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作业
练案[17]必修二 第二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 1.(2020·河南高三月考)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实验结论相同:DNA是遗传物质 B.两个实验中细菌转化均与小鼠有关 C.先进行了体外转化实验后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 D.实验设计思路不同,但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解析] 体内转化实验只证明了被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能让R型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体外转化实验是在培养皿中进行的,与小鼠无关,B 项错误;先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后进行了体外转化实验,C项错误;两个实验都严格遵守了对照原则,D项正确。故选D。 2.(2020·浙江高三竞赛)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DNA 能够使大肠杆菌裂解死亡 B.加热杀死的 S 型菌的蛋白质具有热变性,DNA 具有热稳定性 C.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 能够使小鼠患败血症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中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能够使烟草出现病斑 [解析] 噬菌体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在其体内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大肠杆菌裂解死亡,A正确;S型细菌的蛋白质外壳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DNA并没有被破坏,这就可以证明DNA具有热稳定性,B正确;活体转化实验中活的S型肺炎双球菌能够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在烟叶上会出现明显病斑,D正确。故选C。 3.(2019·浙江高三期末)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及其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给小鼠注射S型菌的DNA,小鼠将患败血症而死亡 B.S型菌的致病性与其细胞表面的一层多糖类物质有关 C.实验中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现象属于基因突变 D.S型菌的DNA引起细菌的转化效率高低与其纯度无关 [解析] S型细菌能使小鼠会患败血症死亡,但单独给小鼠注射S型细菌的DNA,小鼠不会患败血症死亡,A错误;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能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所以S型菌的致病性与其细胞表面的一层多糖类物质有关,B正确;实验中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现象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S型菌的DNA引起细菌的转化效率高低与其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D错误。故选B。 4.(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B.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 C.将噬菌体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中,可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 D.噬菌体侵染实验没用到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解析] 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DNA未侵入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DNA,均会导致较多的DNA留在上清液中,A正确;仅注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而没有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生活,更不能分离出活细菌,B错误;噬菌体需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噬菌体侵染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也用到离心技术,D错误。故选A。 5.(2018·全国高考模拟)某实验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组子代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没有放射性 B.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 C.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射性 D.该实验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内被32P标记的核苷酸获得子代病毒DNA,则甲组子代中会有32P的放射性;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进行正常复制,则乙组子代中会含有亲本DNA中的32P的放射性及子代病毒利用的大肠杆菌的35S。故甲、乙两组子代中均有放射性,A、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该实验中,将大肠杆菌也进行了放射性标记,在检测结果上无法体现放射性的来源,故无法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6.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格里菲思的实验指出了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是转化因子作用的结果 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标记T2 噬菌体的DNA 时利用了含32P的大肠杆菌 D.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的噬菌体这一组的沉淀物放射性偏低 [解析] 格里菲思通过体内转化实验证明死亡的S型菌含有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A正确;艾弗里通过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等物质的作用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标记T2噬菌体的DNA时,应先用含32 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C正确;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使沉淀物放射性偏高,D错误。故选D。 7.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 )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解析] ④氨基酸的R基中可能含有S元素,①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团含有P,A正确;②为脱氧核糖,只含C、H、O三种元素,B错误;⑤为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CO—NH—,不含P、S,C错误;③为含氮碱基,不含P,D错误。故选A。 8.(2019·江西高考模拟)在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格里菲思,艾弗里,蔡斯和赫尔希等人所做的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是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的物质 B.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C.蔡斯和赫尔希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的物质,并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 D.科学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是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但是并没有得出转化因子是DNA的结论,A错误;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正确;蔡斯和赫尔希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的物质,并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科学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9.(2019·浙江温州中学高考模拟)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B.用32P进行试验时,离心管的上清液中也能测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间过长 C.侵染过程的“合成” 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搅拌的是为了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为了使之分层,A错误;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如果保温时间稍长,就会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中也出现放射性32P,B正确;噬菌体进入细菌的只有DNA,所以侵染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C正确;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得到2n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只有2个DNA含有32P,因此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D正确。 10.(2019·浙江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或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噬菌体进行标记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实验结果是只有沉淀物中有放射性 C.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长短不会影响悬浮液中的放射性强度 D.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搅拌的目的是使菌体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解析] 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病毒都是非细胞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病毒,A错误;将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较强,但上清液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B错误;用含35S或32P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会导致部分大肠杆菌内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或部分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最后则导致沉淀物或上清液中放射性比正常情况下不同,C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是使菌体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正确。 11.(2019·浙江高考模拟)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S型菌使小鼠患肺炎而死亡 B.小鼠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S型菌光滑菌落是因为其表面有蛋白类荚膜 D.可以用15N标记噬菌体观察其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S型菌能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A错误;小鼠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正确; S型菌光滑菌落是因为其表面有多糖类荚膜,C错误;可以用32P标记噬菌体观察其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错误。 故选B。 12.(2019·上海高考模拟)如图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由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元素是( C ) A.35S B.32S C.32P D.31P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DNA注入大肠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且大肠杆菌存在于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因此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而噬菌体DNA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实验结果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说明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标记的是DNA,故选C。 13.(2019·黑龙江高考模拟)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最为经典,下列有关两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两实验的成功完成,都离不开细菌培养技术的支持 B.两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 [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都需要对细菌进行培养,故都离不开细菌培养技术的支持,A正确;两实验设计的总体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B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推论是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而艾弗里并不是通过实验证明得到的此结论,故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比重较大的细菌则在沉淀物中,而比重较轻的噬菌体及其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则在上清液中,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4.(2020·六盘水市第七中学高三月考)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用15N标记,并使该细菌被噬菌体侵染,然后把大肠杆菌移入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请回答: (1)由实验得知,一旦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细胞内会迅速合成一种RNA,这种RNA含有32P,而且其碱基能反映出噬菌体DNA的碱基比例,而不是大肠杆菌DNA的碱基比例,此实验表明:32P标记的RNA来自于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合成。 (2)一部分32P标记的RNA和稍后会合成的带35S 的蛋白质均与15N标记的核糖体连在一起,这种连接关系表明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噬菌体蛋白质。 (3)35S标记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来自大肠杆菌,可用于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4)整个实验能够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析] (1)噬菌体外壳蛋白质的合成同样包括转录、翻译两个过程,其mRNA的碱基比与噬菌体DNA的碱基比有关,而与大肠杆菌DNA的碱基比无关,说明转录的模板是噬菌体DNA;其mRNA含32P标记,说明所需的核糖核苷酸则来自大肠杆菌(含32P标记);(2)合成蛋白质外壳时其翻译的场所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含15N标记),所以一部分32P标记的RNA和稍后会合成的带35S 的蛋白质与其连接在一起。(3)翻译所需的氨基酸也来自大肠杆菌(含35S标记),形成蛋白质用于合成噬菌体外壳。(4)综上,噬菌体的DNA能控制合成相应蛋白质,具有遗传效应,所以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15.(2020·湖北沙市中学高考模拟)下表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实验过程和操作 结果 A组 含①的噬菌体+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B组 含②的噬菌体+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1)实验中,①处应为35S(填35S或32P),②处应为32P(填35S或32P)。 (2)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A组的结果中出现沉淀物出现较高放射性现象。 (3)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②。 (4)此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有相同的设计思路,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 (1)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因此实验中,①处应为35S,②处应为32 P。(2)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会导致A组的结果中沉淀物出现较高放射性现象。(3)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DNA未注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较强,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较强,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②。(4)此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有相同的设计,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