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2章 章末过关检测
第 1~2 章 章末过关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 P4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 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答案 C 解析 血液、血红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B 错误;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 错误。 2.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 pH 会降低,但由于 Na2CO3 的调节作用,③的 pH 会维持不变 B.与⑤相比,③中含有的蛋白质多 C.②中的 O2 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 3 层膜,②处的 O2 浓度高于④处 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 CO2 不会引起③的 pH 变化 答案 B 解析 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 液中的 NaHCO3 发生反应,血液的 pH 变化不大,A 错误;②中的 O2 到达④中, 首先要穿过②的 1 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 2 层细胞膜进入组织间隙,最 后穿过④的 1 层细胞膜,共穿过 4 层膜,C 错误;细胞②中无线粒体,不能通过呼 吸作用产生 CO2,D 错误。 3. 在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前者随后者变化情况中与图中走势不符的 是( ) A.抗利尿激素——饮水量 B.T 细胞浓度——HIV 浓度 C.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D.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答案 D 解析 随血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4.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若①为 25 ℃条件,则②可能为 0 ℃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耗氧量增加 C.在时间②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①→②的过程中,血流量减少,说明进入寒冷环境中,A 正确;在时 间②中,血流量减少,说明外界环境寒冷,则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耗氧量增加,B 正确;由于人是恒温动物,体温维持在 37 ℃ 左右,则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 错误;在时间②内,代表 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 正确。 5.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 L 清水、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 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 c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 d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 B 解析 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 有明显变化,曲线为 b,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 d,A、C 错误;饮用大量生 理盐水后,由于水分和无机盐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 正确; 饮用大量清水后,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 激素减少,D 错误。 6.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 B.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 pH 明显下降 D.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 答案 B 解析 剧烈运动后,体温会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A 错误;剧烈运动后,由于有乳酸的产生,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但由于缓冲 物质可以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乳酸含量又会减少,B 正确;剧烈运动后,由 于有乳酸的产生,会导致血浆中的 pH 下降,但由于有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 pH 不会明显下降,C 错误;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有所下降,但由于机 体的调节作用,不会明显下降,D 错误。 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细胞膜内外 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 D.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也能调节某些腺体的分泌活动 答案 C 解析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 正确;膜外钾离子浓 度小于膜内,静息电位是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所形成的,膜外钠离子浓度大于 膜内,动作电位是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所形成的,因此细胞膜内外 K+、Na+分 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B 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扩 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 错误;许多内分泌腺受到神经系统的直接调节,神经元与内分泌腺之间可形成突 触,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调节这些腺体的分泌活动,D 正确。 8.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答案 C 解析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的时间长,A 正确;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 用范围广,B 正确;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他物质,如二氧 化碳等,C 错误;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需要体液传送,D 正确。 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 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答案 B 解析 图中 a 为感受器、b 为传入神经、c 为神经中枢、d 为传出神经、e 为效 应器,五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 正确;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而刺激①处, 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B 错误;图中②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 正确;兴奋 可沿神经纤维传导,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而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 正确。 10.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 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 a 为突触前膜,b 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 a 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 b 处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 A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①→②→③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 ②状态时,Na+内流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 ATP,A 正确;③→④→⑤为静息 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B 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但不影响 a 处释 放乙酰胆碱,C 错误;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故抑制 Na+内流,b 处不能形 成动作电位,D 错误。 11.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 Na+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 b 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答案 C 解析 ①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神经递质使 b 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 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D 错 误;②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 体膜或树突膜,B 错误。 12.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成分之一。如 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此人在 11 时前仅进了早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糖类是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物质的组成成分,如 ATP 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 B.人体内 A 点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B 点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C.B 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 C 解析 ATP 是小分子物质,其中含有核糖,A 错误;A 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 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而 B 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 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以升高血糖浓度,B 错误;B 点时,由于血糖浓度低 于基础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使血糖维持平衡,C 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 节血糖平衡上具有拮抗作用,D 错误。 