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2.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B.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C.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多种氨基酸 C.蛋白质盐析时,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二、非选择题: 7.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②的名称是 .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 (2)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 (3)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 的变化. (4)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处的传输.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8.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 (1)在饥饿时,如果X是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这一变化主要是通过 的分解等过程实现的;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 (激素)的上升有关. (2)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导致血浆渗透压 和尿液中尿素的浓度 . (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 .如果X是CO2,c→d时段,呼吸强度会 ,参与该过程调节的是 . (4)如果X是甲状腺激素,请用箭头和文字描述c→d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 9.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细胞内光反应过程发生在 上,光反应产生的ATP (填能或不能)运出所在的细胞器. (2)在人教版教材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 提取色素; 在分离色素的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这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 ,它主要吸收 光. (3)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某绿色植物吸收与释放CO2速率的曲线图.分析回答: ①在正常光照、温度为5℃时,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吸收CO2的速率为 ,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CO2的来源有 ②若每天进行⒓小时光照,温度均保持在G点(c、d两曲线的交叉点)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图中植物能否正常生长? ,原因是 . 10.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故A选项错误;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故B选项正确; 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故C选项正确; 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2.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其中a是淋巴,细胞1为淋巴细胞;b是血浆,细胞2为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是组织液,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 【解答】解:①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故①错误; ②细胞2是各种血细胞,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②正确; ③液体c是组织液,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但不含消化酶,因为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故③错误; ④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故④正确. 故选D. 3.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 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解答】解:A、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如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起跑动作显然不是与生俱来的,A错误; B、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与听觉中枢没有关系,B错误; C、该反射由听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参与,C正确; D、小脑主要功能是调节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程度无关,D错误. 故选:C. 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B.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C.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①③部位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代表静息电位,②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代表动作电位.乙细胞中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分泌物. 【解答】解:A、图甲中分泌物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有关,可能为某种激素,A正确; B、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同造成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错误; C、兴奋由图乙部位传导至图甲部位时,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图乙传导的兴奋在图甲部位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引起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的产生,D错误. 故选:A.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多种氨基酸 C.蛋白质盐析时,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答】解: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如DNA聚合酶,A错误;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携带1种氨基酸,B错误; C、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性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生理功能也不发生变化,C错误;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正确. 故选:D. 6.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解答】解:A、M基因突变后,由于mRNA中A碱基的增加,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增加,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A错误;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 C、由于插入了3个碱基,如果插在两个氨基酸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多了1个氨基酸;如果插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有2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突触 .结构②的名称是 突触后膜 .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 反射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大脑皮层 . (2)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内正外负 . (3)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 (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 膜电位 的变化. (4)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和脊髓 .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突触 处的传输.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反射弧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1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图2是突触的结构,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①、②之间是突触间隙. 2、感受器就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引起反射活动的发生,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任何感觉的产生都是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功能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是组织液,突触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1)图2的结构名称是突触.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静息时,神经纤维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电位是外负内正. (3)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因此乙酰胆碱可以和②处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4)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答案为: (1)突触 突触后膜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2)内正外负 (3)兴奋 膜电位 (4)大脑皮层和脊髓 突触 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8.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 (1)在饥饿时,如果X是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这一变化主要是通过 肝糖原 的分解等过程实现的;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 胰岛素 (激素)的上升有关. (2)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增加(大) ,导致血浆渗透压 降低 和尿液中尿素的浓度 提高 . (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 脑干(延髓) .如果X是CO2,c→d时段,呼吸强度会 增大 ,参与该过程调节的是 神经﹣体液调节 . (4)如果X是甲状腺激素,请用箭头和文字描述c→d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血糖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二氧化碳引起呼吸作用的调节过程存在神经和体液调节. 【解答】解:(1)如果X是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肌糖原不能分解.bc段血糖含量下降主要是胰岛素发挥作用降血糖的结果. (2)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表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血浆渗透压降低,有利于尿浓缩,让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提高. (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如果X是CO2,c→d段时,CO2浓度增大,呼吸作用增强,CO2作为化学物质参与调节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最终使呼吸作用增强,呼吸频率增加则肯定有神经调节的参与,因此整个过程存在神经和体液调节. (4)如果X是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是指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这样的调节模式. 故答案为: (1)肝糖原 胰岛素 (2)增加(大) 降低 提高 (3)脑干(延髓) 增大 神经﹣体液调节 (4)TRH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即“促甲状腺激素” 9.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细胞内光反应过程发生在 类囊体薄膜 上,光反应产生的ATP 不能 (填能或不能)运出所在的细胞器. (2)在人教版教材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 无水乙醇(无水酒精) 提取色素; 在分离色素的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这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 叶绿素b ,它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 光. (3)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某绿色植物吸收与释放CO2速率的曲线图.分析回答: ①在正常光照、温度为5℃时,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吸收CO2的速率为 1.3mg/h ,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CO2的来源有 外界环境和线粒体 ②若每天进行⒓小时光照,温度均保持在G点(c、d两曲线的交叉点)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图中植物能否正常生长? 不能 ,原因是 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于0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色素的提取需要使用无水乙醇.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据图分析:实线表示呼吸速率,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高等植物细胞内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能运出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色素的提取需要使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分离色素的滤纸条上有四条色素带中,叶绿素b在最下端,其溶解度最小,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①由图可知,虚线表示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在正常光照、温度为5°C时,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吸收CO2的速率为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之和,故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吸收CO2的速率为1.3mg/h.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CO2的来源有外界和线粒体. ②若每天进行12小时光照,温度均保持在G点的条件下,图中植物净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但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从全天看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不能够正常生长.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 不能 (2)无水乙醇(无水酒精) 叶绿素b 红光和蓝紫 (3)①1.3mg/h 外界环境和线粒体 ②不能 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于0 10.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不能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1: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区分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根据子代表现型是否与性别相关联,若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与性别无关,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反之则位于X染色体上. 【解答】解:(1)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子代的表现型无无关,不能说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要根据甲同学设计实验来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黄体×♂灰体杂交,若子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二是用♀灰体×♂灰体,若子一代中所有的个体都表现为灰体,说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不能 (2)实验1: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2016年11月15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