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 一、选择题 ‎1.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以说明(  )‎ A.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 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C.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 D.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 答案 C 解析 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知,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这说明人类与大猩猩在生物体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A选项说明了所有真核生物之间在细胞这一层次上存在着统一性;B选项是从物种的角度说明了物种的特征之一。‎ ‎2.(2018·浙江11月选考,17)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答案 D ‎3.将两个不同种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杂种。观察杂种的染色体,可以看到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有些部分可以配对,有些部分不能配对,能配对的部分说明了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下列关于这个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配对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B.能配对的部分越多,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C.能配对的部分越少,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D.能配对的部分,说明具有亲缘关系 答案 C 解析 题目中提到的染色体配对,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过程,而且能联会的部分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能联会的部分越多,则亲缘关系越近;能配对、联会,则说明两种果蝇具有亲缘关系或有共同的祖先。通过以上分析可知,C项错误。‎ ‎4.下列叙述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统一性的是(  )‎ A.遗传信息的载体通常是DNA 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昆虫的翅和鸟的翅结构不同 D.细胞是众多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 C 解析 昆虫的翅和鸟的翅结构不同,体现出二者具有差异性。‎ ‎5.(2019·舟山模拟)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及表格数据可知,杀虫剂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碱基对替换),A项错误;由三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不能判断抗性基因突变率高低,C项错误,D项正确;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00%=12%,B项错误。‎ ‎6.在一次红绿色盲的调查中共调查男女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4.5% B.6%‎ C.9% D.7.8%‎ 答案 B 解析 因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为XY,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基因b共有36(即15×1+5×2+11×1)个,因此,红绿色盲基因的频率=×100%=6%。‎ ‎7.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太清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 B.甲和乙的关系一定为竞争 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 D.甲和乙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它们朝着一定方向进化 答案 D 解析 两种群能自由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才能说明两种群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竞争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甲和乙若为同一物种,则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每一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甲、乙属于两个种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C错误。‎ ‎8.(2018·杭州重点中学期中)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解析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这样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9.下图中的Ⅰ、Ⅱ、Ⅲ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Ⅰ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Ⅱ、Ⅲ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答案 B 解析 题中信息说明生物进化是由地理隔离引起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甲、乙两个种群在新环境中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基因库存在差异,无法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因为Ⅰ、Ⅱ、Ⅲ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C错误;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并非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种群而不是个体,D错误。‎ ‎10.(2018·稽阳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B.只有自然环境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使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 答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A错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错误;自然选择使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异,D正确。‎ ‎11.(2019·浙江五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出现了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C.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 D.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 答案 D 解析 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出现了生殖隔离,A正确;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B正确;一个种群中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座位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等位基因,C正确;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但不同的种群中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快慢可能不同,D错误。‎ ‎12.(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以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栽培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人类的需求及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 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 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答案 B 解析 野生稻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说明两种水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人类根据自身需求选种,体现了人工选择,生存环境的变化会选择适应环境的品种,可理解为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突变的方向;通过近缘杂交育种可引进亲缘关系较近物种具有特有基因,从而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13.(2018·温州乐清乐成高中模拟)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该种群经自然选择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的频率最可能是(  )‎ 答案 B 解析 三种基因型中,AA繁殖成功率最低,aa繁殖成功率最高,经过自然选择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越来越多,基因型为Aa的个体次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越来越少。‎ 二、非选择题 ‎1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 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因此种群中A∶a=1∶1,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a配子=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基因型AA的频率为0.5×0.5=0.25、基因型Aa的频率为2×0.5×0.5=0.5、基因型aa的频率为0.5×0.5=0.25。A的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0.5。(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3A、2/3a,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中AA为1/9、Aa为4/9、aa为4/9,其中A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 ‎15.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__是多方向的,但_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析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多方向的;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个体差异;通过青霉素的选择,抗药性强的细菌通过生存斗争得以生存并繁衍后代,经逐代积累并加强,形成了抗药新类型,而抗药性差的细菌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16.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10%,a的基因频率为90%,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答案 (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已形成生殖隔离 (3)形成新物种(答案合理即可) (4)1%、18%、81% 逐渐减少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不同以及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使B物种不能与C物种自由交配,故B会形成新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是2×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是90%×9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将逐渐减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