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遗传物质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DNA是遗传物质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遗传物质 作业 ‎1.(2018·南阳高三质量评估)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在探究DNA结构时利用了物理模型构建的方法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2018·济南一中月考)如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细菌有荚膜且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细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R型细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细菌慢慢冷却 B.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S型细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后,测得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4.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寄生于细胞间,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寄生于细胞间,通过RNA遗传 ‎5.(2018·合肥联考)下列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B.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 C.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6.(2018·绍兴一中期末)如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7.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感染后2、4、6、8、10 min时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3H-尿嘧啶,培养适宜时间后,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RNA,并分别与热变性后的含T4‎ 噬菌体的DNA单链组、含大肠杆菌的DNA单链组混合杂交,检测两组的放射性强度并把结果绘制成曲线,两组杂交后的结果分别对应的曲线是(  )‎ A.b、a B.c、d C.d、c D.a、b ‎8.(2018·厦门模拟)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S型细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荚膜的R型细菌无毒性。下图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 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甲、丁两组 C.戊组实验表明,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细菌 D.丁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9.(2018·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考试)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无荚膜R 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 型细菌使小鼠发病)(  )‎ A.R 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用S型细菌DNA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细菌菌落和R型细菌菌落 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DNA后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细菌菌落和R型细菌菌落 D.格里菲思用活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0.(2018·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考试)下列关于“噬细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1.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 ‎‎ ‎12.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用放射性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____________。‎ ‎(2)要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2P的大肠杆菌培养,而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离心后放射性较高的是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4)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一组实验,请简述对照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精析 ‎1.A ‎2.D [与R型细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细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细菌,A项正确;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使R型细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进入受体,整合到受体DNA上并得以表达,属于基因重组,B项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由于S型细菌有荚膜(荚膜属于多糖,不是DNA),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D项错误。]‎ ‎3.C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核酸,核酸在侵染过程中进入大肠杆菌,所以理论上放射性应该全部在沉淀物中。但由于噬菌体的侵染过程并非都是同步的,有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增殖后使得细菌裂解,从而将其中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出来;或有的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经过搅拌和离心之后出现在上清液中。]‎ ‎4.A [从图示可看出,用RNA接种在叶片上,叶片出现了病斑;而用蛋白质外壳接种到叶片上,叶片上没有病斑;所以该病原体是通过RNA遗传的。]‎ ‎5.D [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复制并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A项正确;通过基因工程,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随受体细胞稳定遗传,从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B项正确;由于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故感染后增殖出的新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C项正确;以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项错误。]‎ ‎6.D 7.D ‎8.D [含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是甲、乙、丁三组,煮沸处理能使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失去毒性,所以只有甲、丁两组能导致小鼠死亡。戊组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细菌,而丁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 ‎9.B ‎10.C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A错误;应分别用35S和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宜过长,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该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11.A ‎12.(1)蛋白质和DNA DNA (2)噬菌体是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T2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沉淀物 (4)培养时间过长,增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5)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重复上述实验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