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选择题 ‎ ‎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都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B.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一定是细胞癌变 C.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 D.蓝藻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 ‎ ‎ ‎2. 在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中,不能生成ATP的细胞结构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质基质 ‎ ‎ ‎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 B.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C.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如性激素 D.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酶 ‎ ‎ ‎4. 使用适当试剂鉴别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时,必须进行水浴加热的一组是 ‎ A.蛋白质和核酸 B.脂肪和还原糖 C.淀粉和RNA D.葡萄糖和麦芽糖 ‎ ‎ ‎ ‎5. 烟草花叶病毒中,由A、T、G、C五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共有多少种? ‎ A.3种 B.4种 C.5种 D.8种 ‎ ‎ ‎6.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C.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 ‎ ‎7. 某基因中腺嘌呤占该基因碱基总数的15%,由该基因转录形成的RNA中,G和C的和占该RNA碱基总数的 ‎ A.15% B.35% C.70% D.无法确定 ‎ ‎ ‎8. 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依次存在于(        ) ‎ A.基因和信使RNA B.信使RNA和转运RNA C.核糖体和基因 D.基因和转运RNA ‎ ‎ ‎ ‎9.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各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 B.雄果蝇一个染色体组由三条不同的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组成 C.一个染色体组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 D.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导致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 ‎ ‎10.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②烟草花叶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③真核生物基因的载体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染色体 ④生物的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11. 下列变异现象与“无籽番茄”属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 ‎ A.无籽西瓜 B.骡子 C.21三体综合症 D.矮茎豌豆在水肥充足土壤中长高 ‎ ‎ ‎12.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同一类可遗传变异类型? ‎ A.高杆抗病小麦自交产生矮杆感病 B.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 C.蜜蜂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雄蜂 D.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幼苗产生四倍体 ‎ ‎ ‎13.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形式是重复,这种变异发生的顺序是 ①DNA产生断裂片段②染色体产生断裂片段③DNA断裂位置增添重复序列④DNA断裂位置增添同一基因⑤断裂片段连接到非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⑥断裂片段连接到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②→⑥‎ ‎ ‎ ‎1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其中正确的有___项? ①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④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⑥一切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 A.3 B.4 C.5 D.6‎ ‎ ‎ ‎15. 能够说明生长素促进生长具有双重性的生物现象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 D.植物疯苗病 ‎ ‎ ‎16. 生长素是植物的重要激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不能 ‎ A.抑制植物生长 B.促进果实发育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插枝生根 ‎ ‎ ‎17. 下表各选项中,符合“M一定能推理得出N结论”的是     (    ) ‎ 选项 M N A 花药离体培养 植株体细胞内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 狮和虎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 孟德尔假说“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 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该种群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 A.A B.B C.C D.D ‎ ‎ ‎18. 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或是双向的 B.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C.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都是通过它的防卫与监控功能来实现的 D.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 ‎ ‎19. 寒冷环境中,对血糖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抗利尿激素 ‎ ‎ ‎20. 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糖调节中枢 ②水盐调节中枢 ③内分泌调节中枢 ④体温调节中枢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21.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首先发生的现象是 ‎ A.Na‎​‎‎+‎通道开放 B.K‎​‎‎+‎通道开放 C.Na‎​‎‎+‎通道和K‎​‎‎+‎通道同时开放 D.Na‎​‎‎+‎通道和K‎​‎‎+‎通道同时关闭 ‎ ‎ ‎ ‎22.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的机理与下列哪项接近? ‎ A.酶的催化作用 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 D.造血干细胞形成B淋巴细胞 ‎ ‎ ‎ ‎23. 体液免疫过程中,直接发挥体液免疫作用的是 ‎ 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抗体 D.干扰素 ‎ ‎ ‎24. 在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最普遍的是 ‎ A.神经调节 B.下丘脑-垂体系统调节 C.体液调节 D.反馈调节 ‎ ‎ ‎ ‎25. 调查生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 A.逐一计数统计法 B.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 D.取样调查法 ‎ ‎ ‎ ‎26. 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生物“桥梁”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 ‎ ‎ ‎27. 