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测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高三模拟测试 理科综合(一) 一、选择题: 1.细胞膜是生命系统不可或缺的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氨酸和甘氨酸进出细胞时,均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B. 水、乙醇和甘油穿过细胞膜时,不消耗三磷酸腺苷 C. 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与其细胞膜的成分改变无关 D.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当谷氨酸和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时,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而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 B、水、乙醇和甘油穿过细胞膜的方式均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不消耗ATP(三磷酸腺苷),B正确; C、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C错误;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可能会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B。 - 15 - 2.NK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在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然有一些癌细胞能够逃避机体NK细胞的攻击,引起癌症的发生。最近中科大魏海明等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肝脏中的NK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碎片化)。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的低氧状态能够激活肿瘤中NK细胞的mTOR-Drp1信号,导致线粒体过度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 A. NK细胞参与的癌细胞清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癌组织中NK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C. 正常人体内效应T细胞诱导癌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若使用mTOR-Drpl信号抑制剂处理,可减少癌症发生的几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NK细胞参与的癌细胞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A错误; B、细胞的结构决定其功能,B正确; C、体内癌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推知,线粒体过度分裂导致线粒体碎片化,从而影响NK细胞的杀瘤能力,而线粒体的分裂与信号mTOR-Drp1有关,因此,若抑制信号mTOR-Drp1,则不会出现线粒体过度分裂,从而可以保持NK细胞正常的杀瘤能力,减少癌症发生的几率,D正确。 故选A。 3.如图表示温度对某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15 - A. 35℃光下,该植物产生的氧气全部进人线粒体 B. 50℃光下,该植物依然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45℃光下,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 该实验不能反映出该植物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宜温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照下放氧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下吸氧速率表示呼吸速率,据此答题。 【详解】A、35℃光下,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该植物产生的氧气一部分进入线粒体,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A错误; B、50℃光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的绝对值小于呼吸速率,说明该条件下该植物依然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确; C、45℃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应为0,但对于叶肉细胞而言,光合速率依然大于呼吸速率,C正确; D、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也升高,因此不能反映出该植物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宜温度,D正确。 故选A。 4.BCR是B淋巴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TCR是T淋巴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离不开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双重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CR和TCR都是抗原受体,所以两者的空间结构相同 B. 由T淋巴细胞分化而来的效应T细胞可诱导癌细胞坏死 C. TCR接受抗原刺激后进行分化的T淋巴细胞参与的是体液免疫 D. B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前,BCR应接受了抗原的刺激 【答案】D - 15 -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不同抗原受体识别的抗原可能不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因此BCR和TCR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A错误; B、效应T细胞可诱导癌细胞凋亡,而不是坏死,B错误; C、TCR接受抗原刺激后进行分化的T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细胞免疫,C错误; D、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离不开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双重作用,可见,B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前,BCR应接受了抗原的刺激,D正确。 故选D。 5.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CFTR蛋白(细胞膜上的氧离子载体蛋白,由CFTR基因控制合成)功能异常。下列关于囊性纤维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疾病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B. 该疾病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C. 该疾病患者体内有结构发生改变的CFTR基因 D. CFTR基因表达的产物无须加工即可具有相应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 - 15 -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详解】A、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即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所以该病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基因可通过控制结构蛋白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错误; C、囊性纤维病患者有致病基因,该致病基因就是结构发生改变的CFTR基因,C正确; D、CFTR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所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故选C 6.某二倍体生物的尾长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其中等位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已知不含A、B和D基因的雌雄个体尾长相同,每个显性基因对尾的增长效应是相同的且可以累加。三对基因都杂合的雌性个体甲和三对基因都杂合的雄性个体乙交配(子代数目足够多),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关于甲、乙及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尾最长的子代是雄性,则雄性个体乙的基因型为BbDdXAYa B. 若子代雌性个体尾的长度有7种,则雄性个体乙的基因型为BbDdXaYA C. 尾最长的子代所占比例为1/64,尾最短的子代所占比例为1/32 D. 子代中尾的长度与雌性个体甲和雄性个体乙相同的概率是5/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甲的基因型为BbDdXAXa,雄性个体乙的基因型为BbDdXAYa或BbDdXaYA。 