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三中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6-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三中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6-12)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二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生物试题 (本卷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30 题 每题 2 分 共 60 分) 1.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性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K+外流 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 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转运入膜内 D.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细胞间传递是单向的 2.下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 a、b 两极置于膜外,在 x 处给予适宜刺激, 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 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 b→a C.在图乙中的 t3 时刻,兴奋传导至 b 电极处 D.t1~t2,t3~t4 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Na+内流和 K+外流造成的 3.下列各级中枢功能的相关叙述,下列正确的有几项 (1)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2)脊髓是条街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3)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些特定的生理功能 (4)语言中枢的 H 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5)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6)饮酒过量的表现为语无伦次,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A.4 项 B.3 项 C.2 项 D.1 项 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其放电频率随体温变化而改变,如下 图所示,S 点(曲线 a 与 b 的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 分别表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随下丘脑温度变化的曲线 B.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 S 点将右移,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导致体温升高 C.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高于正常值 D.体温持续偏低虽会降低体内酶的活性,但体温升高后可恢复,故对人体基本无害 5.如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 相应的浆细胞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致敏原再一次 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致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6.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酶、激素的调节下,生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 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 D.激素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7.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 射到 A、B、C 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 天后,分别给三组兔 子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 图所示。据图可判断 A、B、C 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8.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无合成 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结构,a~d 表示物质,a 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若给动物饲喂含 a 的饲料,则 c 的含量不变 C.物质 c 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D.由下丘脑合成并由结构乙释放的 d 只被运输到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9.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 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的环境中,产热为 a1,散热为 b1;处于 30℃的环境中, 产热为 a2,散热为 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 30℃环境相比,人处于 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 a1>a2,b1<b2 C.从 30℃的环境中进入 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 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 30℃的环境中进入 0℃的环境后,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10.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抗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12.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 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不能正确反映该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的一项是 13.研究表明,当番茄叶片受到害虫损伤后,番茄细胞会迅速产生蛋白酶抑制剂,使害虫不 能 消化蛋白质而死亡,从而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番茄的这种自我保护方式与与下列人体内生 理功能最相似的是 A.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14.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叙述正确 的是 A.侵染过程需要经过特异性识别 B.会降低细胞免疫但不影响体液免疫 C.不会降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D.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复制增殖 15.HIV 侵入人体后只与 T 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 T 细胞表面含有 CCR5 的特殊蛋白质(由 CCR5 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 HIV 抵抗力、且 CCR5 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 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 HIV(感染 HIV 十多年)的患者身上。 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 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 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 C.艾滋病患者的 HIV 不侵染 B 细胞,是因为没有编码 CCR5 的基因 D.捐赠者(甲)感染 HIV 后,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16.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 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17.1914 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 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18.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 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含糖 的磷酸盐溶液(对照组)处理并培养一段 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 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一和实验二为对比实验 B.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在 0.1-10 mg/L 之间 C.浓度大于 10mg/L,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 D.生长素应溶解于清水中,以得到 5 种浓度溶液 19.为研究脱落酸对果实内乙烯的生物合成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外源脱落酸(ABA)和脱落 酸生物合成抑制剂(ABAI)分别处理桃果实,以 ACC 合成酶(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为观 测指标,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实验期间 ABAI 处理组的 ACC 合成酶活性最低 B.ABAI 处理有利于桃果实的贮 藏 C.ABA 处理可延缓桃果实的成 熟 D.前 3 天乙烯释放量随外源 ABA 浓度增大而增大 20.如图所示一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有含适宜浓度生长 素的琼脂块,将花盆放入暗箱中,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一段 时间后,在图示的位置停止,则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不弯曲 21.下列植物在开花期间, 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 洒了一 定浓度的生长素,产量未受影响的是 A.向日葵、玉米、南瓜、花生 B.西瓜、番茄、小麦、水稻 C.西瓜、茄子、辣椒、西葫芦 D.番茄、玉米、茄子、辣椒 2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子房,可获得四倍体番茄 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把器官 C.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2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的合成不仅仅受内部因素的制约 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乙烯的作用只有促进果实的成熟 C.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也能合成生长素 D.喷洒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有利于芦苇的增产 24.为了验证燕麦胚芽鞘中的 IAA 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有人利用燕麦幼苗、刀 片、放射性 14C 检测仪器、含 14C-IAA 的琼脂块(供体块)和空白琼脂块(受体块)进行四组实 验(如图所示),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2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 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 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A.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26.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 B.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C.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2013 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 1.07:1 B.近年来,北京市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微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28.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结果如图所示。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 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 a cm,从 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4μmol/L 和 16μmol/L。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 为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 b 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 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 16μmol/L B.若 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 4μmol/L 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D.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 18μmol/L 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 d cm 29.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 线。假设一定面积的生态系统内,某动物种群的最大值 K=200,N 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 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 S4 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 S3 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 点 D.该动物种群在 S3 点时的种内竞争比 S5 点时更激烈 30.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C.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二、综合题(共 4 题 每题 10 分 共 40 分) 31、(10 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与调节问题。 Ⅰ、下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 (1)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 。激素 d 能作用于肝细胞, 且能促进血糖升高,则激素 d 能使血糖升高的机理是 。 (2)下丘脑对激素 c 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激素 b 的分泌受 到 的调控。 Ⅱ、抗利尿激素(ADH)是 9 肽,可作用于肾小管,激活肾小管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促进水通道蛋 白-2 插入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膜(管腔面)(如图 1 所示)。 (3)ADH 的合成部位是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 ADH 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 2 所示。c→d 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导致血浆渗 图 1 图 2 透压 。 (4)尿量超过 3L/d 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 ADH 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二:一是 ;二是 。 (5)含水通道蛋白-2 的小泡可与管腔膜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结构特点); 图中所示肾小管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32.(10 分)科学家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1)生物膜系统是 。若要获取较为纯净的细胞膜最好 选用 作为材料。 (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膜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 主要区别有: 。 (3)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 。 33.(10 分)图甲是神经元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某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 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 变化,图中 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放大后如图乙),其结构和功能与神经突触类似。请据图 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给 C 处一个适宜刺激,在 A 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兴 奋,引起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导致 A 处的神经元产生兴奋。 (2)图甲中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 A 处 (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 位的变化,原因是 。 (3)图乙中①的形成主要与 (细胞器)有关,①中物质释放到③中的过程与细胞 膜的 有关。 (4)神经冲动由 C→A 的传递过程中,信号转换的具体过程是 。 34.(10 分)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请回答: (1)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 (2)碳反应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和 。 (3)图中 5 是 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 , 图中 6 是 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 。 生物试题答案: 一、1-30:DCDBD DCDBD ABCAD DABBB CCBDA ACDCC 二、 31、(10 分)(1)、效应器的一部分(效应器) 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2)激素 a 和激素 c (3)下丘脑神经细胞 增加(大) 降低 (4)ADH 分泌量不足 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 ADHR(ADH 受体),而使 ADH 不能发挥作用。 (5)一定的流动性 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 32(10 分)(1)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的总称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都含有蛋白质和脂质(磷脂) 细胞膜含有少量的糖类,而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没有 糖类(3)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3.(10 分) (1)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不能 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 (3)高尔基体 流动性 (4)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3、(10 分)(每空 1 分) (1)NADPH ATP CO2 三碳糖 (2)NADPH 和 ATP (3)光反应,类囊体薄膜上;碳反应 基质中 [来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