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解析版

三明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试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的主要内容是 A.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C.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 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而来。‎ ‎【详解】A.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A不符合题意;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B不符合题意;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不符合题意;D.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未体现差异性,D符合题意。故选D。‎ ‎2.图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叶绿体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精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或反光镜)⑤转动变换器 A. ③---⑤-- ②--- ① B. ③---⑤---④--①‎ C. ③---①---④---⑤ D. ④---③---②---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图细胞小,数目多,是低倍镜下观察的结果,乙图放大倍数较大,是高倍镜下观察的结果。‎ ‎【详解】从甲图换为乙图,即从低倍镜换做高倍镜,应该先移动装片,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做高倍镜,视野会变暗,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或光圈来调节亮度,转到细准焦螺旋微调。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易错点:换做高倍镜后,不可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3.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国内获准上市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该疫苗能有效预防女性的宫颈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HPV具有的碱基总共5种 B. HPV含有核糖体和细胞膜 C. HPV离开细胞后不能生活 D. HPV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 HPV是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具有的碱基总共4种 ,A错误;B. HPV无细胞结构,不含有核糖体和细胞膜,B错误;C. HPV是病毒,不能离开细胞独立生活,C正确;D. HPV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层次,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 ‎4.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②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叶 ‎③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④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减少 ‎⑤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蛋白质、磷脂、色素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详解】①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中心体,①错误;②黑藻叶含叶绿体,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叶,②正确;③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并非所有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③错误;④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减少,代谢减慢,④正确;⑤原核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⑤错误。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易错点: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部分激素是蛋白质。‎ ‎5.与蛋白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氧气的载体是蛋白质 B. 蛋白质能作为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C. 蛋白质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参与 D. 蛋白质的功能只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有:调节、运输、催化、免疫等。‎ ‎【详解】A.氧气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A错误;B.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C.蛋白质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蛋白酶)参与,C正确;D.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均有关,D错误。故选C。‎ ‎6.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由此可知,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A. 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 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C. 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 D. 都含有C、H、O、N、P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端粒的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端粒酶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详解】A.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DNA,A错误;B.原核生物也有核糖体,B错误;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C错误;D. 三者都含有C、H、O、N、P,D正确。故选D。‎ ‎7.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和脂肪都含C、H、O三种元素 B. 麦芽糖水解可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C. 脂质都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D. 脂质都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二者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详解】A.糖类和脂肪都含C、H、O三种元素,A正确;B.麦芽糖水解可生成2分子葡萄糖,B错误;C.脂质中只有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错误;D.脂质中只有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A。‎ ‎8.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下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肽键数目减少4个 B.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C. 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D. 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50肽是由50个氨基酸形成的,至少有1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共49个肽键,将2个丙氨酸去掉后,形成两条肽链和3个氨基酸,肽键数目减少4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该过程中肽键数目减少4个,需要消耗4分子水,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 ‎【详解】根据图示,50肽是一条多肽链,含有50-1=49个肽键.如果将其中的2个丙氨酸去掉后,就形成两条多肽链和3个氨基酸,则肽键数=(50-3)-2=45,因此肽键数减少了4个,A正确;一条肽链变成二条肽链,氨基和羧基各增加1个,而两个丙氨酸也含有2个氨基和羧基,加上第50位的氨基酸,故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B正确;由于减少了4个肽键,相当于多增加了4个水分子,因此氢原子数目增加了8个,C正确;由于减少了4个肽键,相当于多增加了4个水分子,因此氧原子数目增加了4个,D错误。‎ ‎【点睛】总结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规律:‎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肽链数目 氨基酸数目 肽键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 蛋白质的相 对分子质量 ‎1条 m m-1‎ m-1‎ ma-18(m-1)‎ n条 m m-n m-n ma-18(m-n)‎ 注: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和羧基数目的计算 ‎(1)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2)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质网可参与脂质的合成与运输 B.