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生物(理)试题
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生物试题(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水约90%,其余10%为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氨基酸、多肽和氨气等)。 【详解】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①正确;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 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 因此,以上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③。 故选A。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 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C. 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液的组成如图所示: 【详解】生长激素由腺垂体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A错误;细胞内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正常代谢、遗传等生命活动,B错误;淋巴细胞生存的环境是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包括淋巴细胞,C错误;组织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 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详解】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也都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人体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不会遭到破坏。故选A。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的多少 B. 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和酶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 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但细胞合成的酶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点睛】抗体、激素和酶的作用部位辨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与位于内环境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作用;激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与靶细胞中的特性受体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发挥催化作用,但“细胞外”不一定是内环境,如消化道。 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 B.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可以直接和②进行物质交换 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只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 D. 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识别四种体液的方法 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先找不与双向箭头相连的体液即丁,它一定是淋巴,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流回血浆,所以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体液甲就是细胞内液。 【详解】①为血浆,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但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细胞中的核糖体,A错误;②为淋巴,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因此它们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C错误; ③为组织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直接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B。 6.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的是 A. 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B. 呼吸系统呼出CO2和吸入O2 C. 泌尿系统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 胃酸分泌过多,吃苏打饼干可缓解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PH、温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详解】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能够维持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稳态,A错误;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和吸入CO2和O2,能够维持内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泌尿系统把尿素等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维持了内环境稳态,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错误;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吃苏打饼干可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症状,对维持内环境稳态不起作用,D正确;故选D。 【点睛】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温度等。胃酸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吃苏打饼干可缓解胃酸分泌过多症状,不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7.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 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D.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B正确;溶液的渗透压是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因此,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8.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③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 B、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 C、④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 D、⑥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C。 9.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⑥喝水过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毛细血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相对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出现组织水肿,②正确。 淋巴管阻塞会导致组织液去路有障碍,出现组织水肿,③正确。 花粉等引起的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会进入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出现组织水肿,④正确。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会引起组织水肿,⑤正确。 喝水过多,会通过体内调节将渗透压恢复正常,不会引起组织水肿,⑥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10.下述几种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 A. 学生听见铃声进课堂 B. 家兔听到饲养员脚步声就从窝内跑出来 C. 家兔吃食时分泌唾液 D. 谈虎色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BD、学生听到铃声进课堂、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从窝内跑出来、谈虎色变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ABD错误; C、家免吃食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 故选C。 11. 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V区、S区和H区,它们分别对应的语言功能是( ) A. 听、说、读、写 B. 写、读、说、听 C. 说、写、听、读 D. 读、听、写、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W区受损时,不能写字;V区受损时,不能看懂文字;S区受损时,不能讲话;H区受损时,不能听懂话,B正确。 故选B。 12. 某人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 A. 大脑小脑脊髓 B. 小脑大脑脑干 C. 大脑小脑脑干 D. 脊髓小脑大脑 【答案】C 【解析】 【详解】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中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X、Y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e是感受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 兴奋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X传向Y的 C. 刺激b点,神经冲动仅传向a D. 兴奋在结构c中和X与Y之间的传导速度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入神经、e表示感受器,X表示突触后膜、Y表示突触前膜。 【详解】A.因为兴奋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 B.兴奋在X、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Y传向X的,即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突触后膜,B错误; C.b点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因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刺激b点,神经冲动不仅传向a,也传向细胞体,C错误; D.兴奋在结构c中以电信号传导,在X与Y之间以化学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14.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 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单向传递。 【详解】A、神经纤维兴奋时会发生钠离子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A正确;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形式双向传导,B正确;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均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C错误;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1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B. 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 C. 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 D. 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反射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故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A正确; 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至少有两个神经元参与,C正确; 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故选B。 【点睛】易错点: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16.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 BD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 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 AB段和BD段分别是K+外流和Na+外流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AB段是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由K+外流引起;BD段是在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由Na+内流引起。 【详解】A.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即图中AB段,K+外流,A正确; B.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B正确;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D点将上移,C正确; D.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D错误。 故选D。 17.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 A. 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 ⑤是感受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 ④受损时,刺激②仍能引起反应 D.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记并理解有关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图中反射弧的各个组成部分,将此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详解】 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②为传入神经,④为传出神经,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正确;①为感受器,③为神经中枢,⑤为效应器,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B错误;④受损时,刺激②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⑤,不能引起反应,C错误;③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错误。 1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 B. 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C. 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部分变成热能散失,用于维持体温 D. 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是通过呼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A正确; B.人体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 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大部分能量变成热能散失,用于维持体温,C正确; D.