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维持的机制是 ‎ A.反馈调节 B.信息传递调节 C.能量流动调节 D.物质循环调节 ‎ ‎ ‎28. 基因工程的步骤中,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获取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 ‎ ‎ ‎29. 通过反转录法获取目的基因的必需条件除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及逆转录酶和ATP外,还必需具备的条件包括 ‎ A.DNA连接酶和四种脱氧核苷酸 B.RNA连接酶和四种核糖核苷酸 C.DNA聚合酶和四种脱氧核苷酸 D.RNA聚合酶和四种核糖核苷酸 ‎ ‎ ‎30. 当外界因素中光照强度、CO‎​‎‎2‎浓度骤然变化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很多化合物的含量和生成量都会发生变化。下表中,正确的描述共有几项? ‎ ‎ ‎ 条件 C3含量 C5含量 ATP含量 NADPH含量 O2产生量 ‎(CH2O)合成量 ‎1‎ 停止光照 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减少 减少 ‎2‎ 突然光照 减少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3‎ 停止CO2供应 减少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4‎ 增加CO2供应 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减少 减少 A.0 B.2 C.3 D.4‎ ‎ ‎ ‎31.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所进行的气体交换情况,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的是 ‎ A. B. C. D.ABC都能发生 ‎ ‎ ‎ ‎32. 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入人体细胞的O‎​‎‎2‎,氧化丙酮酸生成二氧化碳 B.组织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 C.骨骼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是CO‎​‎‎2‎、H‎​‎‎2‎O和乳酸 D.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 ‎ ‎ ‎33. 下列各种比值中,其比例不符合或不接近3∶1的一项是 ‎ A.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子一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之比 B.翻译过程中,信使RNA的密码子数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之比 C.等量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比 D.一个DNA连续复制两次产生的子代DNA中,子链与母链数之比 ‎ ‎ ‎34. 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加入培养液中,培养蚕豆。观察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 ‎ A.蚕豆细胞先大量消耗胸腺嘧啶,接着大量消耗尿嘧啶 B.蚕豆细胞先大量消耗尿嘧啶,接着大量消耗胸腺嘧啶 C.蚕豆细胞对尿嘧啶的大量消耗和对胸腺嘧啶的大量消耗同时发生 D.蚕豆细胞大量消耗胸腺嘧啶,对尿嘧啶基本不消耗 ‎ ‎ ‎35. 以下是高中生物几个实验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全部对应正确的有 ①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引流法 ②叶绿体色素的分离——纸层析法 ③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鉴别——颜色反应 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 ‎36. 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质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该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 ‎37. 甲、乙都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都是20。甲、乙杂交所结的种子种下去都能发育成植株,这些植株长大成熟后大多数都不能结种子,偶然情况下也会出现过少数能够结种子的植株(丙)。下面对这种情况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甲、乙杂交后代大多数不能结种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甲、乙属于不同物种的植物,在环境变化剧烈环境种植出现丙的可能性增加 ③丙是二倍体植物,同源染色体两两成对,能够进行减数分裂 ④甲、乙杂交产生的不能结种子的植株,不能结种子的原因是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⑤甲、乙杂交所结的种子在萌发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正常结种子的植株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A.① B.③ C.②⑤ D.③④‎ ‎ ‎ ‎38. 遗传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支撑,下列有关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进行遗传规律研究思路是“现象分析→推理、演绎→提出假说→实验证明”‎ B.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分离提纯→单独观察相应物质转化作用”的方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标记噬菌体在遗传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噬菌体侵染标记的细菌 D.基因克隆是现代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克隆真核生物基因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逆转录酶催化 ‎ ‎ ‎39. 下列有关实验和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孟德尔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 D.可以用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非选择题 ‎ ‎ ‎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存的过程中,细胞凋亡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核DNA加倍,前期中心体加倍 C.染色体移向两扱的哺乳动物钔胞中,至少含有一条X染色体 D.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的不同,导致细胞的分化 ‎ ‎ ‎ 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对培养4周后某试管苗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 品种 蔗糖 浓度 叶绿素 ‎(μg·g-1)‎ 类胡萝卜素 ‎(μg·g-1)‎ 总叶面积(cm2)‎ 总光合速率 ‎(μmol·m-2·s -1)‎ 呼吸速率 ‎(μmol·m-2·s -1)‎ ‎0.50‎ ‎1%‎ ‎553.68‎ ‎62.67‎ ‎58.03‎ ‎1.29‎ ‎0.66‎ ‎3%‎ ‎655.02‎ ‎83.31‎ ‎60.78‎ ‎1.16‎ ‎1.10‎ ‎ ‎ ‎(1)据表分析,随蔗糖浓度的增加,呼吸速率加快,[H]由________(场所)转运到线粒体内膜上与0‎​‎‎2‎结合的速率加快。‎ ‎ ‎ ‎(2)其他条件均适宜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该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速率变化不同,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 ‎ ‎ ‎(3)如果向培养该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0‎​‎‎2‎,光照一定时间(数分钟)后杀死该植物,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短时间内C0‎​‎‎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果要探究C0‎​‎‎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 ‎ ‎ ‎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笞: ‎ ‎(1)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 ‎ ‎ ‎(2)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________。