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 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各种细胞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详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B错误; C、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正确; 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下列生物中,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是( )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发菜 D. 蓝球藻 【答案】B 【解析】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详解】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是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大肠杆菌、发菜和篮球藻都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主要意义是揭示了( )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 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统一性 D. 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以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溶液混合后,温度逐渐升高(a1、a2、a3分别表示温度达到t1、t2、t3的时间),麦芽糖积累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2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 t2~t3,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C. a3时淀粉分解量达到最大值 D. a2~a3,麦芽糖的产生速率逐渐升高 【答案】D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最适温度,酶的活性最高,分析图甲可知,t2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A正确; B、图甲中,t2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t2~t3,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 C、图乙中a3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此时淀粉分解量达到最大值,C正确; D、a2~a3,麦芽糖的产生速率逐渐降低,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5.在下列有机化合物中,人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是 A. 脂质 B. 糖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答案】C 【解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 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其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9%,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因此,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故选C。 6.水稻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 A. 蔗糖 B. 甘油 C. 核酸 D. 脂肪酸 【答案】C 【解析】核酸、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 【详解】A、蔗糖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和P,A错误; BD、脂肪水解形成甘油和脂肪酸,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和P,BD错误; C、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核酸,因为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核酸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意在考查学生区别糖类、核酸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难度不大。 7.下列关于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可以与斐林试剂产生紫色颜色反应 B. 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C. 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是导致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2、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以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颜色反应,A错误; B、有氨基和羧基的且连接在同一个中心碳原子,另外再连接一个氢原子一个R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错误; C、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除了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有关外,还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以及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氨基酸的连接方式是脱水缩合,是一样的,C错误;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空间构象发生了改变,其特定功能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考生明确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功能多样性与结构多样性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本节重点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五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有五个肽键的化合物 B. 由五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C. 由五条肽链构成的化合物 D. 由五种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详解】五肽是由五个氨基酸脱去四分子的水形成的,是含有四个肽键的、一条肽链的化合物,氨基酸可以是一种、二种、三种、四种或五种,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考生明确五肽是由五个氨基酸脱去四分子的水形成的,含有四个肽键的化合物是解题的关键。 9.以下关于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内的主要存在部位相同 B. 组成的五碳糖不同 C. 都由两条核苷酸链构成 D. 组成的碱基种类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的分子组成,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分子的化学组成及特点,能列表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 B、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B正确; C、DNA通常两条链构成,RNA通常一条链构成,C错误; D、构成DNA的碱基是A、C、G、T,而构成RNA的碱基是A、C、G、U,D错误。故选B。 10.用显微镜观察浸润在0.3g/mL 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此时细胞不会发生的是( ) A. 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 细胞液颜色加深 C. 细胞液的浓度升高 D. 原生质层逐渐远离细胞壁 【答案】A 【解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失水,原生质层逐渐远离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故细胞液颜色由于失水而加深,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综上,A错误,BC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实质上是教材中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缩影,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实施教材上的实验。 11. 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细胞核 D. 中心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细胞核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藻细胞中不存在脱氧核糖 B. 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 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 D. 蔗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A、蓝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组成,A错误; B、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 C、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2分子的葡萄糖,C错误; D、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等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为非还原糖,D错误。故选B。 13.下图是对小麦种子进行的一系列处理,其中a、b表示处理中散发出来的气态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在一定条件下能正常萌发 B. ③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 细胞中a含量越高抗逆性越强 D. a、b在种子细胞内分别是结合水、自由水 【答案】B 【解析】刚收获的种子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失去生命活性);烘干的种子燃烧后,残留的主要是无机盐,碳元素在燃烧的过程中主要随二氧化碳而散失。 