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C. 液泡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有关 D.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A.内质网可参与脂质的合成与运输,A正确;B.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B正确;C.液泡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有关,C正确;D.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D。‎ ‎10.图中a---d为细胞器,H—亮氨酸参与合成物质H---X.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c 、d都是具膜细胞器,c具双层膜 B. b上可能有a,a上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 C. d在图示过程前后膜面积明显减少 D. 酶母菌和蓝藻中都含有a、c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相关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图中a核糖体、b内质网、c线粒体、d高尔基体。‎ ‎【详解】A. a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B. b内质网上可能有a核糖体,核糖体上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B正确;C. d高尔基体在图示过程前后膜面积基本不变,C错误;D. 酶母菌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二者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D错误。故选B。‎ ‎11.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生物膜主要成分均不相同 B. 细胞膜和核膜不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 叶绿体内膜内折形成脊使内膜面积远大于外膜 D. 内质网可通过形成囊泡将物质运送至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均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 ‎【详解】A.不同的生物膜主要成分均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A错误;B.细胞膜和核膜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错误;C.线粒体内膜内折形成嵴,C错误;D.内质网可通过形成囊泡将物质运送至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D。‎ ‎12.中国有句古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重要途径之一。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Cu、K、Ca、Zn、P、Mg、Na、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A. Cu、K、Ca、Zn B. K、Ca、P、Mg C. P、Cu、Na、Fe D. Ca、Zn、P、M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含量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详解】大量元素主要包括:C、H、O、N、P、S、K、Ca、Mg。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B。‎ ‎13.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需要氧气的参与 B. 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C. 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 生成大量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细胞在有氧气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详解】A.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B.分解有机物是彻底的,B错误;C.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C正确;D.生成大量ATP,D正确。故选B。‎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制备细胞膜时,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用作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 C. 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 D. 鉴定脂肪时,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应该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 ‎【详解】A.制备细胞膜时,用吸水涨破法处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正确;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可以用作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B错误;C.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C正确;D.鉴定脂肪时,使用酒精洗去浮色,D正确。故选B。‎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核仁中 B. 染色质(体)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D. 核膜是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详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染色质中,A错误;B.染色质(体)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正确;C.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C错误;D.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B。‎ ‎16.下图所示的U形管中间被半透膜(体积小于或等于单糖的物质才能通过)隔开,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0.1 mol·L-1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形管两侧加入等量某种微量物质,最终右侧液面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什么( )‎ A.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葡萄糖 B.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蔗糖酶 C. 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 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蒸馏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U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必需使得右侧浓度上升,才能使得液面高度上升.蔗糖酶会使左侧蔗糖水解,浓度升高,左侧液面上升;麦芽糖酶可以将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使得右侧浓度上升,从而液面高度上升.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ATP被喻为生物体内的“能量货币”,用a、ß、Y分别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a~P ß ~P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分子的ATP彻底水解后生成三个磷酸和一个腺苷,且释放能量 B. ATP的Y位磷酸基团脱离时,释放能量可用于糖原分解 C. 失去Y位的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仍可为生命活动供能 D. 失去ß、Y位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可作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含有1分子腺苷,3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 ‎【详解】A.一分子的ATP彻底水解后生成三个磷酸、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A错误;B. ATP的Y位磷酸基团脱离时,释放能量可用于糖原合成,B错误;C.失去Y位的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ADP仍可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D.失去ß、Y位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故选C。‎ ‎18.