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哈师大附中2017级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和细胞结构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功能不同的生物膜中,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 B.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可以没有叶绿体 C. 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其果实呈深黑色,是因为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导致的 D.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和核孔具有全透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功能也不同;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同细胞器的功能不同,如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液泡含有的色素与果实的颜色有关等。‎ ‎【详解】不同的生物膜上含有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功能也不同,A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B正确;黑枸杞的果实呈深黑色,与其液泡中含有的色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不同的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功能也是各不相同的。‎ ‎2.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核膜但不一定具有中心体 B.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含有遗传物质但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和RNA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膜,A错误;‎ 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B错误;‎ C、活细胞均能够进行细胞呼吸,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原核生物有氧呼吸也发生在细胞质中,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C正确;‎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储存在DNA中,D错误。‎ 故选C。‎ ‎3.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①具有双层膜; 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③产生氧气;④水作为其中反应的一种原料; ⑤含有DNA; ⑥内部含有酶 A. ①②④⑥ B. 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详解】①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①正确;‎ ‎②线粒体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叶绿体的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②错误;‎ ‎③叶绿体能产生氧气,而线粒体消耗氧气,③错误;‎ ‎④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的反应都离不开水,④正确;‎ ‎⑤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⑤正确;‎ ‎⑥线粒体和叶绿体内部都含有酶,⑥正确。‎ 故选D。‎ ‎4.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核DNA含量相同 B. 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的葡萄糖的主要进入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详解】A、同一个体每个细胞和DNA含量一般相同,但生殖细胞中核DNA含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A错误;‎ B、同一个体所含的基因是相同的,形态、功能的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 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所以这四个细胞含量最多的物质相同,C正确;‎ D、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而不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B.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形成的纺锤体蛋白是由中心体合成的 C. 小球藻是单细胞绿藻,色素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D. 动、植物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只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 ‎(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动物细胞也能发生渗透作用,在高渗溶液中会渗透失水皱缩,在低渗溶液中会渗透吸水膨胀,A错误;‎ B、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但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 C、小球藻是单细胞绿藻,绿藻是真核生物,色素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正确;‎ D、动植物细胞间有些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但有些受体并不在细胞膜上,而是在细胞内部,如性激素是脂质,受体在细胞内;高等植物相邻细胞之间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C。‎ ‎6.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如果将来自非洲爪蟾红细胞的珠蛋mRNA,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非洲爪蟾的卵细胞中,结果如图甲所示.如果注射含有珠蛋白mRNA的多聚核糖体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外源mRNA的注入不影响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B. 珠蛋白mRNA进入卵细胞后可能竞争利用其中的核糖体 C. 若不注入珠蛋白mRNA,卵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珠蛋白 D. 卵细胞内没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蛋白质合成,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A、根据图甲分析可知:外源mRNA注入后,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有所减少,A错误;‎ B、根据图乙分析可知:注射含有珠蛋白mRNA的多聚核糖体以及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卵细胞自身蛋白质的合成减少的程度较小,与图甲的处理对照可知,珠蛋白mRNA在卵细胞中可能竞争利用其中的核糖体,B正确;‎ C、珠蛋白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由于细胞分化,卵细胞中不含有该物质,C错误;‎ D、卵细胞内含有雌爪蟾完整的染色体组,其中一定含有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7. 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③主动运输 ④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 ‎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 ⑥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 ‎⑦对O2的运输 ⑧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 A. ③⑤⑥⑦⑧ B. ①②④⑤⑥‎ C. ①③⑤⑦⑧ D. ①②⑤⑥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糖蛋白能阻止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故①正确;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与糖蛋白有关,故②正确;主动运输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故③错误;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与细胞膜上的抗原有关,是一种糖蛋白,故④正确;卵细胞与精子的识别与糖蛋白有关,故⑤正确;人体细胞识别外来入侵物质,依靠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故⑥正确;细胞膜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与糖蛋白没有直接关系,故⑦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糖蛋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列关于生物生命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缺N可通过影响[H]及有关酶的合成而影响细胞呼吸 B. K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C. 