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淀粉酶能使淀粉在很短时间内水解成麦芽糖,而对蛋白质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A. 高效性和多样性 B. 高效性和专一性 C. 专一性和多样性 D. 稳定性和高效性 2.下列生物具有细胞核的是( ) A. 酵母菌 B. 蓝细菌 C. 乳酸菌 D. 大肠杆菌 3.下列叙述中,哪项关于核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B. 由C、H、0、N、P元素组成 C. 由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和核糖核苷酸(RNA)组成 D. 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如图为某物质部分结构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b B. 核苷酸链的五碳糖是核糖或脱氧核糖 C. 该核苷酸链中的每个五碳糖都连接了两个磷酸基团 D. 由图可知,该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氢键 5.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常伴随ATP的水解,放能反应常伴随ATP的合成 C. 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 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均是线粒体 6.生物学上常用单细胞生物伞藻来研究细胞的有关功能,如图是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示意图,该实验最能说明的是( ) A. 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B. 伞藻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C. 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D. 细胞质与细胞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 ) A. 叶肉细胞产生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 B. 细胞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C. 细胞溶胶产生的[H]需氧呼吸不会堆积,而厌氧呼吸会出现堆积现象 D. 需氧呼吸、厌氧呼吸均不能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化到ATP中 8.对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B. 实验中测量到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不同 C. 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D. 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9.为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先于叶片光合速率下降 B.提取实验组叶片中的色素并分离,在滤纸条上不会出现色素带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02浓度下降引起的 10.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的B细胞和图2中的乙都称为靶细胞 B. 图2体现了细胞与细胞接触直接传递信息 C. 图3体现了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D. 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是通过图2方式完成的 11.用某红色溶液处理苔藓小叶后在显微镜下很快观察到如图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红色区域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绿色区域 B. 绿色是由于与试剂反应所致 C. 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解体 D.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步骤 步骤 组别 甲 乙 丙 1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液2mL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液2mL 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液2mL 2 蒸馏水1mL 酵母提取液1 mL 稀释睡液1 mL 3 37℃恒温水浴,保温10min 4 斐林试剂1 mL 斐林试剂1 mL 斐林试剂1 mL 5 50~65℃温水中加热2 min 实验结果 蓝色 砖红色 蓝色 A. 甲、丙组对照说明唾液中不含酶,没有催化作用 B. 甲、乙组对照不足以说明酵母提取液中含有蔗糖酶 C. 根据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 根据三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酶在高温和过酸条件下失活 13.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结构①②为两种细胞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结构①与细胞的分泌有关 C.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刚形成的吞噬体具有1层磷脂分子 14.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洋葱的管状叶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B. 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基因突变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用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最适材料之一 15.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 A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联通B瓶 B. A瓶密封后,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B瓶 C. A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瓶 D. 实验结束后,在B瓶中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存在 16.森林中,阳光可能会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在地上投下“光斑”,它们随着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下图显示了在“光斑”照耀前后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02和释放02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斑”开始表明此时植物开始先合作用并且强度大于呼吸 B. 图中的A点两条曲线重合,表明植物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C. A至B段表明植物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D. 该实验表明,制约氧气释放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17.下图是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结构简图,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 B. 人缺Fe会导致贫血 C. Fe和Mg属于大量元素 D. 人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18.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 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 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C. 细胞中ATP的数量 D.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 19.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 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B. 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 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 D. 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合成多糖功能增强 20.下图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紫色 21.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 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均上移 D. c点时植物的O2产生量为N1 22.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④→① 23.图表示物质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该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被运输物质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 B. 大部分离子以该方式跨膜运输 C. 该方式的运输速度不存在饱和值 D. 该方式也能逆浓度梯度输送特定分子 24.人体细胞某基因活化后能导致细胞凋亡,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A. 