其中①结构称为________,②结构位于________。‎ ‎ ‎ ‎(3)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在兔________(填“饱足”或“空腹”)状态下,测定血糖含量和________。‎ ‎ ‎ ‎ 某植物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共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标记为Ⅰ、Ⅱ、Ⅲ),该植物花的位置叶腋(A)对茎顶(B)为显性,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位于Ⅰ号染色体上,高茎(B)对矮茎(b) 为显性,圆粒(D)对皱粒(d) (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为显性,现有品种 ①(aaBBDD)、②(AAbbDD)、③(AABBdd)和④(aabbdd),进行了如下三组杂交实验,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如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 ‎ ‎ ‎ 亲本 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组合一 ‎①X②‎ aBD:AbD=1:1‎ 组合二 ‎②X③‎ ‎?‎ 组合三 ‎①x④‎ abd:aBd:abD:aBD = 1:1:1:1‎ ‎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1)由表中信息可知,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共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号染色体上。‎ ‎ ‎ ‎(2)组合二中,F‎​‎‎1‎产生的R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利用组合三F‎​‎‎1‎自交,F‎​‎‎1‎中茎顶花高茎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 ‎ ‎(3)该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为探究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对部分结果做出预测分析:(具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纯种植物类型) 实验一:利用纯种红花高茎与纯种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F‎​‎‎1‎ ,F‎​‎‎1‎测交得F‎​‎‎2‎,观察并统计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二:利用纯种红花圆粒与________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部分结果及结论: 实验一中,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 ‎ ‎ 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及其天敌——青蛙等生物,图甲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卷叶螟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 ‎(1)图甲中,次级消费者指的是________,①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 ‎ ‎(2)图甲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h表示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________内的能量。‎ ‎ ‎ ‎(3)由图甲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能量。‎ ‎ ‎ ‎(4)图乙中,e点时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________(填图中字母)点对应密度之前。‎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细胞衰老的原因 细胞凋亡的含义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动、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异同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原核细胞的基本特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等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A项错误;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细胞分化都能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项正确;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C项错误;蓝藻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项错误。‎ ‎2.‎ ‎【答案】‎ C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ATP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关系,要求考生熟记常见细胞结构的生理功能。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过程可以生成ATP,A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产生ATP,B正确;细胞质基质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能产生ATP,D正确;高尔基体主要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加工,不能产生ATP,C错误。‎ ‎3.‎ ‎【答案】‎ C ‎【考点】‎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多样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即可作答。 蛋白质具有运输、免疫、催化等功能,对应实例分别是血红蛋白、抗体、酶,故A、B、D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固醇类,不属于蛋白质,C错误。‎ ‎4.‎ ‎【答案】‎ D ‎【考点】‎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鉴定的实验条件,考查内容较为基础,熟记教材知识即可作答。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必须使用水浴加热, 即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葡萄糖与麦芽糖均属还原糖,故D正确。蛋白质、核酸、脂肪、淀粉的鉴定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A、B、C错误。‎ ‎5.‎ ‎【答案】‎ A ‎【考点】‎ 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DNA和RNA的分布和组成,要求考生明确不同生物所含的核酸种类,知道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共有4种,分别含有A、T、G、C四种碱基,组成RNA的脱氧核苷酸也共有4种,分别含有A、U、G、C四种碱基,进而分析回答问题。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烟草花叶病毒中只有RNA一种核酸,故由A、T、G、C组成的核苷酸只有3种(A、G、C),A正确,B、C、D错误。‎ ‎6.‎ ‎【答案】‎ A ‎【考点】‎ 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DNA和RNA的区别,解答关键在于区分两者的组成差异。 DNA的碱基为A、T、C、G,RNA的碱基是A、U、C、G,T是DNA特有的碱基,U为RNA特有的碱基,所以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分辨DNA和RNA,双链DNA中A=T且C=G,单链DNA和RNA则不具备这一规律,故A正确,B、C、D错误。‎ ‎7.‎ ‎【答案】‎ C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转录过程中DNA与mRNA之间碱基关系,要求考生透彻理解DNA和RNA结构差异及转录的具体过程。 