植物缺Mg引起光反应和暗反应强度均减弱 D.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H]是NADPH-还原型辅酶II;呼吸作用产生的[H]为NADH-还原型辅酶I。‎ ‎【详解】A、[H]和酶的组成中含有氮元素,所以缺少N元素会影响细胞呼吸,A正确;‎ B、K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缺少镁元素,则叶绿素就会减少,导致光反应下降,进而抑制暗反应,C正确;‎ D、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现象,D错误。‎ 故选D。‎ ‎9.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利于光能充分利用 B.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C. 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与其有丝分裂的进行有关 D. 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详解】A、叶绿体内通过类囊体膜堆叠形成基粒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光能充分利用,A正确;‎ 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B错误;‎ C、中心体可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故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C正确;‎ D、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D正确。‎ 故选B。‎ ‎【点睛】识记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根据题干情境逐项作答。‎ ‎10. 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三种细胞器测定其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是线粒体,则能完成下列反应的全过程: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B. 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D. 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答案】C ‎【解析】‎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为有氧呼吸的总方程式,在线粒体中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A错误;有可能是滑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主要是脂质的合成,与分泌蛋白无关,B错误;细胞器丙是核糖体,产生水的过程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C正确 ;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11. 下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膜上 B. 图b表示叶绿体,其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 C. 图c中的孔道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D. 图a、b、c中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的是图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A项正确;图b表示叶绿体,含有核糖体和少量的D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叶绿体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B项正确;图c表示细胞核,其中的孔道即核孔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具有选择性,C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与叶绿体和细胞核相比,线粒体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2. “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质壁分离现象是“膜流”现象的例证 B. 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发生膜流现象 C.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发生膜流现象 D. 枯草杆菌和酵母菌都能发生膜流现象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调节变小,但没有发生不同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A错误;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核孔,没有发生不同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B错误;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发生“膜流”现象,C正确;枯草杆菌细胞内只有一种细胞膜,不能发生“膜流”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膜的流动性及生物膜之间的成分交换 ‎13.一种细胞——铜绿色假单胞菌能分泌毒蛋白分解其他细菌的细胞壁。下列有关铜绿色假单胞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与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 B. 其毒蛋白的分泌与细胞内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C. 其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 与其他细菌的关系为竞争 ‎【答案】D ‎【解析】‎ 铜绿色假单胞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与酵母菌(真核生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二者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A项错误;铜绿色假单胞菌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该细菌能分泌毒蛋白,利用的是独特的分泌系统而不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项错误;铜绿色假单胞菌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C项错误;铜绿色假单胞菌和其他细菌生存在同一地方,会导致其他细菌死亡,与其他细菌属于竞争关系,D项正确。‎ ‎14.下列生理过程伴随着形状改变,其中不一定需要ATP供能的是 A. 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细胞膜的形状发生改变 B. 在篮球比赛等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收缩 C. 载体蛋白协助运输葡萄糖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 D. 植物细胞在KN0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的能量用于主动运输、神经传导和生物电、机械能、细胞的各种耗能化学反应等。‎ ‎【详解】A、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需要ATP供能,A错误;‎ B、在篮球比赛等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收缩需要消耗ATP,B错误;‎ C、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时可能不需要ATP,如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也可能需要ATP,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正确;‎ D、植物细胞在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会通过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细胞液浓度增大后,会吸水而自动复原,D错误。