(2分) (3)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两空没有先后顺序) 31.(10分)如图为某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需要用________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________ 培养;细胞培养需要O2和CO2,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时进行去核。供体细胞培养一般不会超过10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供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的常用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利用图中重组胚胎获得同卵双胎的克隆后代,可在其发育到________阶段时,对其进行胚胎分割移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内容。 (1)细胞贴满瓶壁以后,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然后分瓶继续传代培养;细胞培养需要O2和CO2,O2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CO2维持培养液的pH。(2)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才能与精子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因此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进行去核;为了保证细胞内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供体细胞培养一般不能超过10代;供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常用电刺激的方法进行融合。(3)由于动物胚胎的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从而使得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4)一般选择囊胚进行胚胎分割移植。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胰蛋白酶 传代 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或有氧呼吸)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 保证细胞内正常的二倍体核型(2分) 电刺激(或电激) (3)动物胚胎的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2分) (4)囊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