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天水一中2018级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生物(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 ‎1.基因的本质是 A.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有遗传效应的氨基酸片段 C. DNA的任一片段 D. 多肽链的任一片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且基因是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氨基酸片段,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C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多肽链的任一片段,D错误。故选A。‎ ‎2.下列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关系是 A.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B.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C.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D.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答案】B ‎【解析】‎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的不同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故从复杂到的简单结构层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故选B。‎ ‎3.下列有关孟德尔、萨顿、摩尔根实验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 A. 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类比推理 B. 假说演绎、假说演绎、类比推理 C.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假说演绎 D. 假说演绎、类比推理、假说演绎 ‎【答案】D ‎【解析】‎ 孟德尔的研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4.—组杂交组合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基因型各几种 A. 1种表现型,1种基因型 B. 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 C. 2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 D. 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的分析方法,以考查掌握规律和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AA和aa杂交子代一种基因型Aa,表现型是显性;BB和Bb杂交子代两种基因型,BB、Bb,表现型也是显性。所以两对基因一块考虑,基因型有1×2=2种,表现型有1×1=1种,选D。‎ ‎【点睛】两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逐对分析,结果再组合或相乘。‎ ‎5.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 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相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环境、性状 ‎【名师点睛】结合“基因型+环境=性状”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时,注意各项描述个体间的异同是基因型决定的,还是环境变化引起的。‎ ‎6.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与①、②、③过程相关的分别是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识记能力和对个体发育过程的理解,熟记相关概念,理解基本生命活动现象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详解】图中①表示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作用,性别决定在此过程;②表示生物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此过程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③表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生物体的过程,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7.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一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染色体完全相同,(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实质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 分析图形为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过程,所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完全相同。故D正确。‎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学会识图是解答此题关键。‎ ‎8.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利用分离定律解答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 分析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可知,从子代YY∶Yy=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YY、Yy;从子代RR∶Rr∶rr=1∶2∶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Rr、Rr,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YyRr,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题技巧点拨——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的方法:‎ ‎(1)子代:9∶3∶3∶1⇒(3∶1)(3∶1)⇒(Aa×Aa)(Bb×Bb)⇒AaBb×AaBb ‎(2)子代:3∶3∶1∶1⇒(3∶1)(1∶1)⇒‎ ‎(3)子代:1∶1∶1∶1⇒(1∶1)(1∶1)⇒(Aa×aa)(Bb×bb)⇒‎ ‎(4)子代:3∶1⇒(3∶1)×1⇒(Aa×Aa)×(BB×__)或(AA×__)×(Bb×Bb)‎ ‎(5)子代:1∶1⇒(1∶1)×1⇒(Aa×aa)(BB×__)或(AA×__)(Bb×bb)‎ ‎9.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 正常悄况下,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D. 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个体的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了有性生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意在考查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 ‎【详解】‎ 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亲代染色体数,所以能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 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质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卵细胞,B错误。‎ 正常悄况下,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C正确。‎ 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成个体,D正确。‎ ‎【点睛】易错点:一提到遗传物质就要想到遗传物质包括质遗传物质和核遗传物质;有性生殖中质遗传物质是由母本遗传的。‎ ‎10.调查发现,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症属于X连锁遗传 B. 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 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 D. 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占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伴Y遗传的理解及应用。这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 ‎【详解】由于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症,故该症的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属于Y连锁遗传,A、B错误;这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故患者的体细胞只有一个外耳道多毛症基因,C错误;由于患者只有Y染色体上含致病基因,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X染色体,一半含Y染色体,故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精子占1/2,D正确,所以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 ‎11.下列叙述不属于抗维生素D佝偻症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 A. 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不同 B. 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C. 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 D. 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 ‎【详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症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不同,A不符合题意;‎ 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说明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 C、抗维生素D佝偻症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连续遗传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抗维生素D佝偻症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不会发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故选D。