‎ 故选C。‎ ‎15. 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浓度越高 ‎【答案】D ‎【解析】‎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明显,紫色越深,故A错误;X/Y值越大,质壁分离月不明显,所用蔗糖浓度越低,故B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明显,说明这种细胞液与外界浓度差大,不容易复原,故C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不明显,说明细胞液的浓度较高,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者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B. 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 C. 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 D. 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运输两种方式在同时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在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需要依赖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提高吸收速率,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A、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B正确;‎ C、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大,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C错误;‎ D、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在同一个溶液中,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内紫色变深 ‎【答案】B ‎【解析】‎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则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深,D正确。‎ ‎18.吞噬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 细胞膜具有支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吞噬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 B、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说明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属于半透性膜,C错误;‎ D、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D错误。‎ 故选B。‎ ‎19.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作用是催化、传递遗传信息、转运物质等 B. 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可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不影响酶活性 C.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同一物质 D. 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酶的作用是催化,不能传递遗传信息和转运物质,A错误;酶浓度和底物浓度都可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是不影响酶活性,B正确;ATP中的“A”表示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C错误;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可以来自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20.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热、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是相同的 B. 温度过高、过低以及pH过酸、过碱都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过氧化氢酶,而可以用淀粉酶 D. 催化ATP与ADP之间相互转化的酶是同一种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详解】A、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能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加热不能降低活化能,A错误;‎ B、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 C、过氧化氢本身的分解受温度影响,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用过氧化氢酶,而可以用淀粉酶,C正确;‎ D、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催化ATP与ADP之间相互转化的酶不是同一种酶,D错误。‎ 故选C。‎ ‎21. 生物体的贮能物质、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依次是 A. 脂肪、糖类和ATP B. 脂质、蛋白质和ATP C. 脂肪、糖类和ADP D. 糖类、脂肪和ATP ‎【答案】A ‎【解析】‎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考点定位】细胞内的化合物 ‎22.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内,调节小室内CO2浓度,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图中的a点表示光合作用起始点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b点表示光合作用达到最高点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等。‎ ‎【详解】A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的进行,因此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行补偿,但达到饱和点需要的二氧化碳减少,此时a右移,b点左移,因此A、B错误;‎ C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增加,这将促进暗反应的进行,因此在较低二氧化碳浓度时就出现光合作用,在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量也会增多,则a点会向左移,b点会向右移,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 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 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故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分布,A正确;‎ B、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错误;‎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磷酸,C正确;‎ D、人体细胞中ATP含量并不高,但和ADP的相互转化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故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正确。‎ 故选B。‎ ‎24.人体骨骼肌细胞分别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进行细胞呼吸,葡萄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是(  )‎ A. 等于1、小于1 B. 等于1、大于1‎ C. 小于1、小于1 D. 等于1、等于1‎ ‎【答案】D ‎【解析】‎ 平静状态人体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即比值为1;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有氧呼吸,则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也相等,即产生的C02摩尔数与消耗的02摩尔数的比值也为1,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不同状态下细胞呼吸的方式,无氧呼吸的产物,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与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关系,分析题干明确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25.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B. 