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西藏林芝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西藏林芝市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仅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入答题栏内。每小题3分共60分) 1. 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与其他几种都不相同的是( ) A. 氨基酸分子 B. 水分子 C. 氧气分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A 【解析】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小分子、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2、细胞膜运输物质的功能具有选择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专一性; 3、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详解】氨基酸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般为主动运输,水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 2. 下列生理活动中,要消耗ATP的是 A.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 根毛细胞吸收水分 C. 肌肉细胞从内环境中吸收K+ D. 叶片蒸腾水分 【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植物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水分子的运输,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 C、钾离子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蒸腾作用中水分的散失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 3. 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 淀粉酶 B. 脂肪酶 C. 蛋白酶 D. 麦芽糖酶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水解,因此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由C、H、O、N四种元素元素组成 B. 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C.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 【答案】A 【解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 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A错误; B、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B正确; C、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 D、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D正确。故选A。 5. 若人体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结构破坏了,该细胞不能发生的过程是( ) A. 生成乳酸 B. 生成丙酮酸 C. 生成ATP D. 生成CO2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详解】A、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生成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构是否破坏无关,A正确; B、人体肌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构是否破坏无关,B正确; C、人体肌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构是否破坏无关,C正确; D、人体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生成CO2,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线粒体结构破坏,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而不能生成CO2,D错误。故选D。 6. 有氧呼吸过程中,合成大量ATP的阶段发生在 A. 细胞质基质中 B. 线粒体内膜上 C. 线粒体外膜上 D. 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B 【解析】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过程,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正确; C、线粒体外膜上不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故选B。 【点睛】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糖酵解过程,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7. 在研磨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其作用分别是( ) A. 研磨充分,溶解色素 B. 防止色素受破坏,溶解色素 C. 研磨充分,防止色素被破坏 D. 防止色素被破坏,研磨充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溶解色素的是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或丙酮,A错误; B、碳酸钙可以可以保护色素,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色素,B错误; C、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C正确; D、防止色素被破坏的是碳酸钙,使研磨充分的是二氧化硅,D错误.故选C. 8. 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被抑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 A. 分裂前期 B. 分裂期中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分裂间期 【答案】D 【解析】DNA分子复制一般发生在分裂的间期。 【详解】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被抑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分裂间期,故选D。 9.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 A. 基因组的改变 B. 原癌基因的突变 C. 基因选择性表达 D. 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答案】C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据此答题。 【详解】A、细胞分化后,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基因组不变,A错误; B、原癌基因的激活是细胞癌变的原因,不是细胞分化的实质,B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不是细胞分化的实质,D错误。 故选C。 10. 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多细胞的个体,这主要依赖于子细胞的 A. 分裂和癌变 B. 衰老和分化 C. 分裂和分化 D. 衰老和分裂 【答案】C 【解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详解】(1)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导致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导致细胞种类增多。 因此,从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成熟个体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胞。这主要体现了细胞的分裂、分化。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11.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与人体细胞生发层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的主要差别发生在 A. 前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后期和末期 D. 末期和前期 【答案】D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间期 相同点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 (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 (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故选D。 12.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 A. 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B.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C. 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 细胞内的色素积累较多 【答案】A 【解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某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由分析可知: A、细胞呼吸速率加快不是衰老细胞的特征,A错误; B、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B正确; C、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C正确; D、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积累较多,D正确。故选A。 13. 叶绿体中含有两类光合色素,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 A. 红光 B. 黄光 C. 绿光 D. 蓝紫光 【答案】D 【解析】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种类,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14.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 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 【答案】D 【解析】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癌细胞能无限增殖,A正确; 按照自由基说,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B正确; 细胞中的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C正确; 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D错误。 