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高 二 生 物(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1. 作为重组载体应具备的结构是(   )‎ A. 目的基因、启动子 B. 目的基因、终止子 C.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D.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答案】D ‎【解析】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详解: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质粒后,要想目的基因得到成功表达,还需要在目的基因前插入启动子,在目的基因后插入终止子,此外为了便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还要求运载体上有标记基因。因此,作为重组载体应具备的结构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明确重组载体的必备组件及其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 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 大肠杆菌 B. 酵母菌 C. 噬菌体 D. 质粒 ‎【答案】B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而只有真核细胞中含有该细胞器,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故选B。‎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3. 蛋白质工程中,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而不直接改造蛋白质的原因是(   )‎ A. 缺乏改造蛋白质所必需的工具酶 B. 改造基因易于操作且改造后能够遗传 C. 人类对大多数蛋白质高级结构知之甚少 D.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操作难度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工程应该从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对天然蛋白质的改造,原因是:(1)任何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是由基因编码的,改造了基因即对蛋白质进行了改造,而且改造过程的蛋白质可以遗传下去.如果对蛋白质直接进行改造,即使改造成功,被改造过的蛋白质分子还是无法遗传的;(2)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得多,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 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右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 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 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答案】C 考点:基因的表达、核酸的化学组成 ‎【名师点睛】本题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表达等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和图示中的有效信息:“Cas9蛋白、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与目标DNA中的一条链的碱基进行互补配对、α链为目标DNA中的另一条链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基因的表达、核酸的化学组成、逆转录”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5. 基因治疗是指(   )‎ A. 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 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 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基因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 科学家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 C. 驱蚊草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 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 ‎【答案】C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在植物的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用聚乙二醇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最终获得所需要的个体,B正确,C错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7. 将基因型为Aa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Bb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仅考虑两两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融合细胞(   )‎ A. 1种 B. 4种 C. 6种 D. 10种 ‎【答案】D ‎【解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即含有A基因的花粉和含有a基因的花粉;基因型为Bb的植株也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即含有B基因的花粉和含有b基因的花粉.将这些花粉除去细胞壁后得到原生质体,将这些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若仅考虑两两融合,可以得到10种基因型的融合细胞,即AA、BB、aa、bb、Aa、AB、Ab、aB、ab、Bb。‎ ‎【考点定位】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种细胞;基因型为Aa的植株能产生a和A两种花粉,基因型为Bb的植株也能产生B和b两种花粉。‎ ‎8. 在核移植时,通常将整个体细胞而不是细胞核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体细胞太小因而去除细胞核较困难 B. 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少因而对遗传的影响很小 C. 直接将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简化了操作程序 D. 体细胞的核离开了原来的细胞质将不能存活 ‎【答案】D ‎【解析】分析: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是卵(母)细胞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含有促使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详解:体细胞太小,因而去除细胞核较困难,可将整个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A正确;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少因而对遗传的影响很小,B正确;将整个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简化了操作程序,C正确;体细胞的核离开了原来的细胞质,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依然能存活,D错误。‎ 点睛:注意可以将体细胞直接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的原因:体细胞小、简化操作、细胞中质基因数量少。‎ ‎9. 下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 B. 