水果的保鲜要求零下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C.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D. 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 ‎【答案】A ‎【解析】‎ 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进而提高蔬菜产量,A项正确;水果的保鲜要求零上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B项错误;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防止厌氧菌在伤口内繁殖,有利于伤口的愈合,C项错误;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造成毒害,D项错误。‎ ‎2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代谢旺盛细胞才进行细胞呼吸,衰老细胞不进行细胞呼吸 B.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来自O2‎ C. 细胞内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D.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需酶)‎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的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活细胞都进行细胞呼吸,代谢旺盛的细胞进行细胞呼吸,衰老细胞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 B、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B错误;‎ C、真核细胞内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部位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CO2‎ 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O2,D正确。‎ 故选D。‎ ‎27.当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B. 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C. 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D. 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氧气消耗量,乙装置放死亡种子作对照 ‎【答案】C ‎【解析】‎ 测O2消耗量,烧杯中应盛放CO2缓冲剂,保持CO2浓度不变;测定CO2释放量,烧杯中应盛放清水。‎ ‎28.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在叶绿体中完成 ‎ ‎②都能将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 ‎③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 ‎④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相同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化能合成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错误;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②正确;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③正确;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④错误。‎ ‎29.从光合作用到有氧呼吸的过程中,H2O中O的循环途径是 A. H2O→C6H12O6→CO2‎ B. H2O→C6H12O6→H2O C. H2O→O2→CO2‎ D. H2O→O2→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中,水在光反应阶段被分解,生成O2,O2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选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细胞代谢中途径的分析,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0. 下列对各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B. 乙图可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C. 丙图可表示呼吸作用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关系 D. 丁图可表示细胞中氧气浓度与ATP生成量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A.甲图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正确。‎ B.乙图可表示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先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减少,使光合作用减弱;气孔打开,CO2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光照减弱,气温下降,光合作用强度减弱;错误。‎ C.丙图可表示呼吸作用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关系:氧气为0,无氧呼吸释放CO2;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CO2释放减少;氧气浓度增加,促进有氧呼吸,CO2释放增加;正确。‎ D.丁图可表示细胞中氧气浓度与ATP生成量的关系:氧气浓度为0.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形成少量的ATP;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增强,释放能量增加,但不能无限增加,因为酶等数量有限的;正确。‎ 考点: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呼吸作用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关系,细胞中氧气浓度与ATP生成量的关系。‎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31.果蝇的卷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灰体正常翅雌蝇和纯合黑体正常翅雄蝇交配,F1产生了390只灰体正常翅果蝇,同时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1只灰身卷翅雌蝇和1只灰身卷翅雄蝇。让F1中的灰身卷翅果蝇交配产生F2,F2代中灰身卷翅︰灰身正常翅︰黑身卷翅︰黑身正常翅=6︰3︰2︰1,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题中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形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F1中新出现的灰身卷翅果蝇的基因型都是AaBb C. F2果蝇中纯合体有4种 D. 卷翅基因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知,F1中灰身卷翅果蝇交配产生的中,为3:1的变形,说明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 卷翅纯合(AA)致死,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详解】A、由题知,代中灰身卷翅︰灰身正常翅︰黑身卷翅︰黑身正常翅=6︰3︰2︰1,,为9:3:3:1的变形,可判断体色与翅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 B、纯合灰身正常翅雌蝇(aaBB)和纯合黑身正常翅雄蝇(aabb)单对交配,理论上应该全为灰身正常翅(aaBb),但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出现了2只卷翅果蝇,是基因突变所致,所以F1中新出现的灰身卷翅果蝇的基因型都是AaBb,B正确;‎ C、由于AA纯合致死,可知代中纯合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卷翅基因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依据子代表现性及比例推知亲本基因型,依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32.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交叉互换 ④细胞质分离 ⑤联会 ⑥染色体复制 ⑦染色单体分离 ⑧着丝点分裂 A. ②①③④⑤⑧⑥⑦④ B. ④⑥③②⑧⑤⑦①④‎ C. ⑥⑤①③②④⑧⑦④ D. ⑥⑤③⑧④⑦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时,染色体进行复制;‎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这四条染色单体成为一个四分体;‎ ‎③四分体时期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②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 ‎⑧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 ‎⑦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故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为⑥⑤①③②④⑧⑦④。