‎ ‎【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3.鸡是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如果一只母鸡由于环境因素而发生表现型变化(基因型不变),性反转成公鸡,则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是( )‎ A. 全为公鸡 B. 全为母鸡 C. 有公鸡也有母鸡 D. 无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原来的母鸡,性反转变成公鸡,但是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1ZZ(公鸡):2ZW(母鸡):1WW(不能成活,胚胎时已致死)。‎ 故选C。‎ ‎14.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 )‎ A. 35S B. 32P C. 35S和32P D. 35S和32P都不进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注入(遗传物质DNA)→合成(复制DNA与子代蛋白质外壳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详解】据分析可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有32P。‎ 故选B。‎ ‎15.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 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 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 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D. 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可见,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 ‎16.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 A.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因为自然界的生物的性状多种多样,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性状的直接体现,遗传物质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性状,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来源。‎ ‎【详解】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A错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B正确;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决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C错误;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不是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需要学生注意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解题时需要学生掌握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内在联系。‎ ‎17.一男孩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则此男孩色盲基因来自 A. 祖母 B. 祖父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答案】D ‎【解析】‎ 色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孩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由于其外祖父母均正常,则其母亲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其外祖母,选D。‎ ‎18.下图为某动物睾丸中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为②和④ B. 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 ③细胞的子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D. 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②、④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正确;图中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而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C错误;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分离的两条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相关的物质变化特点,能够根据是否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行为等特点判断四个数字所代表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19.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 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 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答案】D ‎【解析】‎ 由于双链DNA碱基A数目等于T数目,G数目等于C数目,故(A+C)/(G+T)为恒值1,A错。A和T碱基对含2格氢键,C和G含3个氢键,故(A+T)/(G+C)中,(G+C)数目越多,氢键数越多,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B错。(A+T)/(G+C)与(A+C)/(G+T)两个比值相等,这个DNA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错。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是双链DNA,(A+C)/(G+T)=1,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 ‎【名师点睛】明确双链DNA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0.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这一种;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Y,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用下图表示可知:‎ P: ♂XY × ♀XX ‎↓ ↓‎ 配子: 1/2X 和 1/2Y 1X 后代: 1/2XY(男性) 1/2XX(女性)‎ 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答案选C。‎ 考点:考查性别决定的知识。‎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21.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而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则证明了RAN也是遗传物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早期实验,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 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 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阻断病毒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以“病毒”为情境,考查了几种常见的DNA病毒和RNA病毒及其宿主等相关内容,选项命题角度新颖,试题较易。‎ ‎【详解】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点睛】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如T2噬菌体)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HIV等)。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3.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都发生在DNA复制后且还没减半,两者的DNA分子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此现象发生;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无此现象发生。‎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4.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的细胞分裂图是否正确。‎ ‎25.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变式,但关键是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要对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即可解答。考查了利用规律分析推理解释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题意知,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子二代中黑色个体占=9/(52+3+9)=9/64,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9/64的比例,可拆分为3/4×3/4×1/4,而黄色个体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要符合F2黑色个体的比例,说明F1基因型为AaBbDd。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符合D项。‎ ‎【点睛】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说明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褐色的基因型为Aabbdd.‎ 解答本题的关键,黄:褐:黑=52:3:9总共是64以及9/64的拆分。‎ ‎26.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DNA的单链中,连接相邻两个碱基的是氢键 B. 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C. 某DNA分子中,含有a个胸腺嘧啶,第n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2n-1)·a个 D.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据此分析。‎ ‎【详解】A.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A错误;‎ B.