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 CaCl2 溶液作为凝固剂 C. 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 D. 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再分化才能形成胚状体,A错误;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材料,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B错误;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和能量,C正确;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保护胚状体,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D错误。‎ 考点:人工种子的制备 ‎10. 2018年1月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成功克隆两只猕猴,成为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灵长类动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项技术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 研究中需要使用成熟卵母细胞作为移植核的受体 C. 培育出的两只雌性猕猴的基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 D. 克隆猕猴的成功为大量培育灵长类遗传病模型动物提供了可能 ‎【答案】A ‎【解析】因为克隆的两只猕猴是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发育而来的,该过程经过了细胞核移植,只能说明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卵母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体积比较大,容易操作;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促进核基因表达的物质,因此研究中需要使用成熟卵母细胞作为移植核的受体,B正确;克隆的两只猕猴是以一只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同一个体的细胞的细胞核的基因组是相同的,‎ 因此培育出的两只雌性猕猴的基因组成几乎完全相同,C正确;克隆猕猴的成功为大量培育灵长类遗传病模型动物提供了可能,D正确。‎ ‎11. 在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 )‎ A. 多次注射特定抗原蛋白,对实验小鼠进行免疫 B. 淋巴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免疫排斥 C. 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促融剂的种类和处理时间 D. 选择特定试剂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B ‎【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对免疫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抗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浆细胞,A需要考虑;免疫排斥是机体对移植物(异体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其破坏的过程,细胞之间不存在免疫排斥,B不需要考虑,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促融剂的种类和处理时间会影响细胞的融合,C需要考虑;选择特定试剂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考虑,否则会影响单克隆抗体的产量或得到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差,D需要考虑。‎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2. 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B. 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会遗传给“三亲婴儿”‎ C.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D. “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受体母亲提供细胞核,供体提供去核卵母细胞,这样就可避免受体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物质(线粒体中的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A项正确;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图示的捐献者提供的是去核的卵母细胞,因此不会将其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遗传给三亲婴儿,B项正确;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和父亲,C项错误;三亲婴儿的培育,运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得到的受精卵还需要运用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才能发育成个体,D项正确。‎ 考点:细胞质遗传、核移植技术、胚胎工程 ‎【名师点睛】本题以“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质遗传、核移植技术、胚胎工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围绕有效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展开联想,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13. 下列有关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早期胚胎培养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 B.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对受体动物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C. 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精子不能直接与卵母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 ‎【答案】B ‎【解析】早期胚胎培养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补充合成培养基缺乏的物质,A正确;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对供体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其超数排卵,B错误;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精子经过获能处理后才能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作用,C正确;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多胎,该技术应该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D正确。‎ ‎1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 B. 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C. 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要具备优良的遗传性能 D. 