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蚌埠二中开学摸底考试新高二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结构模式简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甲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甲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B. 乙与细胞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不进行分泌活动的细胞不含乙 C. 丙的基质中含有DNA、RNA、核糖体及多种酶,因此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D.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为高尔基体,与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丙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丁是内质网,是脂质等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详解】甲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是没有线粒体的原核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菌,A错误;乙是高尔基体,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错误;丙是叶绿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其中含有少量的DNA、RNA、核糖体以及多种酶,可以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因此其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C正确;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代谢旺盛,故具有更多的线粒体(甲),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生对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分布、功能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识记,进而判断图中各个细胞器的名称,结合各自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答题。 2.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水解酶会导致组成膜的蛋白质等物质水解,进而造成膜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溶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据此来分析各选项。 3.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B. 黑藻的叶片是观察DNA在细胞中分布的理想材料 C.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D. 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 【详解】兔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DNA分子,A错误;黑藻的叶片中大量的绿色的叶绿体,会对观察DNA在细胞中分布产生颜色干扰,B错误;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都可以发生DNA的复制,C正确;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DNA与RNA在细胞的分布,明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而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4.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植物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ATP,在无氧时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大部分组织无氧呼吸产物是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主要反应是水的光解和合成ATP;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详解】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和H2O、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所以选C。 【点睛】光合作用虽然暗反应消耗了ATP,但光反应阶段利用光能合成了ATP;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底物,不是产物。 5.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干“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色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详解】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要理清染色体的成分,明确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存在酶的催化,酶能结合到DNA模板链上,且相关酶的成分是蛋白质,从而才能正确判断BCD三个选项。 6.个体发育通过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目,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种类,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有23对同源染色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DNA数是46 B. 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故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C. 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土壤中可发育成完整植株,该过程只有细胞分化而没有涉及到细胞衰老 D.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人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46个DNA分子,而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也含有少量的DNA,A错误;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控制叶绿体合成的相关遗传物质,因此用根尖细胞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B错误;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土壤中可发育成完整植株,该过程涉及到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同时也涉及到了细胞衰老,C错误;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已经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 【点睛】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7.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以及转录的过程仅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的坏死来完成的 C. 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D.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的两个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正常死亡,而细胞坏死属于非正常死亡;动物体的任何细胞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而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周期的任何时期,A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的凋亡来完成的,B错误;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时间长,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因此,在显微镜底下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装片,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C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的两类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分裂、分化、凋亡与癌变等生命现象,明确基因的转录过程不仅存在于分裂间期,也存在于分裂期。 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间期有中心体的复制并且复制后的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 B. 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变化 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可以由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也可以自发产生 D. 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内的有些酶的酶活性会上升,且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详解】有丝分裂间期有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而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分裂前期,A错误;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中,都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的mRNA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变化,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而诱导细胞癌变的因素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于自身,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而且与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点,明确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而分离发生在前期。 