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 ‎ ‎1.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核的结构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质 膜和核膜直接相连 B. 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 C.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但核膜有选择透过性 D. 在核仁中合成的RNA是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本题易错点是因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透彻而错选,核孔虽然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是不是任意大分子都能进出核孔的,核孔也具有选择性,比如:不允许核内DNA外出,而允许转录形成的mRNA外出。‎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质 膜和核膜直接相连,A正确;图示细胞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B正确;核孔是大分子物质的通道,也具有选择透过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错误;在核仁中合成的RNA是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D正确。‎ ‎2.如图中① ④表示某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B. 细胞器③可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 C. 细胞器④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D. 细胞器②与细胞分裂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③为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④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详解】此细胞含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③为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B正确;结构④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正确;结构②为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各选项。‎ ‎3.如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图中a为细胞质,e为细胞质基质 B. 图中b具有双层膜结构 C. 图中d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 图中g为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其中a为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b为细胞核;c为细胞膜;d为细胞壁;e为细胞质基质;f为细胞器;g为叶绿体;h为线粒体。‎ ‎【详解】图中a为细胞质,e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图中b为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B正确;图中d为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正确;图中g为叶绿体,h为线粒体,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能根据概念图中的信息准确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图示4种不同的细胞,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1、2、3、4四种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 水绵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一般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C. 图4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D. 相同长度的丝状体中颤藻细胞数目比水绵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颤藻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水绵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图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应属于原核生物,图4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变形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详解】图中1颤藻是原核生物,2水绵是真核低等植物,3细菌是原核生物,4变形虫是真核单细胞原生动物,这四种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水绵是低等植物,其细胞一般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B正确;图4变形虫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无叶绿体,C错误;颤藻细胞比水绵细胞体积小,故相同长度的丝状体中颤藻细胞数目比水绵多,D正确。‎ ‎【点睛】本题属着重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区别,如:细胞壁成分、叶绿体分布等,解答时注意原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坏死核糖体,明确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核。‎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细胞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 B. 只有丙图中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丁图中的某种细胞 D. 甲、乙、丙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判断每幅图各自属于什么类型细胞,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图甲中的细胞是口腔上皮细胞,而合成唾液淀粉酶的是唾液腺细胞,A正确;图乙表示蓝藻细胞,图丙表示植物细胞,二者均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丁为血细胞,提取细胞膜时通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正确;细胞生物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正确。‎ ‎6.a、b、c、d四图分别是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b细胞中含有许多具膜结构的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总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 d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a细胞可代表洋葱内表皮细胞 D. c细胞由于无线粒体,所以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中的四种生物细胞结构图: a图细胞具有细胞核、细胞壁、液泡等结构,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图; b图细胞具有细胞核而无细胞壁,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图; c图细胞不具有成型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中的细菌细胞结构图,d图细胞不具有成型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中的蓝藻细胞结构图。‎ ‎【详解】生物膜系统除了包括具有膜的细胞器外,还有细胞膜和核膜,A错误;d细胞的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含有光合色素以及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所以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B正确;a细胞含有叶绿体,而一般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C错误;c细胞的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所以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四种生物细胞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像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7.在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观察中,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失水能力逐渐减弱;而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高,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弱,失水能力增强。‎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8.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质量分数为30 的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错误的是 A. 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变化甚微 B. 若该细胞处于质量分数为40 的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 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 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答案】D ‎【解析】‎ A代表细胞长度,将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会吸水,但受细胞壁限制,细胞长度保持不变,A项正确;B代表原生质长度,该细胞处于质量分数为40 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失水, B/A值将变小,B项正确;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C项正确;B代表原生质长度,原生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不仅仅是液泡,D项错误。‎ ‎9.