13.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 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 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 c 分泌的甲状腺激 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 a 分泌 d,b 分泌 e 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过程 d 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 a 为效应 T 细胞,b 为靶细胞,c 为抗体 答案 B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A 错误;血液中甲状腺激 素的含量增加可以抑制下丘脑 a 和垂体 b 的分泌活动,B 正确;线粒体或叶绿体中 也有 DNA,也可以发生转录、翻译过程,C 错误;效应 T 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D 错误。 14.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2 是将同一测量 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1 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 2 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 C.图 2 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 转 D.图 2 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 变化 答案 C 解析 图 1 为静息状态,甲、乙两处的膜内钾离子浓度相等,A 错误;图 2 中电流计微电极均置于膜外,所测电压应为 0 mV,B 错误;图 2 中若在①处给予 适宜刺激,两微电极处先后发生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C 正确;图 2 中若在③处给予刺激,②处阻断电流通过,则仅右侧微电极处发生电位变化,电 流计指针偏转一次,D 错误。 15.细胞间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如图甲、 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受体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B.雌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 胞 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 素 D.若图乙可以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其中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答案 C 解析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 正确;受体具有特异性,雌性激素只能 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 正确;激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的专 一性受体蛋白结合而将信息传入细胞,引起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最后 表达出激素的生理效应,蛋白质类和多肽类的激素,不能进入细胞,只能与细胞 膜表面受体结合,C 错误;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D 正确。 16.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器官, ①②代表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过程③④为正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①②的分泌 C.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 D.下丘脑的活动与神经调节无关 答案 C 解析 图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①②都通过血液运 输,A 错误;过程③④为负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①②的分泌, B 错误;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D 错误。 17.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B.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D.物质戊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答案 B 解析 图中甲细胞是 T 细胞,乙细胞是浆细胞,丙细胞是靶细胞,丁细胞是 效应 T 细胞,其中浆细胞和靶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B 错误;图中实线表 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 正确;细胞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 蛋白有关,C 正确;物质戊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 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 正确。 18.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Ⅲ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D.图中的结构 a 还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无机盐平衡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判断结构 a 为下丘脑,Ⅰ激素为胰岛素,Ⅱ激素为胰高血糖素, Ⅲ激素为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 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而不是下丘脑。 19.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 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 育成熟 B.过程①②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⑤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 T 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⑤,因为过程③可迅速 完成 答案 B 解析 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的,但 B 细胞是 在骨髓发育成熟的,T 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A 错误;过程①②表示吞噬细 胞、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表示抗原与抗体的 结合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 正确;该免疫过程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过 程,C 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⑤,原因是④过程 可迅速发生,是二次免疫,D 错误。 20.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 B 淋巴细胞 B.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一般高于正常人体的 C.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有关 D.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A 解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主要攻击 T 淋巴细胞,A 错误;糖尿病患者血 糖浓度高,其血浆渗透压一般都高于正常人体,B 正确;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 能低下时,可能导致体内癌细胞大量增殖,C 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 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D 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21.(12 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下列问 题: (1)写出图中方框 1、2、3 所表示的内容: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图中列出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健康人的这三项指标的 正常值如何? 指标 正常值(范围) (3)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中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 体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①若大量出汗而只补充水分,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 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如 CO2 和尿素排出体外则需分别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 答案 (1)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2) 指标 正常值(范围) 渗透压 约为 770 kPa(37 ℃时) 温度 37 ℃左右 酸碱度 pH 为 7.35~7.45 (3)①会使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 ②会引起中暑,酶促反应受阻, 代谢紊乱 ③会引起抽搐,严重时可影响骨骼发育 (4)消化 循环 细胞→组织 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细胞→组织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体外 解析 (1)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是渗透压、温度、酸碱度,其正常值 分别为约 770 kPa(37 ℃时)、37 ℃左右、7.35~7.45。 (3)①若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分,则会使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 ②若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则会引起中暑,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③若 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则会引起抽搐,严重时还会影响骨骼发育。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细胞有氧呼 吸产生的 CO2 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细胞代 谢产生的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22.