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湛江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所述,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人的单眼皮和人的双眼皮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详解】A、狗的短毛和卷毛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性对性状,A错误。‎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的红花和高茎不是同一性状,C错误。‎ D、人的单眼皮和人的双眼皮是人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2.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 ‎②鉴别一株长穗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A. 杂交、测交、自交 B. 测交、自交、自交 C. 杂交、自交、测交 D. 测交、测交、自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根据生物的种类以及目的具体选择方法进行鉴定。‎ ‎【详解】①对于动物基因型的检测应该用测交,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③自交可以提纯,因此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因此正确答案应选B。‎ ‎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如图中哪个过程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①--减数分裂的过程。‎ ‎【详解】根据题意: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减数分裂、配子间的随机组合、组合后形成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及比例;只有①减数分裂是形成配子的时期。 故选:A。‎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推测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各有( )‎ A. 4种、8种 B. 2种、6种 C. 2种、4种 D. 4种、9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按着分离定律逐对分析再进行组合。‎ ‎【详解】AaAa子代产生AA、Aa、aa三种基因型和两种表现型,BbBB子代产生BB和Bb两种基因型和两种表现型,因此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推测子代表现型22=4种,基因型32=6种,故A、C、D错误,B正确。‎ ‎5.小麦的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将两种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无芒、高秆有芒、矮秆无芒、矮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基因型为( )‎ A. TTBb×ttBB B. TTBB×ttBb C. TtBb×ttBb D. Ttbb×ttb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1(Dd)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D:d=1:1;F2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为高茎:矮茎=3:1;F1的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高茎:矮茎=1:1。‎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两种小麦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且比例是3:1:3:1。逐对分析分析后代高杆:矮杆=1: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Tt×tt;有芒:无芒=3: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Bb×Bb。综合两对相对性状,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Bb×ttBb,故选C。‎ ‎6.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 ) ‎ A. AB.AB 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基因AaBb)初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基因型为AABB)1个卵细胞(基因型为ab)+3个极体(基因型为AB、AB、ab)。‎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其分裂产生的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均为ab;与次级卵母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分裂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均为AB。因此,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B、AB、ab。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掌握卵细胞形成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中卵原细胞和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推测极体的基因型。‎ ‎7.如图是人体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处于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bc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段 D.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cd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是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bc段是DNA复制,cd段是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即有染色单体的时期,de是着丝点分裂的过程。‎ ‎【详解】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或23条染色体,A错误;‎ ‎ B、该图若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图中的ef中一段, B错误;‎ C、该图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出现在末期,对应图中ef时期,纺锤体出现在前期,对应于cd时期,C错误;‎ ‎ D、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交叉互换发生在在cd段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图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的含量变化,与细胞中DNA含量变化不同。特别注意 ‎ de段减半是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 ‎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 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 C. 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 两种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子细胞的染色体和DNA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生殖细胞与原始生殖细胞相比染色体和DNA数目减半。‎ ‎【详解】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A正确;‎ ‎ B、细胞内的染色体和核DNA均等分配,细胞质中的DNA不是均等分配的,B错误;‎ ‎ C、有丝分裂的在雌性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错误;‎ ‎ D、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为分裂前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A。‎ ‎9.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A. 0 B. 1/4 C. 1/8 D. 1/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纯合子是细胞中每对基因都是有相同的基因组成,没有等位基因存在。‎ ‎【详解】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可以分解成aa×AA、Bb×Bb、CC×CC、Dd×dd四个分离定律问题。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0×1/2×1×1/2=0。‎ 故选:A。‎ ‎10. 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个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依次为 A. 23对、46个、92个 B. 46个、46个、92个 C. 23对、92个、92个 D. 46个、23个、46个 ‎【答案】C ‎【解析】‎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能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其实质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是所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由于染色体已经在间期完成了复制,而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依次为23对、92个、92个。‎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11.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 1号 B. 2 号 C. 3号 D. 4号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为男性患者,故7号的致病基因来源于母亲。