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 ‎1.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 红细胞 B. 吞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血小板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 B、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不是吞噬细胞,B错误;‎ C、淋巴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细胞,C正确;‎ D、血小板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 故选C。‎ ‎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B. 雄鸟的“求偶炫耀”‎ C. 昆虫的性外激素 D. 玫瑰散发的香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属于物理信息,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昆虫的性外激素、玫瑰散发的香味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渗透压下降 B. 糖尿病 C.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D. 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D ‎【解析】‎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A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B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4.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皮肤血管舒张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 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A ‎【解析】‎ ‎【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的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 2,4-D; B. 吲哚乙酸; C. 吲哚丁酸; D. 乙烯。‎ ‎【答案】A ‎【解析】‎ ‎【详解】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故选A。‎ ‎6.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 A.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 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 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 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弃耕农田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这种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裸岩上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也没有土壤条件,在这样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错误;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C错误,D正确。‎ ‎7.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A错误.‎ B、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变化中,C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B. 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 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蚯蚓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A项错误; 用样方法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时,应该取植物种类的总数,不能取平均值,B项错误; 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而鼠妇只是土壤小动物的一个类群,调查鼠妇应属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能说丰富度,C项错误; 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D项正确。‎ ‎9.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激素不一定都是有机分子 B. 激素都是信息分子 C. 激素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 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在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激素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故选B。‎ ‎10. 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 B. 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 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黄瓜,可防止落果 D. 用赤霉素类处理黄麻,可使植株增高 ‎【答案】C ‎【解析】‎ 解:A、乙烯利是乙烯的类似物,能够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A正确;‎ B、生长素类似物具有和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能够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B正确;‎ C、脱落酸能够促进落花、落果,C错误;‎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D正确.‎ 故选C.‎ ‎1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温度 食物 B. 温度 光照 C. 温度 湿度 D. 光照 食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需要的光照强度不同,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于光照;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动物的垂直分布决定于食物,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 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对于生态系统中,它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A错误;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会引起七星瓢虫的数量增加,这样蚜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正确;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进而使到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当甲状腺含量过少,又反过来可以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 ‎13.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曲线;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_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______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S (2). N/2 (3). 增长型 (4). t3 (5). 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t3时捕获该鱼并使捕捞后维持在t1时的数量,获得的量较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解析】‎ ‎【详解】(1)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曲线;t2为K值,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N/2。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 ‎(2)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t3时捕获该鱼并使捕捞后维持在t1‎ 时的数量,获得的量较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此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3。‎ ‎14.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兔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答案】 (1). 生产者 (2). 消费者 (3). 二 (4). 草 (5). 光能 (6). CO2(或气体) (7). 光合 (8). 呼吸 ‎【解析】‎ ‎【详解】(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属于消费者,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兔处于第二营养级。‎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草(生产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光能。‎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1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根据回答下列问题。 ‎ ‎(1)A过程是__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4)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是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的。‎ ‎(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__________效应。‎ ‎【答案】 (1). 分解者 (2). 分解 (3). B、C (4). 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 (5). CO2 (6). CO2 (7). 能量流动 (8). 物质循环 (9). 能量流动 (10). 温室 ‎【解析】‎ ‎【详解】(1)A过程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实质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CO2。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B、C过程,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进行。‎ ‎(4)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的。‎ ‎(5)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1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的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都是有限的。‎ ‎(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抵抗力 (2). 恢复力 (3).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4). 自我调节能力 (5). 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解析】‎ ‎【详解】(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 ‎(3)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会使土壤中无机盐浓度上升,而农作物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故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