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湖北专用)
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基因的分离定律 作业 (湖北专用) 1.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同时每代淘汰隐性个体,F5个体中,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1/32 B.1/16 C.2/31 D.2/33 解析 该题是杂合子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直接套用公式即可得到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即2/(25+1)=2/33。 答案 D 2.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解析 “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是根据假说进行的推理过程,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的过程。 答案 C 3.(2019·山东威海模拟)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杂交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解析 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交配类型不止4种;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的配子类型比为1∶ 1;显性抗锈病小麦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为杂合子,予以淘汰,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的保留子代的后代;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但可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 C 4.(2019·北京平谷模拟)让Aa的植株自花授粉,在所结的30粒种子中,表现A性状的有13粒,表现a性状的有17粒。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配子的形成不正常 B.获得的种子太少 C.部分 Aa 的种子未表现出 A 的性状 D.这一比例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 让Aa的植株自花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应为表现出A性状∶表现出a性状=3∶1,且该结果应是在统计一定数量的后代后得出的。本题只涉及一棵植株,统计的种子数量太少,可能偏离该分离比例,而不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不正常,所以A错误、B正确;Aa种子应都表现出A的性状,C错误;一棵植株统计的结果可能偏离基因分离定律的分离比,但仍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答案 B 5.(2019·山东泰安模拟)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连续自交。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自交代数和纯种占第n代个体比例 关系的是( ) 解析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可见,杂合子Aa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逐渐升高,无限接近于1。 答案 D 6.(2019·北京东城模拟)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 1,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7∶1、7∶1 B.7∶1、15∶1 C.15∶1、15∶1 D.8∶1、16∶1 解析 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而玉米自然状态下可以杂交,豌豆有1/2AA和1/2Aa,自交后隐性性状只有1/2×1/4=1/8,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豌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7∶1,C、D错误。玉米相当于自由交配,1/2AA,1/2Aa,自由交配时产生1/4a配子,子代中会有隐性性状1/4×1/4=1/16,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15∶1,B正确,A错误。 答案 B 7.(2019·山东济南模拟)开两性花的二倍体陆地棉(一年生植物)易得黄萎病,研究人员已从海岛棉分离出抗黄萎病基因S,发现整合到陆地棉的2号染色体或线粒体上的基因S能表达出等效的抗性,但线粒体上的基因S表达的抗性会逐代减弱。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幼苗可能有以下多种类型,若幼苗线粒体DNA中含有S基因,则成熟后植株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也含有S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符合长期种植要求的种子(幼苗)是图示中的 。 (2)为了快速地获得更多的符合生产要求的种子,将基因工程得到的幼苗全部种植,逐步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将所有具抗性的植株自交得到的种子记为自交系一代,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检测并记录其抗性。 实验②:同时还将所有具有抗性的植株作为父本(其精子内的线粒体不会进入卵细胞)分别与无抗性的植株杂交得到的种子记为杂交系一代,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检测并记录其抗性。 在实验①中,进行自交的目的是:a.通过检测自交系一代的抗性,将类型e植株与 (填上图中的序号)区分;b.同时起到 的作用。让所有有抗性的杂交系一代植株自交,得到自交系二代种子有 种类型。若同一株系的自交系一代和杂交系一代都表现为 ,则其对应的自交系一代就是符合要求的种子。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线粒体上的基因S表达的抗性会逐代减弱,只有两条2号染色体上都整合了抗黄萎病基因S的个体才能长期保持抗黄萎病能力,所以符合长期种植要求的种子(幼苗)是如图示中的a、d。 (2)实验①中,将所有具抗性的植株自交,结合以上S基因位置的判断分析可知,e植株的后代可能含有抗性,有可能不含抗性,而a、b、c、d的后代都肯定含有抗性,进而可以将e植株与a、b、c、d植株区分开来,同时起到保留亲本的作用。由于a、b、c植物线粒体也有S基因,后代也会有抗性,所以还要将这些具有抗性的植株作为父本与表现型为无抗性的植株杂交得到杂交系一代,将杂交系一代种子全部种植,检测其抗性。若同一株系的植株全部表现为抗黄萎病,则其对应的自交系一代就是符合要求的种子。 答案 (1)a、d (2)a、b、c、d 保留亲本 3 全部为有抗性 8.(2019·山东K12联盟)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 25 ℃,将孵化后4~7 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 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据此你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来确定它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催化反应,而温度会影响与翅发育有关酶的合成与活性,但不改变遗传组成。酶的合成与活性受到影响会导致酶催化的反应受到影响进而使果蝇出现不同于以前的表现型。 (2)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基因组成(基因型)、环境的影响。 (3)确定果蝇基因型的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是: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中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均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若后代均表现为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若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答案 (1)温度影响与翅发育有关的酶的合成和活性,但不改变遗传组成 (2)基因组成(基因型)、环境的影响 (3)该实验的方案: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中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均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若后代均表现为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若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9.某植物(Aa)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解析 该杂合子能产生A∶a=1∶1的雌配子,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则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2∶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1/2Aa、1/6aa;若隐性个体有50%死亡,则AA∶Aa∶aa=2∶4∶1;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该杂合子能产生A∶a=2∶1的雌雄配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若花粉有50%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1∶2∶1。 答案 B 10.(2019·山东德州模拟)豚鼠的毛色遗传与性别无关,受一对等位基因(全显性,显隐性未知)控制,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两组遗传实验:甲组:一只黑毛豚鼠与一只白毛豚鼠交配,生了3只小鼠,其中黑毛豚鼠2只,白毛豚鼠1只。乙组:另选两只黑毛豚鼠交配,生了4只小鼠,其中黑毛豚鼠3只,白毛豚鼠1只。在不考虑突变和环境因素对实验影响的情况下,对两组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均能独立判断毛色性状的显隐性 B.甲组子代黑毛豚鼠∶白毛豚鼠≠1∶1,所以存在致死现象 C.乙组子代3只黑毛豚鼠中一定有纯合小豚鼠 D.若乙组亲代两黑毛豚鼠再生4只小鼠,白毛豚鼠∶黑毛豚鼠可能为1∶1 解析 甲组黑毛豚鼠与白毛豚鼠交配,后代为黑毛豚鼠和白毛豚鼠,无法判断显隐性。乙组两只黑毛豚鼠交配,后代有黑毛豚鼠,白毛豚鼠,说明黑毛为显性,白毛为隐性,A错误;因甲组子代个体数太少,如后代黑毛豚鼠∶白毛豚鼠≠1∶1,不能说明存在致死现象,B错误;乙组如两只黑毛豚鼠Aa交配,后代黑毛豚鼠可均为Aa,白毛豚鼠为aa,C错误;乙组如两只黑毛豚鼠Aa交配,如只生4只后代,数量太少,则后代可能为白毛豚鼠∶黑毛豚鼠为1∶1,D正确。 答案 D 11.(2019·北京丰台模拟)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则关于F1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 解析 F1中A和Aa为翻翅果蝇,a为正常翅果蝇,且比例为1∶1∶1,故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翻翅果蝇占2/3,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C错误。 答案 C 12.(2019·北京四中模拟)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 ) 选项 自交 自由交配 A 红褐色∶红色=5∶1 红褐色∶红色=8∶1 B 红褐色∶红色=3∶1 红褐色∶红色=4∶1 C 红褐色∶红色=2∶1 红褐色∶红色=2∶1 D 红褐色∶红色=1∶1 红褐色∶红色=4∶5 解析 先求出不同交配类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概率,然后再利用题意求出表现型的比例。亲本的基因型及概率:1/3AA、2/3Aa,雌∶雄=1∶1,自交的子代中基因型AA占(1/3)×1+(2/3)×(1/4)=1/2,Aa占(2/3)×(1/2)=1/3,aa占1/6;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有1/2为红褐色(雄牛),1/2为红色(雌牛),因此,子代中红褐色个体占(1/2)+(1/3)×(1/2)=2/3,则红色占1/3,即红褐色∶红色=2∶1。求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的基因型时,可利用配子的概率求解,亲本产生的雄(或雌)配子中:A占2/3,a占1/3,则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的基因型及概率:AA的概率=(2/3)×(2/3)=4/9,Aa的概率=2×(2/3)×(1/3)=4/9,aa的概率=(1/3)×(1/3)=1/9;再根据前面的计算方法可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褐色∶红色=2∶1。 答案 C 13.(2019·北京东城模拟)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茄果类蔬菜。科学家在湖南农家品种“伏地尖”(235)中发现了一个雄性不育的辣椒株系(235A),该株系的雄蕊发育不健全、可育雄配子极少,故自然状态下座果率极低。为探索该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科学家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别 父本 母本 后代性状与个体数 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① 235A 235A 0 516 ② 235A 235 30 0 ③ 235 235A 90 0 (1)第①组实验结果显示:235A强制自交(取其极少可育雄配子进行人工授粉),所得516株后代均为不育株。由此可知,235A所表现出的雄性不育是 变异。 (2)由表可推断控制235A雄性不育的基因位于 (填“细胞核”或“细胞质”)中,且为 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证明235A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简要写出 ①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意,由于所发现的雄性不育的辣椒株系(235A)进行强制交配,能产生的不育的雄性后代,说明该雄性不育的特性是可以遗传的,属于可遗传变异。 (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之一是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并且子代的性状总是与母本一致;而细胞核中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应该一致,子代性状取决于双亲基因型。根据表中实验②③及其实验结果可知,该性状是核基因控制,且雄性不育为隐性性状,因为②和③组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后代均为雄性可育的野生型。 (3)要证明235A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选取最简单的杂合子自交方式,若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证明该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此实验设计思路是:让第②或第③组实验的F1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统计子代雄性个体的育性。因为实验②③组的亲本是相对性状,能保证其F1一定是杂合子。预期结果和结论:后代出现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则235A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答案 (1)可遗传 (2)细胞核 隐性 ②和③组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后代均为雄性可育的野生型 (3)①第②或第③组实验的F1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统计子代雄性个体的育性。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后代出现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235A雄性不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