DNA片段中 A=T,G=C,故腺嘌呤(A)占该基因碱基总数的15%时,T=15%,A+T=30%,则该基因中G+C=70%,转录成mRNA的模板链(单链)中G+C=7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关系,RNA中,G和C的和占该RNA碱基总数的70%,因此选C。‎ ‎8.‎ ‎【答案】‎ A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概念,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基本组成单位,明确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关系,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解: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因此遗传信息位于DNA分子中;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故密码子存在于信使RNA中。 故选:A。‎ ‎9.‎ ‎【答案】‎ B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 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在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而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A正确;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是3对常染色体+X+Y染色体,故雄果蝇一个染色体组由3条不同的常染色体+X或3条不同的常染色体+Y染色体组成,B错误;据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C正确;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10.‎ ‎【答案】‎ D ‎【考点】‎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遗传的基本概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但教材概念是针对大多数生物而言,本题需要根据具体生物具体分析,考查考生的迁移运用能力。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①正确;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其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RNA片段,②正确;真核生物的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其次位于细胞质中(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③正确;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碱基)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④正确。故选D。‎ ‎11.‎ ‎【答案】‎ D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熟知常见的变异类型,尤其能区分无籽番茄与无籽西瓜的区别。 无籽番茄利用的是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没有改变遗传物质,属于不可遗传变异;而无籽西瓜、骡子及21三体综合征的形成均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B、C错误;矮茎豌豆在水肥充足土壤中长高是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正确。‎ ‎12.‎ ‎【答案】‎ A ‎【考点】‎ 多倍体育种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单倍体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的可遗传变异,考查点较为基础,熟悉常见的实例是解题关键。 A高杆抗病小麦自交产生矮杆感病植株,原理为基因重组;而B、C、D所依据原理均为染色体(数目)变异,故选A。‎ ‎13.‎ ‎【答案】‎ D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4类,本题考查重复,充分理解教材图示及相关定义即可作答。 结合教材图示可知: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引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重复,故选D。‎ ‎14.‎ ‎【答案】‎ C ‎【考点】‎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生物进化的内容,熟记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是关键。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②正确;突变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③、④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⑤正确;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⑥错误。故选C。‎ ‎15.‎ ‎【答案】‎ B ‎【考点】‎ 探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都是促进作用,不体现两重性,A错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B正确;茎的背地性是由于重力作用,导致茎的向地侧比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向地侧长得快,都是促进作用,C错误;植物疯苗病主要与赤霉素的作用有关,D错误。‎ ‎16.‎ ‎【答案】‎ C ‎【考点】‎ 探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内容较为基础,依据教材知识即可作答。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利用的是生长素的两重性,A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植物果实细胞膨大,故能够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正确;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C错误。‎ ‎17.‎ ‎【答案】‎ D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及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的概念与对应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考生透彻理解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但其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如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狮和虎交配虽然可以繁殖后代,但其后代不可育,故两者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子代数量足够多、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等,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 ‎18.‎ ‎【答案】‎ D ‎【考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激素调节的特点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细胞膜的功能 动物激素的调节 体液免疫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稳态的生理意义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免疫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上反射弧,在反射弧中,因有突触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项错误;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传送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CO‎​‎‎2‎等调节因子)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B项错误;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都是通过它的防卫、监控与清除功能来实现的,C项错误;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项正确。‎ ‎19.