‎ ‎【详解】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为男性患者,Y染色体来源于父亲,故7号致病基因来源于母亲,而母亲不患色盲,故5号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5号的父亲为正常男性,不携带色盲基因,故5号的色盲基因来源于母亲,即2号,故正确的选项选择B。‎ ‎12.血友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能确定不属于血友病遗传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友病、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 ‎【详解】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儿子,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可能表示血友病,A错误;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肯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可能表示血友病,B正确;根据图形不能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属于血友病遗传,C错误;根据图形不能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属于血友病遗传,D错误。‎ ‎13.若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的A∶T∶C∶G=1∶2∶3∶4,则此DNA分子另一条链上A∶T∶C∶G的比值是( )‎ A. 1∶2∶3∶4 B. 4∶3∶2∶1 C. 2∶1∶4∶3 D. 1∶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反向平行,两个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 ‎【详解】根据DNA两个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若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的A∶T∶C∶G=1∶2∶3∶4,因为A与T配对,C与G配对,因此另一条链上A∶T∶C∶G的比值是2∶1∶4∶3,故选C。‎ ‎14.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是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归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详解】①子代数目较少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所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①正确;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分离比的必要条件,②正确;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③正确; ④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不相等时,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因此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④正确;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⑤正确; ⑥基因是选择性表述的,因此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不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⑥错误。 因此正确的组合是①②③④⑤,故选C。‎ ‎15.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该过程模拟的是( )‎ A. 雌雄生殖器官 B.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雌雄亲本产生配子 D.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A错误;‎ B、小球模拟雌雄配子,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正确;‎ C、小球模拟雌雄亲本产生配子,C错误;‎ D、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不存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16. 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 A. 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 B. 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C.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在患者家系调查。AB为调查发病率,错。C为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在患者家系可调查其遗传方式,C正确。青少年型糖尿病为多基因遗传病,D错。‎ 考点:本题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17.等位基因A与a 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 )‎ A. A对a起显性的作用 B. 在减数分裂时,基因A与基因a分离 C. 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D. 基因A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a能控制隐性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详解】等位基因A与a的本质区别在于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别,即两者的碱基序列的不同,A、B、D都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故选C。‎ ‎18.下列关于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mRNA分子只能结合一个核糖体进行翻译 B. 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C. 一种氨基酸只能被一种tRNA携带 D. 在密码子表中共有三种终止密码子,但没有氨基酸与之对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一个mRNA分子能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A错误;mRNA是模板,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B错误;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被不止一种tRNA携带,C错误;在密码子表中共有64种密码子,其中三种终止密码子,没有氨基酸与之对应,D正确。‎ ‎【点睛】有关密码子,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19.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 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设计思路不同 D. “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斯的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格里菲思的实验证实存在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但并没有说明DNA就是这种转化因子,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后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D正确。故选D。‎ ‎【点睛】易错点: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0.如果用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 可在外壳中找到35S B. 可在DNA中找到32P 和35S C. 可在外壳中找到32P 和35S D. 可在DNA中找到32P ‎【答案】D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根据组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的元素组成可以判断,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和蛋白质,而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DNA注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且DNA是进行的半保留复制,因此只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32‎ P,故选D。‎ ‎21.若用a、b、c分别表示一个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基因,则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染色体主要由DNA、蛋白质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B选项正确。‎ ‎22.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 一间屋中全部的蟑螂 C. 一片草地上全部正开花的蒲公英 D.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集中在一起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详解】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括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A错误;‎ B、一间屋中全部的蟑螂可能包括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B错误;‎ C、一片草地上全部蒲公英才属于一个种群,正开花的蒲公英不是全部的蒲公英,C错误;‎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是同种生物,属于种群,D正确。‎ 故选:D。‎ ‎23. 右图表示某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下列可能是该植物基因型的是( )‎ A. ABCd B. Aaaa C. AaBbCcDd D. AaaBbb ‎【答案】B ‎【解析】‎ 图中有4个染色体组,ABCd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Aaaa四个染色体组,B正确。AaBbCcDd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AaaBbb三个染色体组,D错误。