【详解】A、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会导致种子死亡,所以种子②条件下一般不会萌发,A错误; B、烘干的种子燃烧后,残留的主要是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存在,B正确; C、细胞中b含量越高抗逆性越强,C错误; D、a、b在种子细胞内分别是自由水、结合水,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水的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失去的水分,考查水的存在形式和无机盐的含量等知识点,明确相关的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解答。 14.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由此可以推测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 A. 脂肪和蛋白质 B. 蛋白质和核酸 C. 脂质和蛋白质 D. 多糖和脂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详解】由于囊泡膜的基本成分和细胞膜相似,所以主要成分是脂质中的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不含脂肪和核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即可。 15.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切生物均有生物膜系统 B.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组成 C. 各种生物膜成分具有相似性 D. 生物膜系统的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答案】A 【解析】1、生物膜系统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原核生物和病毒无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生物膜系统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B正确; C、各种生物膜成分具有相似性,C正确;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配合,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中加NaOH是为了清除空气中CO2 B. ②的葡萄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 C. ②中酵母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 D. ③中加Ca(OH)2用于检测②中是否有CO2产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A 、①中加NaOH是为了清除空气中CO2,以防止干扰实验结果,A正确; B、②的葡萄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底物,B正确; C、②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也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C错误; D、③中加Ca(OH)2用于检测②中是否有CO2产生,D正确。故选C。 17.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 A. 叶绿体、高尔基体 B. 线粒体、细胞核 C. 线粒体、高尔基体 D. 叶绿体、细胞核 【答案】B 【解析】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内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属于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核膜具有双膜结构。 【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A错误; B、线粒体和核膜都具有双层膜结构,B正确; C、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C错误; D、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不同细胞器的分布,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8.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B. 小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C. 被动运输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 D. 蛋白质分子通过载体的作用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A正确; B、细胞需要的小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一些小分子或离子也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错误; B、被动运输中自由扩散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而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C错误; D、蛋白质分子通过胞吐作用进入细胞内,不需要载体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9.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 A. n个 B. m个 C. (m+n)个 D. (m-n)个 【答案】D 【解析】在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1条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m-1;在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多肽链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m-n。水解需要的水分子数等于脱水缩合产生的水分子数。 【详解】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目=氨基酸数目- 肽链数目,反过来水解需要的水与缩合形成的水分子数是一样,m个氨基酸组成n条肽链,在合成时脱去了m-n个水分子,如果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有关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20.下列对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B. ATP是高能化合物,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 ATP是不稳定的化合物,转化为ADP时放出能量 D. ATP是细胞内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的能量“通货” 【答案】B 【解析】1、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 2、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详解】A、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A正确; B、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具有高能磷酸键,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B错误; C、ATP是不稳定的化合物,转化为ADP时放出能量,C正确; D、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和ATP的合成相关联,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和ATP的水解相关联,ATP是细胞内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的能量“通货”,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另外注意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可逆反应。 21.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示意图,①②代表不同的反应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分别代表CO2的还原和固定 B. 图示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类囊体薄膜上 C. 图示过程必须在黑暗条件下才能进行 D. 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C5含量会减少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通过[H]和ATP,暗反应可以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A、①②分别代表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A错误; B、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图示为暗反应过程,有光无光均可进行,C错误; D、若突然停止光照,ATP和[H]合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减弱,C5生成的量减少,短时间内C5含量会减少,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同时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 22.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伤口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B. 要定期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 C. 在啤酒的酿造过程中,向发酵罐中持续通入空气有利于提高啤酒产量 D. 慢跑可以避免肌肉细胞因剧烈运动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答案】C 【解析】1、土壤松土 ①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②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活动,有利于NH3→NO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③抑制反硝化细菌活动,防止NO→N2,导致土壤氮元素流失。 