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能正常有序地进行,主要是由于酶的作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体内各种酶促反应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一致的 ‎②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适宜相同 ‎③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可验证酶的专一性 ‎④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相同温度下保温再混合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温和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不同的底物或不同的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 ‎【详解】①不同的酶所需要的条件不同,①错误;②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无关变量,应保持温度适宜相同,②正确;③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能选择碘液作为鉴定试剂,因为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水解,③错误;④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相同温度下保温再混合,④正确。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易错点: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能选择碘液作为鉴定试剂。‎ ‎19.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实验组)中,其中将尿素溶液、KNO3‎ 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 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了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 C. 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0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 D. 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清水中的萝卜条发生了渗透吸水,尿素组和硝酸钾组的萝卜条均发生了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蔗糖组的萝卜条发生质壁分离后未发生自动复原。‎ ‎【详解】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蔗糖组未发生复原现象,A错误;B.对照组一直有水分子进出,B错误;C. 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0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前者通过自由扩散,后者通过主动运输,C正确;D. 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可能会造成细胞过度失水死亡,不会一直缩短,D错误。故选C。‎ ‎20.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可得到较多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B. 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处理,可使根尖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C. 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液处理,细胞会死亡,无法观察到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详解】A.在上午10时至下午2时,细胞分裂旺盛,可得到较多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A正确;B.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处理,可使根尖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B正确;C.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C正确;D.该实验中,细胞已死亡,不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D错误。故选D。‎ ‎21.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的凋亡、衰老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是人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B. 衰老细胞的代谢水平降低,所有酶的活性降低 C.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增强,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D. 骨骼肌细胞分化过程中,控制肌动蛋白合成的基因将会表达,遗传物质在不断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 ‎【详解】A.癌细胞不具有自养能力,A错误;B.衰老细胞的代谢水平降低,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B错误;C.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增强,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C正确;D.骨骼肌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D错误。故选C。‎ ‎22.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A. 生长的洋葱管状叶 B. 生长的柳树幼叶 C. 培养的衣藻 D. 秋冬的银杏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四条色素带从下到上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详解】图②中缺失下面两条色素带,即缺乏叶绿素,故最可能是变黄的叶片。综上所述,ABC 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23.通过以下四个材料,请分析判断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材料一: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注意到脂溶性的化合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比非脂溶性的化合物快。‎ 材料二:1925年,荷兰科学家发现,红细胞膜所含的脂质若铺展成单分子层的话,其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材料三:通过表面张力的实验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比水与油之间的表面张力要小得多。有人在脂肪与水的模型中加入极少量的蛋白质,结果表面张力就降低了很多。‎ 材料四: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然后掺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结合。‎ A. 材料一说明细胞膜之中含有脂质 B. 材料二说明脂质分子在细胞膜上以双分子层的形式排列 C. 材料三说明细胞膜不是单纯由脂质构成的,可能还含有蛋白质 D. 材料四说明细胞间的识别与糖蛋白有关 ‎【答案】D ‎【解析】‎ 材料一:脂溶性的化合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比非脂溶性的化合物快,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确定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或膜含有脂质),A正确;材料二:红细胞膜所含的脂质若铺展成单分子层的话,其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可推知细胞膜上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或膜含有双层脂质分子,B正确;材料三:细胞的表面张力比水与油之间的表面张力要小得多,在脂肪与水的模型中加入极少量的蛋白质,结果表面张力就降低了很多,这说明细胞膜不是单纯由脂质构成的,可能还含有蛋白质,C正确;材料四:只有同种的细胞才结合,与细胞间的识别与交流有关,但不能确定细胞识别与糖蛋白有关,D错误。‎ ‎24.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与衰老、癌变共同组成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 B. 有丝分裂有一个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有两个细胞周期 C. 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此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 D. 每种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止下一次分裂完成结束。‎ ‎【详解】A.细胞癌变不属于细胞的生命历程,A错误;B.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C.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此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出现着丝点分裂,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 ‎25.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B. 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C. IAPs的合成与基因无关 D. 衰老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细胞凋亡的原理,也考查结合题干信息与细胞凋亡的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做出正确解释的能力。‎ ‎【详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衰老细胞的凋亡,也是激活、启动细胞内与死亡有关的基因,从而启动死亡程序的结果,A、D正确。