9.人体内干细胞的分裂是一种不对称分裂,就是指分裂的方式是不对称性质的,亲代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类型不同,即一个子细胞获得维持干细胞状态所必需的信息而成为子代干细胞,另一个子代细胞则不得不走向分化。下列对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裂间期有中心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和核DNA复制 B. 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C. 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种类有差异 D. 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全能性大小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人体内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指的是亲代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成为子代干细胞,继续分裂,另一个细胞则不再分裂,进行细胞分化。 【详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因此相当于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同时间期也进行了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B正确;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不同,因此两个子细胞种表达的基因种类有差异,C正确;同一干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因此全能性的大小不同,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的含义,明确不对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表达的基因有差异,细胞的全能性大小也不同。 10.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 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题意可知:本题是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癌细胞特点的考查。理清相应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 【详解】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只要相关的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引发细胞癌变;事实上,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本题的难点在于对C 选项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的理解;如果能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存在平行关系”,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1.青蒿素主要通过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以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使其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 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 C.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 D. 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是首先形成食物泡,主要是胞吞,胞吞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疟原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由此可见,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详解】疟原虫通过胞吞获取食物,胞吞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细胞质基质仅仅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B错误;疟原虫具有线粒体,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需氧型真核生物,C错误;青蒿素导致细胞凋亡是由于其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资料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明确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2.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在F2中出现的新的性状组合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比例为 ( ) A. 1/16 B. 2/16 C. 3/16 D. 4/1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纯种黄色(YY)圆粒(RR)豌豆与绿色(yy)皱粒(rr)豌豆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F2中的新性状为黄色皱粒(1YYrr、2Yyrr)和绿色圆粒(1yyRR、2yyRr),占总数的6/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YYrr、yyRR占总数的2/16=1/8。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3.已知豌豆高茎对矮茎、红花对白花、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高茎红花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矮茎白花子粒饱满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F1测交可产生8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 B. F2理论上基因型有27种,表现型有8种 C. F2中红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15:1 D. F2中高茎子粒饱满:高茎子粒皱缩:矮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9:3: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已知豌豆高茎对矮茎、红花对白花、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高茎红花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矮茎白花子粒饱满植株杂交得到F1,则F1的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可以产生2×2×2=8种配子,其测交可以产生8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其自交可以产生3×3×3=27种基因型、2×2×2=8种表现型。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基因型中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因此其测交可以产生2×2×2=8种表现型,A正确;由于子一代基因型中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因此其自交后代产生3×3×3=27种基因型、2×2×2=8种表现型,B正确;F2中红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3/4×3/4):(1/4×1/4)=9:1,C错误;F2中高茎子粒饱满:高茎子粒皱缩:矮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3/4×3/4):(3/4×1/4):(1/4×3/4):(1/4×1/4)=9:3:3:1,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三对基因逐一考虑,再考虑两对甚至三对的情况,进而对测交或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预测。 14.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 1/3 B. 1/4 C. 1/8 D. 1/9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A1与A2基因表达产物结合成二聚体蛋白的种类。当N1、N2的数量关系不同时,组成的二聚体蛋白的比例不同。 【详解】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关键字眼“N1和N2可随机组合”,根据题意可知A1与A2的数量关系,进而求出各二聚体蛋白所占的比例。 15.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得到四种表型,数目为48:50:51:49。则这种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生物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48:50:51:49,比例接近于1:1:1:1,说明该生物可以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 【详解】aaBbCc含有两对杂合子的基因,能够产生四种配子,因此其测交后代的比例应接近1:1:1:1,A正确;AaBbCc含有三对杂合子的基因,能够产生八种配子,因此其测交后代的比例应接近1:1:1:1:1:1:1:1,B错误;AABbCc含有两对杂合子的基因,能够产生四种配子,因此其测交后代的比例应接近1:1:1:1,C正确;AaBbCC含有两对杂合子的基因,能够产生四种配子,因此其测交后代的比例应接近1:1:1:1,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亲本可以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进而逐项分析每一个基因型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答题。 16.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子代存活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为( ) A. 2:1 B. 3:2 C. 4:2:2:1 D. 6:3:2: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A或b纯合致死,所以黄色短尾鼠基因型是AaB_,其中Aa杂交后代是1AA(致死):2Aa:1aa,B_杂交后代如果有bb也是致死的,只有B_个体存活,所以存活个体表现型比例为2AaB_:1aaB_,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7.某实验室有灰,黄两种皮毛色的小鼠。实验中发现以任何两只黄色皮毛鼠交配,后代总是出现黄:灰=2:1的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 黄,灰皮毛色的遗传可能是伴性遗传 B. 黄色皮毛色遗传不可能是细胞质遗传 C. 