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错误;‎ C. 某DNA分子中,含有a个胸腺嘧啶,则复制n-1次后有DNA分子2n-1个,复制n次后有2n个,故第n 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数为(2n-2n-1)·a个,C错误;‎ D.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27.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详解】A、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28. 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 EeXFXf、EeXFY B. FfXEXe、FfXEY C. EeFf、EeFf D. EEFf、EeFF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在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在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翅长的基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并且根据3:1的分离比,说明双亲中控制翅长的基因都是杂合子,即Ff;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说明红眼、白眼在雌性中的概率不同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根据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说明亲本的雌果蝇是杂合子,即XEXe,子代的雌果蝇都是红眼,说明亲本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故B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9.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其余全部表现为白花.‎ A、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 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C、由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30.‎ 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基因(t)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隐性,它们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白化病孩子,则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 A. 1/2,1/8 B. 3/4,1/4 C. 1/4,1/4 D. 1/4,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父母的基因型为:AaTt和Aatt,后代中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3/4;后代多指的概率是1/2,正常的概率是1/2,故下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4×1/2+3/4×1/2=1/2;后代两种病都患的概率是:1/4×1/2=1/8。‎ 故选A。‎ ‎31.对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不考虑变异)。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状况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与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不考虑变异),说明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基因型为ABc、aBC、Abc、abC的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进而推知A和c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C连锁,基因A和a、B和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C和c、B和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A符合条件,A正确。B图表示A和b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连锁,B错误。C图表示A和C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c连锁,C错误。D图表示B和c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和C连锁,D错误。‎ ‎32. 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 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 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几率为7/16‎ D. 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听觉正常:D__E__,听觉不正常(耳聋):基因型D__ee 、ddE__ ddee。‎ ‎【详解】夫妇中一个听觉正常(D_E_)、一个耳聋(D_ee、ddE_、ddee)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D_E_)的孩子,A正确;双方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D_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ddE_)的夫妇也有可能生出听觉正常(D_E_)的孩子,B错误;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dEe,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占9/16,因此耳聋占7/16,C正确;基因型为D_ee和ddE_的耳聋夫妇,有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_E_)听觉正常的孩子,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33.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 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不存在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故选D。‎ ‎34.假设某大肠杆菌中只含31P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32P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32P的DNA大肠杆菌培养到只含31P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n次,则子代中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a+b)/2 B. [(2n -1)×a+b)]/ 2n C. [(2n -1)×b+a)]/ 2n D. (2n×a+b)/ 2n+1‎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详解】只含31P 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所以含有31P的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a/2,只含32P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所以含有32P的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b/2。将只含32P的DNA培养到含31P的培养基中,根据半保留复制原则,连续分裂n次子代DNA分子为2n个,只有两条链含有32P,新增的 (2n+1 -2) 条单链均为含31P,因此子代中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b/2+((2n+1 -2)×a/2]÷2n=[(2n -1)×a+b)]/ 2n,故选B。‎ ‎35.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Ⅱ7为纯合子,请分析此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 乙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C. 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 D. 若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Ⅰ-2患有甲病,生有一不患甲病的女儿Ⅱ-5,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Ⅰ-1、Ⅰ-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女儿Ⅱ-4,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甲乙遗传病的类型写出遗传系谱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型对子代进行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详解】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A正确;由分析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Ⅱ-5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姐妹,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对于2种遗传病来说,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Ⅲ-10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是父亲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Bb=2/3,由根据题意知,母亲的基因型为BB,因此Ⅲ-10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在的概率是Bb=2/3×1/2=1/3,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2/3,因此对于2种遗传病来说,Ⅲ-10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是aaBB(纯合子)的概率是2/3,C错误;Ⅲ-3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aabb,Ⅲ-10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前者占2/3,后者占1/3,因此后代都不患甲病,患乙病的概率是bb=1/3×1/2=1/6,不患病的概率是5/6,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5/6×1/2=5/12,D正确。