该基因是原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 B. 该基因活化后其细胞周期缩短 C. 该细胞一定是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 D. 细胞发生凋亡是有积极意义的 25.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和突然增强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A.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B.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C.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多,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D.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26.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表:①~④为观察中要使用到的镜头。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观察到的结果是染色过深,无法看清染色体 B. 乙观察到的结果是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 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分裂图像后,丙同学欲仔细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应选用的镜头组合为②和③ D. 丙同学可以看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7.下列实验操作中,会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 A. 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作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D.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动物脂肪细胞,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橘黄色颗粒 28.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B. 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最多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继续分裂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叶片的所有细胞中,其他部位细胞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 B. 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 C. 恩格尔曼实验有力地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D.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试管编号 a b c d e 加入试剂 3%H2O2 2mL 3%H2O2 2mL 3%H2O2 2mL 3%H2O2 2mL H2O 2mL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设置反应条件 蒸馏水 FeCl3溶液 肝脏研磨液 煮熟的肝脏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剂量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观察气泡产生 (1)该实验中,衡量H2O2分解的快慢是以单位时间内_______为指标,H2O2分解最快的试管是______。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H2O2分解最快的试管是_______。 (2)实验中采用的肝脏必须是新鲜的,目的是保证___________。 (3)试管a和d的实验现象几乎相同,是因为高温会破坏酶的______,从而使其永久失去活性。 (4)假如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5)该同学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B代表反应过程,则B代表的是________。若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原浓度适宜),短时间内③的含量会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3)如果C代表反应场所,则C代表的是________。在缺氧条件下,C中的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______________。 33.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琥珀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分别在起始和24小时后以温克碘量法测定各组培养瓶中的氧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3 3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mg/L的原因是 ;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 mg/L·24h。 (2)当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24h。 (3)光照强度至少为______(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正常生活耗氧量所需。 34.下图1、下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_______条染色体,与图1中的______数目相同。 (2)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的_____段,图3中C→D段对应的染色体变化为_____。 (3)同学甲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先用水培法培养洋葱根尖,然后切取1~5cm左右的根尖在10%盐酸中解离,再移入0.01g.mL-1龙胆紫溶液中染色,最后制片观察。观察时他在多个视野中未能找到分生区细胞,同学乙用甲培养的根尖进行规范操作,找到分生区后,没有发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于是他耐心等待,可最终还是未能发现。 ①甲同学很难找到分生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②甲同学装片制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有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耐心等待还是未能等到分裂期的出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淀粉酶能使淀粉在很短的时间内水解成麦芽糖,说明酶的催化效果明显,其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体现出酶的高效性;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对蛋白质的水解不起作用,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2.A 【解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乳酸菌是一种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3.C 【解析】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 【考点定位】核酸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核苷酸数量不同和排列顺序多样决定DNA分子多样性。 4.D 【解析】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A项错误;该物质含有U,应为RNA,核苷酸链的五碳糖是核糖,B项错误;该核苷酸链中除最后一个五碳糖外,其余的每个五碳糖都连接了两个磷酸基团,C项错误;由图可知,RNA中可能出现碱基互补配对,可能含有氢键,D项正确。 5.B 【解析】ATP分子中的高能化学键储存着大量的能量,A项、C项错误;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如生物合成等常伴随ATP的水解,放能反应如有机物分解常伴随ATP的合成,B项正确;需氧型的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和细胞膜),D项错误。 6.B 【解析】伞藻核移植实验说明,伞藻“帽”的建成主要由细胞核决定。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也不能说明细胞核、细胞质与分裂、分化的关系。选B。 7.D 【解析】试题分析:叶肉细胞产生的葡萄糖需要分解成丙酮酸后才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部位是线粒体,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细胞溶胶产生的[H]需氧呼吸不会堆积,厌氧呼吸也不会出现堆积现象,与丙酮酸转化成酒精或乳酸,C错误;需氧呼吸、厌氧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化到ATP中,D正确。 