所有黄色皮毛鼠都只可能是杂合子 D. 所有灰色皮毛鼠都只可能是纯合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任何两只黄色皮毛鼠交配,后代出现了灰色鼠,说明黄色对灰色为显性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该对等位基因为A、a,则亲本基因型为Aa;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应该为AA:Aa:aa=3:1,而实际上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1,说明黄色鼠中纯合子AA致死。 【详解】该性状的遗传没有涉及到不同的性别,说明该性状不是伴性遗传,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不可能是细胞质遗传,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黄色鼠AA纯合致死,因此所有黄色皮毛鼠都只可能是杂合子,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灰色为隐性性状,因此所有灰色皮毛鼠都只可能是纯合子,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亲子代的基因型,进而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后代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 18. 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分裂正常。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异常精子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 该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不正常,分别形成的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不正常,D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19.正常情况下,下列人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四个X染色体的是( ) A. 精原细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次级精母细胞 D. 神经干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其他时期不变;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减半一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短暂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又减半一次。 【详解】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只含有1条X染色体,A错误;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或44+XX,可能含有1条或2条X染色体,B错误;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22+Y、44+XX、44+YY,能含有0条、1条或2条X染色体,C错误;神经干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其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4条X染色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男性与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结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点判断不同的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的数目。 20.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 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以果蝇为例,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物质的行为变化规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XBXBYY,而基因型为AAXBXb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DNA复制(核DNA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DNA减半),该细胞内DNA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该细胞的亲本AaXBY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 【点睛】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影响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者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进而产生异常的细胞,考生要能够根据所给细胞的基因型或者染色体组成,判断出现异常细胞的原因。 21.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 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 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D. 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详解】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亲必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所以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C错误;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所以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能举例说明,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22.下图为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假设Ⅱ-1和Ⅱ-4皆为杂合子,则 Ⅲ-1和Ⅲ-2产生的子代和Ⅱ-3 表型相同的概率是多大? A. 5/24 B. 3/8 C. 3/20 D. 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Ⅰ-1和Ⅰ-2都有病,而他们的女儿Ⅱ-3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Aa,则Ⅱ-2 的基因型为1/3AA、2/3Aa。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已知Ⅱ-1基因型为Aa,Ⅱ-2 的基因型为1/3AA、2/3Aa,则Ⅲ-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3×1/2+2/3×1/4):(1/3×1/2+2/3×1/2)=2:3,即Ⅲ-1基因型为Aa的比例为3/5;Ⅱ-3基因型为aa,Ⅱ-4基因型为Aa,则Ⅲ-2基因型为Aa。因此,Ⅲ-1和Ⅲ-2产生的子代和Ⅱ-3 (aa)表型相同的概率=3/5×1/4=3/20,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有中生无病女”的特点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结合题干信息计算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概率。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螺旋DNA分子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B. 蓝藻细胞中的位于拟核的DNA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含有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经检测,放射性主要位于沉淀物中,从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R型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本质和白眼果蝇产生的本质原因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蓝藻的拟核的本质是大型环状DNA分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为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实验的本质是基因重组。 【详解】根据DNA分子的结构分析可知,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蓝藻拟核中的DNA分子是环状的,因此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含有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若放射性位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不含放射性,则可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R型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本质是基因重组,而白眼果蝇产生的本质是基因突变,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DNA的分子结构,明确连接DNA分子中两个碱基之间的化学键不一定是氢键,图示环状DNA分子中是没有游离的末端的。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以多聚核糖体的方式合成蛋白质,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B. 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都需要解旋酶催化DNA双链解旋 C. 对于真核生物来说DNA复制的特点表现为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且两条链的合成方向不同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复制从过程看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从结果看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复制和转录都需要解旋,前者需要解旋酶的催化,而后者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可以同时与多个核糖体结合,指导多个相同的肽链的合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详解】多聚核糖体中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以同一模板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每条多肽链合成的时间并没有改变,但同时有多条多肽链正在合成,因此短时间内能合成大量相同的多肽链,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A正确;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催化DNA双链解旋,而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催化,B错误;DNA分子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两条链的合成方向相同,都是从5’端到3’端,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带有32P标记,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明确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可以催化DNA解旋,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25.