‎ ‎【名师点睛】‎ 染色体组数的判定 ‎①根据染色体形态判定:细胞中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A中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有1条,所以有1个染色体组;图B中彼此相同的染色体(比如点状的)有3条,故有3个染色体组;同理,图C中有1个染色体组,图D中有2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判定: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包括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甲所示基因型为ABC,所以有1个染色体组;图乙所示基因型为AAa,A(a)基因有3个,即含有3个染色体组;同理,图丙中有2个染色体组,图丁中有3个染色体组。‎ 注意 判定染色体组的数目时只需参考其中任意一对等位基因的数量即可。‎ ‎2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个染色体组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钵 B. 单倍的体细胞中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 C.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 D. 划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主要依据不是体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 ‎【答案】B ‎【解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因此一个染色体组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钵,A正确;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的个体,单倍体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也可能是偶数个染色体组,B错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也可能是单倍体,C正确;划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主要要看发育的起点,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区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25.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从中部凸出形成环(如下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染色体可能发生了缺失 B. 图中所示形状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出 C. 图中染色体可能发生了重复 D. 该变异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发生3:1分离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最大区别是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基因突变不可以。‎ ‎【详解】A、C、图中联会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从中部凸出形成环,可能是因为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也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的重复,A、C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检出的,B不符合题意;‎ D、因为不知道该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且缺失或重复后性状会发生改变,因此该变异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发生3:1,D符合题意。‎ 故选D。‎ ‎26.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中只含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B. 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C. DNA复制不仅需要脱氧核苷酸作原料,还需要ATP供能 D. 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 (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ATP; (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3、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详解】A、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其分子中只含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B、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错误;C、DNA复制不仅需要脱氧核苷酸作原料,还需要ATP供能以及酶催化等条件,C正确;D、DNA可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所以DN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正确。故选:B。‎ ‎2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B. 家族性疾病是遗传病,零散分布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C. 父母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孩子不可能患遗传病 D.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人群中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该病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 ‎ B、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有可能是传染病,散发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 ‎ C、父母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孩子也可能患遗传病,例如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C错误;‎ 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可在人群中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D正确。‎ 故选:D。‎ ‎【点睛】1、遗传病≠先天性,遗传病≠家族性。‎ ‎2、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28.太空椒,无子西瓜,转基因抗虫棉,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 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培育太空椒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转基因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 ‎29.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状况应是 (   )‎ A. 18+XX B. 18+XY C. 18+XX或18+YY D. 18+XX或18+XY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将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则应有9对常染色体加一对性染色体,其花药中有9+X或9+Y条染色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加倍后,染色体数为18+XX或18+YY,‎ 故选C。‎ ‎30.某昆虫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6% ,基因型Bb的个体占74% ,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A. 16%,84% B. 74%,26% C. 53% 37% D. 53%,47%‎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种群中,已知种群中果蝇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详解】根据分析计算:B的基因频率=16%+1/2×74%=53%,则b的基因频率=100%-53%=47%。‎ 故正确答案选D。‎ ‎31.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他们的祖先不同 B.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 变异的方向不同 D. 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 ‎【答案】B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由于环境不同,所以适应环境的生物也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3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出现生殖隔离 B. 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C.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 D. 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形成生殖隔离。‎ ‎2. 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以染色体变异的 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 ‎【详解】A、大多数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 B、植物多倍体物种的形成往往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B正确;‎ 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地理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二者之间没有生殖隔离,C错误;‎ D、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C。