考点: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比较,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8.B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故A正确;实验中测量到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所以B错误;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大,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故C正确;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9.D 【解析】对比分析甲、乙图示可知: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绿素含量下降,A项错误;实验组叶片中的叶绿素从第4天开始下降,若在第4天前提取实验组叶片中的色素并分离,在滤纸条上会出现正常的4条色素带,若在第4天后提取实验组叶片中的色素并分离,则在滤纸条上出现的4条色素带中,叶绿素所对应的色素带较正常的窄,B项错误;实验2~4天,实验组的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并没有下降,据此推知: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干旱引起叶片大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内CO2浓度下降所致,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关键是仔细比较分析两个曲线图,看清楚纵、横坐标轴的含义以及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即分析每一曲线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并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推理分析,并进行“图→文”的转化,由此对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 10.D 【解析】 图1中的B细胞和图2中的乙都称为靶细胞,A正确;图2体现了细胞与细胞接触直接传递信息,B正确;图3体现了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C正确;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是通过图1方式完成的,D错误。 【点睛】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11.A 【解析】 据图分析,绿色表示细胞液,红色表示细胞外液,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所以红色区域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绿色区域,A正确;绿色是叶片内色素的颜色,B错误;细胞没有死亡,细胞膜没有解体,C错误;图中无法判断RNA或DNA等物质的存在部位,D错误。 12.B 【解析】甲、丙组对照说明唾液中不含有消化蔗糖的酶,而不是不含有酶,A错误;甲乙组对照不足说明酵母提取液中含有蔗糖酶,可以设置一组添加蔗糖酶的对照实验,B正确;只根据丙组的实验不能得出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错误;实验中没有涉及到高温和过酸的条件,得不出结论,D错误。 13.D 【解析】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结构①为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包装、分泌有关,B正确;吞噬泡与②的融合体现膜的结构特性,即膜的流动性,C正确;刚形成的吞噬体具有2层磷脂分子,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4.A 【解析】绿色的洋葱管状叶细胞中有叶绿体,可以作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材料,A项正确;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有颜色,不能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用洋葱鳞片叶的白色内表皮细胞,故C项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 一般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其细胞液为紫色,在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相关实验,都是课本上的重要的常见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条件及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5.B 【解析】A瓶密封后,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A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B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A 、C项错误,B项正确;实验结束后,应取B瓶中的滤液2mL注入到试管中,再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D项错误。 16.D 【解析】 “光斑”开始,氧气释放速率增加,不能表明此时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并且强度大于呼吸作用,A错误;图中的A点两条曲线重合,表明植物此时光反应等于暗反应,B错误;A至B段,有C02吸收量,故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错误;该实验表明,影响光反应的因素是光斑和暗反应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因此制约氧气释放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D正确。 17.C 【解析】 植物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人体缺Fe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造成缺Fe性贫血,B正确;Fe是微量元素,C错误;人体液中的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体中类囊体上含有叶绿素,D正确。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部分无机盐离子的具体功能分析: 18.A 【解析】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吸收的量主要去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的高低,故选A。 19.C 【解析】在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A正确;在细胞分裂前期,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 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消耗ATP,但由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所以ATP含量基本保持相对平衡,C错误;由于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D正确。 20.B 【解析】正常绿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叶绿素a,其次是叶绿素b,第三位的是叶黄素,含量最少的是胡萝卜素,所以植物叶片是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的含量高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秋天叶子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不稳定分解了,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从图中可以看出,胡萝卜素、叶黄素明显高于叶绿素a、叶绿素b,故叶片呈黄色。 【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名师点睛】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在纸层析上,从上往下(距离点样处由远到近)的色素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21.C 【解析】试题分析: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 O 2 的吸收量表示细胞呼吸强度,此时细胞的呼吸作用除受温度的影响外,还受O2 浓度等条件的影响,A错误。b点表示该光照强度下既没有O 2的释放,又没有O2 的吸收,即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B错误。30℃时,细胞呼吸强度增大,a点上移,在d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产生的O2 更多地用于有氧呼吸,d点上移,C正确。c点时,该植物的O 2 产生量为|N1 |(呼吸作用耗氧量)+ |N2 |(净释放氧量),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影响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2.C 【解析】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先经过较长的分裂间期,此时会进行DNA复制和中心体复制,故应是③,故A、B、D错误。在前期会从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故是②。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通常认为是赤道版,故是④。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故是①,故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连线] 23.A 【解析】被动运输是一种顺浓度梯度运输方式,图示表示的是需要载体协助的被动运输,其中被运输的物质必须与载体代表结合,A正确;离子既有主动运输方式,也有被动运输方式,B错误;图中运输方式在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时就达到饱和,C错误;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D错误。 