2、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 3、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详解】A、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伤口深处大量繁殖,伤口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不能大量繁殖,A正确; B、要定期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B正确; C、在啤酒的酿造过程中,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生成酒精,不能向发酵罐中通入空气,C错误; D、慢跑可以避免肌肉细胞因剧烈运动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原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作用的原理。 23.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内膜 B. 光反应中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C. 光反应中水分解为氧和[H] D. 光反应的能量主要来自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在光反应阶段,反应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光反应中光能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B正确;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和[H]来白于光反应,水的光解,C正确; D、光反应色素捕获光能,能量主要来自红光和蓝紫光,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考生需着重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并且识记,才能准确答题。 24.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有氧呼吸中物质的元素去向,下列错误的是( ) A. 反应物C6H1218O6→产物C18O2 B. 反应物18O2→产物C18O2 C. 反应物H218O→产物C18O2 D. 反应物C6H121806 + H218O→产物C18O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同位素标记法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ACD、有氧呼吸过程中CO2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的,丙酮酸是葡萄糖酵解产生的,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C18O2中的18O来自原料中的C6H1218O6和H218O,ACD正确; B、有氧呼吸的产物H2O是由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形成的,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B错误;故选B。 25.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核糖核酸 B. 核糖核苷酸 C. 脱氧核糖核酸 D. 脱氧核苷酸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核酸的知识,考生对核酸的种类和组成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脱氧核糖核酸是DNA的中文名称,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形成的。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 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进行的化学反应是 A. 水分解成[H]和氧 B.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C. 丙酮酸和水生成CO2 D. [H]和氧结合生成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细胞呼吸的过程。水分解成[H]和氧是光合作用的反应,A不符合。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因此答案为B。丙酮酸和水生成CO2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不符合。[H]和氧结合生成水,只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不符合。 27.在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甲、乙、丙、丁代表有关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③都是发生在线粒体上 B. ②和③中都能产生ATP,而①中不能 C. 若细胞缺少O2,则①中会产生酒精 D. ②过程产生的乙比①过程产生的多 【答案】D 【解析】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丙酮酸,乙是[H],丙是水,丁是水,①②③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 【详解】A、过程①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位体内膜中,A错误; B、①②③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都能产生ATP,B错误; C、若细胞缺少O2,会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不是酒精,C错误; D、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乙[H]比①第一阶段产生的多,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呼吸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28.酶在催化中的作用是( ) A.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B. 提供化学反应的能量 C. 降低化学反应温度 D. 提高化学反应温度 【答案】A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酶在催化中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综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酶促反应的原理。 29.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能观察到叶绿体基粒 B. 叶绿体在细胞中是均匀分布的 C. 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C 【解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我们可以看到叶绿体呈现绿色,而且叶绿体在细胞中是移动的,分布不均匀的。 【详解】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不能看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结构,A错误; B、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光线强的一侧较多,B错误; C、由于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而使叶片显现绿色,C正确; D、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叶肉细胞也含有线粒体,只不过线粒体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出来,需要进行染色才观察到,D错误。故选:C。 30.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消耗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不进行呼吸作用 B. 图中阴影面积为该器官释放的CO2总量 C. 氧气浓度高于10%,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该器官作为农产品,储存时氧气浓度越低越好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点时该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C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A到C点之间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O2的吸收量可以代表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据此判断: 【详解】A、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代表无氧呼吸的值,B错误; C、据图可知,氧气浓度高于10%,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氧浓度5%左右时,总呼吸作用最弱,消耗有机物最少,是贮存的适宜条件,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能正确理解图示信息并具有一定的图示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①~④表示由一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是构成a的单体,则①的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许多a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此外a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写出两点即可)。 (2)若②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实验室通常用________(填试剂名称)进行鉴定,大分子④与②含有同样的元素组成,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推测④为________。 (3)若生物大分子b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则b携带有________。 【答案】 免疫、催化、运输、调节 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糖原 遗传信息 【解析】①组成元素是C、H、O、N,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①为氨基酸; ②动植物细胞普遍的储能物质,为脂肪,组成元素是C、H、O。 【详解】(1)若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①是构成a的单体氨基酸,则①的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许多a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此外a还有免疫、催化、运输、调节等功能。 (2)若②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为脂肪,实验室通常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进行鉴定,大分子④与②脂肪含有同样的元素组成C、H、O,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推测④为糖原。 (3)若生物大分子b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则b携带有遗传信息。