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阳泉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 C.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D.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A错误;‎ B、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错误;‎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它自己的生命,C正确;‎ D、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D错误。故选C。‎ ‎2.从细胞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种生物的是( )‎ A. SARS病毒 B. 酵母菌 C. 大肠杆菌 D. 伞藻 ‎【答案】A ‎【解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细胞,伞藻属于真核生物,以上三者都要细胞结构,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不同,A正确。‎ 故选A。‎ ‎3.下列关于多聚体和单体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氨基酸 B. 糖原—葡萄糖 C. DNA—脱氧核苷酸 D. RNA—核糖核酸 ‎【答案】D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DNA、果胶、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蛋白质是由单体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A正确;‎ B、糖原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B正确;‎ 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C正确;‎ D、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D。‎ ‎4.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是( ) ‎ A. 该物质只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 若③为尿嘧啶,则图示结构一定组成RNA C. ②是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唯一区别 D. 在人体成熟红细胞内,③有5种、②有2种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包括脱氧核糖和核糖;③是含氮碱基,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为A、C、G和T,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为A、C、G和U。‎ ‎【详解】A、该物质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错误;‎ B、若③是尿嘧啶,则此核苷酸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可构成RNA,B正确;‎ C、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和③方面,C错误;‎ D、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故其没有DNA和RNA,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核苷酸的结构图,考查DNA和RNA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基本组成单位及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酸分子中若有S元素,则S元素一定存在于R基中 B. DNA分子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C. C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元素 D. 纤维素、脂肪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不同的,而ATP和DNA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C、H、O、N、P、S;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C、H、O、N,其中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详解】A、氨基酸结构通式是,若有S元素,则S元素一定存在于R基中,A正确;‎ B、DNA分子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正确;‎ C、C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错误;‎ D、纤维素、脂肪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而ATP和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D正确。故选C。‎ ‎6.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R基中不能有氨基和羧基 B. 每种蛋白质都含有20种氨基酸 C.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D. 蛋白质肽链的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A、氨基酸R基中可能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A错误;‎ B、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错误;‎ C、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C正确;‎ D、蛋白质肽链的折叠被解开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7.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肪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B. 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C. 葡萄糖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D. 脂肪中氢的含量多于糖类,而氧的含量少于糖类 ‎【答案】D ‎【解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有隔热、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参与血脂的运输;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胃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糖类中的纤维素和五碳糖等不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A错误;‎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脱氧核糖,B错误;‎ C、ATP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C错误;‎ D、脂肪中氢的含量多于糖类,而氧的含量少于糖类,故其氧化分解是释放的能量多,消耗的氧气也更多,D正确。故选D。‎ ‎8.下列关于物质鉴定和观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 B.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先加甲液后加乙液 C. 蛋白质与蛋白酶的混合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显紫色 D.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酒精时,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答案】C ‎【解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 B、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先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再滴加到待测液中,B错误;‎ C、蛋白酶也属于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显紫色,C正确;‎ 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时,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故选C。‎ ‎9.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 B.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需要靠血液传递 C.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 D. 由于细胞膜能严格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而能保证生物体的健康 ‎【答案】C ‎【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A、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除了细胞间接触,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进行识别和结合,不需要靠血液传递,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故选 C。‎ ‎10.如图为细胞膜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膜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图中的①比②流动性强,有助于物质的运输 C. ②是静止的,①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②,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①有关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模式图,其中①是蛋白质分子,②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细胞膜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流动性,A错误;‎ B、图中的②比①流动性强,有助于物质的运输,B错误;‎ C、①蛋白质分子和②是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 D、细胞膜是以②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①膜蛋白有关,D正确。‎ 故选D。‎ ‎11.如图是细胞内某些结构模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图中仅有⑤没有膜结构 B. 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为②④‎ C. 可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以上五种结构 D. ①与③分别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它们之间的膜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 ‎【详解】A、上图中仅有⑤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正确;‎ B、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为②线粒体和④叶绿体,B正确;‎ C、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C错误;‎ D、①与③分别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它们之间的膜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故选C。‎ ‎1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B. 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 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仁,其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 B、大部分真核细胞都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但它们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B正确;‎ C、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 D、叶绿体中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D错误。故选B。‎ ‎13.水稻对土壤中低浓度镉的富集水平仅次于生菜。袁隆平团队将水稻的吸镉基因敲掉,创造了去镉大米,解决了中国人“吃得安全”这一难题。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镉离子进入水稻细胞的过程叫做渗透作用 B. 镉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导致 C. 水稻吸收镉离子的能力受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 D. 