(12 分)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 (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 b 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 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 a 过程,a 过程是指 BDNF 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虚线框中画出 b 物质与 AMPA 结合后兴奋传导至 d 处时,细胞膜 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4)据图可知,BDNF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 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 BDNF 的抗体, 将导致突触间隙内 b 物质的含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5)图中 c 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 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 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____ 的建立有关。 答案 (1)神经递质 胞吐 (2)表达(转录和翻译) (3)见右图 (4)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减少 (5)(新)突触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a 过程是指 BDNF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 (3)b 与 AMPA 结合后兴奋传导至 d 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如图: 。 (4)据图可知,BDNF 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 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 BDNF 的抗体,则 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 b 的含量减少。 (5)根据突触蛋白 c 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说明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23.(12 分)图甲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乙为人体内 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 表示信息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刺激 X→下丘脑→胰岛 A 细胞→分泌激素”属于________(填“神 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 如果靶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则血糖浓度会________(填“高 于”或“低于”)正常数值,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_。 (2)如果小鼠的下丘脑被破坏,据甲图可知,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会不会完全 丧失?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信息分子 a、b、c、d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下丘脑→骨骼肌颤栗”属于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 液调节”)。 答案 (1)神经调节 肝细胞 低于 自身免疫病 (2)不会 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3)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胰岛素(顺序不能颠倒) 神经调节 解析 (1)下丘脑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胰岛 A 细胞,使胰 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过程类似于非条件反射过程,其中胰岛 A 细胞相当 于效应器。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中肝糖 原的分解。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细胞首先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否则不能发 挥作用,因此如果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则血糖浓度会低于正常值。免疫系 统破坏自身的结构属于自身免疫病。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血糖变化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A 细胞,所以下丘脑被破坏后血糖调节能力降低但不会完全丧失。 (3)信息分子 a 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是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 b 可以引起下丘脑进一步调节使骨骼肌颤栗,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所以信息分子 b 属于神经递质;信息分子 c 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所以该信息分子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 d 作用于组织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 该信息分子为胰岛素。 24.(10 分)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简 称 HIV)。下图 1 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 HIV 浓度和 T 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______病。被 HIV 侵染的 T 细 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______________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 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个)等。 (2)人体感染 HIV 后,HIV 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 了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 HIV 被抗体消灭。图 2 是抗体 形 成 的 一 般 过 程 , 写 出 以 下 字 母 代 表 的 名 称 : e________________ ; g________________。 (3)从图 1 可知,HIV 浓度在第 9 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 的 恶 性 肿 瘤 , 最 终 导 致 死 亡 。 这 一 结 果 体 现 了 免 疫 系 统 的 功 能 之 一 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免疫缺陷(免疫失调) 胸腺 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脾 (2)记忆 B 细胞(记忆细胞) 淋巴因子 (3)监控和清除 解析 (1)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 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 主要侵染人体成熟于胸腺中的 T 细胞。人体的免疫器 官有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脾等。 (2)根据免疫过程分析,图 2 中 a 是吞噬细胞,b 是 T 细胞,c 是 B 细胞,d 是 浆细胞,e 是记忆细胞,g 是淋巴因子,f 是抗体。 (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25.(14 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图,a 为物质,b、c、d 为信息分子。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 b 为________,它通过与________上的受体结合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 生,当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 a 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则 a 表示________,分泌它的细胞是 ________,此细胞可由________或________分化而来。 (3) 餐 后 参 与 调 节 的 信 息 分 子 c 主 要 为 ________ , 其 生 理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d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分泌受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调节,而 d 参与的激素分泌过程存在着分级调节和________调节机制。 (5)较长 时 间 处 于 寒 冷 环 境 中 时 , 人 的 体 温 仍 会 维 持 相 对 稳 定 , 这 是 ________________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与炎热环境下相比,此时人体内的抗利 尿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1)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抗体 浆细胞 记 忆细胞 B 细胞 (3)胰岛素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 低 (4)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反馈 (5)产热量和散热量 减少 解析 (1)图中 b 为神经系统释放的信息分子神经递质,它通过与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结合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a 为免疫系统产生的物质,若 a 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则其表示抗体, 由浆细胞分泌,浆细胞由记忆细胞或 B 细胞分化而来。 (3)餐后血糖升高,参与调节的信息分子 c 主要为胰岛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 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 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该过程为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 泌增加后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从而抑制其分泌,该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5)体温恒定是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与炎热条件下相比,寒 冷条件下通过汗液排出水减少,通过尿液排出水增加,因此寒冷时抗利尿激素分 泌减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