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70分。) 1.俗话说:“酒后吐真言”,说明过量饮酒影响了下列何种结构的活动:(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2.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 B.氨基酸 C.转录酶 D.组织胺 3.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下丘脑和下丘脑 4.把红番茄混杂于青番茄中不利于长途运输,其原因是红番茄产生了:( )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5.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 ) A.凝固的状态 B. 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 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状态 6. 一只小猫的腿受伤出血,母猫用沾满口水的舌头在伤口上添,就可以阻止发炎。 这种现象在免疫学上叫做:(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预防接种 7.下列人体各腺体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下丘脑 B.垂体 C.胸腺 D.唾液腺 8..人体的下列化学物质中,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是:( ) A.神经递质 B.胰蛋白酶 C.血红蛋白 D.胰岛素 9..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10. 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 A.向光侧分布得多 B.背光侧分布得多 C.在茎中分布均匀 D.在茎的顶端产生 11.下列哪项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 ) A.微量和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催化作用 D.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2.在以下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弃耕的农田慢慢变成森林 B.森林大火后仍长成森林 C.火山喷发后重新生长成森林 D.水域污染后经治理,各种生物种类逐渐增加 13.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当感受 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14.我们常常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与此生理过程有关的激素是:( ) A.生长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激素 15.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情况不正确的 是:( ) 时间 物质的量 时间 物质的量 时间 物质的量 时间 物质的量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素 A B C D 16.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A.生长素类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 乙烯 17.下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曲线。下列有关各浓度范围意义的 叙述中,错误的是:( ) 生长素浓度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O b c a d A.在低浓度(a→b)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B.b点对应的浓度为生长素对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C.大于b时,生长素对该器官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D.达到d点浓度时,可杀死该植物 18.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液体的是:( ) A.组织液 B. 血浆 C.淋巴 D.细胞内液 19.在下面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 20.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年龄组成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种群密度 D.迁出和迁入 21..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 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每增加体重1千克,至少消耗该生态系统内的浮游植物 的量为:( ) A.50千克 B.125千克 C.625千克 D.1000千克 22.在生态系统中,当鹰捕食兔子时,鹰属于 :( ) A.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23.人体的体液免疫过程中,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物质是 :( ) 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淋巴因子 24.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 ) A. 信息素 B. 温度 C. 有机酸 D. 孔雀开屏 25.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香菇 B.人 C.酵母菌 D.蓝藻 26.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 )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在艾滋病人热情拥抱 C.与艾滋病人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 27.羊草是草原上最常见的牧草之一。为了调查草原上某区域内羊草的密度,可采用的 方法是:( )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目测估算法 D.记名计算法 28.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下列有关对K值 的描述正确的是:( ) A.K值一旦确定,就不会再改变 B.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减小 C.在“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中都存在K值 D.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保持在K值不变 29.在森林中的鸟类常可见到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种因素有 关:( ) A.光照强度 B.空气湿度 C.食物种类 D.温度 30.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 D.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31.某些地区在大豆播种前用根瘤菌拌种,以提高大豆产量。因为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 为:(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32.下列生物中,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A.狗尾草 B.酵母菌 C.蚯蚓 D.田鼠 33.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强刺激b点,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强刺激c点,a、b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D.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34.蛙体内能量流动的去向,不包括:( ) A.被分解者利用 B.进入蛇的体内 C.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D.进入蝗虫体内 35.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每空1分,共 6分 )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抑制 C 生长素浓度 促进 A B D (1) 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而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度 (大、小)于向光面, (大、小)于B 点浓度。 (2) 曲线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高、低)浓度。曲线 段可抑制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高、低) 浓度。 37. (每空1分,共6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 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 缩手反射时,乙图中 兴奋从A传到B依靠的化学物质名称是 。兴 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该物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 “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 。 (1) 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 (填写细胞器名称)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引起反应,可见“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2) 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比较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 ;(填写收缩/不收缩) 刺激b处,肌肉 。(填写收缩/不收缩) E 抗原 抗体 D C B A 38.(每空1分,共6分)图示体液免疫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D为 细胞,由 细胞分化形成,分化的原因是受抗原刺激。 (2)图中 A细胞的作用是 抗原 ,B细胞的作用是 抗原和产生淋巴因子 (3)抗体由细胞的 (填写细胞器名称)合成,由细胞的 (填写细胞器名称)分泌到细胞外的体液中。 39.(每空1分,共6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腐生的细菌、真菌属于 。 (2)图中的e表示的生理作用是 ,b、c、d过程表示的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f所表示的动物与绿色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3)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 形式进行循环,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 40. (每空1分,共6分)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与pH的变化关系,现进 行如下实验。 (1)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0.2M磷酸氢二钠溶液和0.lM柠檬酸溶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2㎜方格)、试管、显微镜等。 (2)实验步骤: ①取10个试管,编号。按一定的比例加入0.2M磷酸氢二钠溶液、0.lM柠檬酸溶液和无菌培养液,制备10种不同pH值(3.0一8.0)的无菌缓冲培养液。 ②向上述10支试管加入等量菌种,在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培养。 ③用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进行定期取样观察并记录。 (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 。 ②取样计数前通常要进行的操作是 。 ③本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 。 ④影响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还可能有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C A D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D B D C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C D D C A B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C D B 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36、(每空1分,共6分) (1) 大 小 (2) AC 低 CD 高 37、(每空1分,共6分) (1)神经递质 单向传导 (2)高尔基体 蛋白质 (3)不收缩 收缩 38. (每空1分,共6分) (1)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 (2)摄取和处理 呈递 (3)核糖体 高尔基体 39.(每空1分,共6分) (1) 生产者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捕食 (3) CO2 能量流动 40.(每空1分,共6分) ①pH值的大小 酵母菌的细胞数 重复实验 ②将试管振荡摇匀 ③在较低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加,酵母菌的数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值时,酵母菌的数量最多,超过这个值之后,随着pH值的增大,酵母菌的数量逐渐减少 ④培养液中某养分的浓度、温度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