水稻基因的特异性,决定了磷脂分子的特异性吸收镉元素 ‎【答案】C ‎【解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镉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水稻细胞,A错误;‎ B、镉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导致的,B错误;‎ C、水稻吸收镉离子属于主动运输,受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影响,C正确;‎ D、水稻基因的特异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特异性吸收镉元素,D错误。故选C。‎ ‎1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 酶促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D.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等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答案】B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A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正确;‎ C、酶促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影响其作用的最适温度,C错误;‎ D、酶浓度、底物浓度不是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D错误。故选B。‎ ‎15.图表示ATP的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 B. 图中b、c代表的是高能磷酸键 C. 水解时b键更容易断裂 D. 图中a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答案】C ‎【解析】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T代表三个,“-”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高能磷酸键,由于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含有大量的能量,且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因此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2、分析图形:A代表腺嘌呤,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代表高能磷酸键,P代表磷酸基团。‎ ‎【详解】图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A正确;图中b、c为高能磷酸键,B正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c键易断裂也易形成,C错误;图中a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明确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进而弄清ATP与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进行有氧呼吸一定需要线粒体 B. 核糖体、中心体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 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D. 人体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一定为线粒体 ‎【答案】D ‎【解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核糖体、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 C、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C错误;‎ D、人体细胞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没有二氧化碳产生,故只能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其场所为线粒体,D正确。故选D。‎ ‎17.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两类呼吸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③过程既产生[H],也消耗[H] B. ②过程中需要①过程提供[H]‎ C. ③过程需要大量O2参与 D. ②③过程进行的场所相同 ‎【答案】D ‎【解析】③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②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物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和丙酮酸,B正确;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②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点睛】有氧呼吸的过程:‎ ‎18.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 )‎ A. C3 化合物 B. C5 化合物 C. ATP D. [H]‎ ‎【答案】B ‎【解析】‎ ‎【详解】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二氧化碳供应,二氧化碳的固定受阻,C3 化合物的还原在短时间内还在继续,在短时间内C3 化合物减少,C5 化合物增加,ATP和 [H]随之增加,故首先积累起来的是C5 化合物增加,B正确。故选B。‎ ‎19.如图表示环境因素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与b点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同 B. b点时将CO2浓度提高到1%,短时间内细胞中C5含量上升 C. 若CO2浓度不变,在缺镁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 D. a点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均可产生ATP ‎【答案】C ‎【解析】本曲线研究了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中a点和b点光照强度相同,而a点二氧化碳浓度高,二氧化碳主要影响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合作用光反应)。‎ ‎【详解】A、a点与b点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的原因是CO2浓度的不同,A错误;‎ B、b点光强下将CO2浓度提高到1%,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生成增加,去路不变,最终导致细胞中C5含量下降,B错误;‎ C、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在缺镁的环境中,叶绿素合成减少而影响光合速率,故两种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都会下降,C正确;‎ D、叶绿体基质不会产生ATP,叶绿体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型,准确从曲线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在分析时要善于利用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考查了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 ‎20.下列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细胞始终保持活体状态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B. 菠菜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C.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D.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答案】B ‎【解析】在生物学实验中,有不少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探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实验等,还有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等。‎ ‎【详解】A、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细胞呼吸,因此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需要细胞始终保持活体状态,A错误;‎ B、菠菜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要破碎细胞,将色素提取出来,因此不需要细胞始终保持活体状态,B正确;‎ C、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需要细胞始终保持活体状态,C错误;‎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需要细胞始终保持活体状态,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1.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者过程①和④‎ B. 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 心肌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 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①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③表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表示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据此答题。‎ ‎【详解】A、大多数植物细胞能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少数可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如马铃薯块茎等,A正确;‎ B、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B错误;‎ C、过程②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比过程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多,C正确;‎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过程③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H],D正确。故选B。‎ ‎22.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 B. 可用酸性染料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C. 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D. 可观察到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1.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来);‎ ‎2.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3.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 ‎4.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观察不到染色体,A正确;‎ B、可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成深色,B错误;‎ C、解离的目的是让组织中细胞分离,C错误;‎ D、细胞已死亡,观察不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的过程,D错误。故选A。‎ ‎23.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发挥作用 B. 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变短、细胞代谢旺盛 C.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易分散和转移 D. 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 ‎【答案】B ‎【解析】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发生突变,不能正常发挥作用,A错误;‎ B、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变短、细胞代谢旺盛,B正确;‎ 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易分散和转移,C错误;‎ D、癌变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内的基因组成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2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长使细胞内核糖体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B. 