【点睛】学生对衰老理解不清 细胞的衰老 15.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新生命的起点是 A. 卵细胞 B. 极核 C. 受精卵 D. 种子 【答案】C 【解析】有性生殖,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据此解答。 【详解】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故选C。 16.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 A.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选B。 17. 两只杂合子白羊杂交,接连生下3只白色小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羊,其毛色 A. 一定是白色的 B. 一定是黑色的 C.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白色对黑色为显性,而且该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设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依题意可知,两只杂合子白羊的基因型均为Aa,所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色(A_)∶ 黑色(aa)=3∶1。可见,它们再生第4只羊,其毛色是白色的可能性大。故选C。 18. 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 ) A. 雌配子A:雄配子a=1:1 B. 雌配子A:雄配子a=3:1 C. 雄配子A:雄配子a=3:1 D. 雌配子A:雌配子a=1:1 【答案】D 【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但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远比雌配子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 家兔的长毛和白毛 C. 果蝇的白眼和红眼 D. 玉米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答案】C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抓住“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三个特点来判断各选项。 【详解】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属于同一种性状,故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家兔的长毛和白毛不属于同一种性状,故也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故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玉米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一种生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 选C项。 【点睛】此类题目只要能正确理解相对性状的定义即可轻松解决。 20. 把一株玉米幼苗移到含C18O2的空气中,18O在玉米中最早出现在( ) A. C6H12O6 B. 三碳化合物 C. H2O D. 丙酮酸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根据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可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化合物→(CH2O),所以把一株绿色植物移到含C18O2的空气中,18O在植物体最早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中,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 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2)图中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④、⑤、⑥所代表的能量中最多的是_______。 (4)请写出酒精发酵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线粒体 丙酮酸 氧气 ⑥ 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解析】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丙酮酸、氧气;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⑤有氧呼吸第二阶,⑥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详解】(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通过分析可知,图中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丙酮酸、氧气。 (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故图中④、⑤、⑥所代表的能量中最多的是⑥。 (4)酒精发酵的化学反应式: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够识记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本质区别以及有氧呼吸的场所。 22. 回答下列问题 (1)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________和________。 (2)细胞壁伸缩性较________,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且伸缩性较大。当植物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减少时,________随之收缩,与________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答案】半透膜 浓度差 小 原生质层 细胞壁 【解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有大液泡(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无大液泡的或死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1)渗透作用指的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现象,发生渗透作用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二是要有浓度差。 (2)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且伸缩性要小于原生质层。当植物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收缩,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等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渗透作用发生条件和质壁分离的外因、内因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下列分别是叶绿体模型图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②]__________上。 (2)暗反应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 (3)过程Ⅲ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代谢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H](或还原态氢)和ATP(或三磷酸腺苷) CO2的固定 C3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①是叶绿体内膜,②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③是叶绿体基粒。Ⅰ是光反应阶段,其中④是还原氢,⑤是ATP;Ⅱ是暗反应阶段,其中⑥是二氧化碳,⑦是有机物,Ⅲ过程称为二氧化碳固定,Ⅳ过程称为三碳化合物还原。 【详解】(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②]类囊体薄膜上。 (2)暗反应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暗反应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④]氢(或[H]、还原态氢)和[⑤]ATP(或三磷酸腺苷)。 (3)据图分析已知,Ⅲ过程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代谢产物⑦是C3。 【点睛】模式图的这类题目要明确考查的生理过程,如果不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很难的题目,如果能够明确生理过程就是一道得分的题目,所以这类题目做题的根本就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本题中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这部分知识点要从多个角度方程式、模式图等去理解。 24. 有一种软骨发育不全常染色体遗传病,两个不患有这种病的人结婚,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孩子,后来他们又生了第二个孩子,是正常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病是显性还是隐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对夫妇的基因型(若用A与a来表示)分别是:夫_________ 妇________ (3)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此病的概率是________。若该孩子既患病又是男性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隐性 Aa Aa 1/4 1/8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个不患软骨发育不全的人结婚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孩子,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再根据此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可推出双亲是杂合子,用Aa表示。 【详解】(1)双亲正常,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则此病是隐性遗传病。由题意可知,此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故此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这对夫妇都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夫妇双方的基因型均为Aa。 (3)根据分离定律知,Aa×Aa杂交的后代是1/4AA(正常)、2/4Aa(正常)、1/4aa。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此病的概率是1/4,由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同,各为1/2,所以出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的是根据题干信息推出患病的遗传方式,再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