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作业 ‎1.(2018广东肇庆第一次统测,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变异的致死机会大于基因突变 B.突变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 D.发生于生殖细胞才可以遗传 ‎2.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4.(2018甘肃省兰州市统考,11)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进行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下列各选项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 A.利用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B.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生产干扰素的大肠杆菌 C.在海棠枝条上嫁接苹果的芽,海棠与苹果之间实现基因重组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以获得无子番茄 ‎5.(2019届北京第十三中学月考,19)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6.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 ‎ B.最早在子一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 ‎ C.基因有隐性和显性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 D.基因突变较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少 ‎ ‎7.(2018贵州贵阳高三摸底,11)已知豌豆高茎(D)与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D是否突变为基因d,有人设计了四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高茎×♀高茎(♂Dd×♀Dd)‎ B.♂高茎×♀矮茎(♂Dd×♀dd)‎ C.♂高茎×♀高茎(♂DD×♀Dd)‎ D.♂高茎×♀矮茎(♂DD×♀dd)‎ ‎8.(2019届湖南衡阳月考,12)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细胞(甲)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该细胞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乙和丙)。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图中细胞甲内所有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 ‎ B.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 C.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分别是 Aa 和 aa ‎ D.该生物个体的遗传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9.下图是某种高等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图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细胞由于完成DNA复制解开双螺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C.图丙细胞中1与2的片段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图丙细胞表示发生了自由组合 ‎10.(2019届辽宁重点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39)科学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表所示。将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均为圆眼果蝇;F1雌雄交配,所得F2中圆眼果蝇有450只、棒眼果蝇有30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突变基因 Ⅰ Ⅱ 碱基变化 C→T CTT→C 蛋白质变化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 多肽链长度比野 生型果蝇的长 A.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增添 B.野生型果蝇控制眼形的基因中只有一个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C.棒眼果蝇的出现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6‎ ‎11.H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dG),8oxodG与腺嘌呤互补配对。若下图所示DNA片段中有两个鸟嘌呤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后,正常复制多次形成大量的子代D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子代DNA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 B.部分子代DNA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可能会增加 C.子代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 D.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 ‎12.下图为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某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群中甲植株(纯种AABB)的一个A基因和乙植株(纯种AABB)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个基因的突变发生在________的过程中,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下图为甲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细胞,它的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请在图中标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乙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后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甲、乙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子一代均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因为该突变均为________,且基因突变均发生在甲和乙的________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让其后代表现出突变性状的方法是取发生基因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先利用________技术对其进行繁殖得到试管苗后,让其________(填“自交”“杂交”或“测交”),其子代即可表现突变性状。‎ ‎13.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实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__(填“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_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 ‎(2)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3)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选取甲、乙后代的____________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9届河北衡水综合测试,10)一对毛色正常鼠(P)交配,产下多只鼠(F1),其中一只雄鼠(甲)的毛色异常。已知该对亲本鼠不能再繁殖后代。假定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1所有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都可成活。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两个亲本产生配子时同时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 ‎(1)亲本毛色正常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________、aa和aa。‎ ‎(2)为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的原因,用雄鼠甲分别与F1多只雌鼠交配。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①若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_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②若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_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隐性突变。‎ ‎③若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________,则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显性突变。 ‎ ‎(3)写出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原因的另一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预测该方案中可能性最高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B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单个基因结构的改变,而染色体变异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所以染色体变异的致死概率大于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但是不一定都遗传给下一代,如体细胞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发生于生殖细胞一般可以遗传给后代,B错误、D正确;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C正确。‎ ‎2.B 【解析】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A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导因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错误;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三种情况,C选项属于替换,D选项属于增添,C、D正确。‎ ‎3.B 【解析】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不符合题意;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导致基因重组,B符合题意;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不符合题意;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D不符合题意。 ‎ ‎4.B 【解析】利用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其原理是基因突变,A项错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生产干扰素的大肠杆菌,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项正确;在海棠枝条上嫁接苹果的芽,属于无性生殖,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项错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以获得无子番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没有发生基因重组,D项错误。 ‎ ‎5.B 【解析】由题图分析发现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A错误;从题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B正确;题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C错误;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D错误。‎ ‎6.B 【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正确;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即子二代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所以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B错误;基因有隐性和显性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基因突变较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少,D正确。‎ ‎7.D 【解析】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基因D是否发生突变,选择矮茎母本与高茎纯合父本进行测交,即可直观判断出来。若后代出现矮茎则一定是基因突变所致;若没有发生突变,则后代都是高茎,故选D。‎ ‎8.B 【解析】根据题意,图示为有丝分裂交换,故细胞甲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A错误; 根据分析可知,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 正确; 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分别是 AA 和 aa,或 Aa 和 Aa,或 aa 和 AA,C 错误; 该生物个体的遗传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 错误。‎ ‎9.A 【解析】根据题干知,‎ 图甲、图乙、图丙分别是同一种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甲细胞中着丝点已分开,而且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造成两条相同染色体上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图甲不能进行基因重组。图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图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1与2的片段部分交换,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自由组合。‎ ‎10.B 【解析】基因Ⅰ发生的是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属于碱基对的替换;基因Ⅱ发生的是3个碱基变成1个碱基,属于碱基对的缺失,A错误;由F2果蝇中圆眼棒眼=45030=151,可知基因Ⅰ、Ⅱ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只有隐性纯合子才能表现为棒眼,故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B正确;从题表中分析可得,基因Ⅰ突变将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使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改变,基因Ⅱ突变导致蛋白质中肽链变长,使其控制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但二者都无法判断这种蛋白质是否是酶的结构改变导致的,还是控制眼形的结构蛋白质直接改变导致的,C错误;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1/5,D错误。‎ ‎11.B 【解析】根据题意,H2O2能将鸟嘌呤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 oxodG),8 oxodG与腺嘌呤互补配对。如题图,若被损伤的鸟嘌呤分别位于两条链,子代DNA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A正确;DNA复制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 嘧啶数=嘌呤数,子代DNA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不会增加,B错误;若被损伤的鸟嘌呤位于一条链,未被损伤的链复制得到的子代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发生改变,C正确;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D正确。‎ ‎12.(1)DNA复制 一个碱基的替换(或碱基对改变或基因结构的改变)‎ ‎(2)AaBB 扁茎缺刻叶 图示如下:‎ ‎(提示:表示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可) AABb ‎(3)隐性突变 体细胞 组织培养 自交 ‎【解析】(1)由题图可知,甲植株和乙植株都发生了碱基的替换,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DNA复制时。(2)因为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这两对基因应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又由于甲植株(纯种)的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所以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aBB,表现型是扁茎缺刻叶。乙植株(纯种)的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型为AABb。(3)植株虽已突变但由于A对a的显性作用,B对b的显性作用,在甲、乙植株上并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由于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突变基因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子代,故甲、乙植株的子一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要想让子代表现出突变性状,可对突变部位的组织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试管苗,然后让其自交,后代中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 ‎13.(1)一 隐 (2)50%(1/2) 16.7%(1/6) (3)①无叶舌突变株 ②若F1全为无叶舌突变株,则甲、乙两株无叶舌突变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若F1全为正常植株,则甲、乙两株无叶舌突变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解析】(1)亲本是纯合的正常叶舌,实验后出现了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说明正常株是显性,无叶舌是隐性,这是杂合子自交的结果,说明亲本由AA突变为了Aa,应是1个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2)甲后代中是1/4AA、2/4Aa和1/4aa,故突变基因频率是50%,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即1/3AA和2/3Aa植株上所结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2/3×1/4=1/6。(3)应选取无叶舌突变株进行杂交,如果后代都是无叶舌突变株,则突变应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aa×aa);如果后代都是正常植株,则突变应发生在两对基因上(aaBB×AAbb)。‎ ‎14.(1)AA和Aa (2)①21 ②31 ③11 (3) F1毛色正常雌雄鼠随机交配获得F2,统计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 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81‎ ‎【解析】(1)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前提下,这只毛色异常的雄鼠甲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也可能是亲代正常毛色鼠都是基因携带者。若属于基因突变产生,在只考虑一方亲本产生配子时发生突变,一种情况是显性突变,即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第二种情况是隐性突变,即A→a,‎ 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若属于亲代鼠都为携带者,则其基因型为Aa和A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亲本毛色正常鼠的基因型可能有三种情况:Aa和Aa、AA和Aa、aa和aa。(2)为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的原因,用雄鼠甲分别与F1多只雌鼠交配,观察统计F2中鼠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正常鼠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它们与雄鼠甲(aa)进行交配,产生的F2中毛色异常鼠(aa)的比例约为1/2×2/3=1/3,毛色正常鼠(A_)所占的比例为1-1/3=2/3,所以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为21。②若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隐性突变(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产生的F1中毛色正常鼠(A_)包括AA和Aa,它们与毛色异常的雄鼠甲(aa)交配,F1中正常鼠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1,用雄鼠甲与F1多只雌鼠交配F2中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1/2×1/2=1/4,毛色正常鼠所占的比例为1-1/4=3/4,即二者的比例为13。③若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显性突变a→A,则亲本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产生的正常鼠的基因型全为aa,这只毛色异常鼠的基因型为Aa,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11。(3)探究雄鼠甲毛色异常原因也可从子代正常毛色鼠入手,通过让这部分鼠随机交配,统计F2中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①若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正常鼠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它们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毛色异常鼠(aa)的比例约为2/3×2/3×1/4=1/9,‎ 毛色正常鼠(A_)所占的比例为1-1/9=8/9,所以毛色正常鼠与毛色异常鼠的比例为81。②若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隐性突变(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产生的F1中毛色正常鼠(A_)包括AA和Aa,且比例为11,它们随机交配,F2中毛色异常鼠的比例约为1/2×1/2×1/4=1/16,毛色正常鼠所占的比例为1-1/16=15/16,即毛色正常鼠毛色异常鼠的比例为151。③若亲本毛色正常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显性突变a→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F1产生的正常鼠的基因型全为aa,它们随机交配,产生的F2全部是正常毛色鼠,没有异常毛色鼠。综上分析可知,三种情况中,毛色异常鼠占比最高的是1/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