‎ ‎【点睛】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会经过生殖隔离.两个亚种还是属于同一物种。‎ ‎33.随着抗生素的滥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由于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 细菌通过定向变异是出现抗药性的内因 C. 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定向选择的结果 D.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细菌抗药性的出现提供原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抗药性细菌。‎ ‎【详解】A、先有变异,后有选择,细菌中本身就存在抗药性的个体,由于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抗药性细菌保留下来,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定向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为细菌抗药性的出现提供原材料的只有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3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一白化病患者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 ()   ‎ A. 1/201 B. 1/202 C. 1/101 D. 1/204‎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性状基因为A、a,则白化病基因型为aa,携带者是Aa。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a2,AA=A2,Aa=2Aa ‎【详解】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100,A基因频率为99/100,Aa频率为2Aa=299/1001/100=198/10000。AA频率为1-Aa-aa=9801/10000。可得表现正常中Aa频率为Aa/(Aa+AA)=2/101。则一白化病患者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1/22/1011/2=1/202,故选B。‎ ‎35.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下列哪一条件,种群的基因库是稳定的( )‎ A. 捕食者数量减少 B. 没有自然选择 C. 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D. 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果有一个群体符合下列条件,则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①群体是极大的;‎ ‎②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③没有突变产生;‎ ‎④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 ‎⑤没有自然选择。‎ ‎【详解】没有自然选择就没有淘汰,就不会出现某些基因在减少甚者消失的现象,因此基因频率是不会改变的。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36.小奇做了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显微镜视野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C.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D.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中,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原理相似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与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流程相同,都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在细胞周期中,因间期持续的时间长,所以在显微镜视野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 B、在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以及解离时时会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B错误;‎ C、低温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正确;‎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中,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原理相似,均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B。‎ 二、简答题 ‎37.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图甲是细胞内染色体和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实线表示______________数量的变化,EK段表示________分裂过程。‎ ‎(2)观察细胞内染色体是否发生变异,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时期进行观察。‎ ‎(3)图乙中__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含同源染色体。‎ ‎(4)图乙中C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条染色单体。C细胞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 (2). 有丝分裂 (3). 细胞分裂中期 (4). A B (5). 次级卵母细胞 (6). 0 (7). 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图甲中实线为DNA的变化曲线,虚线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OA表示间期,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K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图乙中,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B细胞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开,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中既有减数分裂也有有丝分裂,图甲中实线表示DNA数量的变化,EK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2)细胞分裂的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3)根据分析可知,图乙的A、B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4)图乙中C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对应于图甲中的CD段。‎ ‎【点睛】本题考察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中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减数分裂细胞图像的辨别,较为基础,要准确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时期的特征。‎ ‎38.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 ‎ (1)图 A 所示全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_(填序号)。图 B 所示的复制方式称为___________。‎ ‎(2)图 E所示分子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完成图 A 中③的生物需要的特殊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 ‎(4)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与细胞内的淀粉分支酶有关,这说明基因对该性状的控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中心法则 (2). ③④ (3). 半保留复制 (4). 携带运输氨基酸、识别密码子 (5). 逆转录酶 (6).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 ‎【分析】‎ 图A中①为DNA复制,②是转录, ③是逆转录,④是RNA复制⑤是翻译。图B代表DNA复制过程,图E是tRNA的结构图。‎ ‎【详解】(1)图 A ‎ 所示全过程是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中心法则。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的过程有③逆转录和④是RNA复制。图 B所示的复制是DNA复制,方式为为半保留复制。‎ ‎(2)图 E是tRNA,具有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并且识别密码子的作用。‎ ‎(3)③是逆转录的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 ‎(4)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与细胞内的淀粉分支酶有关,这说明基因对该性状的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点睛】中心法则中的逆转录和RNA复制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某些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中。‎ ‎39.如图为甲(A﹣a)和乙(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 ‎(1)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6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8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B超检查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伴X隐性遗传病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 BBXAY (4). bbXAXA 或 bbXAXa (5). 1/4 (6). 羊水检查 (7). 