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 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如果细胞是死细胞,则细胞膜是全透性的,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进行渗透吸水。 +和NO均是细胞主动运输的离子,因此,将细胞放入 NO3溶液后,细胞可能先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主动运输和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选B。‎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名师点睛】(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 NO3和蔗糖溶液)‎ ‎+‎ ‎10.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紫色洋葱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紫色物质位于液泡的细胞液中,由于不断失水,颜色不断加深,细胞质无色。本题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1.将某植物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浸于浓度1M的(Ⅰ)蔗糖溶液与(Ⅱ)尿素溶液中,然后每5分钟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其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后20分钟,(Ⅰ)和(Ⅱ)两组的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 B. 实验开始后30分钟,(Ⅰ)的细胞中必含蔗糖 C. 实验开始后30分钟,(Ⅱ)的细胞中必含尿素 D. 此图显示尿素可通过细胞膜,而蔗糖却不能通过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开始后20分钟,由于细胞液浓度比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失水质壁分离,故A正确。蔗糖无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故细胞失水一定时间后达到平衡,故B错。实验开始后30分钟,尿素进入细胞液,增加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故C正确。综合B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2.植物叶表皮上有气孔,气孔由保卫细胞构成。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导度变大;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导度变小。现将一块放置在清水中的叶表皮取出,完全浸入甘油后,立即检测该叶表皮的气孔导度,可能的结果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导度变大,因此刚从清水中取出的叶表皮的气孔导度大;将该细胞完全侵入甘油后,由于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导度变小;但是甘油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导致细胞又开始吸水,气孔导度又增大。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叶表皮气孔导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3.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 ‎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 ‎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 ‎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 ‎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 ‎⑥干大豆种子泡在清水中逐渐胀大 ‎ ‎⑦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A. ②④⑥ B. ②⑤⑦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 ‎【详解】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没有通过半透膜,不属于渗透作用,①错误;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属于渗透作用,②正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不属于渗透作用,③错误;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属于渗透作用,④正确;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属于渗透作用,⑤正确;干大豆种子泡在清水中逐渐胀大属于吸涨吸水,⑥错误;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是蒸腾作用,⑦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的概念,衡量是否是渗透作用,关键是看水分子是否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 ‎14.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分析题图可知,甲曲线在加入酶后,反应物浓度增加,这是不可能的,A错误;‎ B、乙,加入酶后反应物按照没加酶以前的速率降低,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下,其反应物的浓度在加入酶后的下降速率应该加快,B错误;‎ C、丙曲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后来又有所上升,后半部分的曲线走势不对,C错误.‎ D、丁曲线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直至反应物浓度为0,D正确.‎ 故选:D.‎ 考点:酶的特性.‎ ‎15.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 ‎③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  ‎ ‎④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 ‎ ‎⑤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  ‎ ‎⑥对O2的运输  ‎ ‎⑦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 A. 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④⑤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糖蛋白有关,①正确;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与糖蛋白有关,②正确;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与糖蛋白有关,③正确;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与糖蛋白有关,④正确;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与糖蛋白有关,⑤正确;对O2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与糖蛋白无关,⑥错误;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对细胞内部物质起保护作用,与糖蛋白无关,⑦错误。因此,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⑤,故选B。‎ ‎16. 学家在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假说,学习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后,某同学作如下比喻,错误的是(  )‎ A. 把静态的三维结构比作“三明治”或“三合板”‎ B.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比作“枣糕”,如图1所示 C.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比作“正在煮着的粥”,如图2所示 D. 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比作“信号接收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枣糕” 能体现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布,但不能体现流动性;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7.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 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 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 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括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以及多糖,图中①表示细胞膜上的多糖,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a端表示亲水一端,b端表示疏水一端。‎ ‎【详解】图甲中①表示多糖,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a是亲水性头部,b是疏水性尾部。①、②、③共同构成了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磷脂分子无此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磷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并识别图中数字标号表示的物质;识记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和疏水端;识记糖蛋白的组成和生理作用等知识。‎ ‎18.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包括三个步骤: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荧光;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利用该技术测得膜上受激光照射部位的荧光强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 该技术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D. 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该技术不能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错误;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故该技术不宜在高温下进行,C正确;由图可知,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9.