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 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 10 B. 20 C. 0~20 D. 40 【答案】C 【解析】 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在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细胞中每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是一条含有32P,一条含有31P,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每一条染色体所含的两个染色单体中,均是一个含有含有32P,一条含有31P,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分裂完成后,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0~20。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最多含有20条,最少为0条。 二、非选择题 26.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 (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_ (填“O2”或“CO2”)不足。 【答案】 (1). 类囊体膜 (2). 蓝紫光和红光 (3). 增加 (4).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5). 低 (6). 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据题中曲线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及呼吸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a,小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上升、干物质积累速率基本不变、呼吸速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变、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 【详解】(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上的色素主要捕获红光和蓝紫光。 (2)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上升;当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由于群体光合速率不变,而群体呼吸速率仍在上升,导致群体净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 (3)由于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阳生植物,即阴生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比阳生植物少,因此阴生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阳生植物低。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即为总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进而根据图中曲线分析两者随叶面积指数发生的变化。 27.图一、图二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间的关系和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一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Ⅰ至Ⅳ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 (2)图二中丙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于图一中的______,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 (3)图一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是_____(Ⅰ、Ⅱ、Ⅲ、Ⅳ)。 (4)交叉互换可发生于图二中的______细胞中。 【答案】 (1). 核DNA数目 (2). 染色单体数目 (3). Ⅰ和Ⅱ (4). Ⅲ (5). 两个第二极体 (6). Ⅱ、 Ⅲ (7). 乙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一中,Ⅰ和Ⅳ中不含c,说明c表示染色单体;Ⅱ、Ⅲ中a:b都是2:1,说明a表示DNA,则b表示染色体;Ⅰ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DNA含量是体细胞的两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三种物质都是Ⅱ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二中,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丁的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说明该动物是雌性的。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一中的a表示DNA,c表示染色单体;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Ⅰ和Ⅱ。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二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图一中的Ⅲ,由于该细胞是雌性的,且染色体组成与丁不同,因此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两个第二极体。 (3)图一中,c表示染色单体,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是Ⅱ、Ⅲ。 (4)图二中的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一和图二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28.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答案】 (1). 不能 (2). 无眼 (3).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4). 8 (5). 隐性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亲本都是灰体长翅,后代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是双杂合子;亲本无眼与有眼杂交,后代雌雄性都表现为有眼:无眼=1:1,若在常染色体上,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若在X染色体上,则无眼是显性性状,母本是杂合子,父本是隐性个体。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有可能在X染色体上;若在X染色体上,则母本无眼是显性性状,且母本是杂合子,后代雄性同时出现了有眼和无眼。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说明为常染色体遗传,则三对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三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Bb、Cc,则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AABBcc或AABBCC)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aabbCC或aabbcc)果蝇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Cc,则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2×2×2=8种表现型;若黑檀体(aa)长翅(B_)无眼所占比例为3/64(=1/4×3/4×1/4)时,说明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无眼占1/4,即无眼为隐性性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并能够分析有眼和无眼可能的遗传方式。 29.如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 ]______上含有反密码子,这种物质的功能是______。 (2)在DNA分子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______种转运RNA来运载氨基酸。 (3)图示中细胞核内发生的过程叫做_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_酶。 (4)图中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______(填”←“或“→“),该过程发生于______(填原核细胞或者真核细胞)中。 【答案】 (1). C tRNA (2). 搬运氨基酸 (3). 61 (4). 转录 (5). RNA聚合酶 (6). → (7). 真核细胞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A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B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为多肽;E和F为DNA分子的两条链。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C表示tRNA,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其一端含有的三个碱基为反密码子。 (2)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因此在DNA分子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转运RNA来运载氨基酸。 (3)图示细胞核中发生的是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4)由发挥过作用的tRNA离开方向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由左向右;由于该细胞具有核膜,其转录和翻译发生的场所不同,因此该过程发生于真核细胞中。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