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A项正确;细胞核移植主要在不同种动物之间进行,B项错误;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C项正确;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因此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的观点,错误的是(  )‎ A. 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试管婴儿技术属于无性繁殖方式 D. 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 ‎【答案】C ‎【解析】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减少人们对转基因食物安全的担忧,A正确;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特别是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正确;试管婴儿可以设计婴儿的性别,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C错误;生物武器是指有意识的利用微生物、毒素、昆虫侵袭敌人的军队、人口、农作物或者牲畜等目标,以达到战争目的一类武器,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D正确。‎ ‎【考点定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 ‎16. 下图为某兴趣小组开展“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 B. 步骤A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提高DNA的溶解度 C. 步骤C中加入蒸馏水的主要目的是让DNA不溶于水而析出 D. 步骤E中加入蒸馏水的量与DNA析出的量成正相关 ‎【答案】A ‎【解析】DNA粗提取时,先用蒸馏水处理鸡血细胞,使其吸水胀破,释放DNA,然后过滤,去除杂质,获得滤液,接着加入2 mol/L的NaCl,再加入蒸馏水,使其析出,将析出的DNA溶解于2‎ ‎ mol/L的NaCl,最后加入95%的冷酒精,析出纯净的DNA,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A正确;步骤A加入酒精的目的是析出DNA,B错误;步骤C的目的是获得含DNA的溶液,C错误;当NaCl的浓度小于0.14 mol/L时,析出的DNA将再次溶解于NaCl溶液中,D错误。‎ ‎17. 下列有关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5%的海藻酸钠溶液比蒸馏水活化酵母细胞效果更好 B. 采用酒精灯小火间断加热使海藻酸钠溶化后还需要注意定容处理 C. 将溶化后的海藻酸钠立即与活化的酵母细胞等量混合并充分混匀 D. 以恒定的速度将注射器中的胶液滴加到适宜的CaCl2溶液中即可获得规则的凝胶珠 ‎【答案】B ‎【解析】海藻酸钠溶液会胞埋酵母细胞,活化酵母细胞效果会更差,A错误;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海藻酸钠焦糊,溶化后还需要及时定容,B正确;将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时,需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以避免温度过高杀死酵母细胞,C错误;以恒定的速度将注射器中的胶液滴加到适宜的CaCl2溶液中,慢慢会形成规则的凝胶珠,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蒸馏水活化酵母细胞。2、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3、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18. 下面是研究人员以复合酶制剂为材料进行研究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温度/℃‎ ‎20‎ ‎30‎ ‎40‎ ‎45‎ ‎50‎ ‎60‎ 不加酶去污力/%‎ ‎15‎ ‎18‎ ‎20‎ ‎21‎ ‎21.5‎ ‎22‎ 加酶去污力/%‎ ‎30‎ ‎40‎ ‎48‎ ‎50‎ ‎48‎ ‎37‎ A.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复合酶制剂去污力的影响 B. 实验所用污布上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等均会影响实验结果 C. 实验结果表明,加复合酶制剂后的洗涤温度以40—50℃为宜 D. 当温度高于60℃时,加人的复合酶制剂会失去催化活性 ‎【答案】D ‎【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本题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加酶去污力与不加酶去污力的大小,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复合酶制剂去污力的影响,A正确;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包括污布上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等,这些无关变量均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据表格实验数据可知,40—50℃时,加复合酶制剂的去污力最强,洗涤衣物时应控制温度在该范围最适宜,C正确;据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在20—60℃时,加人的复合酶制剂的活性先增加后减少,且40—50℃时复合酶制剂的活性最高,60℃复合酶制剂的活性下降,无法看出60℃以上复合酶制剂的催化活性的高低,D错误。‎ ‎19. 总状毛霉和米根霉是常见的霉菌。研究人员将总状毛霉和米根霉的孢子悬液分别接种到两组豆腐切块上,完成前期发酵后,分别测定两组霉菌产生的蛋白酶的活力,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状毛霉与米根霉都能利用蛋白酶将分解产生的肽和氨基酸分泌到细胞外 B. 总状毛霉与米根霉接种量与蛋白酶活力呈正相关 C. 相同适宜条件下接种等量的两种菌,总状毛霉使豆腐块中的蛋白质减少更多 D. 接种量为5CFU/mL时发酵制作的腐乳品质最好 ‎【答案】C ‎【解析】状毛霉与米根霉都能将蛋白酶分泌到细胞外,进而将豆腐块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肽和氨基酸,A错误;据图分析,随着接种量的增加,总状毛霉与米根霉产生的蛋白酶的活性都是先增加后减弱,并不是一直呈现正相关,B错误;相同适宜条件下接种等量的两种菌,总状毛霉的蛋白酶活性更高,因此使豆腐块中的蛋白质减少更多,C正确;图示只能证明接种量为5CFU/mL时,蛋白酶的活性最好,但是不能说明发酵制作的腐乳品质最好,D错误。‎ ‎20.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靠山的人对山上的林木乱砍滥伐,靠水的人则对水中的生物乱捕滥猎,都对各自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那么,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的原理是(    )‎ A.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物种多样性原理 C. 整体性原理 D. 协调和平衡原理 ‎【答案】C ‎【解析】在治理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考虑到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我们应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选C。‎ ‎【考点定位】生态工程 ‎【名师点睛】典例特记:‎ ‎(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物种多样性原理。‎ ‎(2)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平衡原理。‎ ‎(3)引种考虑适应环境——协调原理。‎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整体性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21. 