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试卷(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兔的长毛与短毛 C. 猫的白毛与蓝眼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人的身高与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棉花的长绒和细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不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AB错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现象而不是实质,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自交 B. 测交 C. 正交 D. 反交 【答案】A 【解析】鉴别一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可用测交法或自交法。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所以要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体,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体,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4.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与 aaBb 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l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9∶3∶3∶1 B. 1∶1∶1∶1 C. 3∶l∶3∶l D. 3∶1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Aa×aa→1Aa、1aa,Bb×Bb→1BB、2Bb、1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所以它们的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3∶1)=3∶1∶3∶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能够从一对基因出发推知多对基因。 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以上两个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 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 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 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D. 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 【答案】C 【解析】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故选C。 6.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 B. 同源染色体分离 C. 有纺锤体形成 D. 着丝点分开 【答案】B 【解析】精子形成过程: 【详解】A、在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故A错误;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分裂特有的染色体行为之一,故B正确;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形成,故C错误; D、在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都会分开,故D错误。 7.下图是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的一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2、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分裂,而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分裂都是均等分裂。 【详解】A、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 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 C、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应为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 D、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应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B 【解析】A、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 B、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B错误; C、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正确; D、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9. 下列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伴性遗传中,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则该遗传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 B. 在伴性遗传中,伴Y的基因只遗传给男性 C. 在伴性遗传中,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则该遗传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D. 在伴性遗传中,伴X的基因只遗传给女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伴X隐性遗传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AC错误; 男性的Y染色体只传给儿子,因此伴Y的基因只遗传给男性,B正确; 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他们都具有X染色体,因此伴X的基因既可以传给女性,也可以传给男性,D错误。 考点:本题着重考查了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 ) A.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噬菌体的DNA B. 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和细菌体内的DNA C. 噬菌体的DNA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 细菌体内的DNA和细菌体内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蛋白质外壳由C、H、O、N组成,DNA由C、H、O、N、P组成,则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故选C。 【点睛】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 DNA 有32P标记 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11.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 A. DNA、细胞核、细胞质 B. 核酸、染色体、细胞核 C. DNA、染色体、细胞质 D. DNA、染色体、细胞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1)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2)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3)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存在少量的DNA。 考点: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 【名师点睛】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而RNA只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 DNA分子单链中,A与T、G与C的数量一定相同 D. 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 【答案】C 【解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 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 【详解】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A、T、C、G),A正确; B、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由一分子碱基、磷酸、脱氧核糖组成,因此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B正确; C、DNA分子单链中,A与T、G与C的数量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C与G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D正确。故选C。 1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5次。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含有15N的DNA分子有两个 B. 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5/16 C.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D. 复制结果共产生32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A、C=G=60,故A=T=40,亲代DNA一旦复制,两条母链就分开到2个子代DNA,故连续复制5次,含有15N的DNA分子有两个,A正确; BD、复制5次共有25=32个DNA,2个含15N,其他30个只含14N,故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30/32=15/16,BD正确; C、亲代DNA两条链始终保留,故连续复制5次需腺嘌呤核苷酸为(32-1)×40=1240,C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A. 碱基的种类不同 B. 脱氧核糖的与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D. 碱基的配对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碱基的种类只有4种,A错误; B、DNA分子的主链上,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固定不变,构成基本骨架,B错误; C、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干变万化,导致DNA具有多样性,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利导致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 D、碱基的配对方式是固定不变的,即A-T、C-G,D错误。故选C。 15.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 ) A. 复制 B. 转录 C. 逆转录 D. 翻译 【答案】B 【解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故选B。 16.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B.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C. 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D. 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①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⑥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详解】A、该过程为翻译,其模板是mRNA,A错误; 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B错误; C、该过程表明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C正确; D、根据合成肽链的长度来看,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D错误。故选C。 17.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期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C.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D.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答案】B 【解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如某些酶的作用,A正确; B、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另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光照,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出现白化苗,B错误; 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如血红蛋白不正常,导致血液运输氧气功能改变,C正确; D、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B。 18.参考下图,判断下列有关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b、d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逆转录 B. 图中d过程需RNA聚合酶参与 C. 中心法则总结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D. 某种RNA病毒可发生e过程 【答案】B 【解析】中心法则的图解: 从图解看出,遗传信息的转移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包括具有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以及D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 另一类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包括虚线箭头表示过程,即RNA复制、RNA逆转录.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 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②逆转录病毒(如某些致癌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详解】A、图中b表示转录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A正确; B、d表示逆转录过程,需逆转录酶参与,B错误; C、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C正确; D、e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RNA病毒可以发生,D正确。 