‎ ‎【答案】‎ D ‎【考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寒冷环境中血糖平衡的调节,要求考生熟记常见的激素种类及其作用。 寒冷环境中,通过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的作用,使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故A、B、C正确;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收,使尿量减少,对血糖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调节作用,D错误。‎ ‎20.‎ ‎【答案】‎ D ‎【考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的功能,要求熟悉教材血糖平衡、水盐平衡调节等实例并能总结下丘脑的特点及功能。 下丘脑的功能有:① 感受功能: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② 调节功能:体温、水盐平衡、血糖平衡等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③ 分泌功能: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④ 传导功能:下丘脑能把兴奋传达到大脑皮层。故选D。‎ ‎21.‎ ‎【答案】‎ A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动作电位产生、传导,要求学生识记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故选A。‎ ‎22.‎ ‎【答案】‎ A ‎【考点】‎ 细胞免疫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的一类物质。 酶也是一种与底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B错误;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进行的,C错误;造血干细胞形成B淋巴细胞属于细胞的分化过程,D错误。‎ ‎23.‎ ‎【答案】‎ C ‎【考点】‎ 体液免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作用特点,熟记体液免疫的过程即可作答。 体液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其中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抗体“作战”,故选C。‎ ‎24.‎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答案】‎ A ‎【考点】‎ 激素调节的特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教材相关知识并把握题干信息是解题关键。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故在在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最普遍的是神经调节,A正确,B、C、D错误。‎ ‎25.‎ ‎【答案】‎ D ‎【考点】‎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因此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应选取某一种植物或动物为调查对象。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两者均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取样(抽样)调查的方法,故选D。‎ ‎26.‎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和相互间的关系,考查内容较为基础,依据教材知识即可作答。‎ ‎【解答】‎ 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即细胞呼吸)将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两者可称为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生物“桥梁”。 故选:D。‎ ‎27.‎ ‎【答案】‎ A ‎【考点】‎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生态系统中,它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维持的机制,A正确;B、C、D是生态系统的功能,B、C、D错误。‎ ‎28.‎ ‎【答案】‎ C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考点较为基础,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基本操作程序的理解和掌握。 目的基因的获取有直接分离法和人工合成法两种,均需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是通过一定工具和技术导入,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目的基因表达过程要发生转录和翻译,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目的基因的检测通常要用到DNA分子杂交技术等手段,也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29.‎ ‎【答案】‎ C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利用逆转录法获取目的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本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反转录(逆转录)法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链的过程,故除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及逆转录酶和ATP外,还必须具备的条件有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子链上)和四种脱氧核苷酸(DNA合成的原料),故C正确,A、B、D错误。‎ ‎30.‎ ‎【答案】‎ B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外界因素骤变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各种产物含量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光合作用全过程的整体把握,明确外界因素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综合性较强。 光照停止时,光反应立即停止,首先导致[H]、ATP生成量减少,同时O‎​‎‎2‎产生量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C‎​‎‎3‎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的还原,从而导致C‎​‎‎3‎增加,C‎​‎‎5‎减少,(CH‎​‎‎2‎O)合成量减少,1正确;光照增强时,首先导致光反应过程中的,[H]、ATP增加,同时O‎​‎‎2‎产生量增加,进而促进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因此导致C‎​‎‎3‎减少,C‎​‎‎5‎增加,(CH‎​‎‎2‎O)合成量增加,2正确; CO‎​‎‎2‎供应停止,这将抑制暗反应中CO‎​‎‎2‎固定,因此首先使C‎​‎‎3‎减少,而C‎​‎‎5‎增加;同时由于C‎​‎‎3‎减少C‎​‎‎3‎还原时消耗[H]和ATP减少,因此[H]、ATP增多,(CH‎​‎‎2‎O)合成量减少,3错误; CO‎​‎‎2‎供应增加,这将促进暗反应中CO‎​‎‎2‎固定,因此首先使C‎​‎‎3‎增加,而C‎​‎‎5‎减少;同时由于C‎​‎‎3‎增加导致C‎​‎‎3‎还原时消耗[H]和ATP增多,因此[H]、ATP减少,(CH‎​‎‎2‎O)合成量增多,4错误。‎ ‎31.‎ ‎【答案】‎ D ‎【考点】‎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分析题图可知,左侧表示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右侧细胞器为叶绿体。 A图中叶绿体需要从外界吸收CO‎​‎‎2‎,同时释放O‎​‎‎2‎,证明此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在光照条件适宜时能够发生;B图所示生理现象为线粒体从外界吸收O‎​‎‎2‎,同时释放CO‎​‎‎2‎,此时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光照条件不利于光合作用时有可能发生;C图所示生理现象为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达到平衡,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光照条件下可能发生。故选D。‎ ‎32.‎ ‎【答案】‎ C ‎【考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剧烈运动时人体内的生理过程,重点考查呼吸作用,透彻掌握呼吸作用的类型及相关过程是解题关键。 