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19.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是动作电位 B. 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以主动运输的形式外流形成的 C. 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侧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于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钾离子外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侧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相同,D错误。 20.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 ) ①先天性的 ②后天经过学习形成 ③会发生消退 ④固定不变化⑤脊髓参与调节 ⑥脑参与调节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①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而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①错误; ②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②正确; ③条件反射是会发生消退,③正确; ④非条件反射是固定不变化的,而条件反射是可以变化的,④错误; ⑤非条件反射由脊髓参与调节,而条件反射由脑参与调节,⑤错误; ⑥条件反射由脑参与调节,⑥正确。 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⑥。 故选C。 21.完成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 ) A. 脊髓的灰质 B. 脊髓的白质 C. 大脑的灰质 D. 大脑的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灰质是神经细胞中细胞体的集中部分,白质是神经细胞中突起的集中部分。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均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均在脊髓的灰质部分,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直接导致 A. 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B. 体温发生变化 C. 膝跳反射发生变化 D.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血糖含量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 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体温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下丘脑受损伤,不会直接导致膝跳反射发生变化,C符合题意;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受损伤,会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合成和分泌某激素 B. 切除a,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C. 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D. 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c为下丘脑,c直接支配a即垂体,a直接支配b腺体,b对a、c有负反馈抑制作用,b可能是甲状腺,据此分析。 【详解】A. a是垂体,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甲状腺合成和分泌激素,A正确; B. 切除a不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B错误; C. b的分泌物如生长激素与a的分泌物甲状腺激素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 D. 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抗利尿激素,D正确。 24.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B.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C.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 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可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有些病毒和细菌也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C正确; D、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若胰岛素的靶细胞膜上缺乏胰岛素受体,那么胰岛素就不能发挥作用,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 故选A。 25.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目的是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而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胰岛素,降血糖.因而应选取饱足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高)进行实验,实验观测指标为:血糖浓度、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 【详解】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故①正确;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故②错误; ③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破坏,故③正确; ④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故④错误; ⑤测定两组家兔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说明胰岛B细胞被破坏,故⑤正确。 综上,①③⑤正确,②④错误。 故选B。 26.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 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 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通过血管中血液的运输到全身,但只与靶细胞结合,因为靶细胞上有该物质的受体,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详解】A、由图可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A正确;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B正确;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但是不可能是甲状腺细胞,一般垂体的分泌物可以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时,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D正确。 故选C。 2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胰岛素 B. 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 C. 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以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 D. 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无法获得胰岛素,因胰岛素为蛋白质,可被胰蛋白酶水解,A错误; B、只有靶器官、靶细胞具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故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即靶器官、靶细胞)B正确; C、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以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C正确;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D正确。 故选A。 28.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 人产生寒冷的感觉是条件反射 D. 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被阉割动物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使得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加,A错误;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B错误;人产生寒冷的感觉不是反射,C错误;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息,D正确。 29.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这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免疫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详解】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当血液中CO2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B正确。 30.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尿病患者④、⑤、⑥等过程可能出现异常 B.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少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D.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血糖有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三个来源分别是图中的①②③,三个去路分别是图中的⑤⑥⑦,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去路是⑤氧化分解,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血糖正常范围是0.8~1.2g/L。 【详解】A、糖尿病患者不能降低血糖浓度,故可能④、⑤、⑥等过程可能出现异常,A正确;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可能会导致糖尿病,B错误; 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C错误; D、在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可发生,肌肉细胞中②过程不可发生,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来源和去路及激素发挥作用的具体措施等相关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31.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迷,该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 B. 促胰液素 C. 雌性激素 D. 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和动物的激素种类和生理作用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作用 下丘脑 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的促激素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的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垂体 促性腺激素 促进性腺的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胰岛 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 胰高血糖素 加速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肾上腺 肾上腺素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物质分解过程,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性腺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正常的雌性周期 【详解】小白鼠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说明其缺少能量,血糖偏低。 甲状腺素虽有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的作用,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故A错误; 促胰液素能促进小肠分泌胰液,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性激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故C错误;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使各组织尤其是脑组织葡萄糖供给不足,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减少,D正确。 32.下图表示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过程,(+)和(-)分别表示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受到寒冷刺激后,只涉及到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 B.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量会抑制①和② C.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受到垂体的调控 D. ①和②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受到寒冷刺激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均增加,A错误; 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量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①和②,B正确; 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控,C正确; D、①和②不属于负反馈调节,为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33.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中 B. 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广 C. 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甲状腺 D. 分泌物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反馈调节: 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2、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的,A正确; B、图示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更广,B正确; 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其可直接反馈调节的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C错误; D、分泌物作用于靶细胞,能够使得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34.一个人从 25℃的房间进入 0℃的冷库中,将会发生的是 A. 总产热量增加 B. 总散热量降低 C. 产热量一直等于散热量 D. 