下图表示通过cDNA过程获得目的基因并利用PCR扩增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B. ③过程不需要DNA解旋酶 C. ④过程需要两个相同的引物 D. 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均须耐高温 ‎【答案】AC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由RNA形成单链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②是以单链DNA合成双链DNA的过程,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③④⑤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③是变性、④是复性、⑤是延伸阶段。‎ 详解:①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③过程通过高温使双链DNA解旋,并不需要DNA解旋酶,B正确;引物为一小段DNA或者RNA,④过程分别为DNA从两个方向聚合,因此,两个过程需要的引物有可能是不一样的,C错误;由图可知,②过程不需要耐高温,⑤中的DNA聚合酶需要耐70~75℃的高温,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图示模板和产物确定完成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22.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中,如果要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必须考虑(   )‎ A. 两种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 B. 选择具有期望的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 C. 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 D. 愈伤组织形成和再分化 ‎【答案】BCD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所以不用考虑两种植物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故A错误;要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必须选择具有期望的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故B正确;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时,需要考虑融合技术,可采用物理法或化学法,故C正确;植物体细胞融合后,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组织,因此还有考虑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及再分化过程,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下图表示通过体外受精培育试管牛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通过注射性激素对性成熟的雌牛实行超数排卵处理 B. ②过程只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③过程的细胞增殖方式一定是有丝分裂 C. ④是胚胎移殖过程,一般需将胚胎培育到原肠胚时期 D.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胚胎 ‎【答案】ABC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①表示卵细胞的采集,②表示体外受精,③表示早期胚胎培养,④表示胚胎移植。一般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对性成熟的雌牛实行超数排卵处理,A错误;②过程表示体外受精,该过程涉及精卵细胞的识别、细胞膜的融合(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核的融合等过程,B错误;④是胚胎移殖过程,一般需将胚胎培育到桑椹胚或囊胚,C错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多个基因型相同的胚胎,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 ‎24. 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突变酵母乙醇代谢途径未变 B. 突变酵母几乎不能产生[H]‎ C. 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值速率大于突变体 D. 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突变酵母由于线粒体中呼吸链中断,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酒精,但乙醇代谢途径产生途径未变,A正确,突变酵母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仍能产生[H],B正确,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通过有氧呼吸获得大量能量,可以为种群增殖提供大量能量,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C正确,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过程的识记,以及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25.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 “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答案】BCD ‎【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A错误;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其在与藻类植物竞争阳光、营养物质中处于优势,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其既可以食用藻类,‎ 而植食性鱼类又可以被人类食用,这样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据题意可知,这一案例基本实现了 “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 ‎26.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图1为限制酶EcoRⅠ的识别序列,图2表示目的基因及限制酶切点,图3表示目的基因上的DNA片段,图4表示质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1所示的限制酶EcoR Ⅰ切割外源DNA,就其特异性而言,切开的是_____之间相连的化学键,该化学键为________。 ‎ ‎(2)图3为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若图中的ACT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则ACT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解旋酶作用于①处 C.若只用这个片段中的3个碱基对,排列出的DNA片段有64种 D.就游离的磷酸基而言,该片段与重组质粒相比多了2个游离的磷酸基 ‎(3)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2可知,A、B、C、D 4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________作为引物(DNA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至少需要经过____次扩增才能得到等长的目的基因。 ‎ ‎(4)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并且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 ‎ ‎(5)如果大肠杆菌是受体细胞,则其体内应不含________基因,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其遗传学基础是__________。