‎ 故选C。‎ ‎33. 以下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2的遗传物质 B. 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 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 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减数分裂后形成了三个小的极体和一个大的卵细胞;精细胞的形成过程,细胞质分配均等,精子形成后细胞质大部分丢失,便于精子的游动; 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因此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均等; 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不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远远少于雄配子。‎ ‎【详解】A、卵细胞形成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超过1/4的细胞质,每个卵细胞都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的1/4遗传物质,A错误;‎ B、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进入子细胞中,所以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相等,B错误; C、在受精作用发生时,精子仅包含细胞核的头部进入卵细胞,所以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 D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是遗传物质不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不是因为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事实上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34. 某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该细胞以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 A. 1种 B. 2种 C. 4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若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A、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该细胞减数分裂能形成4个各不相同的精子,即4种.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5.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 A. 1︰1 B. 1︰2 C. 1︰3 D. 0︰4‎ ‎【答案】A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细胞均异常,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细胞均正常,即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l∶1,A项正确,B、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特别是能结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产生的原因。‎ ‎36. 有关下图坐标曲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b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c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答案】B ‎【解析】‎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分裂间期,该时期DNA的复制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形成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为细胞分裂结束时,此时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明确纵坐标含义不同时期,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不同,再结合所学的知准确判断各选项。‎ ‎37.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仅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征的是 A.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 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 C. 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 分裂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及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是动物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点,BC错误;分裂末期,植物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8.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 选取一个细胞不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B.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作为染色剂 C. 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 D. 如果在视野中不能观察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由于细胞经过解离后死亡,因此选取一个细胞不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A正确;‎ B、染色时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作为染色剂,B正确;‎ C、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制片时压片是使细胞分散开,C错误;‎ D、如果在视野中不能观察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正确。‎ 故选C。‎ ‎39.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C.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用的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A、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错误;‎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错误;‎ C、由于小麦属于雌雄同株植物,所以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C正确;‎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错误。‎ 故选C。‎ ‎40.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和体重 B.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C.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答案】C ‎【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身高和体重属于不同性状;叶梢颜色和叶片颜色不属于同一性状;绵羊的白毛和黑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和蚕豆不属于同种生物。‎ ‎4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属于其研究过程中“演绎”的是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 若F1进行测交,则分离比为1:1‎ D.