24.D 【解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不会使细胞凋亡,AB错误,抗原侵入靶细胞有可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但不是一定,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某些基因的表达的结果,所以细胞发生凋亡是有积极意义的,D 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生命历程 【名师点睛】细胞死亡的相关总结 25.B 【解析】二氧化碳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的是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时,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个反应变弱,则这个反应的反应物C5化合物消耗减少,剩余的C5相对增多;生成物C3生成量减少.由于C3化合物的生成量减少,则又影响了C3化合物的还原,使得C3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减弱,则消耗的[H]和ATP量减少,所以[H]和ATP剩余的量增多.所以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的含量增多、C3的含量减少、C5的含量增多. 光照突然增强:由于光照突然增强,会使光反应加快,使光反应产物还原性氢、ATP合成停止使其含量增加.暗反应C3的还原需要还原性氢、ATP,由于还原性氢、ATP含量下降,使C3的还原增加,又由于二氧化碳固定继续按原来速度进行,所以C3含量不断减少;C5的形成增加,而暗反应不变,即C5的消耗速率不变,故C5的含量增加.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26.C 【解析】甲未进行解离,不能使细胞分散开来,所以造成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而不是染色体过深,A错误;乙未进行漂洗,这样不利于染色,因此造成染色体着色很浅或模糊不清,而不是细胞重叠,B错误; 想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距离装片距离越近,故目镜选择②,物镜选择③,C正确;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前期,且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有中心体,D错误。 27.D 【解析】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先将酶与底物分别作不同保温处理,然后再将同种温度的酶和底物混合,B错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需要先加入NaOH,再加入CuSO4溶液,C错误;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动物脂肪细胞,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橘黄色颗粒,D正确。 28.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解:①、光反应包括水解光解和ATP的合成,①正确; ②、暗反应阶段消耗[H]和ATP,②错误; 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合成少量ATP,③正确; 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分解成还原性氢,合成少量ATP,④正确; 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前两个阶段还原性氢,⑤错误. 故选:B.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9.A 【解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A正确;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装片的制作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最长,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C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所以不可能看见细胞继续分裂,D错误。 30.D 【解析】植物的叶片以及绿色的茎部细胞中都存在叶绿体,都可能含有光合色素,A错误;叶绿体中四种色素都可以吸收光能,只有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可以转化光能,B错误;恩格尔曼实验有力地证明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C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正确。 31. 气泡数量 c b 酶的活性 空间结构 H20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酶,考查对酶的作用、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理解。 (1)该实验中,衡量H2O2分解的快慢是以单位时间内气泡数量为指标,H2O2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H2O2分解最快的试管是C。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H2O2酶失活,FeCl3催化效率最高,H2O2分解最快的试管是b。 (2)新鲜肝脏中酶的活性较高。 (3)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4)若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H20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5)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2. O2 ADP+Pi 暗反应 上升 细胞质基质 酒精和CO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考查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箭头方向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判断反应过程,推断反应场所。 (1)根据示意图中的箭头方向和部分物质,图中①、②代表的物质依次是O2、ADP+Pi。 (2)B代表暗反应。若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原浓度适宜),短时间内③C5消耗减少,含量会上升/。 (3)C代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分解成酒精和CO2。 33.(1)黑瓶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7 (2)21 (3)a 【解析】(1) 黑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mg/L;该瓶中所有生物在12h内消耗的氧气量为3mg/L,因此24h内呼吸消耗的O2量为10-3=7mg/L。(2)当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为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24-10)+7=21mg/L。(3)光照强度为a klx时,白瓶中溶氧量不变,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刚好用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光照强度为a 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1)呼吸速率 ①概念:指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分解有机物的速率。 ②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或吸收的O2量。 ③测定条件:黑暗条件下。 (2)表观(净)光合速率:光照下测定的CO2吸收速率(或O2释放速率)。 (3)实际(总)光合速率:植物在光下实际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计算公式=表观(净)光合速率+呼吸速度。具体可表示为:实际光合速率=从外界吸收CO2的速率+呼吸释放CO2的速率或实际光合速率=释放O2的速率+呼吸消耗O2的速率。 (4)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如下表): 真正光合速率 O2产生(生成)速率或叶绿体释放O2量 CO2固定速率或叶绿体吸收CO2量 有机物产生(制造、生成)速率 净光合速率 植物或叶片或叶肉细胞O2释放速率 植物或叶片或叶肉细胞CO2吸收速率 有机物积累速率 呼吸速率 黑暗中O2吸收速率 黑暗中CO2释放速率 有机物消耗速率 (5)光合速率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①当净(表观)光合速率>0时,植物积累有机物而生长; ②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 ③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植物将死亡。 由图乙可看出,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应为净光合速率的至高点,而非真正光合速率的至高点。 34. 8 DNA分子或染色单体 B→C 着丝点断开,染色体数目增倍 取的根尖过长 解离后未用清水漂洗(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来解离) 装片中所有的细胞都在解离时被杀死,不可能继续分裂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考查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的理解,考查坐标曲线的分析。应注意图2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数。 (1)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图1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 (2)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3中的B→C段,图3中C→D段对应着丝点断开,染色体数目增倍。 (3)①甲取的根尖过长,所以很难找到分生区。 ②甲解离后未经漂洗,直接进行染色装片,染色体不易着色。 ③细胞在解离时被盐酸杀死,不会继续分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