‎ 根据题意,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RING区域,可解除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凋亡,B正确。‎ IAPs合成虽然有可能不是蛋白质,但其合成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C错误。‎ ‎【点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由两条途径: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②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所以无论IAPs是不是蛋白质,其合成过程都受基因控制。‎ ‎26. 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D.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他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错误;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的内容, C正确;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7.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半来自于精子 B.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D. 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但细胞质遗传物质一般全部来自卵细胞.故A项错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项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减Ⅱ后期(若减Ⅰ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则减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也会导致等位基因分离)。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Ⅱ后期,C项错误;决定配子多样性的因素有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项正确。‎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的受精过程 ‎28.下图为精原细胞的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如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C. 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D. 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答案】D ‎【解析】‎ ‎【分析】‎ ‎①有丝分裂的后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A. ①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A错误;B. 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B错误;C. 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着丝点分裂,无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 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D正确。故选D。‎ ‎【点睛】易错点: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29.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D.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表现型受基因型控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详解】A.棉花的细绒与粗绒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的性状,B错误;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C正确;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C。‎ ‎30.自然状态下,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的纯种豌豆进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状的纯种进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物上所产生的子代 A. 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 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C. 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 D. 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状态下,豌豆进行自花传粉,玉米既可以自花传粉,又可以异花传粉。‎ ‎【详解】豌豆自交,故隐性植株上产生的后代全部为隐性性状;玉米自由交配,故隐性亲本上产生的后代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1.两个亲本杂交,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刑是 A. YYRR和YYRr B. YYrr和YyRr C. YYRr和YyRr D. YyRr和YyRr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可以把两对基因拆开考虑,后代中YY:Yy=4:4=1:1,RR:Rr:rr=1:2:1。‎ ‎【详解】由题意可知,后代中:YY:Yy=4:4=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后代中:RR:Rr:rr=1: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Rr* Rr。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YY Rr* Yy Rr。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32.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④检验杂种的基因型 A. 杂交 自交 测交 测交 B. 测交 杂交 自交 测交 C. 测交 测交 杂交 自交 D. 杂交 杂交 杂交 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鉴定基因型的方法是自交或测交。‎ ‎【详解】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可以进行自交;④检验杂种的基因型,可以用测交的方法,鉴定杂种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3. 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纯种枣红马杂交,生出20匹枣红马和25匹黑马,你认为这能说明( )‎ A. 雄性黑马也是纯合子 B. 黑色为隐性性状 C. 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D. 什么也不能说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纯种枣红马杂交,生出的枣红马和黑马的数量比接近于1:1,此种交配方式为测交,而测交是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所以枣红马是隐性性状,雄性黑马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4.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 T2酶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不含有S元素,B错误;C. T2酶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碱基A、C、G只参与脱氧核苷酸,有3种,C错误;D.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D。‎ ‎35. 某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300个。该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 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 ( )‎ A. 3次 B. 4次 C. 5次 D. 6次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知,一个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即100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300个,那么该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1000-300×2)÷2=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后,根据最后一次复制消耗周围环境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3200个,可得下列关系式(2n-2n-1)×200=3200,解得n=5。‎ ‎36.下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已知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A、a,根据系谱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预计Ⅲ6是患病男孩的概率 ‎②若Ⅲ6是患病男孩,则Ⅱ4和Ⅱ5又生Ⅲ7,预计Ⅲ7是患病男孩的概率 A. ①1/3 ②1/2 B. ①1/6 ②1/6‎ C. ①1/6 ②1/4 D. ①1/4 ②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1*2→3,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无中生有,女儿患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2的基因型均为:Aa,4的基因型为:1/3AA、2/3Aa,5的基因型是aa,则6是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2/3*1/2*1/2=1/6。