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 ‎【答案】C ‎【解析】‎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这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假说内容,B错误;F1测交预期结果,高茎与矮茎分离比为1:1,这属于“演绎”,C正确;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这是实验验证,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解题关键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及步骤,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42. 假设家鼠的毛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现有基因型为AaBb个体与AaBb个体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白色家鼠=9∶6∶1,则子代的浅黄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 1/16 B. 3/16 C. 1/8 D. 1/3‎ ‎【答案】D ‎【解析】‎ 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明显是9:3:3:1的变形,白色是1,很显然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而比例是9:6:1即9:3:3:1的变形,说明F1代的基因型肯定是AaBb,黑色占了9,说明黑色为A_B_;浅黄色占6,说明浅黄色为A_bb或者aaB_.其中AAbb和aaBB为纯合子,占6份中的2份,即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1/3。‎ ‎【考点定位】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对于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是本题的关键,特殊条件下的比例关系总结如下:‎ 条件 ‎ 种类和分离比 ‎ 相当于孟德尔的分离比 ‎ 显性基因的作用可累加 ‎ ‎5种,1:4:6:4:1 ‎ 按基因型中显性基因个数累加 ‎ 正常的完全显性 ‎ ‎4种,9:3:3:1 ‎ 正常比例 ‎ 只要A(或B)存在就表现为同一种,其余正常为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 ‎ ‎3种,12:3:1 ‎ ‎(9:3):3:1 ‎ 单独存在A或B时表现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 ‎ ‎3种,9:6:1 ‎ ‎9:(3:3):1 ‎ aa(或bb)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其余正常表现 ‎ ‎3种,9:3:4 ‎ ‎9:3:(3:1) ‎ A_bb(或aaB_)的个体表现为一种,其余都是另一种 ‎ ‎2种,13:3 ‎ ‎(9:3:1):3 ‎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同一种,其余为另一种 ‎ ‎2种,9:7 ‎ ‎9:(3:3:1) ‎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 ‎ ‎2种,15:1 ‎ ‎(9:3:3):1 ‎ 要充分利用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再加以推导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43. 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 进行ATP的合成 B. 进行mRNA的合成 C. 存在血红蛋白 D. 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相关知识。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活细胞里都有ATP的合成,A不符合题意。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无论是分化程度低的干细胞,还是分化程度高的特化细胞中都有蛋白质的合成,即有相关mRNA的合成,B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只存在于高度特化的红细胞中,C符合题意。来自同一机体的所有细胞都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而来,其中的DNA都相同;结构完整的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D不符合题意。‎ ‎4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 C. 癌变细胞的多个基因发生突变,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详解】A、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因而下降,物质交换效率降低,A错误; B、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不同的细胞内基因的转录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mRNA,进而翻译形成不同的蛋白质,但此过程并没有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B正确; 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癌变细胞的特征之一,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的控制下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多细胞的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45.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 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 两亲本间的组合 D. 决定不同性状遗传因子的组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由此可见,自由组合的是决定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故答案选D。‎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识记和理解,属于简单题。‎ ‎46. 将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应为( )‎ A. 1/8 B. 1/16 C. 1/32 D. 1/64‎ ‎【答案】C ‎【解析】‎ 一对一对地做,后代AA的比例为1/2,后代BB的比例为1/4,后代CC的比例为1/4,后代Dd的比例为1/2,则后代基因型为AABBCCDd为1/2×1/4×1/4×1/2=1/64。‎ ‎47.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 (  )‎ A. 原核生物无核物质 B. 原核生物无遗传物质 C. 原核生物无完善的细胞器 D. 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通过二分裂增殖,真核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增加体细胞数目,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详解】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拟核中,含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A项、B项、C 项错误;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在真核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位基因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不适用孟德尔遗传规律。D项正确。‎ ‎48.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①不符合;‎ ‎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1:1:1:1,②符合;‎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③符合;‎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2:2:4:1:2:1:2:1,④不符合;‎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⑤符合。‎ 故选:D。‎ ‎49.假如某植物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单杂合植株的茎卷须中等长度,双杂合植株的茎卷须最长,其他纯合植株的茎卷须最短;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含有C基因的花粉可育,含有c基因的花粉败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茎卷须最长的植株自交,子代中茎卷须中等长度的个体占3/4‎ B. 茎卷须最长的植株与一茎卷须最短的植株杂交,子代中茎卷须最长的个体占1/4‎ C. 基因型为Cc的个体连续自交2次,子代中CC个体占1/4‎ D. 