‎ ‎【答案】 (1).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 磷酸二酯键 (3). BD (4). B和C (5). 3 (6). PstⅠ、EcoRⅠ (7). 抗四环素 (8). 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解析】分析: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的工具:①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②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③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1)据题意可知,EcoRⅠ识别的DNA序列只有G和A,故切开的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之间相连的化学键,该化学键称为磷酸二酯键。‎ ‎(2)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若图中的ACT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UGA,A错误;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的磷酸二酯键,解旋酶作用于①处的氢键,B正确;若只用这片段中的3个碱基对,可以排列出23种片段,C错误;就游离的磷酸基而言,该片段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而重组质粒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因此该片段与重组质粒相比多了2个游离的磷酸基,D正确。‎ ‎(3)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2可知,DNA复制只能从5’到3’,因此构建前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B和C作为引物,;据左图及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前两轮循环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等长,第三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 ‎(4)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定向连接并且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PstⅠ、EcoRⅠ,这样切割不会破坏标记基因(抗四环素基因)。‎ ‎(5)如果大肠杆菌是受体细胞,则其体内应不含抗四环素基因,以利于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其遗传学基础是各种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点睛:难点在于对PCR技术过程的熟练掌握,尤其应能绘制(3)小题解析中所示的循环图。‎ ‎27. 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是指使用________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该过程能否在蒸馏水中进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 ‎(3)其中过程④相当于___过程,⑤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④和⑤过程的培养基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不能 (3). 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 (4). 细胞的全能性 (5). 高尔基体 (6). 脱分化 (7).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8).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 ‎【解析】分析: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1)在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前先要采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由于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该过程不能在蒸馏水中完成,因为去除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涨破。‎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图中过程④相当于脱分化过程;过程⑤相当于再分化过程,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④和⑤过程之所以能正常进行,这与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有关。‎ 点睛:植物细胞壁杂交过程中应用纤维素酶及果酸酶去除细胞壁;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而杂种细胞的培养过程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28. 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是使用________技术获得小牛,其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_______,细胞B的获取需对供体2注射____________。‎ ‎(2)应用2中牛完成体内受精的场所是_____,这种试管牛的产生,采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应用3中细胞 C取自牛胎儿的__________细胞。胚胎干细胞的形态特点是______。‎ ‎(4)应用4中通过_______技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操作时需将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移植 (2). 供体1 (3). 促性腺激素 (4). 输卵管 (5). 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6). 原始性腺 (7). 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8). 胚胎分割 (9). 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解析】分析:题图中应用1是通过从优良母畜内获得体细胞A与从供体2只提取的卵母细胞B去核后进行重组,得到的重组细胞经体外培养到早期胚胎,再经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内产出小牛,通过该过程培育得到的小牛称为克隆动物;应用2是从供体母牛和公牛体内提取卵母细胞和精子,经培育成熟再体外受精得到受精卵(也可在体内完成受精),然后体外培养到早期胚胎,再经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内产出小牛,通过该过程培育得到的小牛称为试管动物;应用3是从供体母畜和公畜体内提取卵母细胞和精子,经培育成熟在体外受精得到受精卵,然后体外培养到囊胚,一方面继续培育形成牛胎儿,从原始性腺中提取胚胎干细胞,另一方面直接从囊胚中分离出内细胞团作为胚胎干细胞,进行保存和培养;应用4是对培育得到的囊胚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具有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多个胚胎,各自进行胚胎移植,同时得到多只小牛。‎ 详解:(1)由图示可看出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供体2,但主要是供体1(提供细胞核);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B,常常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 ‎(2)体内受精的场所为输卵管。