故选B。 19.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C. 基因突变与温度有关 D. 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本题没有涉及多种变异,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果蝇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当气温高过25.5℃时,突变体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说明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B正确; C、在改变温度之前,果蝇已经发生了突变,所以题目中没有体现基因突变与温度有关,C错误; D、题目内容不能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D错误。故选B。 20.同胞兄弟或姐妹个体之间的性状总有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基因分离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基因重组在自然条件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交换.这些都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说只要有有性生殖,就一定会有基因重组。所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 【详解】A、基因突变在个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且基因突变引起的差异往往是病态的,A错误; BC、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B正确,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在个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且该变异引起的差异往往是病态的,D错误。故选B。 2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D 【解析】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项正确;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做几倍体,B项正确;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项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处理,D项错误。 22.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 A.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 促进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C. 促进细胞两两融合 D.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D 【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组织细胞,使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详解】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不能向细胞两极移动,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故选D。 23.下列人类遗传病的系谱中(□○分别表示正常男女,■●分别表示患病男女),肯定属于显性遗传病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判断遗传病的一般方式是:首先判断显隐性,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如果为隐性,则根据口诀(隐性看女性,女病男正非伴性),如果为显性,则根据口诀(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详解】A、图中看出,两个患者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即有中生无为显性,因此判断为显性遗传病,A正确; B、该系谱图无法判断遗传方式,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B错误; C、该系谱图属于隐性遗传病,C错误; D、该系谱图无法判断遗传方式,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致病基因就不会患遗传病 B. 近亲婚配会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人类遗传病 【答案】B 【解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B正确;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是21号染色体比正常情况多了一条,C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自由组合 C. 染色体交叉互换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杂交育种是将具有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取新品种的方法。所以要将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到一起的遗传学定律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故选B。 【点睛】育种的方法有多种,依据的原理只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学习时要注意对应,不要弄错。 2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 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不一定表现出优良性状 【答案】B 【解析】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详解】A、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A正确; B、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的基因,可形成新的基因型,B错误; C、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 D、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不利性状,不一定表现出优良性状,D正确。故选B。 27.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④提取目的基因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它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详解】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④提取目的基因;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 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故选C。 28.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180个,Aa的个体780个,aa的个体40个,则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答案】C 【解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群体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频率可以从基因型频率来推算。 【详解】A基因的频率为A的数目/(A的数目+a的数目)=(180×2+780)/2000=57%,a的频率=1-A的基因频率=43%。故选C。 2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 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C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CD错误;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正确。故选B。 30.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 A.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 B. 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其中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详解】A、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 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B错误;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存在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C正确;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1)控制白化病的是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基因。 (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和11号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9号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 (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答案】隐性 Aa aa 0 2/3 1/4 【解析】分析遗传图谱:图中3、4正常,其女儿10号有病,说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10、11都是aa,则1、2、3、4、7、8都是Aa,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所以6也是Aa,9可能是AA或Aa,据此答题。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控制白化病的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2)直接依据图中个体的性状,并进行相应的遗传分析即能得出结果,3号和11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3)6号与7号是同卵双生,所以6也是Aa,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9号与8号是异卵双生,是由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来的,9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4)7号基因型为Aa,8号基因型为Aa,因此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为1/4。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利用口诀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本题还要求考生注意“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区别。 32.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氨基酸 丙氨酸 苏氨酸 精氨酸 色氨酸 GCA ACU CGU UGG GCG ACC CGC 密码子 GCC ACA CGA GCU ACG CGG (1)上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 ] ___________。 (2)图中3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密码子是___________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根据图并参考上表分析:[1] ___________上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 【答案】翻译 3mRNA 核糖核苷酸 mRNA tRNA 丙氨酸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其中1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2为氨基酸,约有20种,是翻译的原料;3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 【详解】(1)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3(mRNA)。 (2)图中m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核苷酸。 (3)图中1为转运RNA,其上的反密码子是CGA,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CU,根据密码子表可知上其携带的是丙氨酸。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翻译)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识图能力。 33.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种品种。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Ⅰ→Ⅱ获得⑤称为______育种,其中过程Ⅰ是_________,过程Ⅱ是______________。 (2)由图中Ⅰ→Ⅲ→Ⅴ获得⑤过程称为__________育种,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其中Ⅲ表示______________技术。 (3)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幼苗,品种⑥为___________倍体。 【答案】杂交 杂交 自交 单倍体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四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I→Ⅱ)、单倍体育种(I→Ⅲ→V)和多倍体育种(I→lV),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1)由图中I→Ⅱ获得⑤称为杂交育种,其中过程I是杂交,过程Ⅱ是自交。 (2)由图中I→Ⅲ→V获得⑤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中Ⅲ表示药离体培养技术,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图中Ⅳ、V过程常用方法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品种⑥为四倍体。 【点睛】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农业生产上培养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