如果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该植物种群内对应基因型共有27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中“某植物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单杂合的茎卷须中等长度,双杂合植物的茎卷须最长,其他纯合植物的茎卷须最短”可知,茎卷须中等长度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茎卷须最长的基因型为AaBb;茎卷须最短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根据题干中“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c的控制,含有C的花粉可育、含c的花粉不可育”可知,父本只能产生含有C的花粉.‎ ‎【详解】茎卷须最长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中中等长度的个体(AaBB、Aabb、AABb、aaBb)占总数的1/2×1/4+1/2×1/4+1/2×1/4+1/2×1/4=1/2,A错误;茎卷须最长的(AaBb)与最短的(AABB、AAbb、aaBB、aabb)杂交,子代中茎卷须最长的(AaBb)个体占1/2×1/2=1/4,B正确;基因型为Cc的个体自交1次,由于父本只能产生含有C的花粉,子一代中CC个体占1/2,Cc个体占1/2,子一代自交,由于父本只能产生含有C的花粉,子二代中CC占1/2×1+1/2×1/2=3/4,C错误;如果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逐对分析可知,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有3×3=9种;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c的控制,含有C的花粉可育、含c的花粉不可育,基因型只有CC和Cc两种.因此该植物种群内对应的基因型有9×2=18种,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关知识及概率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然后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 ‎50.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1):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实验(2):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由实验(2)可知,乔化×乔化→出现矮化,说明乔化对矮化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蟠桃×蟠桃→出现圆桃,说明蟠桃对圆桃是显性,基因型为Bb×Bb,因此丙、丁的基因型为AaBb,丙丁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1)知,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中A、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个实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尽管受两对基因控制,但是比例与一对性状相似,说明存在连锁现象。‎ 二、简答题 ‎51.如图所示,图l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为该植物在CO2浓度为0.03%、温度及其它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氧气释放速率曲线。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A的移动方向从类囊体薄膜到 ,F代表的物质是 。‎ ‎(2)图1中,代表有氧呼吸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填序号)。图2中a点能发生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 (填序号)。‎ ‎(3)图2中d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与b点相比,c点光反应生成[H]的量 (填“较少”“相等”“较多”)。‎ ‎(4)在图2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12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 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答案】(1)叶绿体基质 丙酮酸 ‎(2)③ ③④⑤‎ ‎(3)CO2浓度 较多 ‎(4)4‎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1中,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A表示[H]和ATP,产生于光反应,消耗与暗反应,因此A的移动方向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H]和ATP,B表示ADP和Pi,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H],F表示丙酮酸。‎ ‎(2))图1中,代表有氧呼吸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图2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a点没有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③④⑤表示呼吸作用。‎ ‎(3)d点时光合作用达到饱和,不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主要是外界的CO2浓度影响。c点光照更强,光反应的产生的[H]的量更多。‎ ‎(4)呼吸作用为2,一天消耗的有机物为24×2=48,12小时光照,要生长,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48,因此光合作用大小至少为4,净光合作用至少为4-2=2,因此光照强度至少为4。‎ 考点: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2. 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图________的变化特征。此器官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________条。‎ ‎(2)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的有________,具有2个染色体组的有________。‎ ‎(3)曲线图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段,CD段对应于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细胞。‎ ‎【答案】(1)睾丸(精巢) 丙 8‎ ‎(2)甲、乙 乙、丙 ‎(3)FG 甲 ‎【解析】‎ 试题分析:(1)观察题图可知甲→乙是有丝分裂,乙→丙→丁属于减数分裂,且丙的细胞质均分,所以此器官是睾丸(精巢);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图丙;此器官的甲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达8条。‎ ‎(2)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是1∶1,说明着丝点已经分裂,细胞中无染色单体,甲、乙、丙、丁中符合条件的是甲、乙;图中甲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乙、丙具有2个染色体组,丁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 ‎(3)曲线图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FGHI属于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FG段;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对应于甲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3.Ⅰ、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1。请分析回答: ‎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405‎ ‎411‎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20‎ ‎①根据组合________能判断出________是显性性状。‎ ‎②组合三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___。若组合三F1植株连续自交,预测F3中开紫花植株和开白花植株的比例约为________。‎ ‎③若取组合二中的F1紫花植株与组合三中的F1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________。‎ Ⅱ、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有人提出基因对花色性状控制的两种假说,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假说一表明:当基因存在_________时,花色表现为紫色;假说二表明:当基因存在___时,花色表现为紫色.‎ ‎(2)现选取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为亲本进行自交:‎ ‎①若假说一成立,F1花色的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F1的白花中纯合子占_________.