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 神经细胞膜上有识别功能的是①‎ C. b可表示肌细胞吸收氧气 D.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Ⅰ表示细胞膜外侧,Ⅱ表示细胞膜内侧;②为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表示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表示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 ‎【详解】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和种类和数量越多,所以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②蛋白质决定,A错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所以神经细胞膜上有识别功能的是①,B正确;b表示物质运出细胞,所以不能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可表示排出二氧化碳,C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和③都有关,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并能够根据载体、能量等条件判断各个小写字母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0.美国 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 W.Sche man以及德国 学家Thomas【C】Südhof,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 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以及COPII被膜小泡三种类型。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B. 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内质 、高尔基体、细胞膜 C. 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则会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糖尿病等疾病 D. “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是由其他细胞器产生的,结构不固定,不属于细胞器,故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囊泡可以来自内质 、高尔基体和细胞膜,故B正确;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会导致分泌蛋白不能正常分泌,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如果分泌胰岛素减少可以引起糖尿病,故C正确;“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胞吐,不属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 该过程通过膜上的受体进行识别作用 C. 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D. 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 ‎【详解】胞吞作用有细胞膜的凹陷,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A正确;大分子物质与受体结合时首先需要经过识别作用,B正确;胞吞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C错误;胞吞作用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22.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人体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量显著减少的一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分析,呼吸酶抑制剂处理红细胞,则会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能量的释放,抑制细胞内需要耗能的反应.‎ ‎2、氧气、水、甘油、脂肪酸吸收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钾离子、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解:A、氨基酸是主动运输,其吸收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和载体蛋白,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与能量无关,A错误;‎ B、氨基酸和钾离子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能量降低会使其吸收速率下降,B正确;‎ C、氧气和水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抑制细胞呼吸对它们的吸收没有影响,C错误;‎ D、甘油和脂肪酸都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B.‎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23.下图是番茄根细胞对 +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分压为0和6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B. 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 +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C. 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 +的吸收 D. 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延伸为M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氧分压为0时根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在6时是有氧呼吸酶有所不同,故A错误。A-B段,限制钾离子吸收的主要因素是能量,故B错误。B点后限制主动运输的限制因素不是ATP而应是载体蛋白,故C错误。氧分压为8时,能量不是限制因为,因为载体蛋白的限制,曲线将延伸为M2,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24. 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细胞研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实验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B. “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C. 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由实验②③可知,神经细胞运输24Na需要载体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实验②③可知,24Na由神经细胞进入周围溶液需消耗ATP;而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呼吸,从而使ATP 的产生减少。‎ ‎【详解】由实验可知,钠离子的运输需要ATP,因此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A正确;加入药物后钠离子不会运输,加入ATP后恢复正常,说明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呼吸,B正确;需要能量(ATP)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由实验②③可知,神经细胞运输24Na需要能量,无法看出是不是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A、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般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如果淀粉全部分解,则遇碘不会发生颜色变化,B正确;‎ C、酶具有专一性,淀粉在蔗糖酶的作用下不会分解,C错误;‎ D、淀粉不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在酸的作用下同样发生水解,碘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化学反应,故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用淀粉作为底物,也不宜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6.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左右 B. 当pH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 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随之变化 D. 当pH为任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等。图示曲线有温度和PH值两个自变量,在分析曲线时,确定单一变量.如:在相同温度条件(如35℃)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即此时酶活性最强;在相同pH值条件(如pH为8)下,温度为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即此时酶活性最强。‎ ‎【详解】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值条件下,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8左右,最适温度为35℃左右,A正确;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曲线中未体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据图示可知,一定范围内,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变化,C错误;当pH为过酸或过碱的条件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酶活性丧失,因此在此条件时不同温度条件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不能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温度、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分析曲线时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解题,并且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活性会丧失。‎ ‎27.