这种试管牛的培育应用了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 ‎(3)细胞C、D都属于胚胎干细胞,而细胞C来自牛胎儿的原始性腺,细胞D来自早期胚胎(囊胚中内细胞团)。胚胎干细胞的形态特点是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4)应用4中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操作时需将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点睛:易错点在于(2)小题,试管牛的培育技术在此不能答体外受精技术,因为该小题前面部分明确说明在体内受精。‎ ‎29. 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进行葡萄酒发酵时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装瓶时葡萄汁不能超过发酵瓶的___,每隔12小时需____瓶盖一次。‎ ‎(2)在果醋制作时,运用的醋酸菌在细胞结构上与酿酒所用的微生物相比,区别是_______。若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进行果醋发酵,需改变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 ‎ ‎(3)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该过程利用毛霉产生的___________酶,将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用盐腌制时加盐的方法是__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左右。‎ ‎【答案】 (1).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 2/3 (3). 拧松 (4). 无核膜 (5). 温度和氧气 (6). 蛋白酶和脂肪酶 (7). 逐层加盐,在瓶口铺厚些 (8). 12%‎ 详解:(1)家庭制作葡萄酒并没有单独接种酵母菌,所以葡萄酒发酵时利用的微生物就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装瓶时葡萄汁不能超过发酵瓶的2/3,由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不断产生CO2,所以每隔12小时需拧松瓶盖一次,以释放瓶内产生的CO2气体。‎ ‎(2)醋酸菌是原核生物,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细胞内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果酒发酵是在无氧、18~25℃的条件下进行,而果醋发酵是在有氧、30~35℃条件下进行,所以在果酒发酵的基础上进行果醋发酵,需改变的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氧气。‎ ‎(3)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腐乳制作过程中用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在瓶口铺厚些,因为离瓶口越近,被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大;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若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若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熟悉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30. 下图是生态工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__,食用菌为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通过沼 气池的使用,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和对物质的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__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____。‎ ‎【答案】 (1). 农作物(生产者) (2). 分解者 (3). 多级利用 (4). 循环利用 (5).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6). 整体性原理 (7).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8). 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减少原养殖家畜的数量)‎ ‎【解析】分析:构建现代农村生态工程,应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等。题图是人工构建的生态工程示意图,通过人为增加了食用菌和沼气池,使生态系统中能量得以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物质得以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详解:(1)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即农作物;食用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分解者。该生态系统通过沼气池的使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对物质的循环利用。‎ ‎(2)‎ 农村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要增加奶牛养殖项目,应对农作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原养殖家畜的数量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中能量得以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建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上,通过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能量利用率,通过物质循环达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1. 为了探索海藻酸钠固定化对绿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固定化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用筛选到的一株绿球藻进行试验,流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的海藻酸钠作用是________,融化海藻酸钠时应_________加热。‎ ‎(2)CaC l2的作用是________。若凝胶球呈蝌蚪状,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等。‎ ‎(3)为洗去凝胶球上残余的CaC l2和其他污染物,并保持绿球藻活性,宜采用____ 洗涤。‎ ‎(4)为探索固定化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应选用浓度为_____海藻酸钠制备凝胶球。‎ ‎(5)结合图1和图2分析,固定化藻的实验组24~48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 ‎【答案】 (1). 包埋绿球藻 (2). 小火或间断 (3). 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珠 (4). 海藻酸钠浓度过高 (5). 注射器推进速度过快(或注射器距离氯化钙溶液过近) (6). 培养液 (7). 2.0% (8). 绿球藻生长速度快 ‎【解析】分析:结合图1可知,海藻酸钠浓度为1.0%时,培养24h后形成的绿球藻数量最少,而浓度为2.0%时,形成的绿球藻数量最多,所以应选浓度为2.0%的海藻酸钠制备凝胶球。