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内不同化合物的分类和功能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32.下面是某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物质分泌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作为细胞系统边界的结构是[ ]________;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2)图中[③] ________,其在该细胞中的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________。 (3)图中④⑦⑧与________等组成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________的控制中心。 【答案】①细胞膜 ⑤中心体 高尔基体 包装(运输) 染色质 代谢和遗传 【解析】分析:该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1是细胞膜、2是线粒体、3是高尔基体、4、7、8是细胞核、5是中心体、6是核糖体、9是内质网。 【详解】(1)图中作为细胞系统边界的结构是[①]细胞膜;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⑤]中心体。 (2)图中[③] 高尔基体,其在该细胞中的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运输)。 (3)图中④核孔,⑦核膜和⑧核仁与染色质等组成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的结构,识记和识别图1中各序号表示的细胞结构和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下图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实验,1~4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O2液,1~3号试管控制温度与实验材料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加入实验材料后,立即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到1~3号试管口,其中2号试管口木条将________,这是因为鲜猪肝中含有________,1~3号试管实验现象验证了酶具有________特性。 (2)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的影响,再增设4号试管,________号试管加入0.5mL的蒸馏水与4号试管形成对照,4号试管内应先加入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4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答案】迅速复燃 过氧化氢酶 高效性 2 0.5mL的盐酸 1克鲜猪肝 37℃ 【解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2、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和pH,因此该实验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1)若加入实验材料后,立即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到1~3号试管口,其中2号试管口木条将迅速复燃,这是因为鲜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3号试管实验现象验证了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 (2)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的影响,再增设4号试管,2号试管加入0.5mL的蒸馏水与4号试管形成对照,4号试管内应先加入0.5mL的盐酸,再加入1克鲜猪肝,4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37℃。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基础实验中提取实验思路和方法,体会如何通过实验的分析,控制好相关的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因变量)和遵循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34.图甲为某生物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A、B、C代表组成生物膜的结构成分,a~d代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图乙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的________模型。 (2)精子与卵细胞受精作用过程中相互识别主要与图甲中的[ ]________有关,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3)图乙中的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对应图甲中的[ ]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答案】 流动镶嵌 C糖蛋白 有一定的流动性 a主动运输 从图乙中得出K+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属于逆浓度运输,从图甲判断含有C(糖蛋白)属于细胞外侧,所以确定该运输方式为a 【解析】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 C是糖蛋白;a是细胞通过主动元素方式吸收物质的过程,bc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和排出物质的过程,d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物质的过程。 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不同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氯离子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 【详解】(1)甲图表示细胞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2)精子与卵细胞受精作用过程中相互识别主要与图甲中的[C]糖蛋白有关,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 (3)图乙中得出K+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属于逆浓度运输,从图甲判断含有C(糖蛋白)属于细胞外侧,所以确定该运输方式为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对应图甲中的[a]主动运输。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与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35.研究人员以大豆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的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环境培养60天,在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且温度、培养时间等其他条件相同,在晴天上午同时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组与乙组对照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大,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但是在CO2浓度增加到大气浓度的2倍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过程中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倍增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 (2)丙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高浓度CO2会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这一推测成立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推测是否正确,做以下实验:称取等量的甲组和丙组大豆叶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________实验,比较两组叶片在滤纸条上呈现的色素带的________和________。 (4)对比丙组与乙组实验结果,可为大棚作物栽培管理提供以下启示: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 CO2浓度增大促进暗反应 光照强度、温度、叶绿体色素含量、相关酶含量及活性等 不成立 如果高浓度CO2会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乙组光合作用速率不会比甲组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宽窄 颜色深浅 必须持续保持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否则产量反而会更低 【解析】据图可知,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大于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环境培养60天,在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1)CO2浓度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理由是CO2是光合作用(或暗反应)的原料。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发生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光照强度、叶绿体色素含量、相关酶含量及活性等。 (2)丙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不可能是因为高浓度CO2会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引起的,因为如果高浓度CO2会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乙组光合作用速率不会比甲组大。 (3)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推测是否正确,做以下实验:称取等量的甲组和丙组大豆叶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比较两组叶片在滤纸条上呈现的色素带的宽窄和颜色深浅。 (4)对比丙组与乙组的实验结果,可为大棚作物栽培管理提供以下启示: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时,应必须持续保持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否则产量反而会更低。 【点睛】本题依托光合作用实验结果柱状图,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