‎ ‎【点睛】注意:计算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时,需要乘以性别概率;但若是计算生下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则不需要乘以性别概率。‎ 二、非选择题 ‎36.图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4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遵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4)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5,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G/T+C,应为________,在该DNA分子中A+G/T+C应为________。‎ ‎(5)若该DNA片段由6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40%,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1). 脱氧核苷酸 (2). C、H、O、N、P (3). 双螺旋 (4). 脱氧核糖 (5).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6). 氢键 (7). 碱基互补配对 (8). 2 (9). 1 (10). 1080‎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基本单位都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份子含氮碱基组成,故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P 。‎ ‎(2)DNA的空间结构是双螺旋结构,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故3为腺嘌呤,2是脱氧核糖、4为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3)双链上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5,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G)/(T+C)应为2。‎ ‎(5)该DNA片段有600对碱基,即1200个碱基组成,G+C=1200-1200×40%=720个,G=C=360个;该DNA片段复制2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2=4个,增加了3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是:360×3=1080个。‎ ‎【点睛】识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能够依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原则进行相关计算。‎ ‎37.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甲、乙、丙是该动物体内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该生物个体的性别为________性。 ‎ ‎(2)图1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实线、虚线),其中GH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分裂方式和时期)。‎ ‎(3)图1中EF段变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图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 ‎【答案】 (1). 雌性 (2). 虚线 (3).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 (5). 甲、乙 (6).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7). 4‎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虚线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含量变化,实线为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其中,AC为间期,CE为G2期、减数第一次分裂,FH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GH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甲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甲细胞不均等分裂,该生物个体的性别为雌性。‎ ‎(2)依题意和图1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虚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数目的变化。GH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在图1中的EF段,染色体数目与细胞核内的DNA数目均减半,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所致。‎ ‎(4)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有同源染色体,故甲、乙都有同源染色体,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5)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 ‎【点睛】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分析图解时首先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进而判断细胞分裂的方式;同时明确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两次细胞质分裂不均等。‎ ‎38.某动物的毛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动物的毛色的表现型有三种,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毛∶灰毛∶白毛=9∶3∶4,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该动物的毛色有黑、白两种,且只要有基因A存在就表现为黑毛,其余均为白毛,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基因型相同的黑毛雌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动物毛色共有四种表现型:黑毛(A_B_)、褐毛(aaB_)、红毛(A_bb)和黄毛(aabb)。图1为该动物的控制毛色的基因及其所在的常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则图1所示动物的毛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如果该动物产生了如图2所示的卵细胞,可能原因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aBb (2). 自由组合 (3). 全是黑毛或黑毛∶白毛=3∶1 (4). 黑色 (5).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联会或四分体) (6). 交叉互换 ‎【解析】‎ ‎(1)根据题意,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毛∶灰毛∶白毛=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完全杂合体,即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只要有基因A存在就表现为黑毛,其余均为白毛,则表现为黑毛性状的亲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基因型均为AABB、A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的后代均是黑毛,基因型均为AaBB、A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的后代比例为黑毛∶白毛=3∶1。(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表现型为黑色,所以图1所示动物的毛色为黑色;图1中A和G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g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卵细胞中a和G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说明两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39.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II-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II-5与II-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II-5与a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儿子,该儿子是a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若已知该儿子表现型正常,则他是a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伴X隐性遗传 (3). AaXBXb (4). A_XBY(AAXBY 或AaXBY) (5). 1/36 (6). 1/2 (7). 3/5‎ ‎【解析】‎ ‎【分析】‎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详解】(1)由于亲本正常,而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是伴X遗传,则其父应该患病而未患,所以是常染色体;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因此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①由于Ⅱ-2患甲病,Ⅱ-1患乙病,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Ⅱ-5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②Ⅱ-5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其中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为2/3,Ⅱ-6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概率各为1/2,因此Ⅱ-5与Ⅱ-6结婚,后代患甲病的孩子概率为2/3×2/3×1/4=1/9,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生一个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为1/36。‎ ‎③由于双亲正常而有患甲病的姊妹,所以Ⅱ-5是Aa的频率为2/3,是AA的概率是1/3,他与Aa个体婚配,生育AA的概率是2/3×1/4+1/3×1/2=1/3,生育Aa的概率是1/2×2/3+1/3×1/2=1/2,所以表现型正常儿子中AA占2/5,Aa占3/5,故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3/5。‎ ‎【点睛】‎ 能够根据遗传规律判断遗传方式,结合遗传系谱图判断相关个体具有的基因型,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