进入人体细胞的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生成H‎​‎‎2‎O,A错误;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故细胞内CO‎​‎‎2‎浓度最高,B错误;剧烈运动时人体内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产物有CO‎​‎‎2‎、H‎​‎‎2‎O和乳酸,C正确;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D错误。‎ ‎33.‎ ‎【答案】‎ B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的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悉相关生理过程并能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比较,考点较为综合。 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子一代高茎:矮茎豌豆=3:1,A正确;翻译过程中信使RNA的密码子数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之比为1:1,B错误;等量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之比为3:1,C正确;一个DNA连续复制两次产生的子代DNA共有4个,8条单链,其中新合成子链6条,母链2条,子链与母链数之比为3:1,D正确。‎ ‎34.‎ ‎【答案】‎ B ‎【考点】‎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同时考查DNA和RNA的分子结构差异,要求考生对所学知识能综合联系,迁移运用。 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最先开始的是G1期,也即DNA合前期,此时主要合成RNA等相关物质,故首先消耗大量尿嘧啶,此后进入S期,即DNA复制期,主要是DNA的复制,故需要大量消耗胸腺嘧啶。此后的时期复制、合成活动逐渐减弱至停止,不会发生碱基大量消耗的现象,B正确,A、C、D错误。‎ ‎35.‎ ‎【答案】‎ D ‎【考点】‎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实验的技术方法,考点较为基础,但知识点较为琐碎,属于易错知识点,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多比较、总结、记忆。 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用到引流法,如在质壁分离一步时,需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即用的引流法,①正确;叶绿体色素的分离方法用的是纸层析法,②正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液生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统称为颜色反应,③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④正确。故选D。‎ ‎36.‎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答案】‎ C ‎【考点】‎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A项正确;废弃的农田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还有生物的繁殖体,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项正确;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在物质上能够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需吸收太阳能,即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C项错误;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地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项正确。‎ ‎37.‎ ‎【答案】‎ C ‎【考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甲(AA)、乙(BB)都是二倍体植物且体细胞染色体数都是20,故甲、乙杂交所结的后代染色体共有20条(10+10),有两个染色体组(A+B),这些杂交种子可以发育成植株,但是因为联会紊乱无法产生后代(不能结种子);若是因为外界条件剧烈变化或者用秋水仙素处理该杂交种子,则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可以获得正常结种子的植株。 甲、乙杂交后代大多数不能结种子的原因是其体内有两个不同来源的染色体组(A+B),20条染色体(10+10),因联会紊乱,故不能产生种子,①、④错误;因为甲、乙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甲、乙属于不同物种的植物,在环境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变异的频率提高,有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出现丙的可能性增加,②正确;分析题意可知,丙的形成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体内有4个染色体组(AA+BB),是四倍体植物,③错误;甲、乙杂交所结的种子在萌发时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会抑制纺锤体形成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获得正常结种子的植株,⑤正确。故选C。‎ ‎38.‎ ‎【答案】‎ D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常见的科学史实,要求考生熟知常见的科学探索历程与科学家贡献,熟悉教材内容即可作答。 孟德尔进行遗传规律所用方法为假说演绎法,具体思路为现象分析→推理、演绎→提出假说→实验证明,A正确;艾弗里及其同事将S型菌分离为多糖、蛋白质、DNA等部分分别单独观察,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不能直接被标记,故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噬菌体侵染标记的细菌,C正确;克隆真核生物基因通常用PCR技术,必要条件之一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错误。‎ ‎39.‎ ‎【答案】‎ A ‎【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探索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酶的特性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伴性遗传 细胞的减数分裂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项正确;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项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C项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而加热可促进H‎​‎‎2‎O‎​‎‎2‎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不能用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项错误。‎ 非选择题 ‎【答案】‎ D ‎【考点】‎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都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A错误;动物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含量加倍,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物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至少含有两条X染色体,C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的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答案】‎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催化细胞呼吸的酶与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  光反应和暗反应  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该物质即是C0‎​‎‎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 ‎【考点】‎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蔗糖浓度越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越多,总叶面积越大,总光合速率越低,呼吸速率越大。