只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详解】A、人进入低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总产热量增加,A正确; B、人进入低温环境中,总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升高,B错误; C、人刚进入低温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C错误; D、该过程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A。 35.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某哺乳动物的影响,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放入41℃环境中1h,对照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结果发现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维持体温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B. 实验组动物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使静卧行为减少 C. 实验组动物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会增多 D. 若将对照组动物置于5℃环境中其耗氧量会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哺乳动物维持体温所需要的热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多,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A正确; B、实验组动物处于高温环境中,分泌甲状腺激素会减少,B错误; C、实验动物处于41℃的高温环境中,此时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C正确; D、将对照组动物置于5℃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过程,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增强,D正确。 故选:B 【点睛】高温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低温环境中,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稳定。 36.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的主流,人在运动过程中体内要发生复杂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羽毛球运动看到对方打过来的高球起跳扣杀属于一种条件反射 B. 马拉松长跑过程体温和细胞外液渗透压都会升高 C. 短跑起跑时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加快 D. 举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浓度会降低,骨骼肌中的糖原会分解补充血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氧化分解增强,为运动提供能量,同时机体通过排汗等方式增加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血糖的来源有生物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类物质的转化。 【详解】A、羽毛球中的起跳扣杀是训练才形成的一种反射,这种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 B、马拉松运动过程中,由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增强,导致体温升高;由于流汗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正确; C、短跑起跑时运动员精神高度紧张,且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分泌也会增加,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下,运动员心跳和呼吸都加快,C正确; D、骨骼肌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用于补充血糖,D错误。 故选D。 3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虚线内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 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 在d、e 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和G点都能使电流计发生相同的偏转 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该图的神经传导方向应该是a→d→c→e,所以a连接感受器,c连接效应器。 【详解】A. 分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连接感受器,c连接效应器,A错误; B. c处为组织液,如果理化性质改变很容易影响神经递质在两神经间的传递,B正确; C. 在d、e 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神经冲动只能由d点传到e,刺激F点,神经冲动先传至d,再传至e,故电流计会有2次偏转,刺激G点神经冲动只能传至e,故电流计会有1次偏转,故电流计的偏转不相同,C错误; D. 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只能由d点传到e,所以即使不放药物,刺激e点d点也不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 38.甲状腺激素会对动物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现有2组小白鼠,甲组为未成年小白鼠,乙组为成年小白鼠,若给两组每只小白鼠每日注射适量且等量甲状腺激素抑制剂,连续注射多日后,会出现 A. 甲组小白鼠机体产热增加、行动敏捷 B. 乙组小白鼠体态变得臃肿、行动迟缓 C. 甲组小白鼠进食量明显增加且发育速度加快 D. 乙组小白鼠耗氧量明显增加但发育速度减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据此答题。 【详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甲组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产热减少,行动迟缓,A 错误;同样,乙组小白鼠体态变得臃肿、行动迟缓,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因此甲组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进食量明显减少,发育速度减缓,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快氧气的消耗,但成年小白鼠注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后,耗氧量就会减少,且已发育成熟,D错误。故选B。 39.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 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灰质,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电位形成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⑥是突触,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C错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细胞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0.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胰岛相关细胞受损而出现尿糖 C. 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D. 病原体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卫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意义等基础知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准确判断。 【详解】寒冷时骨骼肌不主战栗,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属于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说明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已失调,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但仍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7.35-7.45),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病原体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卫作用,说明免疫系统再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A~D为体液)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 (2)图乙中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液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结构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 【答案】 (1). B组织液 (2). 组织水肿 (3). 蛋白质 (4). 无机盐、蛋白质 (5). 组织液和血浆 (6). ⑤→④→③→⑥→⑦ (7). 6 (8). ⑦组织细胞 【解析】 【分析】 由图甲可以知道,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 图乙中:①是淋巴,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红细胞,⑥组织液,⑦是组织细胞。 【详解】(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B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④是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是毛细血管壁,其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3)红细胞内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膜,方向是⑤→④→③→⑥→⑦,二氧化碳在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所以最高的是⑦组织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内环境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判断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属于中档题。 42.下图甲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标号④代表传出神经,标号_______代表感受器;标号③代表__________。当图中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结构⑥的放大,该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以________(填电信号或者化学信号)的形式,________(填单向或者双向)传递。图乙中突触的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 (1). ① (2). 神经中枢 (3). 外负内正 (4). 化学信号 (5). 单向 (6). 突触前膜 (7). 突触间隙 (8). 突触后膜 【解析】 【分析】 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图甲中传入神经中间的胞体或根据突触的结构判断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⑥为突触结构。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图甲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⑥为突触结构。当图中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且是单向的传递。图乙中突触的结构由_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及兴奋在神经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3.下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___。 (2)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和A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_____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调节。 (3)A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B,激素一经靶器官接受并起作用后被____________(填“灭活”或“激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答案】 (1). (脑)垂体 (2). 抑制 (3). 减少 (4). 反馈 (5). 灭活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是垂体、B是甲状腺。 【详解】(1)A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故代表的内分泌腺是垂体。 (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调节。 (3)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保证了机体激素调节的灵敏性,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 【点睛】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掌握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关键信息,根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44.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________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激素D________(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胳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胳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_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人在抵御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 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答案】 (1). 甲状腺激素 (2). 肾上腺素 (3). (皮肤冷觉)感受器 (4). 下丘脑 (5). 通过体液运输 (6).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7). 胰高血糖素 (8). 非条件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甲为垂体,乙为垂体作用的相关腺体,丙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素,丁为胰岛A细胞,C为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一方面通过神经传导支配其他器官的活动,另一方面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寒冷条件下,乙为甲状腺,分泌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激素D是肾上腺素。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特点。 (3)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下丘脑调节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增加,属于非条件反射。 【点睛】本题以图解为载体,考查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细胞和激素的名称;识记血糖调节过程中三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明确其中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识记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