若6号患病,则4号一定是Aa,则7号是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1/2=1/4。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规律识记:无中生有,女儿患病即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亲代基因型:AaBb①配子:1AB:1Ab:1Ab:1aB:1ab ② 雌、雄配子间随机结合③子代中有4种表现型(9:3:3:1)←④子代中有9种基因型 A. ①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减数分裂、②受精作用。‎ ‎【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减数分裂过程中。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8.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实验中每只小桶分别代表相应的雌、雄生殖器官 B. 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C. 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 甲、乙同学各自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依次为50%、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模拟的基因的分离定律,Ⅰ,Ⅱ两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乙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 图中只有Ⅰ,Ⅱ两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错误;B.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C.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D.甲、乙同学各自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依次为50%、25%,D正确。故选A。‎ ‎39.某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M和m、T和t控制。这两对基因对花色的控制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只要有m基因存在就会抑制T基因的表达。现将基因型为MMTT的个体与基因型为mmtt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 A. 红色:粉色:白色;1:9:6 B. 红色:粉色:白色;1:12:3‎ C. 红色:粉色:白色;3:9:4 D. 红色:粉色:白色;3:10: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红色对应的基因型是:MMT-,粉色对应的基因型是MmT-、M-tt,白色对应的基因型是mm--。‎ ‎【详解】基因型为MMTT的个体与基因型为mmtt的个体杂交,得到F1(MmTt),则F1的自交后代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3 MMT-(红色):6MmT-(粉色):3M-tt(粉色):4 mm--(白色)。即红色:粉色:白色=3:9:4。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易错点:基因型的判断,容易把MmT-判断为红色。‎ ‎40.某家鼠的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基因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黑色,其余情况下均为白色,且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纯合白色雌鼠与一只纯合白色雄鼠交配,F1全为黑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亲代雌雄鼠产生的配子含有的基因相同 B. F1中黑色雌雄鼠产生含XB配子的概率不同 C. F1中黑色雌雄鼠交配,F2雌鼠中黑色纯合个体占3/4‎ D. F1中黑色雌雄鼠交配,F2雄鼠中白色个体占5/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纯合白色鼠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Y,aaXbXb,aaXbY,aaXBXB,aaXBY。一只纯合白色雌鼠与一只纯合白色雄鼠交配,F1全为黑色,则亲本对应的基因型组合是: aaXBXB* AAXbY→AaXBXb、AaXBY。‎ ‎【详解】A. 由上分析可知,亲代雌雄鼠产生的配子不同,A错误;B. F1中黑色雌雄鼠产生含XB配子的概率相同,均为1/2,B错误;C. F1中黑色雌雄鼠(AaXBXb、AaXBY)交配,F2雌鼠中黑色纯合个体(AAXBXB)占1/3*1/2=1/6,C错误;D. F1中黑色雌雄鼠交配,F2雄鼠中黑色个体占:3/4*1/2=3/8,白色个体占1-3/8=5/8,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根据后代中全部为黑色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 AAXbY。‎ ‎41.将新鲜高等植物叶片放入滴有少量红墨水,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待细胞形态不再变化时,显微镜下观察到叶肉细胞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叶肉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B. ①处为红色,②处为绿色 C. 用盐酸处理后的叶片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相同 D. 用一定浓度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1中充满外界溶液,2是细胞质,3液泡,4细胞核。‎ ‎【详解】A.由图可知,叶肉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A正确;B. ①处为红色的外界溶液,②处含有叶绿体为绿色,B正确;C.用盐酸处理后的叶片重复该实验,细胞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D.用一定浓度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D正确。故选C。‎ ‎4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乙、丙试管中盛有等量的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的混合溶液,丙试管在溶液表面用石蜡油密封,甲、丁试管中盛有等量的相同浓度的Ca(OH)2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B. 检测酒精可用酸性的重格酸钾溶液 C. Ca(OH)2溶液可用嗅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 D.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读数不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 ‎【详解】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A正确;B. 检测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若产物有酒精,会变灰绿色,B正确;C. Ca(OH)2溶液可用嗅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来检测二氧化碳,C正确;D. 实验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因为呼吸过程会释放能量,D错误。故选D。‎ ‎43.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甘酸,DNA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 C. DNA片段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磷酸基有2个 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甘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②脱氧核糖、一分子①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A. ②脱氧核糖和①磷酸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 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甘酸,DNA聚合酶用于磷酸二酯键的形成,⑨是氢键,B错误;C. DNA片段大多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其中有2个脱氧核糖只连一个磷酸,C错误;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D。‎ ‎44.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甘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的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 B. 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 C. 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 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甘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则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均为1H3H的杂合链。然后在1H的环境中复制一次后,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别为1H1H和1H3H。‎ ‎【详解】A. 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带标记的细胞数目可能是2-4,A错误;B. 