细胞分化使核DNA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种类发生变化 C. 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核体积减小 D. 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正确;‎ 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DNA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 D、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错误。故选A。‎ ‎25.下列关于实验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高倍镜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形态时,临时装片需要保持有水状态 B. 需要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 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形态及大小 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核时,可用甲基绿进行染色 ‎【答案】B ‎【解析】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中,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进行染色,叶绿体呈绿色,不需要染色处理。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前后观察三次,自身前后形成相互对照。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经过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分生区的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 ‎【详解】用高倍镜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形态时,临时装片需要保持有水状态,以保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A正确;低倍镜即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B错误;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C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故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核时,可用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绿色主要集中在细胞核,D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据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蓝藻和细菌属于_____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图二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藻细胞中无图二细胞中的_____,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3)细菌细胞中的④是_______(物质),位于__________区域,该物质在图二细胞中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中。‎ ‎(4)图二细胞是否是观察线粒体的理想实验材料?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原核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叶绿体(或4) 藻蓝素 叶绿素 DNA 拟核 细胞核 不是 该细胞中有叶绿体,呈绿色,会影响观察效果 内质网 ‎【解析】分析图一,左图为蓝藻,右图为细菌,都为原核生物,其中①是细胞质基质,③是细胞膜,④是DNA,⑤是鞭毛,⑥是细胞壁。‎ 分析图二,1~15分别是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染色质、核膜、核基质、核孔、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液泡、液泡膜。‎ ‎【详解】(1)蓝藻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蓝藻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它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3)细菌细胞中的④是位于拟核的DNA,DNA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4)图二细胞中有叶绿体,呈绿色,会干扰实验观察,不适合用于观察线粒体。‎ ‎(5)真核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7.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 ‎ ‎(1)若图1是线粒体膜,b过程运输的气体是_______。b运输方式符合图2中_________ 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 ‎(2)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曲线甲代表_____________,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1代表某生物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该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其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5)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气 甲 a 主动运输 d 协助扩散 b  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 能量供应或载体数量 胞吐 一定的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解析】分析图解:图1中,A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糖蛋白。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判断,b为自由扩散,a、e为主动运输,c、d为协助扩散。图2中,甲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速率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属于自由扩散;而乙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差无关,并且可以由低浓度想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b过程表示自由扩散进入线粒体,若图1是线粒体膜,其运输的气体是氧气,对应图2中甲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 ‎(2)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a] 主动运输、[d] 协助扩散、[b] 自由扩散。‎ ‎(3)据分析可知,曲线甲代表自由扩散,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能量供应或载体数量。‎ ‎(4)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为胞吐,其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5)这种膜结构能阻挡有毒重金属离子,这是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确定图1中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且确定图2曲线表示的运输方式。‎ ‎28.甲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乙图为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显微图像,丙图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阶段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甲图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加倍的时期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甲图中的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乙图的显微图像相对应的是丙图中的______(填①②或③),甲图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处主要表现在_____和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结构f的名称是_________,它形成于甲图中的_____时期(用图中字母表示);结构g的名称是_______,它在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周期性解体和重建,解体于_________期。‎ ‎【答案】 e→e c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 1∶2∶2 ① a d 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 纺锤体(纺锤丝) a 细胞核(核膜) 前 ‎【解析】分析甲图:a为前期,b为中期,c为后期,de为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为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显微图象。‎ 分析丙图:①处于末期,其中f为纺锤体;②处于分裂末期,其中g为细胞核(核膜);③处于分裂末期。‎ ‎【详解】(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因此,甲图中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e→e。甲图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对应的时期是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时期,对应甲图中的b,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之比为1∶2∶2。‎ ‎(2)乙图表示分裂末期,对应于丙图中的①;与植物细胞不同的是,有丝分裂前期a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有丝分裂末期d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 ‎(3)丙图中结构f的名称是纺锤体,它形成于甲图中的a前期;结构g的名称是细胞核(核膜),它在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周期性解体和重建,解体于前期。‎ ‎【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图甲是某植物叶内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图乙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 ‎ ‎(1)图甲中的物质①、②、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_______,在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_____(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__ (写出两个)。‎ ‎(3)某兴趣小组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Ⅰ.本实验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来判断光合速率的大小。‎ Ⅱ.若要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控制其余的无关变量,其中需要调节自动控温器使装置温度处于_________________条件。若实验用的光源只有一个且功率恒定,则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来控制光照强度的变化。‎ ‎【答案】ATP [H] (CH2O) 光能 温度、CO2浓度 R酶活性、R酶含量、C5含量、pH 单位时间内气泡产生量 最适温度 光源与装置距离 ‎【解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据图甲分析可知,物质①、②、③分别是ATP、[H]、(CH2O)。‎ ‎(2)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在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温度、CO2浓度;内部因素包括R酶活性、R酶含量、C5含量、pH。‎ ‎(3)Ⅰ.本实验有气体产生,可通过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产生量来判断光合速率的大小。‎ Ⅱ.若要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保证相同且适宜,通过调节自动控温器使装置温度处于最适温度条件。若实验用的光源只有一个且功率恒定,则可以通过调节光源与装置距离来控制光照强度的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