分析图2可知,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空白凝胶球组Zn2+浓度略有下降,Zn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凝胶球吸附Zn2+;根据图1中海藻酸钠浓度为2.0%时,24~48h间绿球藻生长速度快可知,导致固定化藻的实验组在24~48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是因为该期间绿球藻生长速度快;在72~96h间绿球藻生长速度减慢,再加上培养液中Zn2+浓度较低,导致72~96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慢。‎ 详解:(1)实验中海藻酸钠是包埋剂,作用是包埋绿球藻。融化海藻酸钠时应小火或间断加热,以防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2)实验中CaCl2是凝固剂,作用是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珠。若凝胶球呈蝌蚪状,可能是因为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或者注射器推进速度过快(或注射器距离氯化钙溶液过近)。‎ ‎(3)为洗去凝胶球上残余的CaCl2和其他污染物,并保持绿球藻活性,宜采用培养液(或生理盐水)洗涤,因为培养液(或生理盐水)的浓度与绿球藻的细胞液浓度相接近。‎ ‎(4)分析图1可知,当海藻酸钠浓度为2.0%的时候,绿球藻数量要比其他浓度下数量多,所以要探索固定化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应选用浓度为2.0%的海藻酸钠制备凝胶球。‎ ‎(5)根据前面对图1和图2的分析可知,固定化藻的实验组24~48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绿球藻生长速度快。‎ 点睛:本题难点在于(5)小题需要结合图1和图2综合分析:图1中海藻酸钠浓度为2.0%时,24~48h间绿球藻生长速度快,而图2中固定化藻的实验组在24~48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从而达到该小题的答案。‎ ‎32. 下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__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_______。‎ ‎(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 ‎(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__。‎ ‎(5)单抗与传统抗体相比优点是________等。‎ ‎【答案】 (1). 骨髓瘤细胞 (2). 抗原刺激过的B细胞(浆细胞) (3). 杂交瘤细胞 (4). 脱分化 (5). 高 (6). 灭活的病毒 (7). 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8).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单抗是指将骨髓瘤细胞与经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经克隆培养分泌产生的抗体,所以图中X为骨髓瘤细胞,Y为抗原刺激过的B细胞(浆细胞),Z为杂交瘤细胞。题图中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过程,②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再分化过程,③过程是诱导细胞融合,采用的方法是物理、化学或灭活的病毒,④过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的X细胞表示骨髓瘤细胞,在体外能无限增殖;Y细胞表示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Z细胞表示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 ‎(2)①过程是将已经分化的细胞培养成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脱分化。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所以全能性较高。‎ ‎(3)③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4)④处需要进行筛选,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与传统抗体相比,单抗具有的优点是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结合题意和题图流程分析各种未知细胞和经过的操作过程。‎ ‎33. 某植物蛋白酶抑制剂Ⅱ基因是重要的抗虫基因,该基因转录的mRNA下游序列已知,但其上游序列未知。现利用PCR等技术扩增该基因,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③表示有关过程,Ⅰ〜Ⅲ表示有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_________ 种引物,还需加入_________ 酶,生成杂合链物质Ⅰ。‎ ‎(2)利用DNA末段转移酶催化过程②,使cDNA单链左侧末端增加十多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序列(AAA(A)n),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进而利于过程③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序列Ⅲ,过程③反应体系需要添加的新引物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需_________酶。‎ ‎(3)与物质Ⅲ相比,物质Ⅰ化学组成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物质Ⅲ的两端通常还需要增加______________ 序列,以便与相应的载体重组,再利用 ________ 处理大肠杆菌等,以利于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胞,构建cDNA文库。‎ ‎【答案】 (1). 1 (2). 逆转录 (3). 便于设计引物 (4). TTT(T)n (5). Taq酶 (6). 具有尿嘧啶和核糖 (7). 限制酶识别 (8). Ca2+‎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过程①表示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需要1种引物;过程②表示在DNA末端转移酶催化下,在cDNA单链左侧末端增加十多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序列(AAA(A)n)的过程;过程③表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表示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需要1种引物,且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2)利用DNA末段转移酶催化过程②,使cDNA单链左侧末端增加十多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序列(AAA(A)n),其目的是便于设计引物,因此在过程③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序列Ⅲ时,反应体系需要添加的新引物序列是TTT(T)n,该过程需具有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即Taq酶。‎ ‎(3)据图分析可知,物质Ⅲ的两条链都是DNA链,而物质Ⅰ的一条链是DNA链,一条链是RNA链,因此物质Ⅰ的化学组成与物质Ⅲ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物质Ⅰ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根据题意分析,过程③表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因此在目的基因(物质Ⅲ)的两端通常还需要增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以便限制酶的识别与切割,然后与相应的载体重组;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前,需要先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读懂图示中三个过程:①为逆转录过程,②为增加AAA(A)n序列的过程,③表示利用PCR为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