【详解】A、若尾最长的子代是雄性,则该雄性子代的基因型为BBDDXAYA,由此推知雄性个体乙的基因型为BbDdXaYA,A错误; B、若子代雌性个体尾的长度有7种,则雄性个体乙的基因型为BbDdXAYa,B错误; C、尾最长子代的基因型为BBDDXAXA或BBDDXAYA - 15 - ,所占比例为1/4×1/4×1/4=1/64,尾最短子代的基因型为bbddXaXa或bbddXAYA,所占比例为1/4×1/4×1/4=1/64,C错误; D、子代中尾的长度与雌性个体甲和雄性个体乙相同的概率是1/2×1/2×1/2+1/4×1/2×1/4×2×3=5/16,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在暗反应中与CO2发生反应的物质是RuBP,二者发生羧化反应生成3-磷酸甘油酸,该反应需要酶Rubisco的参与。研究证明,Rubisco是一种兼性酶,既能催化上述羧化反应,也能催化加氧反应(即RuBP与O2反应,生成磷酸乙醇酸,进而转变为乙醇酸,然后经过一系列转变形成CO2和H2O,这一系列过程称为光呼吸。光呼吸在叶绿体、过氧化物体、线粒体中进行),其催化方向取决于CO2/O2浓度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暗反应中CO2固定的反应物C5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暗反应的进行不需要光照,但受到光照的影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2)请写出有氧呼吸和光呼吸之间的差异:____________(答出两个即可)。 (3)由于光呼吸的存在,会____________(填“降低”或“增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速率。Rubisco的催化方向取决于CO2/O2浓度比,请推测具体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业生产上“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净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和植物的生理活动方面说明)。 【答案】 (1). RuBP (2). 光照影响光反应产生ATP和NADPH的数量,而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3). 光呼吸需要光照,有氧呼吸不需要光照;利用的呼吸酶种类不同;反应场所不同等 (4). 降低 (5). 当CO2/02浓度比高时,Rubisco催化羧化反应加强;当CO2/O2浓度比低时,Rubisco催化加氧反应加强 (6). “正其行,通其风”可以提供给作物充足的光照,也能提供给作物更多的CO2,并且能够降低作物的光呼吸强度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 15 - (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H]和AT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详解】(1)根据“在暗反应中与CO2发生反应的物质是RuBP,可知C5实质上是RuBP。光照影响光反应产生ATP和NADPH的数量,而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因此,光照会间接影响暗反应。 (2)根据题干中信息可知,有氧呼吸和光呼吸之间差异有:光呼吸需要光照,有氧呼吸不需要光照;利用的呼吸酶种类不同;反应场所不同等。 (3)由于光呼吸的存在,会减少C5的数量,从而减少暗反应产生糖类等有机物的数量。当CO2浓度高时有利于羧化反应(即CO2与RuBP的反应),反之,则不利于这种反应,由此,可推测当CO2/O2浓度比高时,Rubisco催化羧化反应加强,当CO2/O2浓度比低时,Rubisco催化加氧反应加强。 (4)“正其行”可以让作物的不同植株充分接受光照,“通其风”可以给植物提供更多的CO2,从而有利于光合作用;另外,提供充足的CO2,即提高了CO2/O2浓度比,从而可以抑制加氧反应的进行,也有利于光合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光呼吸、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8.图甲表示受大脑皮层调控的反射弧;图乙表示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的结构)之间的传递,其中Ach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图丙表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5 - (1)图甲所示的效应器是a和____________。在①处施加适宜强度的刺激,肌肉会收缩,但大脑皮层不能产生相应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____;在②处施加适宜强度的刺激,肌肉也会收缩,但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能与Ach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h点对应神经纤维上钠离子通道处于____________(填“开启”或“关闭”)状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传出神经元末梢(或b的末梢) (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至下一神经元 (3). 反射弧不完整(或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4). Ach的受体和Ach酯酶 (5). 开启 (6). h点处于兴奋的形成阶段,而兴奋的形成与钠离子通过钠离子通道内流有关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d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a是肌肉,b是传出神经,效应器是由肌肉及传出神经末梢组成;图乙表示神经肌肉突触结构,X表示突触小泡;图丙表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曲线,gi段表示产生动作电位过程,由钠离子内流引起,eg段表示恢复静息电位过程,由钾离子外流引起,据此答题。 【详解】(1)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或肌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能从上一神经元传递至下一神经元。反射活动的进行需满足两个条件,即反射弧要完整和有足够强度的刺激,在②处施加适宜强度的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 (2)在突触位置,神经递质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也能与相应的水解酶结合。 (3)图丙表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因此h点处于兴奋的形成阶段,而兴奋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即h点钠离子通道是开启的。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膜电位变化曲线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9.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由于工厂的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人河流,造成该地区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该地区响应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回答下列问题。 (1)鱼米之乡遭到严重污染,再到生态的修复,生物群落发生了____________演替。该过程也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水草→鱼甲→鱼乙→鱼丙”是原河流内有一条完整食物链,则鱼丙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____________(生物成分),理由是____________。 - 15 - (3)若工厂的废水中有重金属元素,则河流内幸存的生物中顶级消费者体内重金属元素最多。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恢复工程不断完工吸引了一些美术生前来写生绘画。该现象未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答案】 (1). 次生 (2).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或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 分解者 (4). 鱼丙是顶级消费者,而顶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只能流向分解者 (5). 重金属元素会随着食物链延长不断富集 (6). 间接价值和潜在(或潜在价值和间接) 【解析】 【分析】 1、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 【详解】(1)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而遭到严重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有限的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另外还可以说明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水草→鱼甲→鱼乙→鱼丙”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即鱼丙是顶级消费者,那么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向的生物成分只能是分解者。 (3)重金属在顶级消费者体内含有最多,说明重金属元素会随着食物链延长不断富集。 (4)美术生的写生绘画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还有潜在价值和间接价值。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10.某多年生绿色植物中有开红花植株,也有开白花植株。开红花植株(甲)与开白花植株(乙)杂交,F1均开红花,F1随机受粉,所得F2 - 15 -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15:1。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某种花粉有一定不育率,则有--定不育率的是__________花粉且不育率为____________(用分数作答)。为了验证上述花粉的不育率,应如何设计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其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存在致死和配子不育等现象且甲植株是纯合子,则控制该植物花色的等位基因(用A/a,B/b,C/c……表示)至少有____________对。该情况下,利用测交的方法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F2中所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含a基因的 (2). 6/7 (3). 实验思路:让F1(或Aa)作为父本、白花植株作为母本,两者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4). 实验结果:子代中红花:白花=7:1 (5). 实验结论:含a基因的花粉有6/7的不育率 (6). 2 (7). 不能 (8). 若后代全部为红花,该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AABB、AABb、AaBB、AAbb、aaBB。(或: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Aabb、aaB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中“甲×乙,F1全部为红花”可知,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出现致死现象,甲的基因型为AA,乙的基因型为aa。若不考虑致死现象等,则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15∶1,可得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据此答题。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F2中aa占1/16,而1/16=1/2×1/8,即Aa产生的花粉中A:a=7:1,含a基因的花粉有6/7的不育率。要验证上述结论,应选择基因型为Aa的植株作为父本、白花植株作为母本,父本产生的可育花粉中A:a=7:1,因此,所得子代中红花:白花=7:1,故可判断含a基因的花粉有6/7的不育率。 (2)若不存在致死和配子不育等现象且甲植株是纯合子,根据“15:1”可推知,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2红花植株中基因组成为AABb、AaBB、AABB、aaBB和AAbb的植株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所得子代均开红花,即这些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不能区分。或:F2红花植株中基因组成为Aabb和aaBb的植株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所得子代红花∶白花=1∶1,即这些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也不能区分。 - 15 -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掌握一些异常分离比的分析和计算,结合题意答题。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某同学为了统计某变质酸奶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统计A、B.C培养皿中单菌落的数量依次为212、231、226。回答下列问题。 (1)单菌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B、C培养皿上长出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菌落,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过程,若取5mL变质酸奶加入____________mL无菌水中,不会影响实验的统计结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1mL该变质酸奶内的微生物数量约有____________个。 (4)若该同学一共制备了A.B、C三个培养皿,则统计结果有可能比真实值大很多。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同学的整个操作过程中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 该变质酸奶中含有许多种微生物 (3). 45 (4). 该变质酸奶的稀释倍数不变 (5). 2.23×107 (6). 接种前培养基被微生物污染 (7). 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而酒精灯火焰旁是--个无菌微环境 【解析】 分析】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①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③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 15 - 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 ②操作 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详解】(1)单菌落指的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若A、B、C培养皿上长出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菌落,则说明该变质酸奶中含有许多种微生物。 (2)图中①过程稀释10倍,若取5mL变质酸奶加入45mL无菌水中,该变质酸奶的稀释倍数不变,不会影响实验的统计结果。 (3)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A、B、C培养皿中单菌落的数量依次为212、231、226,平均菌落数为223,故1mL该变质酸奶内的微生物数量约有223×10×104=2.23×107个。 (4)若统计结果比真实值大很多,可能的原因是接种前培养基被微生物污染。 (5)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而酒精灯火焰旁是一个无菌微环境,故整个操作过程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如图所示为培育转基因大鼠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5 - (1)图1中培育转基因大鼠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将重组质粒导人大鼠的受精卵,而不是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图2中X细胞和Y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过程的原理与____________致癌因子的原理类似。 (4)图2中②过程常用的物理因素是____________;③过程最终筛选出的目的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血压相关基因 (2). 相比体细胞而言,受精卵的全能性较容易表现出来 (3). 基因工程、早期胚胎的培养、胚胎移植等 (4). 癌细胞、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 (5). 生物 (6). 电激 (7). 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表示转基因大鼠的培育过程,涉及基因工程技术、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技术;图2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①表示诱导细胞癌变,X表示癌细胞,Y表示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②过程表示诱导细胞融合,Z细胞表示杂交瘤细胞,③过程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培养,据此答题。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培育转基因大鼠的目的基因是高血压相关基因;将重组质粒导人大鼠的受精卵,而不是体细胞的原因是相比体细胞而言,受精卵的全能性较容易表现出来。 (2)图1中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早期胚胎的培养、胚胎移植等。 (3)图2中X细胞和Y细胞分别是癌细胞、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①过程表示用诱导基因使细胞癌变,其原理与生物致癌因子的原理类似。 - 15 - (4)图2中②过程表示诱导细胞融合,常用的物理因素是电激;③过程最终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的特点。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 - 15 -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