‎ ‎【解答】‎ ‎(1)①由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H],而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所以呼吸速率加快,[H]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转运到线粒体内膜上与O‎​‎‎2‎结合的速率加快。‎ ‎(2)由于催化细胞呼吸的酶与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该植物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速率变化不同。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因此,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3)从题中可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短时间内C0‎​‎‎2‎就已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缩短光照时间,C0‎​‎‎2‎转化的化合物的种类就少,因此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当只检测到一种含‎​‎‎14‎C的转化物时,该物质即是C0‎​‎‎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 ‎【答案】‎ ‎(1)增加  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髙  非条件反射  传入神经(纤维)  下丘脑  饱足  血液胰岛素含量 ‎【考点】‎ 激素调节的特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1)据图分析,刺激X为血糖含量降低,通过①→②→③→胰岛A细胞过程,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素,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刺激Y为血糖含量升高,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使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降低。‎ ‎【解答】‎ ‎(1)饥饿条件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髙。‎ ‎(2)反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天生就有的,所以是非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接受刺激,图中①是传入神经,②是下丘脑。‎ ‎(3)本实验目的是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而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胰岛素,降血糖。因而应选取饱足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高)进行实验,实验观测指标为:血糖浓度、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 ‎【答案】‎ ‎(1)2  Ⅱ  ABD:ABd:AbD:Abd=1:1:1:1  3/4  纯种白花皱粒  红花髙茎:白花矮茎=1:1  红花圆粒:红花皱粒:白花圆粒:白花皱粒=1:1:1:1‎ ‎【考点】‎ 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孟德尔遗传实验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组合一中,①(aaBBDD)与②(AAbbDD),子一代为AaBbDD,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即aBD:AbD=1:1;说明控制植物花的位置的基因与控制茎高矮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Ⅰ号染色体上);组合三中,①(aaBBDD)与④(aabbdd),子一代为aaBbDd,可以产生四种配子,即abd:aBd:abD:aBD = 1:1:1:1,说明控制圆粒和皱粒的基因不位于Ⅰ号染色体上,则应该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解答】‎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三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2)组合二中,②(AAbbDD) 与③(AABBdd)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Dd,由于A与B连锁,所以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组合三子一代为基因型为aaBbDd,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茎顶花高茎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 ‎(3)为探究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进行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利用纯种红花高茎与纯种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得F‎​‎‎2‎,观察并统计算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髙茎:白花矮茎=1:1,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 实验二:利用纯种红花圆粒与纯种白花皱粒植株杂交得F‎​‎‎1‎,F‎​‎‎1‎测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圆粒:红花皱粒:白花圆粒:白花皱粒=1:1:1:1,则说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答案】‎ ‎(1)青蛙    呼吸作用    a或g    遗体、残骸    e/b×100%    g、h、i    K值(环境容纳量)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1)图甲中a,d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e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f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i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等中的未被同化的能量,h表示生物遗体的包含的能量.图中未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①、②、③都表示呼吸作用。图乙:c点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K/2,e点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 ‎【解答】‎ ‎(1)依题意可知:在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属于生产者,卷叶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属于次级消费者。图甲中的①、②、③依次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包含在a或g中。h表示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内的能量。‎ ‎(3)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b,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e,所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e/b×100%。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即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各营养级生物的遗体、残骸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即具体利用的是g、h、i中的能量。‎ ‎(4)图乙中e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此时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该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K/2之前,即c点对应的种群密度之前。‎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