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B正确;C. 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1条单体被标记,C错误;D. 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错误。故选B。‎ ‎45.某植物的花有蓝花和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下表是两级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结合定律 B. 第①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C. 第②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D. 白花植株与第②组F1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合①的F2代中蓝花:白花=15:1,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且蓝色对应的基因型为A-B-、A-bb、aaB-;白色对应的基因型为:aabb。组合①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组合②后代的蓝花:白花=3:1,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 ‎【详解】A. 组合①的F2代中蓝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式,故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 第①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AABB、AAbb、aaBB,B正确;C. 第②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正确;D. 白花植株(aabb)与第②组F1蓝花植株(Aabb或aaBb)杂交,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D错误。故选D。‎ ‎46.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该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该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 ‎(2)图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结构⑩和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植物细胞不能进有丝分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是动物细胞中,参与⑦组成的脂质有______,要观察图中的④,需用______(试剂)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 ‎【答案】 (1). 水 (2). 自由水和结合水 (3). ②、④ (4). 与某种RNA(或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或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 具有大液泡的细胞为成熟细胞(或已高度分化),无分裂能力 (6). 磷脂和胆固醇 (7). 健那绿染液 (8). 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细胞壁、②叶绿体、③液泡、④线粒体、⑦细胞膜、⑧内质网、⑨核糖体、⑩核仁。‎ ‎【详解】(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细胞内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2)双层膜的细胞器有:②叶绿体、④线粒体。‎ ‎(3)⑩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4)该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5)动物细胞中,⑦细胞膜中的脂质包括磷脂分子和胆固醇。要观察④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会被染成蓝绿色。‎ ‎【点睛】易错点: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虽然为双层膜,但不属于细胞器。‎ ‎47.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类型,如下图所示:图中a、b、c代表特质跨膜运输方式,■、▲、○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主动运输是需要___________的协助,实现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 ‎(3)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泵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请完善如下实验加以探究。‎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同,则___________________。‎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Q (2).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3). 载体蛋白 (4). 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或抑制乙组细胞的细胞(有氧)呼吸) (5). 小肠上皮细胞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 (6). 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小于乙组,则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泵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 ‎【解析】‎ ‎【分析】‎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二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1)糖蛋白位于P侧,故P侧是位于膜外,则细胞质基质在Q侧。‎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3)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故探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自变量应该是能量供应情况(即呼吸是否正常),因变量是两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故乙组的处理是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为协助扩散,两组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同;若为主动运输,则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小于乙组。‎ ‎【点睛】判断膜内外的方法:糖蛋白所在的一侧是膜外。‎ ‎48.在夏季晴朗的某一天,生物兴趣小组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了24h的检测,结果如下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之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1所测气体为______________。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之后________(填“有或“没有”)积累有机物。‎ ‎(2)与前一阶段相比,EC段只肉细胞内的C3含量的变化 趋势是_____________。‎ ‎(3)对应图1中的DB段,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而对应图1中的B点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以上均用图中字母表示)。‎ ‎(4)如图2所示,在02不足条件下,线粒体内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速率将会____________。适宜光照条件下,由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该植物细胞把暗反应产物转变成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棚蔬菜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是在图1中的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点,若要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夜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2 (2). 有 (3). 减少 (4). a、c、d、e (5). c、d (6). 减慢 (7). ATP (8). 细胞质基质 (9). B (10). 适当降低温度 ‎【解析】‎ ‎【分析】‎ 图1中气体在早上下降,中午上升,故为氧气。图2中左边细胞器为叶绿体,右边为线粒体。a、b、c代表氧气,d、e、f代表二氧化碳。‎ ‎【详解】(1)图1早上没有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较弱时含量下降,上午随着光照增强,该气体含量上升,故为氧气。24h后,F点的值大于起始值,故一天内有有机物的积累。‎ ‎(2)E点之后,光照增强,光反应速率加快,C3的还原加快,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几乎不变,故C3的含量会下降。‎ ‎(3)图1中的DB段,氧气含量上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供给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叶绿体还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叶绿体产生的氧气一部分供给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一部分是释放到环境中。