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②曲线的起点至最大值所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表示无酶催化时的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①曲线的起点至最大值所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表示有酶催化时的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所以两曲线所对应的纵坐标的最大值的差值即为酶所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酶的催化作用的机理 ‎28.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 酵母提取液含有蔗糖酶 B. 酶具有专一性 C. 蔗糖不是还原糖 D. 高温使酶失活 ‎【答案】D ‎【解析】‎ 该实验能证明酵母提取液含有蔗糖酶,将蔗糖分解为还原糖,A正确;该实验中,唾液不能将蔗糖分解,而酵母提取液能将蔗糖分解,证明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甲组实验证明蔗糖不是还原糖,C正确;该实验不能证明高温使酶失活,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液中加入试剂的种类,后用斐林试剂检测,可见是检测还原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只有蔗糖酶能将其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从而产生还原糖,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提取液1mL含有蔗糖酶,据此作答.‎ ‎29.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中a、b、c三条曲线不能反映下列哪种因素对生成物的量的影响(  )‎ A. 不同的温度 B. 不同的pH值 C. 不同的底物浓度 D. 不同的酶浓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其中a达到化合反应平衡点的时间最短,其次是b,最后是c,说明a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c条件下酶的活性最低.‎ 解:A、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温度不同造成的,A错误;‎ B、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B错误;‎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同,而图中三条曲线的平衡点相同,说明三条曲线的差异不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C正确;‎ D、酶的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酶的浓度不同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考点:酶的特性.‎ ‎30.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 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图曲线 C.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D. 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酶量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故A正确。酶浓度增加时生成物量不会增加,但会减少生成物量达到最大时的时间,故B正确。无机催化剂没有有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故C正确。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比较快,但随着时间延长反应速率会有所下降,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 ‎31.图甲表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葡萄糖和乳酸在人成熟红细胞膜上的跨膜运输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序号).溶酶体起源于图甲的_____(填序号).‎ ‎(2)若此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3H首先出现在___________上,接下来的运行路线是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序号表示).‎ ‎(3)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乳酸的跨膜运输____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 (1). ②⑧ (2). ① (3). 核糖体 (4). ⑦→①→⑨ (5). 不会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中①为高尔基体,②为中心体,③为核膜,④为核仁,⑤为染色质,⑥为线粒体,⑦为内质 ,⑧为核糖体,⑨为细胞膜。分析乙图:乙图表示人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释放乳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1)图甲中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是②中心体和⑧核糖体;溶酶体起源于图甲的①高尔基体。‎ ‎(2)3H标记的亮氨酸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 ‎ 进行粗加工→内质 “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3H首先出现在核糖体上,接下来的运行路线是⑦→①→⑨。‎ ‎(3)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由于无氧呼吸也能产生能量,因此图中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32.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_ 和[_____ (填数字)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外界溶液浓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或“无法判断”)‎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 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 ‎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 ‎②甲乙丙丁戊的溶液浓度从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_.‎ ‎【答案】 (1). 原生质层 (2). 2 (3). 4 (4). 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5).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6). 无法判断 (7). 高 (8). 乙丁甲戊丙 (9). 降低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2细胞膜、4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b中的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平衡状态,还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大于、等于或小于三种可能。‎ ‎(4)①由于萝卜条A的重量变化大于萝卜条B,所以萝卜条A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条B细胞液浓度.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萝卜条A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②观察萝卜条A的体积变化,长度越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甲 戊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乙丁甲戊丙;③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萝卜条A吸水,其细胞液浓度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 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 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 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 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 ‎(2)预期结果:甲组气泡_______,乙组气泡________.(选填“少”、“多”)‎ ‎(3)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H (2). H2O2分解速率 (3). 少 (4). 少 (5). 缺少加蒸馏水的对照 (6). 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蛋白质变性,而冷藏时蛋白质没有变性 ‎【解析】‎ ‎【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他都是无关变量。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低温能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使酶失活,而高温、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失活。‎ ‎【详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可见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则温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2)酶的活性受到pH的影响,过酸、过碱均会使酶使活,甲组加入了强酸、乙组加入了强碱,因此甲乙两组气泡均减少。‎ ‎(3)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而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应增加丙试管,在第二步中加入1mL蒸馏水,其他步骤相同。‎ ‎(4)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蛋白质变性,而冷藏时蛋白质没有变性,所以高温条件下酶不能发挥作用,而低温条件后再升高温度可使酶活性恢复。‎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探究实验,重点是考查影响酶活性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准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同时要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合理解释第(4)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