‎ ‎②若假说二成立,F1花色的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F1中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答案】 (1). 二、三 (2). 紫花 (3). 2/3 (4). 9:7 (5). 1/6 (6). A和B (7). A (8). 紫花:红花:白花=9:3:4 (9). 1/2 (10).‎ ‎ 紫花:红花:白花=12:3:1 (11). aaBB、aaBb ‎【解析】‎ ‎【分析】‎ ‎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Ⅰ、①由于组合二是紫花×白花,后代只有紫花,可以判断紫花是显性性状;由于组合三是紫花×紫花,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现性状分离,所以紫花是显性性状。故根据组合二、三能判断出紫花是显性性状。‎ ‎②组合三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都是杂合体,基因型都是Aa.F1基因型为AA、Aa和aa,比例为1:2:1;所以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2/3。若组合三F1植株连续自交,即1/4AA、1/2Aa、1/4aa分别自交,F2中AA=aa占3/8、Aa占1/4, F3中AA=aa占7/16,Aa占1/8,开紫花植株和开白花植株的比例约为9:7。‎ ‎③若取组合二中的F1紫花植株(Aa)与组合三中的F1紫花植株(1/3AA、2/3Aa)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为2/3×1/4=1/6。‎ Ⅱ、(1)假说一表明:基因A存在时白色底物能形成红色色素,基因B存在时红色色素能形成紫色色素,说明只有基因A、B同时存在时,花色才表现为紫色;‎ 假说二表明:当基因A存在时白色底物就能形成紫色色素,当基因B存在时白色底物能形成红色色素。‎ ‎(2)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为亲本进行自交,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9:3:3:1。‎ ‎①若假说一成立,则基因型A_B_为紫花、基因型A_bb为红花、基因型aaB_和aabb都为白花,所以F1花色的性状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9:3:4;其中F1中白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其中纯合体占1/2。‎ ‎②若假说二成立,则基因型A_B_和A_bb都为紫花、基因型aaB_为红花、基因型aabb为白花,所以F1花色的性状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3:1;其中F1中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 ‎【点睛】识记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知亲本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4.若某昆虫体色(黄色、褐色、黑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D/d)决定,如图为基因控制相关物质合成的途径,a基因、b基因、d基因没有相应的作用。‎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昆虫作为亲本(其中之一基因型为aabbdd)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可知,基因A对基因B的表达有____________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2)为了验证控制体色的三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与双亲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杂交,若子一代的性状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F2中黄色昆虫有_________ 种基因型。若让F2褐色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1). 抑制 (2). F1 (3). aabbdd (4). 黄色:褐色:黑色=6:1:1 (5). 21 (6). 褐色:黄色=8:1‎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子二代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黑色个体的比例是9/64,可以写成1/4╳3/4╳3/4,子一代黄色的基因型是AaBbDd。‎ ‎【详解】(1)由题意知,子二代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黑色个体的比例是9/64,可以写成1/4╳3/4╳3/4,又由代谢途径可知,黑色物质的形成必须含有B、D基因,因此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_D_,子一代黄色的基因型是AaBbDd,亲本黄色的基因型是AABBDD、aabbdd,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A与B基因之间的关系是A抑制B基因表达。‎ ‎(2)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Dd,若要验证3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常用测交实验,可以选用F1‎ 个体与双亲中基因型为aabbdd个体进行测交实验,若3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产生比例相等的8种类型的配子,ABD:ABd:AbD:Abd:aBD:aBd:abD:abd=1:1:1:1:1:1:1: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1:1:1:1,其中A_ _ _ _ _、aabbD_、aabbdd表现为黄色,aaBbDd为黑色,aaBbdd为褐色,黄色:褐色:黑色=6:1:1。‎ ‎(3)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表现为黄色的是A_ _ _ _ _、aabb_ _,共有2×3×3+1×1×3=21种;子二代褐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dd:aaBbdd=1:2,让其自由交配,相当于让BB:Bb=1:2的个体自由交配,bb=2/3╳2/3╳1/4=1/9,B-=8/9,因此褐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aaB-dd:aabbdd=8:1,分别表现为褐色、黄色。‎ ‎【点睛】识记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结合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55.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动物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曲线(图中B、D两点表示经筛选后继续培养),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OA段的培养称为________培养,AB段可能发生了________现象,需要用________酶处理,以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2)为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将________注射到小鼠体内,以此获取________细胞,同时可选取图中________点的细胞与该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所选取细胞的细胞膜上的_____比正常细胞显著减少。‎ ‎(3)为筛选出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细胞,可用______培养基达到目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特点)。‎ ‎【答案】 (1). 原代 (2). 接触抑制 (3). 胰蛋白 (4). 抗原 (5). 浆(或B细胞) (6). D (7). 糖蛋白 (8). 选择 (9).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培养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点,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再结合题意作答。‎ ‎(1)人们通常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即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用胰蛋白酶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2)为制备单克隆抗体,需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以此获取B淋巴细胞,同时可选取图中D点的细胞与该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因为该点部分细胞已癌变,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比正常细胞显著减少。 (3)为筛选出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细胞,可用选择 培养基达到目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