即a、c、d、e。图1中的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以发生的气体转化是c、d。‎ ‎(4)若氧气供应不足,会发生无氧呼吸,丙酮酸分解的速率会下降。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H】和ATP,暗反应产生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 ‎(5)图1中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点之后呼吸速率>光合速率,故B点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大棚蔬菜可以在晚上降低温度,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产量。‎ ‎【点睛】难点:曲线1中转折点的含义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氧气含量上升的原因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49.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图2中的__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 ‎(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_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图1中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 ‎(3)图3中,曲线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曲线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丙 (3). ⑤ (4). 精原细胞 (5).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6). ②③④ (7).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8). 没有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数目错误)‎ ‎【解析】‎ ‎【分析】‎ 图1中:①有丝分裂、②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减数第二次分裂。‎ 图2中:甲图着丝点分裂;乙图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丙图,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图3中:A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 ‎【详解】(1)精原细胞经过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B、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2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2)图2中的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对应图3中的⑤。精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精原细胞。‎ ‎(3)图3中,曲线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性加倍。②③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4)雄性个体细胞分裂应该为均等分裂,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也有误,应该为4条。‎ ‎【点睛】易错点: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名称的变化: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50.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人类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最具说服力的实验。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2)用32P标记的培养基先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___而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的位置变化。‎ ‎(3)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理论上分析,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释放出n个 子代噬菌体,复制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其中携带32P的噬菌体有_____个。‎ ‎(4)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少量放射笥,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的DNA(核酸) (2). 大肠杆菌 (3). (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4).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5). 细菌(宿主)细胞 (6). 2 (7). 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释放出来 ‎【解析】‎ ‎【分析】‎ 噬菌体是病毒,只有蛋白质外壳和DNA两种成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把DNA注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自动的实现了两种成分的分离,可以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 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详解】(1)噬菌体结构比较简单,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适宜作为研究材料。‎ ‎(2)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故对其进行标记时,应该先用32P标记的培养基先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而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3)病毒的DNA复制时需要用到的原料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其复制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含有原来32P的母链。‎ ‎(4)若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释放出来,则会导致搅拌、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少量放射性。‎ ‎【点睛】难点:1个DNA复制n次,产生的子代DNA数是2n个,含原来母链的DNA有2个。‎ ‎5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群体中所形成基因型的种类不同,如图为果蝇X、Y染色体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该自然种群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有____种。‎ ‎(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这样的群体中最多_____种基因型。‎ ‎(3)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与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Ⅰ上,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______种基因型。‎ ‎(4)现有若干纯合的雌雄果蝇,已知控制某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实验方案:选取若干对表现型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F1)中无论雌雄均为显性;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答案】 (1). 5 (2). 15 (3). 4 (4). 雌性个体为隐性 (5). 雄性个体为显性 (6). 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 (7). 雄性个体均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 ‎【解析】‎ ‎【分析】‎ X、Y是同源染色体,Ⅰ是二者的同源区段,Ⅱ是伴X遗传,Ⅲ伴Y遗传。‎ ‎【详解】(1)若A与a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雌性有三种基因型,雄性有2种基因型,共有5种基因型。‎ ‎(2‎ ‎)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对应的基因型有3种,X染色体的Ⅱ区上对应的基因型有5种,共有3*5=15种基因型。‎ ‎(3)若基因A与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Ⅰ上,则雌性有3种基因型,雄性有4种基因型(如XAYA、XAYa、XaYA、XaYa)。‎ ‎(4)探究一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以隐雌和显雄(纯合)进行杂交,获得的F1再自由交配,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后代中显性:隐性=3:1,若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后代中雄性个体中只有显性性状,雌性个体具有2种表现型。‎ ‎【点睛】小结:控制某性状的基因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对应的基因型有3种;若位于XY的同源区段,对应的基因型有7种;若位于Ⅱ区段,对应的基因型有5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