基因诊断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谱判断:Ⅱ3和Ⅱ4均无乙病,但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均无甲病,但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所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甲乙病的遗传方式,且Ⅱ6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6的基因型是BBXAY,Ⅲ8个体患乙病,Ⅲ7个体患甲病,则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BbXAY,Ⅱ4的基因型为BbXAXa,则Ⅲ8基因型及比例是1/2bbXAXA 或1/2 bbXAXa。‎ ‎(3)Ⅲ9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2BBXaY或1/2BbXaY,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2)×(1/2)=1/4。‎ ‎(4)产前诊断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B超检查和羊水检查、基因诊断。‎ ‎【点睛】准确判断遗传方式是做本题的关键,根据无中生有是隐性的原则,再根据题干信息具体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40.如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种品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过程Ⅰ和过程Ⅱ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 ‎(2)单倍体育种包括图中的______过程,与过程I、II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④Ab个体高度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基因型为Bb的某植物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成的四倍体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获得的后代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bb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4)Ⅵ代表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大幅改良生物的性状,该技术与Ⅵ的育种方法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该项技术中,通常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其优势在于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 ‎【答案】 (1). 基因重组 (2). Ⅰ→Ⅲ→Ⅴ (3).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 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不能联会,无法分裂产生配子 (5). BBbb (6). 3 (7). 1/6 (8). 诱变育种 (9). 因工程可以定向的、有目的的改造生物性状 (10). 限制酶 (11). 微生物繁殖快;结构简单,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少;适合工厂化生产。‎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Ⅰ→Ⅱ)、单倍体育种(Ⅰ→Ⅲ→Ⅴ)和多倍体育种(Ⅰ→Ⅳ),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Ⅰ→Ⅵ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详解】(1)通过过程Ⅰ和过程Ⅱ培育⑤是杂交育种的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 ‎(2)图中的Ⅰ→Ⅲ→Ⅴ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④Ab个体是单倍体,高度不育,原因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不能联会,无法分裂产生配子。‎ ‎(3)秋水仙素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基因型为Bb的某植物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发育成的四倍体基因型是BBbb,其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后,可获得的后代BB、4Bb、bb共3种基因型,其中bb占1/6.‎ ‎(4)Ⅵ过程经射线处理,是诱变育种的过程,基因工程与诱变育种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基因工程可以定向的、有目的的改造生物性状。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剪刀”是指限制酶,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其优势在于微生物繁殖快;结构简单,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少;适合工厂化生产。‎ ‎【点睛】特别注意BBb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两两分开,随机的分到配子中去,因此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值是:BB:Bb:bb=1:4:1。‎ ‎41.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_____。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蝎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自然中,猎物可以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1). 突变、基因重组 (2). 自然选择 (3). 种群 (4). 基因库 (5).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6). 共同进化 (7). 基因多样性 (8). 物种多样性 ‎【解析】‎ ‎【分析】‎ ‎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新物种形成的 三个基本环节,X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Y是自然选择、Z生殖隔离。‎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叫种群;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4)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得到了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点睛】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2.老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 分类 黄毛尾弯曲 黄毛尾正常 灰毛尾弯曲 灰毛尾正常 ‎♂‎ ‎2/12‎ ‎2/12‎ ‎1/12‎ ‎1/12‎ ‎♀‎ ‎4/12‎ ‎0‎ ‎2/12‎ ‎0‎ ‎(1)控制毛色的基因在_________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基因型是_________。‎ ‎(2)小家鼠尾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_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F1中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请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的性状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 亲本性状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 I如果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基因突变导致;‎ II如果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环境因素导致。‎ ‎【答案】 (1). 常 (2). RR (3). 尾弯曲 (4). X (5). 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雄鼠(或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 (6). 后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或后代全为正常尾) (7). 后代雄鼠出现弯曲尾(或后代出现弯曲尾)‎ ‎【解析】‎ ‎【分析】‎ 分析表中数据,每种性状按着分离定律逐对进行分析,根据性状是否与性别有关来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根据数据推断出亲本的基因型为RrXTY、RrXTXt ‎【详解】(1)分析表格中毛色在雌雄性中的性状分离:♀黄毛:灰毛=2:1、♂黄毛:灰毛=2:1,后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说明是常染色体遗传,黄毛为显性且显性纯合基因型RR致死。‎ ‎(2)♀尾弯曲:尾正常=1:0,♂尾弯曲:尾正常=1:1,性状与性别有关,因此控制尾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尾弯曲是显性性状。‎ ‎(3)若判断该正常尾雌鼠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引起的,则可让该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雄鼠观察子代性状即可判断。‎ I如果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该正常尾雌鼠的基因型为XtXt,则选择尾弯曲雄鼠(XTY)与之交配,后代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 II如果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则该正常尾雌鼠的基因型为XTXT或XTXt,则后代雄鼠出现弯曲尾。(或者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 I后代全为正常尾 II后代出现弯曲尾)。‎ ‎【点睛】1.‎ 注意根据题中数据判断出有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因此比值不是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 2.单纯环境引起的变异生物的遗传物质不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